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积蓄,只有每月结余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投资?

  • ETF拯救世界 · 2022年2月14日
  • 7632
  • 20

原文发布于 2019 年 09 月 04 日

且慢用户-天上有只猫 2019 年 08 月 19 日提问:

关注您很久了,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还有很多疑惑。

如: 对于才入职场的毕业生,在没有积蓄,只有每月结余的情况下如何投资?

我的想法是: S 定投是适合的,我说下我的经历,之前我是用每月结余资金傻瓜式定投,但是按照纪律遇到上涨的时候投入进去总是没有安全感,觉得买贵了,觉得浪费了钱。

后来接触到E大和且慢的极简投资组合,看了《有效资产管理》来理解资产配置。 想直接构建投资组合但没有存款,最后发现 S 定投很适合我,我谈谈对 S 定投的理解,希望E大能给我提出可行性建议。

1.寻找捡便宜的机会,根据机会逐步配置各大类资产。 有个问题,因为是每月结余投资,那么无法确定某大类资产占最终投资组合比例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某大类资产在何时停止配置呢?

2.怎样确定自己的投资组合配置完成了? 不需要再投入新的资金了。

3.确定配置完成后,怎么进行再平衡? 能否以目前的 150 份资产组合或者 S 定投组合举例。

4.我看到E大 15 年第三季度的资产配置建议,发现E大各资产最大比例配置除了债券外加起来百分比是 150%,这个和我想象中的最大比例相加为 100% 不一样,无法理解。

5.最后,我有预感我会得到您的回复。

1

在你目前的情况下,不需要事先确定最终组合比例。 因为根本无法确定。 你第一个月投入某品种,它占比 100%。 第二个月买入另一个资产,它变成了 50%。 第三个月再买一个资产,再变成 33%。 由于基数过小,变动会非常大,无法确定最终比例。

在基数过小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追求完善的组合。比如 S 计划里面,现在一份债券,哪怕是转债都没有。 为什么。 因为对于这样的组合形态来说,攻击性强的,波动性大的品种就够了。 它不需要有低风险资产来平衡波动率,因为下跌过程中,每个月的投入就已经起到了降低波动率的效果。 所以也没必要按照经典理论追求完美组合。

当基数大了,新的投入已经很难降低波动率,再考虑加入低风险资产,再考虑最终组合比例。

当某个大类已经「不值」,或者所处周期已经到了该类资产下行阶段,就停止买入。

2

如果市场有机会,自己又有新的资金,就不应该停止买入。 我本身每个月也有收入,所以我还在继续不断地投入。 所以你需要时刻掌握自己的资产配置状态: 有多少A股,有多少债券,有多少货币,有多少 QDII,有多少黄金或者原油。

当你知道了自己目前的资产配置情况,才会能很好地决定新资金投入到哪里,来更加完善自己的组合。

3

再平衡首先要注意一定不能频繁。 3 或者 6 个月为宜。

其次要确定某类资产的最大比例。 这个问题与你第 4 条问题有相关性。 一起回答。

4

「最大比例」是一种可能性。 这个意思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我愿意给某类资产最大多大比例。 也许各类资产可以给的最大比例加起来超过 100%,那么就需要艺术平衡,主观取舍。

举例来说。 (注意,这个例子是虚拟的,不是现在的真实状态)

假设目前的市场情况,我愿意最大给A股 75%,美股 10%,欧洲日本 10%,港股 15%,债券 20%,黄金 5%,原油 5%,货币 10%。 这些比例,都是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我可以给这类资产最大的比例。 也就是说,给这个比例,我认为不过分。 但是你看,加起来就是 140%。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主观地做出取舍。 然而因为你确定了最大比例,如果你设计最大比例的时候没有错得离谱,那么你的主观加成后就不会犯大错误。 比如港股彻底崩盘,又或者是原油从此再也起不来,那你也很安全。 为什么,因为无论如何你的最大比例就是这么多。 就算赔光了也问题不大。 这就是在「最大比例」基础上的主观判断与纯主观判断的不同。

也就是说,最大比例为你提供了一个安全范围,它保证你即使在主观调整错误的时候,也不会错得太过分

这个最大比例,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变化。 比如 2015 年 5 月,你给A股的最大比例,就绝不应该超过 30%。 这不是马后炮,了解我的朋友都懂。

至于如何再平衡

很简单,当某个资产涨到你容忍的最大比例以上,你就可以卖掉一部分了。

5

预感很准,我有个朋友让我帮他问问你明天双色球开几号。

想法

发布想法
  • 逆水行舟

    「最大比例」的引入,与「最大预期跌幅」一样具有战略意义,前者做足了装备上的安全措施,后者构筑了心理上的防线工事。两者结合,就可以勇敢地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了! PS: 你说的这位朋友,他是不是姓E?

    2022年2月20日
    26
  • 无名草

    最大比例的设置意义原来是这样:即使这类资产赔光了,也在自己的可承受范围内。又学到了,感谢感恩!!

    2022年2月28日
    19
  • Horacehxw

    经历了这次恒生和中概才知道最大比例真的很重要,可以保住心态,甚至保命。虽然完整读过了 E 大干货合集和且慢上的所有问答,但真正经历才知道以前没有真的理解。事非经过不知难~

    2022年3月21日
    13
  • 九阳

    以前在且慢上读过这篇文章,当时以为自己懂了,但是现在看来,远远不够,这次重读之后收益更多,我想是因为之前没有进行类似S定投的实操尝试,没有遇到问题,现在的我在实操过程中遇到相似的问题,再看这篇文章,自己的困惑解开了,豁然开朗,原来我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了答案

    2022年2月25日
    5
  • 臻于至善

    【学习笔记】 一、在基数过小的时候,也没有必要追求完善的组合。 比如S计划里面,现在一份债券,哪怕是转债都没有。 为什么? 因为对于这样的组合形态来说,有攻击性强的,波动性大的品种就够了。 它不需要有低风险资产来平衡波动率,因为下跌过程中,每个月的投入就已经起到了降低波动率的效果。所以也没必要按照经典理论追求完美组合。 当基数大了,新的投入已经很难降低波动率,再考虑加入低风险资产,再考虑最终组合比例。 当某个大类已经「不值」,或者所处周期已经到了该类资产下行阶段,就停止买入。 二、仓位控制之「最大比例」: 「最大比例」是一种可能性。 这个意思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我愿意给某类资产最大多大比例。 也许各类资产可以给的最大比例加起来超过 100%,那么就需要艺术平衡,主观取舍。 因为你确定了最大比例,如果你设计最大比例的时候没有错得离谱,那么你的主观加成后就不会犯大错误。 比如港股彻底崩盘,又或者是原油从此再也起不来,那你也很安全。 为什么,因为无论如何你的最大比例就是这么多。 就算赔光了也问题不大。 这就是在「最大比例」基础上的主观判断与纯主观判断的不同。也就是说,最大比例为你提供了一个安全范围,它保证你即使在主观调整错误的时候,也不会错得太过分。 这个最大比例,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变化。

    2022年3月24日
    4
  • 亦曼

    资产平衡不是一个概念,是一个不断靠近的动作。而最大投资比例,就是保驾护航。

    2022年10月29日
    3
  • DragonL915

    开16号

    2022年2月18日
    2
  • 喜涨爱跌

    最近在寻找有关再平衡的维度,对哦,按资产所属地区,比如中国,美国,欧日等,又是一个维度。 目前再平衡的维度已经增加到了3个了,分别是宽基策略行业香港欧美等,进攻防守中场,大盘中小盘 共勉

    2023年4月17日
    2
  • 陈季布

    最大比例是约束条件,给定的是一个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主观判断做资产的配置。

    2022年7月14日
    2
  • 呆呆菌

    关于S定投的一些解答

    2022年5月15日
    1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