量化投资的毫秒战争

  • 张婕妤 · 2021年10月28日
  • 4640
  • 20

量化投资因其背后复杂的计算模型和交易系统一直显得神秘莫测。

从 1991 海湾战争背后的原油多空大战开始,量化投资在西方世界里从幕后大步走向了台前。

海量的数据、有效的模型和极快的速度是量化投资战场中最核心的三个要素,真正意义上打出了毫秒(甚至是纳秒)定胜败的场面。

这种集结最前沿学术与科技的投资流派在中国的发展相较于美国要晚上个十多年。2004 年,国内首次成立了两只量化基金,而如今,中国量化投资体量已经超过了 1 万亿。

量化投资在短短十几年内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这是本篇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请耐心阅读。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娄娄

1991 年 1 月 17 日凌晨 2 点,停泊在红海的美军驱逐舰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第一批「战斧」导弹。

昂贵的巡航导弹准确地击中各个战略目标,爆炸的火光将天空染得通红。与此同时,在 9637 公里外的纽约曼哈顿,一大批投资者正在紧盯着自己桌前的 Bloomberg 终端,焦躁地刷新着数据。

他们只关心一件事:原油价格能涨多少?

在导弹还在空中、尚未落地的时候,原油价格已经从战争爆发前的 25 美金/桶,跳涨到了 30 美金/桶;等导弹击中第一批目标时,价格已经涨到了 32 美金/桶;而在战争打响的 2 个小时里,油价继续上涨逼近 35 美金/桶,多头大赚特赚。

这些价格的变动,以「秒」为单位在全球飞速传递。布伦特原油价格在离巴格达 4652 公里的伦敦金融城石油交易所一经发布,几秒钟内便传到了 5585 公里外的纽约、9612 公里外的香港和 16989 公里外的悉尼。真正的全球同此凉热。

巴格达的空袭还没结束,对原油暴涨早有防备的美国能源部,便迅速宣布向市场抛售 3375 万桶的战略储备石油,原油价格应声暴跌,半个小时内便下跌到 20 美元/桶,日内跌幅高达 35.5%,空头转危为安,多头却损失惨重。

所有这一切,都被起步没多久的卫星通信、海底光纤、网络互联等现代通信技术同步到了全球。可以这样说:海湾战争改变了现代战争形态,而战争背后的原油多空大战,也为 90 年代以来的「投资的信息化军备竞赛」拉开了序幕。

从马车、电报、电话,再到海底光缆和互联网,秒、毫秒、纳秒间的信息优势,成为资本博弈中的核心。

比如一个众所不周知的事实是:加州的科技巨头遍地走,却很少有顶级的量化投资机构会把总部设在这里。除了加州政府禁止雇主与员工签订竞业协议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西海岸离东海岸的交易所太远,会让交易订单延迟约 100 毫秒。

分秒必争的量化基金在办公室选址时有两个核心考量:要么把公司设置在交易所旁边,要么搬到离海底光缆比较近的地方。后者使得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小镇成为了对冲基金的天堂,也让这个人口只有 7 万的十八线小城创造了人均收入 903 万美元的神话[15],实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所谓量化投资,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同时跟踪并处理海量的金融数据,在细微的数据变化中捕捉套利机会,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快速、自动执行交易。

这两种投资方式,都需要比别人买的早,但意图不一样——主观投资者属于「这单我下完了,就等后面的人给我抬高股价了」,量化投资则是「这单我下不成,钱就给别人赚了」。一个是增量逻辑,另一个是套利打法。也正是这种你死我活的套利打法注定了量化投资对速度的极限苛求。

《高频交易员》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 年夏天,2000 名工人日以继夜地施工,穿过河床、山脉、公路和农庄,铺设了一条从芝加哥到新泽西的光纤通道。这条耗资 3 亿美元的线路,能够让两地的信号传输从 16 毫秒缩短到 13 毫秒。

尽管月租高达 30 万美元,但仍被 200 家高频交易机构疯抢,显然,他们赚的更多。

与美国相比,2010 年方才起步的国内量化基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虽然还没有内卷到挖光缆的程度,但在硬件升级和人力斗争上也是不遑多让,比如著名的量化机构幻方前后投资两台超级计算机,后者是全球算力最强大的 AI 超算之一[13]。

2018 年全球熊市中,最赚钱的 20 家对冲基金中,有一半以上是量化基金。美国量化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幕后走到台前。2021 年,起步 10 年出头的中国量化投资体量超过 1 万亿,通过各类传言和秘闻,在资本市场刷足了存在感。

万亿体量的背后,中国量化私募行业走过了怎样的十年?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01 躺赢时代:风格的眷顾

量化投资A股的第一桶金,来自于早年A股市场盛行的「炒小、炒新、炒差、炒短」。

具体而言,「炒新」是指A股是全世界新股上市首日溢价最高的市场;「炒小」则是小盘股相对大盘股的溢价,远高于其他市场;「炒差」是指绩差股受到追捧;「炒短」则表现为市场上几乎没有长线资金,短线游资摧枯拉朽,日进斗金。

2012 年底,上交所做了一次大规模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揭示了A股市场「炒小、炒新、炒差、炒短」的现象,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当时包括 QFII 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都无法「免俗」,平均持股期限甚至都不超过半年。

同一年,履新不久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展现对投资者的殷切关怀,称「炒小、炒新、炒差令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不过 2012 年后,A股迎来成长股牛市,大小盘股史无前例的分化,跑出了一波「不听郭主席劝」的行情。

而对于量化机器来说,一个热衷炒小、炒新、炒差的股市,就是最好的狩猎场。

这里先普及一个知识:与如今国内量化私募火热发行的指数增强产品不同,全球量化投资的主流是市场中性产品中。所谓市场中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冲工具,抵消掉股票指数本身的涨跌,获得绝对的正收益,不论牛市还是熊市

只不过,21 世纪的前十年里,A股并没有诸如股指期货这类做空工具。直到 2010 年 4 月 16 日,中金所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沪深300股指期货(金融人士称之为 IF),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最基础的做空工具,市场中性策略得以小试牛刀,也由此拉开了国内量化投资 1.0 时代。

严格意义上来说,光有 IF 并不够,因为它只能对冲A股里流通市值最大的 300 只股票,而中证500股指期货(即IC)一直要等到 2015 年股灾前才出现,这就让早期的中性产品无法在数量众多的中小盘个股上做对冲。

理论上,这种风格暴露是对冲产品的风险所在,但这只是成熟市场的「理论上」。

2013 年的A股创业板指从 714 点一度逼近 1500 点,而代表着大盘股沪深300亏掉了 14%。这对于有先天缺陷的量化对冲产品来说却是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不仅用股指期货对冲掉了沪深300下跌的风险,本来暴露的小票风格,居然还吃到了市场风格的红利。

在这波「不听郭主席劝」的小票行情里,量化并不需要高频交易,也不需要机器学习,只用最粗糙的模型,在风格和行业进行偏离,就坐收A股炒小炒新炒差的渔翁之利。

不过,所有风格的馈赠,都会在市场切换时付出应有的代价。

2014 年 11 月,长期被冷落的银行股、券商股迎来强势拉升,带动沪深300指数显著上涨,而中小票则显出疲态。暴露在小票上的量化们集体遭遇大幅回撤,一度偃旗息鼓(买了量化私募产品的持有人,最近这个月可能有相同的体会)。

所幸,趋势强于人。中小票在随后到来的 2015 年发起了最后一波猛攻,并带动了市场波动率和交易量的急剧上升。泡沫最梦幻的时候,股指期货价格远远高于当前指数价格,这种远期价格高于即期价格的升水状态,意味着对冲工具本身就会给组合带来正向的盈利,量化中性产品很快就从坑里爬了出来。

因此 2014 年 11 月末的这场风格反转「黑天鹅」,虽然剧烈,却十分短暂,只在局部引发了一场小型风暴,很快就被人们抛之脑后。但也正是这场小小的爆发,第一次向国内投资者显露出量化超额收益的局限性。

由于量化投资本质上追求的是高胜率,所以量化基金通常会采用较分散的持仓结构,寻找散落于市场各个角落的错误定价和套利机会。而一旦出现「一九行情」,上涨过于集中在权重股上时,量化模型不仅会因为研究深度不够,难以在个股上获取超额,往往还会落后于整个指数涨幅。

因此,量化基金通常会随着市场行情在权重股上「抱团-瓦解-再抱团-再瓦解」的循环往复中,呈现出自身超额收益的周期性,在小票飞舞时登上舞台,然后在机构抱团中走向回撤。

也就是说,只要市场还走在炒小炒新的路上,早年量化对冲+小盘风格暴露的躺赢模式,就不会结束。哪怕模型粗糙、功底薄弱、工具匮乏,当年的A股依然是一个属于冒险者的童话。

但现实世界没有童话故事,2015 年盛极而衰的股灾,从制度上和生态上对躺赢时代的量化展开了毁灭性打击。

02 高频时代:内卷生存战

2015 年,证监会掌舵人从郭主席变成肖主席。

在「改革牛」的指导思想下,A股开启暴走模式。4 月 7 日,南北车合并后的中国中车复牌,一时间「中国神车」传遍神州大地,随后无数散户蜂拥而至。6 月 12 日,伴随着南北船的涨停,上证综指打到了 5178 的年内最高点。

面对一往直前的疯牛,坐立不安的监管终于放出大招——严查场外配资。

不计成本进行平仓的场外配资以狂暴的速度离场,使得股指在一个星期里跌去了 15%。7 月 8 日,上证收于 3507 点,不到一个月,全市场 30% 的财富不翼而飞,创下了自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下跌。

然而,止不住的下跌推动监管从场外配资转移,股指期货IC1507的多日连续暴跌,引发了严查「恶意做空」的风暴。

不论是主观做空,还是单纯为了执行对冲策略,因为做空股指而在下跌中获得收益的机构被视为「不和谐因素」,甚至当年沪上有头有脸的老牌私募也因持有大量空单,被监管窗口指导。

因为中性策略的对冲需求而大量持有股指期货空单的量化机构,「顺理成章」成为了当时市场上的臭老九。

到 7 月,量化投资已经被监管明确列为波动的来源,交易所直接开始限制包括 Citadel 在内 34 家「境外势力」的交易账户。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接受采访时语出惊人,称股灾「是一场有预谋、有准备的恶意做空」,并在公司内成立护盘特别行动小组:「在A股打响这场经济战争,是冲着五星红旗来的[12]。」

8 月开始,监管逐步收紧对股指期货的交易,1 个月内连做 5 次调整,提高保证金比例以降低杠杆、抬高成本,日内开仓从没有限制被调整为仅限 10 手,平仓手续费率较股灾前提高了超过 100 倍,几乎宣判了量化的死刑。两个月后,新华社发文将矛头直指境外量化势力,称之为「恶意做空中国获得惊人财富的骇人行为」。

几乎完全丧失流动性的股指期货成为滔天舆论中的「股灾元凶」。被阉割后的股指期货,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年化贴水高达 30%-40%(可以简单理解成中性策略的对冲成本)。由于无法覆盖如此高昂的对冲成本,市场上所有量化对冲基金都遭遇了全面的大幅回撤。

至此,制度上,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导致中性产品的对冲成本居高不下;生态上,股灾后的市场回归白马股的大票行情,曾经的小票风格暴露也彻底失效。

在后股灾时代的煎熬里,曾经一度突破百亿的量化私募都骤然缩水近六成,不少短暂又辉煌的量化机构也彻底离场。

要想在贴水浩劫中生存下来,量化私募必须锤炼出真正的阿尔法能力。这一次,他们把目光转向了更经典的量化战场——高频交易,「快」也成为了在量化2.0时代胜出的唯一法则。

2017 年到 2019 年股指期货渐进式松绑,逐步给量化机构打开了发挥的空间,监管的矛头也从「惩治恶意做空」转向了更严峻的金融去杠杆问题。随着刚兑被打破,释放出了许多无处安放的非标信托替需求。量化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用市场中性对冲指数层面的风险,然后用高频策略获取相对稳定的阿尔法,以提供像德芙一样丝滑的收益体验。

作为一种更精细的技术,高频策略有几个鲜明特点:

1)交易频繁:高频捕捉的是市场极为短暂的价格变化,需要在毫秒级别内完成交易(海外已经杀到纳秒级别),日内交易次数很多,全年无休换手超过 100 倍;

2)追求胜算:量化的核心不是赚的数量大,而是赚的次数多。因为交易次数足够多,更能体现大数定律的威力,只要在统计意义上有高于 50% 的胜率,就会被高频策略视为机会,虽然每一笔交易的收益率并不高,但能够很稳定地积少成多;

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量化的收益会更稳定。以文艺复兴为例,从 1988 年至 2018 年的三十年间,它的旗舰基金大奖章在三十年的长周期里创造了费前年化收益率 66.1% 的惊人记录,足以让擅长震惊体的营销号词穷。

但维持好的收益体验其实也很难,因为还有另外两个特性限制着量化策略的发挥:

3)消耗算力:由于交易量巨大,而且订单都由程序自动完成,高频策略对网速和计算速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每年买点 GPU 已经成为量化私募的标准预算;

4)容量有限:高频策略的容量限制主要是和冲击成本有关,规模越大,要在短时间内做到高换手必然会损失一部分价格优势,规模越大冲击成本越高,留下的收益空间就越小。

这就意味着无数聪明的脑袋在惊人的财富面前将陷入激烈的竞争,虽然在纸醉金迷方面,国内量化在规模上还难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拟,但在内卷程度上无疑已经接轨了国际水平。

当普通的基金公司还在用北清复交卡应届生简历的时候,非北大光华、清华姚班、浙大竺院已经进不了量化机构的初步简历筛选,遑论头部财大气粗的量化们早就已经把目光瞄向了每年的国际奥赛 IMO(数学竞赛)、IPHO(物理竞赛)、ICHO(化学竞赛)和 IOI(信息学竞赛)的金牌得主身上。

去年年末,头部量化机构九坤投资发布针对应届生的培养计划,面向全球招聘优秀本硕博应届毕业生,不仅提供百万年薪,且工作地点任选,还特地声明能够解决北京、上海、深圳落户问题,让 HR 们直呼内行。

前段时间,新晋当红量化私募天演投资,团队 60 人瓜分近 10 亿奖金的传言[16],更是让散户们留下了心痛的眼泪。

发钱、发户口这种抢人战略还算是公司之间常见的竞争手段,但烧钱搞军备竞赛在中国金融圈里也算是新鲜事了。

去年 3 月,幻方宣布累计投资超亿元、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的 AI 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正式投入运作,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拥有超级计算机的量化私募。这种炫耀电脑配置有多高的行为,尚未引来其他人的跟随,今年幻方便再度投入 10 亿级的资金搭建「萤火二号」,号称算力是上一代的 18 倍[14]。

在挖人、烧钱和买设备上指数级增加的投入,也造就了量化 1.0 与量化 2.0 时代的巨大差异——早期影响量化私募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市场风格,是老天赏饭;而进入高频时代,量化私募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到无休止的竞争中,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这种残酷生存战的结果之一就是行业壁垒和准入门槛被逐步抬高,脱颖而出的机构,在投研精英化、策略精细度上早已数十倍于他们的前浪。简言之,人更狠,刀更快,业绩更强,规模也更庞大了。

吃瓜散户虽然看不懂量化策略,但看得懂市场竞争。又是钱又是户口又是军备竞赛,量化机构们的动静之大,让见惯了风浪的基金业都大开眼界。但在量化声势浩大的竞争下,散户正是这种行业内卷下最孱弱的环节。

高频机器的凌厉攻势,看不见摸不着,本质上还是在交易中赚钱。而稳定收益能够成立的前提,还是A股市场中大量活跃在股市一线、偏好短线交易的个人投资者。他们数量极多、持股市值占比极高,远远高于美国市场 10% 不到的比例,与此同时频繁买入卖出的投资行为,还构成了每日市场里半数以上的交易量。

而所有市场结构的馈赠,也都是暂时的。随着散户比例持续下降、量化规模持续增长,高频的赛道也逐渐拥挤。要想赢得下一个时代,量化需要开拓新的战场。

03 扩容时代:把战场外延

今年 9 月,A股一项历史性的记录被连续刷新:沪深两市连续 49 个交易日交易额超过万亿元,打破了 2015 年牛市期间连续 43 个交易日万亿成交额的漫长记录。

事出反常必有因。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估算,截至 2021 年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类私募基金,在证券私募中的占比攀升至 21%,总管理规模正式突破 1 万亿。体量剧增加上换手频繁,反映到直观的交易量占比上,虽没有网传的「半壁江山」那么高,但 20% 这个数字基本上是业内共识。

资管净值化时代带来的产品需求爆发,叠加量化自身的技术迭代,让曾经对量化投资不理解、不研究、不在乎的人们,如今也不得不把它当作是市场上重要的力量,甚至一代餐饮巨头海底捞的老板张勇、舒萍夫妇都开始招兵买马,打造一个量化投资平台。

但量化机构们的野心显然不会到此止步。或者说,当规模快速跃迁、散户比例快速下降后,量化的发展需要新的动能。

整个 2019 年,基金圈有两篇刷屏了的 10 万+演讲。一篇是陈光明在 3 月的最新发声《这一次最有机会走慢牛》;另一篇是幻方的梁文锋在 8 月 30 日金牛奖上的主题发言《一名程序员眼里中国量化投资的未来》。前者是价值投资派的初代大佬,后者是量化投资派的内卷标兵。

梁文锋的发言为量化投资勾勒了一片蔚为壮观的星辰大海——程序赚了技术面流派原来的钱,最终也要抢夺基本面流派原来赚的钱。当然,台下久经江湖洗礼的资管大佬们,大都是一副「年轻人你还不太懂中国」的表情。

对于一直摸着美国过河的量化基金而言,美国资管行业量化机构逐年取代主观多头的故事,多少给中国的量化年轻人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未来新世界。但在星辰大海面前,中国的量化投资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

量化私募这两年的迅猛发展,是一个用收益相信收益的故事。投资者虽然感知不到量化的逻辑和模型,但是能看得到稳定的超额。但棘手的问题在于,任何一种投资策略,都无法保证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最好的收益。

稳定的超额收益,同样得益于这几年流动性宽松和交易量的活跃,但市场环境作为周期的一部分,钟摆不可避免地回来回摆动——2018 年就是一次提醒,当市场下行、交易量萎缩、对冲成本又因贴水而居高不下无法覆盖时候,量化也得过苦日子。周期性,是投资中的普遍问题。

而高频的容量限制,也让规模激增的量化私募们不得不被迫降低交易频率,超额稳定性和想象空间也随之下降,这也是量化在技术上难以回避的掣肘。但奔着过往收益买入量化产品的投资者,又有多少人对降频后的收益做好了预期管理?

虽然主观投资者虽然也会逆风,但价值投资是有「能见度」的。买什么、为什么买,有清晰的逻辑可循。而如今走向机器学习的量化行业,合成了越来越多的非线性因子,让很多基金经理自己都解释不了盈亏的细节。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 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路演,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投资策略三缄其口、讳莫如深,另一方面,他们演示的数学模型让很多投资者一头雾水,有的投资者抱怨:「不知道还以为他们是造原子弹的。」

那么,当收益不再满足期待,甚至在特定环境下出现回撤,向来以神秘感、科技感面向世人的量化,又如何让人们选择继续相信它?

解释性差,带来的信任度低,是量化面向越来越庞大的客群与监管压力时,需要解决的一个「内忧」。

而在国内量化基金标榜着投研人员的顶级海外量化背景,并试图在国内验证海外同行的发展时,同样也要面对来自海外的对手。外资私募牌照的发放和沪深港互通机制的放开,也把竞争拉到了越来越高的难度上。

截至今年三季度,包括桥水、D.E.Shaw、Two Sigma 和 Winton 在内的多家海外量化基金已经拿下 WOFE 牌照,并在中国发展起自己的私募业务。而诸如贝莱德这种 8 万亿美元规模的基本面量化投资扛鼎,甚至已经在国内完成了从私募到公募的飞跃。

毫无疑问,这些海外机构会把行业的内卷拉升到新的台阶。在技术上,祖师爷们经历过更多次的因子失效、技术迭代,会对本土机构原创性投研的质量和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人才上,桥水在 2012 年就配备了顶尖人工智能实验室 IBM Watson 的前领军人物——大卫·费鲁奇,首富贝索斯都曾在 D.E.Shaw 打过工。

Two Sigma的纽约办公室里,一位员工在一台设备上挥动手掌,测试其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走到这个阶段,对于本土量化机构来说,舒服的岁月就真的过去了。从小透明到大机构,规模的膨胀带来了诸多挑战,策略容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市场影响、舆论关注、竞争环境都在指数级上升。

要把量化的生意做大,技术宅们就不能只顾炫耀智商的优越和黑箱的魔力。

04 尾声

在历史悠久的美国投资界,有三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做宏观对冲的索罗斯,做价值投资巴菲特,做量化投资的西蒙斯。

与前两者不同,西蒙斯直到 40 岁才正式投身金融界。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顶尖的数学家——23 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一年后成为哈佛最年轻的数学系教授。他与陈省身联合创立了「Chern-Simons 定律」。在清华百年校庆时,他在杨振宁的建议下捐了一栋楼。

伫立在清华园一角的陈赛蒙斯楼

作为技术和学术最高峰的结晶,量化投资吸引着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头脑。而创新本就是进攻者的游戏,它会被不断被自身和外部力量颠覆和洗牌,保守的下场就是被扫除历史的舞台。

这一点在还处于新兴阶段的国内量化行业有着非常直接的体现。

从依靠风格暴露但模型粗糙的「躺赢年代」到精细化、内卷化的「高频时代」,如今机器学习的出现,加速了策略的迭代和升级,将量化的能见度推向了更晦涩的黑箱中。发生在国内量化私募行业的这一系列变迁,只用了十年多。也就是说,四年不到的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浪潮,让这个行业重新洗牌。

创新周期之所以短,在于量化投资本质上赚的是市场无效的钱。但无效性是有时间期限的,一旦有人发现了市场的无效所在并赚到钱,就会引发更多资金进入,使得套利空间被迅速稀释,模型加速失效。因此,在量化行业,自我迭代总是不断发生,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只是,享受创新是有优先劣后的。

越优秀的策略就越容易受到容量限制,这是量化投资天生的缺陷。于是,在成熟的海外市场,把最好的策略留给自营资金,然后把容量更大的次优产品卖给对外的客户,几乎是每一家量化基金的常规做法。

最极致的案例,就是文艺复兴的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2020 年,这只世界上盈利最高的大型基金再度创造了高达 76% 的收益,但这却让文艺复兴陷入了「道德风险」。因为大奖章是一只内部基金,仅向公司员工、前员工和少数长期客户开放。与此同时,文艺复兴对外募资的两只外部产品却分别遭遇了 22.62% 和 33.58% 的亏损,在汇丰 2020 年对冲基金业绩最差 Top20 榜单中占了两席。

某种程度上,这也正预示量化行业最终会更加丛林法则——激烈的竞争加速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而当有效性提高之后,稀缺的阿尔法越来越珍贵。

最终,只有少数人才能享有最顶级的盈利,多数人则只能买到平庸的产品。

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无论是量化投资还是主观投资,他们看上去都在通过交易让市场定价回归「理性」,促进金融市场的效率。而它的财富效应也吸引着全世界绝顶聪明的脑袋——量化基金的办公室里云集了顶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甚至诺奖得主,批评者觉得这些天赋与专业本应贡献给科技的进步,而非交易策略。

量化投资的魔力在于,它不断剥离、稀释人性中的弱点,在追求纯粹的理性过程中创造惊人的财富。尽管很多时候,正是人的不完美创造了奇迹,但他们仍然相信「人是不完美的」,是充满弱点的感性动物,只有冷酷无情的机器才是投资里最理性的猎犬。

正如世界级短线高手迈克尔·斯坦哈特的管理风格那样——当员工因为工作压力抱怨「我想杀了我自己」时,斯坦哈特回答说:

「我能在边上看吗?」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资料

[1] 打开量化投资的黑箱,里什·纳兰
[2] Flash Boys:A Wall Street Revolt,Michael Lewis
[3] 征服市场的人:西蒙斯传,格里高利·祖克曼
[4] 寻找业绩预期未被透支的黑马股,中信证券
[5] 量化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回顾与展望:扩容与整固,中信证券
[6] 国内量化私募发展及业绩归因,华泰证券
[7] A股「收割机」升级:程序化交易如何围猎散户,财新周刊
[8] 量化盛宴的 AB 面: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好买基金
[9] 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饭统戴老板
[10] 当量化投资遇上股灾,程序化交易监管对行业影响几何,澎湃新闻
[11] 乘风破浪的中国量化私募,华尔街见闻
[12]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披露护盘全过程:敌人是冲五星红旗来的,澎湃新闻
[13] 幻方 AI Lab 启用超级计算机「萤火一号」,探索 AI 前沿研究,幻方量化
[14] 「萤火二号」超算情况简报,幻方量化
[15] 格林威治:得天独厚的对冲基金小镇,中国企业报
[16] 最「豪阔」量化私募「踩刹车」,传涉「10亿奖金门」,万亿量化拐点信号隐现?资事堂

延伸阅读

量化投资发展史:野蛮、乱象、科学

  • 逆水行舟

    如果说短线游资是割散户韭菜的镰刀,那么这些配了超算的量化投资,简直就是自动联合收割机…他们用极其精良的装备武装自己,大秀肌肉大杀四方,看起来非常唬人,但却难掩其致命弱点,即缺乏站得住脚的核心投资逻辑。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投资第一课》第1节中的一段话吧:“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神奇的机器,把钱扔进去一年之后就能返回 10% 的回报,而只有真实的、创造财富的公司、人与双手。”

    2年前
    13
  • Marvinkeepmoving

    所以作为散户,不要指望通过短线频繁交易赚钱,看完这篇放弃了买一手平安赚差价的想法

    2年前
    5
  • YONGCHUN

    这是翻译的还是原创,好多地方错句病句。

    2年前
    2
  • xman

    我想问一下,我们现在通过一些金融软件设定的格子策略是不是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量化策略呢?

    2年前
    2
  • 武泓屹

    这个黑盒子服务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在并不产生任何财富的情况下赚取巨大收益——那么,这笔钱是从谁身上赚的呢? 这种丛林法则、不增加社会财富的盈利模式,在西方存在我可以理解。但是,为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存在? "创新周期之所以短,在于量化投资本质上赚的是市场无效的钱。"

    2年前
    1
  • Jonley

    大獎章的倫理值得好好考慮,有時候只能呵呵

    2年前
    1
  • 晨茗Lynch

    我想杀了我自己 我能在边上看嘛 何其的冷静🧑‍💻

    2年前
    1
  • 新地冰淇淋

    双十一来了、推荐一下书单吧😄

    2年前
    0
  • DragonL915

    量化投资促进长牛?

    2年前
    0
  • 五棵水杉

    “批评者觉得这些天赋与专业本应贡献给科技的进步,而非交易策略。” 哭了,班上最优秀的同学都投身了最高薪的行业,虽然这是对他们自身天赋和努力的奖赏,但是也有点惋惜,惋惜我们的制度和社会文化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4个月前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