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知行黑板报准时抵达,请查收。
先来说一下股市表现,五一之后A股表现非常割裂,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板块全线崛起,中信银行指数节后上涨了 7.23%,除此之外,煤炭、房地产也表现不错。大金融不受待见已经很多年了,最近的反弹力度还是挺不错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新能源、医药等前些年公募基金经理偏好的品种,最近表现不佳。这意味着,相当多的基民眼睁睁看着大盘上涨,上证指数都涨到了 3400 点,但自己的基金收益则表现一般。3000 点买的基金,亏在了 3400 点。
经过节前、节后的行情变化,全市场温度来到了 34°。具体指数方面,小红表现最好,其他指数则整体表现不佳,这是极致分化的市场表现带来的结果。大盘涨了,我们具有性价比的品种整体还更多了。
这周我们看到,长钱账户没有做任何的操作,大家继续持有就好。
上图显示了今年以来到 5 月 8 日具体指数的涨跌幅,能明显看出来指数之间的分化。整体来说,宽基指数基金好于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以来中证500、沪深300分别上涨了 6.5% 和 4.9%,而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不但没涨,还小幅下跌了 0.5%。
图中还展示了长钱账户示例账户今年以来的表现,今年上涨了 5%。不到七成的仓位获得这个业绩水平,还是可以的,越是极致分化的行情,分散投资的重要性就越凸显。
接下来说一下稳健理财的事情。最近经常收到用户的询问,其实不只是最近,去年股市、债市表现都不佳的时候,稳健理财里对应的产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业绩也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在去年现金为王的市场环境下,购买稳健理财的人们发出了疑问:这种表现还不如买货币基金、买银行各种存款产品呢?
这种现象在我们调研债券基金经理的时候得到了验证。好几个债券基金经理都表示,在去年底债市调整的时候,很多以为债券基金业绩稳健的用户,面对产品下跌,被动经历了一轮投资者教育,知道投资债券基金是真的要承担风险的,而不是某些客户经理、某些渠道暗戳戳表示的没风险。之后他们作出的选择是赎回债券基金,到更低风险的品类上,回流银行或者货币基金。
今年以来,债券基金整体出现了反弹,但有些债券基金经理却表示,赎回现象依然很严重,猜测原因是今年股市涨了,很多用户纷纷赎回债券基金,买入偏股基金:反正也是要承担风险的,还不如搏一搏,获得更高的收益呢?
介于低风险的活钱管理产品和高风险的偏股型产品之间的稳健理财,在自己的业绩波动下,被用户反复爱上、反复抛弃。何为稳健?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某类稳健理财产品呢?被包装在稳健收益的外表之下,相当多的人对自己买的产品并不了解。不了解自然不信任,不信任何来拿得住呢?
所以尽管知道大家想直接看产品列表推荐,但我们还是想在前面多啰嗦啰嗦,介绍一下稳健理财产品都包括哪些类型,大家的底层资产到底投资的是什么,风险收益特征是什么样的。
稳健理财是四笔钱里面的其中一笔钱,一方面货币基金、银行活期类产品的收益越来越低,用户不甘心就获得 2% 左右的收益;另一方面股市大涨大跌,波动太大了,用户赚钱体验很差。于是,介于二者之间,需要承担一些风险来获得比货币基金更高收益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当然,打破刚兑是这一切发生的基础。
需要承担多少风险来获取多高的收益,会将稳健理财划分为多种类型。我们这里只拿公募基金来举例子,银行理财产品先不涉及。下图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债券基金指数的风险收益对比情况。
图里的统计时间是最近5年,统计对象分别是万得货币基金指数、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万得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这四个是基金指数,反映了对应基金类型的平均水平。
万得货币基金指数,反映了货币基金的平均表现;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反映了短期纯债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平均表现,这两类基金不投资股市,只投资债券,区别是后者投资的债券期限相对于前者更长,期限越长,承担的债市风险越大;万得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指数,代表了二级债基的平均表现,这类产品大部分投资债券资产,其余可以投资股票,但股票一般不高于基金资产的 20%。
这四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被展示在上图里,其中纵坐轴是年化收益率,代表收益;横坐轴表示年化波动率,代表风险。年化波动率可以用来衡量获得平均收益的不确定性,年化波动率越大,获得收益的不确定越高。从图里能明显看出来,放在最近 5 年的区间来看,货币基金、短债基金、长债基金、二级债基的年化收益逐渐提升,但相应的,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在逐渐提升。风险与收益是相伴的。
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年化波动率和具体的风险情况,我们来看 2018 年到 2022 年每年的回报,能感受到年化波动率越高、风险越大的品种,收益获得的不确定性越大。如果你偏巧进入的时点不好,就会承受下跌带来的亏损冲击。
货币基金风险最小,所以它的业绩也最稳定,不论什么时候买入,收益都差不多。其次是短债基金、长债基金,站在年度角度来看,回报有高有低,尽管短期有亏损风险,但持有一年来看,正收益的概率比较高。这两类产品的业绩主要跟债市周期有关,股市涨跌对它们没有影响。对于配置了不到两成股票仓位的二级债基来说,年度回报的不确定性明显提升,好的时候一年能赚到 10%。差的时候,例如去年,股市大跌,债市也表现一般,这类产品平均还亏损了 5%。
你如果想买债券基金,首先需要了解某类债券基金底层到底投资的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才能知道会承担哪类风险,预期收益会怎样,而不能只关注收益。例如去年年初很多人就被二级债基等「固收+」产品的业绩吸引住了,从图里能看出来,2019 到 2021 这三年,这类产品的业绩非常好看,于是很多人开始买入,结果就赶上了股市下跌,然后就选择赎回。然而今年以来股市债市都出现了反弹,这类产品相对于其他产品,业绩也涨得很好,赎回的人又开始失望。
大家估计会问,上面说的都是单只基金,「我要稳稳的幸福」等投顾组合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是怎样呢?我们把「我要稳稳的幸福」最近 5 年的数据标注到图上。
为什么只放稳稳的数据,是因为只有它有这么长的业绩表现。我们从图里能明显看出来,这类产品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想填补图里长债基金和二级债基之间巨大的空白:收益比长债基金更好,但波动比二级债基更小。
就拿去年股债表现不佳的市场来说,「我要稳稳的幸福」这类产品也是下跌的,但下跌幅度比二级债基整体更小,只跌了 0.93%。但能不能要求它不跌呢?从它投资的底层资产来说,这种要求是很难达到的。
不论是交银、兴全还是其他家主打的稳健理财投顾组合,其实都想在图里那片空白区域里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最好收益比同类高,风险比同类小。
为什么同样配置了股票仓位,这类投顾组合比二级债基整体表现会更稳定呢?一是「我要稳稳的幸福」的股票仓位在 10% 左右,比二级债基整体来说要低一点;二是这类产品的底层是各类基金,每只基金本身做了债券、股票的分散配置,在此基础上,组合配置了多只基金,整体表现会更为均衡分散;三是这类投顾组合的主理人会把波动率等风险指标当作自己的主要投资目标,有意识地控制风险,而二级债基等基金经理更多的是考核业绩。
但即便如此,「我要稳稳的幸福」和「兴证全球低波动小幸福」等产品由于配置了股票类基金,股市表现不佳时会对它们的业绩不利,股债双杀时,那就更惨了。
对于大家而言,首先需要判断自己是不是有配置稳健理财的需求,例如这笔钱能投资 1-3 年,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不能都用来投资高风险的偏股型产品。即便有稳健理财的需求,还要看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如果浮亏 1% 都受不了,还是老老实实地买货币基金等产品吧。如果能承受浮亏 3% 以上,可以考虑买配置少量股票资产的「固收+」产品,你选择的产品股票仓位越高,潜在的风险越大。
介绍完稳健理财每种类型的底层资产和平均表现,我们来说一下具体的产品。
先来说「我要稳稳的幸福」,大家的质疑有两点,去年业绩不好,业绩为什么不好,我们上面介绍了。还有一点是,感觉「我要稳稳的幸福」调仓频率太高了,换了主理人后,换手率明显提升。
基于这一点,我们也是有疑问的,就去调研了组合的主理人, 明白了为什么他的调仓频率这么高。主理人是刘兵,他是坚定的量化投资管理人,对自己的量化投资体系非常自信,会依据信号作出调仓操作。当我们问他是如何通过量化方式去选择基金经理的产品时,他是这么回答的:
对我来说,基金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代码,就跟股票一样,我不在意是哪个基金经理,或者说哪个投资框架,我基本上模型选了什么我就配什么,但是唯一的一个区别在于我选内部和外部基金的时候。因为我们公司内部的基金产品,从长期来看它的风险会控制的好一些,外部可能因为涉及的基金数量特别多,特别繁杂,外部基金的波动会比较大一些。所以说在内外部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在策略上面有一点点差别。比如说内部我们可能更偏好收益表现更好的产品,面对外部的时候需要更考虑风险。
我们买基金并不是说我一定要选择什么时间点,我都是按照我的策略选择时间点,比如说我会在每个季度的季度初去筛一遍,我们会对所有的基金有个打分,有个排序,比如说我就选择 20 只,那你不在 20 只里面,我就是会把你给剔除掉。
我们一直做的是控制波动,在正常情况下我波动 3%,基本上我的回撤就是 3% 以内,除非是在去年或者说特别极端行情,否则不太可能出现突破我的一个目标波动。
从他的表述里,他会依据量化模型的信号作出调仓判断,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量化模型带来了高频调仓,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化模型不会公开,导致投顾的难度大大提升。因为解释不清楚为什么会调仓,都是信号触发的,用户很难理解。
高频调仓会带来手续费的增加,带来的效果则需要长时间的考察。监管目前对投顾组合的换手率有要求,年度周转率不能超过 200%,这会约束组合调仓的频率和幅度,但相比于同类投顾组合来说,换手率仍旧很高。
兴全的投顾组合主理人张济民,我们也进行了调研。他管理的「兴全低波动小幸福」跟稳稳比,股票仓位中枢会更高一点,有 15%。当然,他家也有一个 10% 股票仓位的产品。询问了他的投资理念,他更期待均衡长期地持有基金,所以他们团队更多的精力在于挑选债券基金经理和权益基金经理上,做好搭配,尽量减少调仓频率,降低调仓成本。
投资理念和投资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主理人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你需要判断你更喜欢哪一种理念和风格。
这几年利率逐渐下行,债券基金的收益相对于以前来说也在逐渐降低,询问了这两个组合的主理人,他们也认可这种趋势。收益空间压缩得比较小了,同样股票仓位的产品之间的差异也会缩小,挑选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还有用户会有疑问,投顾组合相比于自己买单只基金,会有投顾费率,能不能只买单只基金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投顾是个新兴事物,行业内整体的理解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也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投顾组合的价值里,投资是一方面,例如能提供市场上风险收益比更突出的产品,要么降低了风险,要么提高了收益。如果想替代某个投顾组合,需要有能力在市场上挑出类似可替代的单只基金,并有持续跟踪替换的能力。
对于投顾组合来说,顾是更为重要的价值。投顾做得好不好,很重要的检验方面是有没有能力让用户安心持有下去,享受到市场平均收益。对于稳健理财来说,如果没有去年股债双杀的环境,产品一直稳稳地上涨,也不需要考虑何时买入、何时止盈,也不需要安抚,「顾」的需求并不大。
但显然,前期缺乏「顾」的付出,带来了去年用户大批量的赎回。这也是用户在意自己投顾费的原因,尽管兴全、交银已经非常努力地在输出内容,但接触用户的难度还是有些高。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他们在努力改善「顾」的效果,作为用户的你,如果需要并认可他们的投顾服务,自然可以选择投顾组合,让主理人帮你管理是更为省心省力的。
长钱账户作为投顾组合也是一样的道理,市场上一定能找到风险收益特征和长钱账户类似、甚至更好的基金产品,但长钱账户通过提供投顾服务,希望解答大家在长期投资中的问题,帮助大家能长期安心地坚持下去。
最后,一定有用户说,想要单只基金的名单。我们在下面列了短债基金、长债基金、配置了少量股票仓位的「固收+」基金,这些是我们目前在研究的一些产品,都是主动基金,指数基金挑选难度很小,就不列了。需要强调的是,列出这些基金产品只是跟大家分享我们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商业回报。大家经常跟我们说稳健理财的烦恼,之所以把这些写出来,应该是因为爱吧。
今天的内容比较多哈,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留言,我们下次见。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作出判断。本文所涉基金及/或基金投顾组合相关数据来源于基金销售机构及/或基金投顾机构公开披露信息。有知有行提示您,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详见《免责声明》。如转载引用,请遵守《转载声明》。
有知有行会考虑出稳健的钱的投顾产品吗
「之所以把这些写出来,应该是因为爱吧。」 之所以坚定不移地使用长钱,是因为帮我挣钱了! 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在亲朋好友里推广有知有行,是因为感受到了爱,还想爱回去🥰❤️!
突然感觉自己不太需要稳健类产品。1、长钱账户里本身就有20%的债券和20%货币,已经做了资产配置。 2、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能接受较大波动,同时也期待更高收益。稳健类即不能在短期时取用保本,长期也不能达到更高收益,所以还不如直接买长钱账户呢
稳稳转投顾后的持有感确实差了很多
结合文章说下我近一年多在债券上面吃过的亏。 买了2级债,结果和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同时下跌,结果不能赎回债券进行补仓。 一定要选和股票相关度低的。 当时买的天弘二级债和黄纪亮那个富国信用债,都是同时下跌, 现在的债券配置是晨星五星基金鹏华丰禄债券,中债7-10年期国开行债券指数基金。 感觉比列表上的债券基金更适合做组合。
买债券基金需要择时吗?比如最近有知有行的债权温度相当高,要等一等再买吗?
很有含金量的一期,谢谢!让我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有行不考虑推出一款稳健产品吗?
” 这几年利率逐渐下行,债券基金的收益相对于以前来说也在逐渐降低,询问了这两个组合的主理人,他们也认可这种趋势。 ” 利率下行,债券价格不是会上涨吗,为什么说债券基金的收益也在逐渐降低呢?
前天跟朋友聊天,她来了一句“以后再也不相信 混合 了”,可见持有混合型基金的感受有多差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