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增强型指数基金

  • 陈思贤 · 2021年11月11日
  • 4810
  • 18

咱们的读者多数应该都对增强型指数基金并不陌生。

简单地说,增强型指数基金就是在原本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收益增强

因此,投资者在收获指数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一部分超额收益

增强在哪?

不过,虽然大家听过增强型指数基金的名字,应该很少有人了解增强型指数基金的增强收益来源究竟是什么。

对于被动型指数基金来说,其策略就是完全复制指数,收益来源就是指数本身。

而对于增强型指数基金除了将资产的 80% 投资于跟踪指数的成份股外,剩余20%资金会供基金经理进行主动管理以增厚收益

由于有这部分主动管理的存在,增强型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约束也比被动型指数基金要宽松一些,一般是要求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 7.5%。

而增强型指数基金的主动管理的部分具体是如何管理的呢?

目前国内的策略主要有打新策略、多因子选股策略、主观选股策略等等。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一下打新策略

大家都知道,打新股是A股独特的白送钱机会。

并且,由于指数基金持股规模较大,在打新时会被分类为 A 类账户,其单次获配比例要高于其他几类网下打新账户,更是高过网上打新的散户(心疼自己一秒钟😢…)。因此,打新策略对于增强型指数基金来说是可以获得可观收益的。

然后是量化多因子选股策略

自诺贝尔奖得主 Eugene Fama 1992 年发表三因子模型以来,多因子选股模型已经成为最主流的量化策略之一。

目前,量化多因子选股策略已经是国内增强型指数基金的主要超额收益来源。

量化多因子选股听起来很高深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把各种因子理解为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比如估值、成长性、市场情绪等等。

就像信奉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会选择估值低、盈利高的股票。多因子选股策略会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筛选出一系列可能影响股票波动的因素,并量化成各种数据指标。最后,再利用那些能够获取超额收益的因素,构建出一揽子超越指数表现的股票组合。

说完量化多因子选股策略,相对的,市场上也有主观的选股策略

量化多因子策略的优势在于解释历史,但未来总是有各种各样过去没有的变化,这就是主观策略的用武之地了。

不过当然,主观策略也有其他的局限,比如基金经理覆盖精力有限等等。

所以,目前很少看到以主观选股策略为主的增强型指数基金

多数情况,主观策略一般是与量化多因子策略结合使用,比如兴全沪深300增强。

也有的指数增强中完全没有主观策略的存在,比如富国沪深300增强。

另外,除打新策略、量化多因子选股策略、主观的选股策略外,还有像股指期货策略、融券对冲策略等小众策略。由于市场环境的限制,这类策略目前的应用较少。

增强型指数基金现状

说了那么多,增强型指数基金似乎好处不少,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仍旧处于发展的初期。

根据 wind 的统计,目前市场上国内市场共有 142 只增强型指数型基金,总规模 1413 亿,在所有公募基金规模中占比仅 0.6%

从跟踪指数来看,全市场指数增强基金跟踪了 39 只不同的权益指数,规模最大的跟踪标的依然为主流宽基中的沪深300中证500。其次是上证50中证红利、消费龙头。

增强效果与隐忧

从近几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增强型指数基金提供了稳定的超额收益

沪深300为例,我们选取了成立 3 年以上最新总规模 10 亿以上的几个产品。

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的近 3 年月度胜率都超过 60%,近 3 年平均年化超额收益中位数 6.65%。

同样的,我们也选取跟踪中证500,成立 3 年以上最新总规模 10 亿以上的指数增强产品。结果是类似的,它们的近 3 年月度胜率也都接近 60%,年均超额收益率均超过 6%。

这样看,似乎增强型指数型基金是一类不错的产品。

尤其是对那些相信市场长期向上、已经选择长期持有被动型指数型基金的人来说,增强似乎是更好的选择,能够提供相当一部分的超额收益

但从中长期来看,增强型指数型基金超额收益也有隐忧。

为什么中国近几年增强型指数型基金能提供稳定的超额收益,离不开当前中国的A股机构投资者相对海外较少,股价非理性波动较多的市场特征,这使得超额收益存在空间。

但借鉴一些海外成熟市场的例子,比如美国,指数增强是很难做出超额收益的,这就是未来该类产品能否蓬勃发展的隐忧。

  • 逆水行舟

    指数增强基金从诞生开始,就自带一个逻辑上的矛盾点: 如果投资者相信基金经理能够超越指数,那为什么不直接买他的主动基金?如果投资者不相信基金经理能够超越指数,那为什么不直接买被动型指数基金? 然而事实情况是,指数增强基金真实地在这个市场存在着,就像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总有一些灰色地带。

    2年前
    24
  • RTHR

    隔了一天才来留言,先分享一下诸多打脸的事例: 在过去的三四年里,大家对指数和主动基的偏好有个明显的周期。 2018-2019年那会,某买、某方还有一众大V坚决看不上主动基,觉得风险太大,只求「赚个平均收益」。蛋卷更是偏爱到直到刚哥入驻后才算有了个纯主动基组合。 直到2019年中主动基金起飞,大V纷纷倒向主动基,避而不谈为什么打脸。 Vanguard正是在这种行情下入华,最初的投资组合穿透下来只有10%的主动管理仓位,被讽太简单。 而2021开始,某买某方几乎全部采用主动基金,Vanguard这么坚定的指数基金公司,也采取了穿透后50%是主动仓位。 直到最近,量化基金(大多偏小市值因子)又起来了…… 总结就是,如果追求超额收益,那么没有任何一种策略能长期跑赢,A股真的每次都不一样。 然后再分享一下超额收益的概念 以上并不是我在安利主动基金,我想明确一下什么叫「超额收益」。 过去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下,单押消费医药科技那不能完全算是选股的超额收益,因为哪怕选行业指数基金也不会差。 比如消费,有几个消费基金能大幅跑赢中证消费的呢?而跑赢中证消费的那些,又有几个能跑赢白酒指数的呢? 真正的超额收益,是去掉行业/因子偏离后与比较基准的业绩差距。 过去两年真正的超额收益,其实只有医药、小盘等行业龙头垄断不严重、细分赛道多的品种。 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2年前
    15
  • 本元不累

    抓住现在的增强机会 以后有可能就没有了

    2年前
    7
  • 知识变现

    目前我定投的沪深300和中证500都是选的增强指数,为什么不选择纯指数,是因为我相信A股是一个无效市场,看看周边炒股的人群,然后更加坚信这一点。

    2年前
    4
  • Turtle mother

    打新机制的改变对指数“增强”也是个利空吧!我觉得。

    2年前
    3
  • 大魔王

    所以现在的超额只是因为市场不成熟导致的?海外是不是不太存在增强型指数了?那大家是不是都去买被动型场内就完了?

    2年前
    2
  • BJGAO

    增强型规模大了,增强就弱了

    2年前
    2
  • 春暖花开2021

    那么如果我跟投黑板报买中证500时候,30份里20分买被动,10份买500增强,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些?

    2年前
    1
  • 黑少

    保底加增强

    1年前
    0
  • Franny.Z

    指数增强基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规模急剧膨胀之后,策略可能失效。打个比方,一只指数增强基金10亿规模的时候对比被动指数基金超额收益明显,一下子涌进来太多钱,规模一下到了100亿,结果后来的基民发现,超额收益不明显,甚至没了,还得忍受更大的波动。

    2年前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