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投资ABC》。这是一档由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每逢周一早上 8 点更新。
每一期,我们会用 20 分钟的时间,和常驻嘉宾陈鹏博士一起,为你讲清楚投资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帮助你快速掌握投资中那些绕不开的知识,打好基础。
今天是我们的第 2 期,我们想从「投资ABC」基本共识里的 B,也就是 Beta(贝塔收益 / 市场平均收益, ß),开始讲起。
雨白:
欢迎来到投资ABC,前面几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你该如何判断投资中的收益来源,以及它所承担的风险。还记得那个公式吗?「A + B - C」 就等于你的投资收益。通过逐个分析 A、B 和 C,你可以分清收益究竟来源于哪,以及自己承担了哪些的风险。上一期,我们把 C 也就是成本这一块聊透了,今天这一期,我们就来着重讲讲这个 B,这个 市场平均收益到底意味着什么。C,也就是 Cost,它是个英文单词,我们相对容易理解。这个 Beta 是怎么来的?
陈鹏:
实际上这个是在学术界,威廉·夏普,也就是夏普比率的发明者,他当时基于马克维茨的理论去研究整个市场组合,通过市场组合去解释各个股票的风险和收益,为各个股票来定价,等等。那在这个公式里面,市场组合就是用 Beta 来代表的。
雨白:
我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你看,夏普的论文是用英文写的,如果是用 Alpha 的 A 和 Beta 的 B 来代表收益,很容易搞混。
陈鹏:
到今天也还是这样,就是 Alpha、 Beta 等等。比如说风险有很多都是用西格玛(Sigma, σ)来代表。
雨白:
明白了,那我们该怎么看这个 Beta(市场平均收益)呢?乍一听,我们会觉得「平均收益」这个词听起来特别的不性感。就像大家都去参加统考,老师跟你说,你可以自己来考,但是,你也可以(直接)拿一个平均分,你该选择哪一个?而人往往都有高估自己能力的倾向,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想只拿平均分。
陈鹏:
是的,但市场就是这么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在任何一个其他领域,不考试也能拿一个平均分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市场确实给你提供了这样一个选择。
在投资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我不去动太多的大脑,不去做太多的分析,我只是买一个市场组合。在这里,我们就叫 Beta。然后,这个市场组合就会给我一个平均的收益、平均的风险。
所有参与这个范围投资的投资者,比如说,在A股的语境下,所有参与A股的投资人都能拿到一个平均的收益,包括很专业的机构、保险、基金等等,也包括很不专业的散户。
雨白:
我觉得,陈博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市场平均收益是我们真实可以拿到手的,而绝大多数我们(在生活中)提到的平均值往往只是一个假设。比如,当社会报道「某某城市平均人均工资月薪好几万」时,底下就很多人评论:这算得不对吧,怎么这个平均数比我高这么多倍?
在现实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是拿不到这个所谓的平均数的。但在市场投资中,你确实可以拿到这个数字,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这个感觉很奇妙。
陈鹏:
为什么我说 Beta(市场平均收益)实际上是我们投资者的朋友?上一期我们讲了成本,虽然说我们尽量把它降低,但它也是我们的朋友。
为什么呢?因为它相对确定性比较高,我们就比较好分析,比较好拿捏。
雨白:
它就相当于一个已知条件。
陈鹏:
对,市场确实有不确定性,但相对来讲,你可以不用花太多的精力,也不用花太多的成本,就拿到一个市场的平均。那这样的情况下,B 就是我们投资者的朋友。
我们投资的时候先把 C(成本)搞清楚,然后,对于 B(市场平均收益),我要决定,我是不是要拿一个平均就已经很好了?
雨白:
那这个紧接着也会引发大家思考几个问题。比如说:
怎样拿到这个 Beta(市场平均收益)?我相信,听我们这期节目的很多朋友,大家也做投资,也知道买指数,尤其是宽基指数,可以拿到所谓的 Beta(市场平均收益)。但是,你买不同的指数,它的收益是不一样的。究竟哪个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拿到这个所谓的市场平均分?我们又该如何衡量哪个指数更好?
陈鹏:
这个问题非常好。
从理论上来讲,以 A 股为例,市场平均收益就是把A股的所有上市公司,按照市值比例组成一个组合,然后,大家可以去投资。我们管它叫「宽基指数」,听名字就知道,它包含的范围很广。
什么叫「窄基指数」呢?就是只是看医疗、消费、AI 等等这些垂直行业的指数。
雨白:
宽窄是相对的。
陈鹏:
对。那「宽基指数」就是包括市场所有的公司,然后,按它的市值做这么一个组合。
那今天确实有很多的公司,基于这些宽基指数推出了宽基指数产品。如果我们买这个宽基指数的产品,基本上我们就是在买市场的 Beta(市场平均收益)。
那怎么样去选择呢?一般来讲,我的建议是选择尽量宽基的,比如说,在中国A股市场上会有沪深300,也算是一个宽基,但它是一个大盘股的宽基,没有覆盖到小盘股和中盘股。对我来讲,我会更建议大家去买全A指数,因为它的覆盖面更广,包含的市场更广泛。
雨白:
如果你真的想追求的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市场平均分,那么全A指数可能是最接近于这个选择的这么一个指数。
陈鹏:
那为什么我们要追求一个更广泛的宽基,或者是全市场的平均分呢?因为当我们去选择市场组合或者投资全市场,我们是希望能够参与越多的公司越好。
那为什么要参与越多的公司越好?因为我们在投 Beta(市场平均收益)的时候,最底层的逻辑是,我们实际上是在投整个经济,我们实际上是在参与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越广泛越能代表整个的经济。
大家经常听到做投资的朋友会讲,我们实际上是在投大势、投国运,那自然而然就要选择越广泛的越好,而不是窄基指数。
雨白:
我们总是看到很多人说定投中国的指数基金,可以看沪深 300、中证 500。很少有人听到全A指数这个说法,这个是什么呢?
陈鹏:
其实沪深 300 再加上中证500,这两个合在一起实际上就代表全A了。
那这样分着买有一定的灵活度,因为小盘股的经济增长会快一点,当然它的风险也会高一点。以后我们再讲大中小盘股的ABC,也会讲到个中的区别。
简单而言,这两种基金会给我们这种比较专业的投资人一个更好的工具,去给你匹配更好的一个组合,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泛宽基指数。
雨白:
你不需要一定是五五分这样去来购买。
陈鹏:
不需要。
雨白:
如果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比较权威的工具,其实你可以在这个平均分之上你再争取一个更好的成绩。
陈鹏:
是的。这个就是下一期我们要讲的,但我还是想指出:
第一,尽量选宽基;
第二,选择的时候,尽量选费率低的;
第三,尽量选流动性好的,特别是如果我们选购的是一些 ETF 的产品,流动性也会是一个考量维度。
雨白: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非常外行的人,我怎么知道它的流动性好不好?
陈鹏:
判断流动性很容易。如果是 ETF 的话,你就可以看它整个在市场的交易量,相对于它整个的体量。
雨白:
那有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陈鹏:
绝对的标准倒是没有,但是,如果有一些产品它经常不交易,那这个就有问题了,就证明它流动性不够好。这个就不建议大家去参与。最后要看,指数基金或者这个 ETF 基金跟踪这个宽基指数跟踪得紧不紧?
雨白:
怎么理解跟得紧不紧?
陈鹏:
这个很好理解。指数在每一个区间(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都有个收益率。那你跟踪得紧,你的指数基金或者 ETF 产品的收益率就会跟这个收益率非常接近。
雨白:
其实就是看这两条曲线?
陈鹏:
对,这两条线它是不是很接近?如果既接近又很稳定,也就说明这个基金经理管理得比较好。
雨白:
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会有一种误区:假如我买一个指数基金,那这个基金就是 1: 1 复制这个指数的,两者的变化也应该完全一致。
陈鹏:
那不会是完全一致。
雨白:
如果完全一致就完全不需要基金经理了。
陈鹏:
对。你想中国股市有 4000 多个股票,如果有一只基金完全复制万得全A指数,那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理论上,当然可以照着指数买。但落实到执行层面,基金公司和指数基金经理能够更有效地帮你管理,比如说,他可以选择性地买几百只股票,尽量跟指数类似,这样成本还相对低一点。
雨白:
所以,还是有一些旋转腾挪的空间。
陈鹏:
有的。
雨白:
所以,在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你还得留心它跟踪得紧不紧,观察一下这个基金经理之前的操作,而不是,我就是想买红利指数基金,这些公司看起来都差不多,我就随便买一个。
陈鹏:
这里面学问还蛮多的。我们刚才讲了投资三部分,A(超额收益)、B(市场平均收益)和 C(成本)。那如果指数基金只能带来 B 的收益和风险,那我一定要看:这些风险和收益是不是真的能给我?同时,它的成本又是多少?
它跟主动性管理基金又有点不一样了。主动型基金有 Alpha(阿尔法收益),所以,就更需要平衡地去考虑。当你买指数基金时,你就是得选跟踪指数跟踪得好,成本降得低的那种。
雨白:
我觉得,关于 Beta,这个市场平均收益,大家心里最难克服的一个坎是:嗯,我怎么知道,对我来说,这个市场平均收益就够了?我怎么知道,这个平均分是最适合我的?
陈鹏:
我们在考试之前,没有人知道会是怎么样的,何况你也不知道(市场)出的题是什么。
雨白:
可能难,可能简单,可能你正好蒙得对。
陈鹏:
涉及很多运气的成分。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 A、 B 和 C 都讲清楚。
雨白:
那我们怎么样认清楚自己的能力呢?是应该只争取 B 就好,还是我说我可以试着够一够 A?
陈鹏:
大家可以这样来考虑。我们看全A指数,每天交易量有时候大概有几千亿、上万亿。市场上有很多像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这样的机构,也有很多散户。而在中国市场,80% 的交易者是散户, 20% 是专业的机构。
有了这个数据,你大概就知道,如果我要想超过平均收益,那就意味着,在这 80% 的散户当中,我一定要成为最上面 30%。
雨白:
意味着,我要打败百分之六七十的普通人。
陈鹏:
对,所以说,你可以衡量一下,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打败这 60% 的人。
雨白:
对,包括对投资的理解、学历、执行力以及你的心态,等等。
陈鹏:
对的,所以,这个是中国市场的情况。那反过来举个例子,在美国市场,散户交易大概占 5% 到10%。
雨白:
虽然道理我明白,但有的时候仔细想想,我觉得还是挺神奇的。散户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吗?
陈鹏:
在如今的美国市场,如果您是个人投资者,哪怕您有 1000 万,相对机构而言,您就是散户,所以说,你不但要打败所有的个人投资者,还得打败大概一半的机构。那我们都知道,这些机构有很多工具,还有很多别的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所以,基本上,美国的个人投资者想要打败机构,那基本就是靠撞运气。
雨白:
就是你要打败的甚至不是百分之六七十的普通人,你要打败绝大多数普通人,还有大量的机构。
陈鹏:
是的,循环往复很多年之后,美国的个人投资者就意识到,以个人的力量怎么去打败人家成百上千人的投资团队呢?所以慢慢就不去自己操作了,而是把钱给机构、基金、专业的投顾,帮他去投资理财。
雨白:
那像前两年一些散户靠做多 AMC 这些公司在短期内获得了极高的利润,这些都应该属于非常罕见的个例。
陈鹏:
说得很对,尤其在海外是非常罕见的个例。
雨白:
这种例子,因为它很罕见又很「爽文」,所以,可能才在媒体上被大肆报道,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散户还是不具备这些优势的。
陈鹏:
是的,等我们看 Alpha(超额收益)的时候,我就会讲它是怎么产生的。第一个是你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个是你分析信息的能力,第三个是你执行的能力。我们用这三点来看,个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肯定不如机构,你分析信息的能力也不如机构,你执行的成本肯定也不如机构低。
雨白:
机构和大户由于他们资金量大,他们在投资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所谓的折扣。
陈鹏:
所以说,这样的话你整体来看你就很难去跑赢他们。
雨白:
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有一个针对这个 Beta 的心里很难过去的坎:虽然我能力可能有限,这个市场平均分对我来说可能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在 A 股市场,这个市场平均分它是个负的,那种感觉会让我很难受。
这甚至会迫使我去想:我是不是应该多做一些不一样的操作?比如说,我是不是应该去买一些主动型基金?我自己去炒个股?这些或许能帮我赚取一些正的收益。
陈鹏:
但是,做投资它不但有收益,还有风险。有的时候,风险来了,整个市场都是往下走的。
那什么意思?假如你在江里游泳,当整个市场往下走,而你选择逆流而上,你再去想要有正的收益,实际上是非常难的。相对来讲,你也可能会冒更多的风险,失误的后果就会更严重。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要意识到,虽然说买这个平均收益等于是把投资决策交给市场,交给指数,短期内它有高有低,但长期来讲,你实际上是在买整个经济的成长和成果。那如果这个是正的,那这个就可以。 比如说,中国过去这么多年,一直在往前走。我们有知有行也研究过,过去 30 年 A 股的增长率几乎就是整体经济的增长率。那在美国也非常类似。
陈鹏:
所以说,当我们去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选择 Beta,实际上等于我们在投资长期经济的成长和成果,而不是说在投资短期的绝对收益。
雨白:
所以,这也侧面说明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陈鹏:
是的,其实 C(成本)和 B(市场平均收益)是投资者的好朋友,它们是我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太多的成本,就可以得到的这些东西。那这些东西,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它牢牢地抓住。
雨白:
相当于考试的时候,老师会跟你说,你要把那些必须拿下的分都给保住,那些有点难度的题,咱们争取争取。
所以,我们这两期聊了 B 和 C,就是让大家明白,假设这是一场考试,我们得把该拿的分全都拿到,不该丢的分把它规避掉。
那么,下一期我们就可以着重聊一聊,对于那些「跳起来够一够」的分,我们该怎么拿?又该怎么正确看它?——也就是,我们该怎么样正确理解投资中的 Alpha,超额收益。
我们下一期再见。
关于基金投资中的贝塔收益/市场平均收益,我们的「有理有据」小分队创作了一份简单易懂的漫画,欢迎点击这里查看哦~
陈鹏博士:陈鹏博士在 90 年代初期赴美求学,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 25 年时间里,他担任过晨星(Morningstar)全球资产管理部的总裁,管理过上千亿美元的资产;他也曾是 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DFA) 的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制作 有知有行
嘉宾 陈鹏博士
主持 雨白
后期 柯霖
设计 港港 耳总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作出判断。详见《免责声明》。如转载引用,请遵守《转载声明》。
「A + B - C」=投资收益 C(成本)和 B(市场平均收益)是投资者的好朋友,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太多的成本,就能获得。 底层逻辑:投 Beta(市场平均收益)是在投整个经济,把投资决策交给市场,短期内有高低,长期是在参与和享受整个经济的成长和成果,越广泛越能代表整个经济;Cost越小收益越高。 获取Beta(贝塔收益 / 市场平均收益, ß): 1)宽基指数,全A=沪深300+中证500; 2)选费率低的; 3)选流动性好的,参考它市场交易量相对于体量。 4)选跟踪误差小的。 中国散户占比80%,美国散户占比5%~10%。 你有信心和能力打败70%以上的人吗?如果有问题为什么不先抓住能抓住的呢?选择宽基指数(费率低、流动性好、跟踪误差小)。
觉得每期图文更好懂
上班路上,听完正好~
“那为什么要参与越多的公司越好?因为我们在投 Beta(市场平均收益)的时候,最底层的逻辑是,我们实际上是在投整个经济,我们实际上是在参与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越广泛越能代表整个的经济。” 95%以上的企业你明知道是上来融资套现的,IPO稀释20%的股权就能换几个亿。95%的企业最终都会倒闭,常识。这种分散投资从底层逻辑就大错特错。 80%的财富源于不到1%的企业,常识。 越分散越愚蠢。
好像没有跟踪wind全A的ETF 另外300+500占了全A市值70% 我觉得也不能说300+500就代表了全A,只能说代表了大多数吧
投Bate的底层逻辑,是在投整个经济,所以投资标的越广泛越能代表整个经济,全A指数最好。 第一,尽量选宽基; 第二,尽量选费用低的; 第三,尽量选跟踪误差率低的; 第四,尽量选流动性好的。
请教一下,博客中提到以 A 股市场为例,如果要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战胜百分之六七十的普通人(散户),这个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为什么不是百分之 50 呢?是因为 A 股中百分之七十的散户都没有获得平均收益吗。🤔
怎么查看某只etf的交易量呀
80%是散户,这个是指散户开户数量,还是散户的交易量占比?
beta有多少呢,百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