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布时间:2019 年 10 月 02 日
微博网友 2017 年 03 月 19 日提问
E大,做为一个投资新人总是在心仪的标的上苦等没结果而追高,盈利不多而卖出,如何能在高点抑止住贪婪的欲望,在低点克服恐惧的心理,请教一下你在投资过程中投资心理是如何慢慢成长的,是否有一些经验传授一下,谢谢。
我一向认为,失败的投资者失败的原因,恐怕一大部分不是体系、方法和技术,而是心理。
首先,当然,你要有「判断」的能力。 判断什么的能力? 判断胖瘦的能力。 就像巴菲特说的,对面过来一个 200 斤的人,你不需要一台体重秤,也该知道他是胖子。 想做好投资,当然至少要有这个能力——你该知道自己心仪的标的到底是便宜,贵,还是比较模糊的中间地带。
就像你到大街上看看就知道,真正特别瘦和特别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介于两者之间。 投资也是如此——真正非常贵或者非常便宜的时候,并不多。 大多数时间,只是偏贵、偏便宜或者正好。
好了,进入正题。 心理问题。 咱们一起解决你说的问题——喜欢的标的等了很久不跌,一路上涨,自己追进去就是大顶; 买到了牛股,赚了三瓜两枣惊慌地卖出,结果不断上涨翻了几倍……
你有没有想过,造成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你没有理解一开始说的: 判断胖瘦的能力。
2012 年 11 月 27 日,我写下《第三次资产飞跃近在眼前》; 2015 年 6 月 15 日,我写下《宁拿A类 25% 收益哭,不在万点牛市笑》。 这两篇文章,正好精确的是一轮真正大牛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通常来讲,我是一个比较谦虚的人,但是对于判断A股哪里是便宜哪里是贵的这件事,本人有自信。 当你真的拥有知道胖瘦能力,并且你知道自己拥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一件事情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你会非常非常自信。
这份自信就是你不再是旅鼠和羊群一员的关键。
当我们不拥有这份能力,或者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和大多数人在一起。 没错,这会给我们安全感——别人在喊 10000 点,我也跟大家在一起,这样才安全。 别人说A股边缘化,再也没有希望,我也要和别人在一起,安全。 当某只股票被追捧到天上,所有人都在描述它的光明前景,我当然也要买,踏实,安全……
所以,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你要有能力判断胖瘦。这要求并不高。 不需要你为某家企业或者A股整体精确估值,只要你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它真的贵了或者真的便宜,就可以。
你要注意,这里最关键的是,你要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自己动脑子去判断。 任何人的话,可以当作参考,但结论一定是自己下。
道理很简单,某个东西特别便宜,一定是当时它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所有人都在不计成本地抛售,才会便宜。 同样,特别贵的时候一定是前景无限光明,所有人都在说好。 所以,要独立判断。
然后是自信。坚定相信自己。 如果你去翻我在 2015 年 5、6 月发那些预警文章的评论,会发现当时有多少人在打击我(大部分更为过火的评论都被我删了)。 但我毫不为之所动,没人能影响我。 包括后面的第二轮,第三轮股灾之前,没有任何人的评论可以改变我的看法。 这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且特别坚信自己。 你说,这样怎么还可能买在高点?
最后,是不胖不瘦的时候,该怎么办?
很简单,对于你喜欢的标的,不胖不瘦的时候,调整到舒适仓位,坚定持有就可以了。
看你的问题,主要的困惑就是这里。 喜欢的标的想买,不跌,只好追到最高点买入。 买了以后赚一点钱赶紧卖掉,生怕由盈转亏。
根本原因,就是你判断不了胖瘦,或者说,在胖瘦之间的中间地带你太过在意。
你有没有观察过ETF计划的买入、持有和卖出? 如果你仔细琢磨过,你会发现很有趣的现象。
这个 2015 年 7 月第一轮股灾中开始的计划,到现在买的所有标的都在赚钱(注: 本文写于 2017 年 3 月 19 日),甚至所有买入动作都是赚钱的。 但是不管涨幅多少,我们几乎没有卖出过。 这里面实际上体现了哪里买入、如何持有、仓位分配的艺术。
其实你说现在A股便宜吗? 我告诉你,并不便宜。 几乎是过去十年最贵的 70% 多的地方。 但为什么这么贵我们还是慢慢买了那么多仓位?
很简单,你不能死等自己认为的低估。 证券市场不是那么总是会随你所愿。 如果你实在喜欢某个品种,为什么不能先买一部分? 一定要等跌到便宜再买? 为什么不能在不贵的时候就买一点?
只要你有了判断胖瘦的能力,知道它现在不胖,那就可以买一点。 买多少? 买到涨了不会觉得买得少,跌了不会觉得买的多就是刚刚好。
买了以后就不要被一点点波动困扰,只要不胖,就死死拿住——你看第三轮计划,除了熔断前卖了一份(知道那时候胖),卖了一份猪队友,换了一次仓,有没有卖出过? 没有。 在这个模糊地带,我们坚定持有我们的持仓。 跌了就加仓,涨了就舒舒服服享受利润。
为什么不先卖了实现利润,以后跌了再买? 很简单,我的能力有限,不能判断在模糊地带股市会怎么走,所以这个区域只要买了我就会坚定持有到贵的时候。
当下跌和上涨都成了你的朋友,你还会患得患失买卖都难受吗?
拥有判断胖瘦的能力——瘦的时候重仓,胖的时候卖出——不胖不瘦的时候,把仓位调整到舒服的程度,然后坚定持有。
你试试,投资是不是变成一项特别有乐趣的事情了?
本文发表于且慢:《如何在高点抑制贪婪,在低点克服恐惧?》
本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详见《文章免责声明》。如转载使用,请参考《文章转载规范》。
“一眼定胖瘦”是一名投资者的基本能力。什么,你没有这个能力?不用担心,有知有行的温度计就是用来做这个的呀!动动你的小手点开首页,瞅瞅温度计的数字和颜色,是胖是瘦是不是了然于心啦~ 很多时候,信任专业的平台比跟随大流要靠谱得多。和多数人挤在一起,带来的不一定是安全,还有可能是踩踏。
1,一定要绝对低估才买,本身是一种贪婪。一定等到绝对高估才卖,也是贪婪。 2,进去低估区间没有购买。真正等到特别低估的位置,大概率也不会买,这个时候市场悲观到极点,各种坏消息频出,一点点风吹就有草动。 3,市场悲观到极致或者乐观到极致发生的次数都相对较少,虽然一定会发生。
这篇感觉对我是最有用的
对很多人来说,需要处理的不仅是贪婪和恐惧,还有无聊。
很多时候自己过于追求低成本,错过很多,甚至买少,其实,在不贵的时候买入,把它当作一个范围(区间),只要你有在这个区域买入,你也是有买到便宜货的,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点,没人能精准踩点,不然没有买到自己就会很难受。同时也要拉长时间看,现在看离低点(高点)还有段小距离,但随时间拉长,你会发现,你也是很幸运在那附近买入(卖出)
这篇说的应该是很多新手投资者的问题了,虽然E大说的风轻云淡,但里面几个关键点对新手来说还是要慢慢修炼的。比如“如何看胖瘦?”、什么是“舒服的仓位”,能不能坚定持有?
看完后,就是一句话:建立不断迭代的认知,通过一个投资体系来实现认知的变现,过程中不受情绪的侵蚀。
受教了,要学会判断指数估值(一眼就能判断胖瘦),坚定信念。
难点在于如何拥有判断胖瘦的能力?
拥有判断胖瘦的能力——瘦的时候重仓,胖的时候卖出——不胖不瘦的时候,把仓位调整到舒服的程度,然后坚定持有。瘦的时候应该是整体PE20,最低15,PB2.5左右,胖的时候应该整体PE40及以上,PB5.5以上。中间就是不胖不瘦,仓位调整到涨了不觉得少,跌了不觉得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