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ABC
💡 大家好,欢迎来到《投资 ABC》。这是一档由有知有行出品的播客节目,每逢周一早上 8 点更新。每一期,我们会用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和常驻嘉宾陈鹏博士一起,为你讲清楚投资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帮助你快速掌握投资中那些绕不开的知识,打好基础。
对很多投资人来说,巴菲特这个名字几乎等于一个时代。他的故事、语录、传奇战绩,大家都如数家珍。但是有一天,陈博士突然问了一个问题 —— 如果不讲故事,我们能不能只用Alpha(超额收益)、Beta(市场收益)、Cost(成本),这个的框架,把巴菲特几十年的成绩单拆开?
不是讲故事,不是讲语录,而是从投资模型的角度,重新理解: 巴菲特的超额收益,到底由哪些部分构成?哪些是时代给他的?;哪些是他自己滚出来的?哪些部分是普通投资者其实也能学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来了《知行小酒馆》的主播雨白,一起坐下来,暂时把「传奇」放在一边,从最基本的角度重新审视:巴菲特的投资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他几十年跑赢市场,到底靠什么?是选股准?是资金池有别人没有「底气」?还是价值投资真的有这么神奇?
更巧的是,就在我们录完这期节目没几天,巴菲特发布了一封感恩节信。信里,他第一次用非常温柔、非常坦诚的方式告诉大家,未来他将 “Going Quiet”。
不是退场,而是不再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那一刻,我们三个都很感慨。于是决定再开一次录音,聊聊这封信带给我们的触动,以及我们心里各自的巴菲特。
那段对谈里,也出现了一些我们自己都没预料到的情绪和真诚。但在进入那段感性的部分之前,我们先从最理性的地方开始 —— 拆解巴菲特的投资系统。希望你会喜欢。
陈鹏:曾担任过晨星(Morningstar)全球资产管理部的总裁,管理过上千亿美元的资产;他也曾是 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DFA) 的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03:52 是的!今天我们要破解巴菲特的「赚钱密码」
04:14 从「买便宜的」到「买便宜且高质量的」:巴菲特的三段进化
08:10 伯克希尔的构成:65% 私有企业 + 30% 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真正能学的只有后者
10:33 前无古人的战绩:42 年稳定压制市场,连续穿越周期却仍处于顶端
11:33 风险控制大师:同样去「打猎」,伯克希尔总能狙击到更多猎物🔫
14:43 大师回报拆解器:著名的「法玛 - 弗伦奇 - 卡哈特四因子模型」
19:25巴菲特偏爱的组合,都有这些共同特质——
22:15 能拆解 98% 基金经理表现的「四因子模型」,到巴菲特这儿却失灵了?
25:20 打破「高风险,高回报」法则:用更小的风险,却拿到了远超市场的收益?
32:32 伯克希尔「大杀器」:几乎免费的「保险公司浮存金」
41:10 心里的秤:别人追求增长,但巴菲特会在价格不对的那一刻果断按下暂停键⏸️
48:27 拆解巴菲特后,我上我也行?No Dear,超额收益的雪山早就被人滚完了🗻
53:50 苦口婆心、百万「豪赌」:天才,你的策略长期来看跑赢不了市场先生
57:46 「吝啬」的大师?万亿组合,却只有 27 个人管;28岁买的房子,一直住到老
61:36 「靠技巧赚钱叫聪明,而巴菲特的境界是智慧」
64:03 相比于巴菲特必须拿「巨枪」打大象,个人投资者反而有灵活的「小猎场」
65:41巴菲特的感恩节留言:「我不会消失,但我会 going quiet」📩
67:54 在晨星最难的那些年,巴菲特看见了TA们做独立研究的坚持,并寄来了一封信
77:09 俏皮的绅士:跟我们一起捐钱吧!如果你太太不同意,我帮你说服她☎
83:43 股东大会上的细腻瞬间:「请各位向他致敬,他为投资人创造的价值,比我还多得多」
88:16 时间真的很神奇,当年射出的那颗子弹,如今正中眉心
42年稳定压制市场,连续穿越市场周期却仍居于顶端。
在 1976 – 2017 年内,伯克希尔实现了 年均 18.6% 的超额收益(相对于美国 T-bill 无风险利率),显著高于整体美国股票市场 7.5% 的平均超额收益。
如果在 1976 年 10 月向伯克希尔投资 1 美元,到 2017 年 3 月,这 1 美元将增长到超过 3,685 美元;如果把 1 美元投入同期的美国股票市场(以 S&P 500 为代表),按照论文给出的 7.5% 年化超额收益复利计算,最终只会变成大约 20 美元。两者差距接近 180 倍。
同时,无论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包括 1987 股灾、2008 金融危机等——伯克希尔的回报曲线始终保持向上且显著领先。
图表来源:Owen Analytics|图表再制,Canva
在承受同等风险的水平下,伯克希尔 的收益效率远超市场(≈1.6 倍)。
伯克希尔的收益显著高于同期的美国市场,你可能会下意识地想: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但伯克希尔的超额收益,真的是来自于它承担了「更高的风险」吗?我们先从最直观的 「系统性风险Beta」开始说起:
Beta衡量的是这家公司对大盘涨跌的敏感度
Beta = 1,跟大盘一起涨跌,比如市场涨 10%,它也涨 10%。
Beta > 1,比市场「更敏感」,比如市场涨 10%,它可能涨 15%;跌的时候也跌得更猛。
Beta < 1,比市场「更顿感」,比如大盘涨 10%,它只涨 7%;大盘跌 10%,它也只跌 7%。
而伯克希尔从 1976–2017 年的平均 Beta 只有 0.69。本质上,伯克希尔承担了更少的系统性风险。
这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
「伯克希尔是如何在承担更小风险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多的超额收益呢?」——答案就在夏普比率(Sharpe Ratio)里:
夏普比率衡量的是:每承受1单位的风险,投资者能获得多少单位的回报
伯克希尔的夏普比率是 0.79,市场是0.49。即,在同样多承受 1 单位风险的情况下,伯克希尔 创造的回报,是市场的约 1.6倍。
这意味着,伯克希尔并不是通过承担更大的风险来换取更高的收益,而是在风险相当的前提下,把每一单位风险都转化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回报。
图表来源:Frazzini, Andrea,Kabiller, David,Pedersen, Lasse Heje,Buffett’s Alpha|图表再制,Canva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信息比率来更直观地观察伯克希尔的「主动管理」水平。在 1976–2017 年期间,成立超过 40 年的主动股票基金,大部分 年化信息比率 几乎全部集中在 「–0.2 到 +0.2 」区间,这说明多数主动基金的决策,并没有带来持续的超额收益。
信息比率: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每承担 1 单位「主动决策带来的风险」,能创造多少「超额收益」。
但对于 伯克希尔 来说,每主动承担 1 单位风险,就能创造 0.64 单位「超额收益」,几乎是行业里极其罕见的存在,远远站在了「分布的最右侧」。
图表来源:Frazzini, Andrea,Kabiller, David,Pedersen, Lasse Heje,Buffett’s Alpha|图表再制,Canva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拆解「巴菲特的超额收益从何而来」。
法玛 - 弗伦奇 - 卡哈特四因子模型(Fama–French–Carhart Four-Factor Model):一种资产定价框架,通过四个风险因子来解释投资组合的收益来源。该模型认为,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这四类风险暴露。
《巴菲特的阿尔法》的作者们好奇,巴菲特的选股业绩是否能通过机械的方式复制。于是,他们运用著名的「四因子模型」,对伯克希尔在 13-F 文件中披露的公开持仓进行了分析。
尽管这个模型名称冗长,核心逻辑却很简单:它衡量投资组合在四个维度所承受的风险:1)市场;2)规模;3)价值;4)动量:
市场因子:衡量投资组合对整体股市涨跌的敏感度(Beta),Beta 越高,组合越受市场波动影响。
规模因子:衡量组合偏好规模较小、风险与预期收益更高的公司;还是更倾向于稳健的大型企业。
价值因子:衡量组合偏好基本面强而估值较低的价值股,还是高估值、高增长预期的成长股。
动量因子:衡量组合是否倾向于持有近期表现强劲的股票。
作者们发现,从四因子模型来看,伯克希尔的持仓呈现出一致的风格特征:
其整体 Beta 仅 0.69,意味着 伯克希尔 承担的系统性市场风险比大盘低约31%——也就是说,市场大幅波动时,伯克希尔的组合波动幅度会更小,市场因子暴露低;
从规模因子看,巴菲特偏好稳健、成熟的大型企业,而非波动更大的小盘股,规模因子暴露低;
从价值因子看,组合持仓也明显集中在估值相对便宜、基本面扎实的价值型公司,价值因子暴露高;
动量因子趋近于零,说明他并不依赖短期价格趋势来获取收益,动量因子暴露低。
总结来说,伯克希尔的组合稳、偏价值、偏大盘、不追热点。问题在于,四因子模型虽然能解释 伯克希尔 的价值投资偏好和部分业绩表现,但仍有约4.5% 的年化 Alpha 超出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关键的矛盾在于 伯克希尔 的组合特质:
高价值因子,理论上应该提升预期回报;
但 低 Beta、偏大盘、低动量这三个因子,从模型视角看都是压低预期回报。
按模型,伯克希尔在其中三个因子的暴露上都更小,这无法解释其显著的超额收益。为了更深入拆分 伯克希尔 的超额收益,研究人员又引入了两个新的因子。
当研究人员将额外两个因子,低波动 和 高质量 ,加入模型重新计算后,伯克希尔公开股票组合的Alpha直接降到了年化0.3%。
低波动因子(Betting Against Beta): 由 Frazzini 与 Pedersen 提出的资产定价因子,用于捕捉「低 Beta 资产长期跑赢高 Beta 资产的现象」。
这个因子的核心是:大多数的投资者无法轻易加杠杆。比如监管对一些机构投资者(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等),有明确的使用杠杆的限制。同时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上杠杆不仅成本高,还会稀释收益。
因此,当大多数投资者无法通过杠杆提高回报时,他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波动更大、Beta 更高的股票上,希望借此提升组合的预期收益。但会出现的现象是:
高 Beta / 高波动的股票更容易吸引关注与买盘,需求不断堆积,使得这类股票的估值被推到高于其内在价值;估值越高,未来的预期收益反而越低。
而低 Beta / 低波动的股票因不受关注、缺乏买盘,长期被市场忽视,其估值常常低于内在价值;当一个资产「被低估」时,未来的长期会相对更高。
高质量因子(Quality Minus Junk):由 Asness、Frazzini 与 Pedersen 提出的资产定价因子,用于衡量「高质量公司长期跑赢低质量公司」的现象。
巴菲特倾向持有的公司往往有盈利能力强、增长稳定、安全性高 和 资本配置效率高 等特点。高质量因子 与 价值因子的结合,让巴菲特不仅能「买的便宜」,且能「买的好」。
同时,当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不需要挑股票、只复制巴菲特风格因子的组合,结果表现甚至超过伯克希尔的公开持仓。虽然模拟组合没有考虑交易成本,这个对比并不完美,但结论仍然清晰:巴菲特的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因子风险暴露 和 杠杆结构来复制。
论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伯克希尔的平均杠杆率是 1.7 倍,即 1 美元的自由资金,会搭配 0.7 美元的负债。但伯克希尔 的杠杆不是一般投资者需要付高利率才能借到的那类资金,而是几乎「零成本」的资金——主要的来源就是其保险业务的浮存金。
浮存金:由于保费通常先收、赔付往往滞后,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 与 实际理赔之间有一段时间差,浮存金就是指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被支配的资金池
2000-2017年,伯克希尔 浮存金年化成本仅 1.72%,显著低于同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 4.7%)。这种低成本杠杆在不显著提升风险的前提下,有效放大了组合的因子收益,是超额回报的重要助推器。
浮存金如何放大收益?
在 低波动因子 中提到,低 Beta 资产之所以长期更有效,部分来源于它们常被市场低估。然而,这份「低 Beta 溢价」本身幅度不大。如果投资者只能用自己的钱、在没有杠杆的情况下买入低 Beta 股票,这些持仓的回报也会被「压住」——因为低 Beta 天然涨得更慢、对市场的敏感度更低,最终难以转化为显著的超额收益。
但伯克希尔的关键优势在于,它拥有保险业务带来的 极低成本的长期杠杆,不仅放大低 Beta 资产的收益,还能把原本有限的低波动、价值、质量因子的回报变成更明显的超额回报。
假设:低 Beta 的长期回报是 8%。如果投资者只能用自己的 100 元本金去买,那么收益就是 100x 8% = 8元。回报率不错,但这只是市场的「参与奖」。
但,伯克希尔的平均杠杆率为 1.7 倍(即 100 元的自有资金,加 70 元负债,伯克希尔共可以使用 170 元),浮存金的年化成本约 1.72%。再让我们来算算收益:
投资收益:170 x 8% = 13.6;
浮存金成本:70 x 1.72% = 1.2;
净收益:(13.6 - 1.2)/ 100 = 12.4%;
收益从原本的 8%,被放大为 12.4%,多出来的 4.4%来自于伯克希尔用低成本浮存金对低 Beta 资产的回报进行杠杆放大。
为什么风险可控?
伯克希尔只做「可预测,定价能力强」的险种:在一般的保险公司承保汽车险、健康险、意外险等高度竞争的领域。伯克希尔 倾向做自己能精算得清楚概率分布的险种(如,汽车险、再保险、大灾难险),且一旦价格不合理,宁可停写新单,也不亏本赚规模。
口袋够深:一般保险公司资本金有限,投资端必须严格遵守监管要求,资产配置也常被限制在高比例的固定收益上。但 伯克希尔 不同——它背后是一个股东权益规模约 5,000 亿美元级别的大集团,并长期持有 1,000 亿美元以上的现金与短债储备。这意味着,伯克希尔:
没有短期偿债的压力
不依赖外部融资
有能力承保最复杂、周期最长、风险最大的再保险合同。
更重要的是,伯克希尔的保险公司将浮存金与可投资资金上缴到母公司层面,由巴菲特统一管理。集团巨大的资本缓冲,使保险业务在监管框架内拥有更高的投资灵活性。
总结来说,伯克希尔能以如此低的成本使用资金是一个显著的结构性优势。因为同样的选股能力,如果能搭配「低成本、可控风险的资金来源」,长期复利效果会完全不同。一个选股能力出色但只能用自有资金的人,几乎不可能战胜一个选股同样优秀、却能动用几乎零成本资本的投资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杠杆 作为个人投资者长期投资工具并不可行,因为溢价过高。
图表来源:Frazzini, Andrea,Kabiller, David,Pedersen, Lasse Heje,Buffett’s Alpha|图表再制,Canva
巴菲特的「神话」被量化拆解之后,可以总结为:他的长期超额收益来自于偏好便宜、高质量、低波动的价值股、同时叠加「极便宜」的杠杆,和极强的纪律和极长的视角。在 1976–2017 的这段历史里,他在 承担更少系统性风险(Beta 只有 0.69)的前提下,拿到了远高于市场的年化回报和夏普比率。换句话说,他厉害的不是「敢承担更大的风险」,而是「把每一单位风险都用得极致高效」。而当论文把四因子模型、低波动因子、高质量因子全部纳入考虑后,我们会发现巴菲特绝大部分的超额收益,其实都能在这些「可复制的策略」里被解释。而「魔法」背后,更多的,是他在很早的年代,就找到了当时还未被开采的「大雪山」,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滚下去——直到后来,这些雪山被整个市场踩成了共识。
对于当下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巴菲特当初发现的大雪山——价值、质量、低波动这些因子现在已经是「公开诀窍」,当下的投资者再想再靠它们获得巨额Alpha的难度较大。同时,如今的伯克希尔,因为其庞大的资金管理量,收益也逐渐向市场「Beta」回归。
因此,对于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可靠的策略反而更朴素:
参与市场,稳稳拿到参与奖「Beta」;
选择成本较低的产品,把省下的费率转化为全部变成自己的「确定性高的超额收益」;
不追热点、不频繁进出、不在市场剧烈波动时情绪化决策;
给自己的资产足够长的时间去「滚雪球」,让复利真正发挥力量。
图表来源:由 知行小酒馆 与 投资ABC 制作,ChatGPT, Canva
在晨星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收到了来自巴菲特的一封信
二十多年前,陈博士还是晨星的一位研究员。当时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晨星决定咬牙砸钱做「独立股票研究」—— 不站队华尔街、不靠卖产品赚钱,希望能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份没有利益冲突的判断。当然,这个举动也动了很多人的「蛋糕」。当时业务艰难、团队压力巨大,但就在最难熬的几年,晨星创始人 Joe,收到了一封来自巴菲特的来信,他也把这封信分享给当时坐在他旁边的陈博士——信的内容十分简单,只有短短两行:
你们的报告很好,我一直在看。
请坚持。
随后,他又主动指定晨星,在世界瞩目的奥马哈大会上,为三位提问方之一。对一家当时还在艰难探索的公司来说,那不仅一个「席位」,而是来自于投资界的「最高级别」认可:「我有看见你们,你们做的很好」。
这个睿智的老人,在晨星孤独坚持的时间里,用他独有的温柔方式,伸手扶了TA们一把。而这个故事在之后的漫长时间中,也一直温暖着陈博士。
陈鹏博士与晨星创始人 Joe Mansueto 2024年11月于芝加哥合影
图片来源:由陈鹏博士提供
录完这期节目后,陈博士说「他认为学习巴菲特,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巴菲特像一个优雅的系统工程师,十年如一日地打造他眼中的投资世界。同时,他身上那些不能被量化的,能够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的体贴,愿意默默托一把的善意,和在巨大权力和财富面前依旧保持简单的定力,也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投资者。
陈博士把巴菲特设置成电脑壁纸,甚至有的时候会想想,「如果是巴菲特,他会怎么做?」,我想这是榜样的力量。
真正的榜样传递的信息不只是「怎么赚钱」,而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可以怎样活得坦荡、智慧、温柔,而巴菲特的一生,就是很好的示范。
希望我们都变得更智慧、更富有、更温柔。
Cheers ♥️
相关节目推荐 🎧
E24 专访陈鹏博士:最好的投资策略是在最糟糕的时候也拿得住的那种
债务周期:解码达利欧,当一个国家刷爆全球信用卡|我问陈博士 06
⛅️ 财务晴雨表
在最近一年里,我们 有知有行 App 的「有行」模块,逐步升级成为了你的家庭财务工具箱。这套工具箱,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记录与看见你有多少钱,你的家庭资产是如何分布的,分配得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把家庭资产暴露在了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我们想要把那些最重要的、与你的家庭和未来息息相关的财务数字,从当下开始慢慢积累确定性的瞬间,都汇总到你眼前。我们相信,更好的看见,是实践的第一步。
如果你是新朋友,尤其推荐你从「家庭资产记账」开始,也许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中的更有钱。
升级 有知有行 App 到最新版本,就可以体验到啦,去试试看,希望你喜欢。
在新一季节目中,我们将围绕当下投资者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从科学投资的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数据与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
如果你有任何在学习投资或投资实践中的疑问,欢迎你点击填写这份长期有效的问卷链接(👉 听众 Q&A 问题征集),向我们提问。你的问题,有可能就会成为《投资ABC》下一期节目的主题。
制作| 有知有行
嘉宾|陈鹏博士
主持|雨白、 Amiee
设计|周一
剪辑| 柯霖
感谢志愿者步枫、饭粒、小马对节目逐字稿的协助。
💰有知有行成立于 2020 年,目前在陪伴投资者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投资,下场实操。凭借在投资领域的良好口碑,有知有行在初创阶段已与一大批忠实用户同行。未来我们希望成为一家财富管理公司,不仅帮助投资者学习投资,也能让大家在有知有行安心交易,踏实赚钱。 欢迎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有知有行」下载我们的 App
🎈本播客所述投资相关内容皆以交流分享为目的,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预测、判断,或投资、咨询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主持人及嘉宾对投资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提醒您对相关内容请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独立评估,依据或使用相关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青睐。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有知有行联系并取得同意。
是的你没看错,这是一期小酒馆x ABC梦幻联动!!!
听到最后有点感动,有知有行也是在做一件利他的事情,教授小白投资者投资知识,帮助普罗大众在投资路上避坑
有知有行投资ABC很好,我一直在看 请坚持! 借文章结尾的话: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将会变得智慧,富有,温柔。 感谢有知有行 感谢陈博士 25.11.21【20:19】
最后这部分好伤感,但非常有温度。好像近几年一直在面对告别,明知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也很难受。由衷的希望这些令人尊敬的人们都能幸福、圆满、顺遂。 「✅解码巴菲特」 投资收益 =Alpha超额收益 + Bate市场收益 - Cost成本 巴菲特:捡烟蒂 → 好的公司合理的价格 1)数据来源 基于2018年注册金融分析师杂志上发表的论文,1976~2017年42年的历史。1975年前,美国股票市场数据不全,伯克希尔也不够成熟。 2)伯克希尔 - 构成 65% 私有企业(未上市) + 30% 上市公司,个人投资者真正能学的只有后者。 3)战绩 1976~2017年,伯克希尔实现了年均18.6%的超额收益(相对美国T-bill无风险利率),显著高于整体美股7.5%的平均超额收益。 同期标普500仅7.5%,巴菲特持续四五十年超额11.1%的收益。 夏普比率:伯克希尔是 0.79,市场是 0.49。在同样多承受1单位风险的情况下,伯克希尔创造的回报是市场的约 1.6 倍。伯克希尔在风险相当的前提下,把每一单位风险都转化为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回报。 「✅拆解超额收益」 1)标普500:未解释的超额收益11.1% 2)法玛 - 弗伦奇 - 卡哈特四因子模型:未解释的超额收益4.5% 相比标普500多投了价值股、大盘股,少投了动量股。 市场因子:对市场的敏感度只有0.69,比标普500的市场因子(1)还低30%。 小盘股(规模)因子:更偏重于大盘股,流动性好的,相对市值比较高的股票。 价值因子:暴露最高,偏重价值股,喜欢便宜的股票。 动量因子:趋近于0,不太喜欢动量很强的,即最近表现很好的股票。 伯克希尔的持仓呈现出一致的风格特征,即稳、偏价值、偏大盘、不追热点。 法玛 & 弗伦奇:大概只有2%~3%的基金管理人有可靠的阿尔法。 3)低波动因子、高质量因子:未解释的超额收益0.3% 低波动因子:同样的风险,低波动、低风险的股票带来的收益更高; 高质量因子:公司的质量,护城河比较高。护城河理论 - 不但要买价值非常好的股票,还要买高质量但是合理价格的股票。 「✅免费的杠杆」 风险越大收益(效率)越低。当你冒风险冒到一定程度,必须上杠杆。但上杠杆是有成本的,会减低你带来的收益,而且上的杠杆越大成本越高。 冒风险越大上杠杆的效率越低,因为要付利息,而巴菲特不需要付利息。 保险公司浮存金:先收保费、赔付滞后,存在时间差,相当于免费把资金借给保险公司。 做的最多的是汽车保险和财产保险,因为量大,相对可预测性强。 把保险的现金流放到整个投资组合里,但整个投资组合比现金流要大,可以承担这些风险。 伯克希尔平均杠杆率1.7倍。找到效率最高的(低波动、大盘股、高质量、价值股)上杠杆。而且是免费的杠杆,相当于0.7元杠杆带来的收益叠加到1元的收益上,超额收益更多。 「✅心里的秤」 第一,非常理性、非常长期,非常有纪律性。 一个价值投资,当市场上没有价值投资的机会的时候,就不投。保险公司也是同样的理念,没有必要跟这些非理性的保险公司经营者抢市场份额、抢客户。 第二,是一个价值投资人,带来最大的超额收益是价值,不追高、不买跟现实脱节的公司。从深度价值的投资人 → 价值高质量的投资人。 好公司:高质量、现金流好,护城河宽,对资本利用率高。 「🗻滚雪球」 他不但践行了价值投资,又践行了低波动投资,又践行了高质量投资,又践行了无风险免费杠杆投资。 当这个因子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广泛的人认同的时候,那就是阿尔法。当大家都知道,都开始滚雪球的时候,就变成了贝塔。 非专业的散户:直接买标普500的指数基金。一个巨大的雪山,所有的人都可以上去滚。 历史上很多的阿尔法已经没有了,或者变成了贝塔。 巴菲特意识到他那些未被发现的雪山,现在大家都踩遍了,那就回归投市场好了。 现在的体量太大了,很难再创造那么好的投资记录。但还会很稳健,不会让大家做的比平均差。 ABC框架:尽量赚到贝塔;如果能找到阿尔法,就长期有纪律的坚持住;最后把成本管理住。 「✅智慧」 把一个很简单但有效的逻辑发挥到了极致。 优化你的资产负债表:尽可能的建立你的资产,尽可能的缩小你的负债,尽可能的优化你的消费。 学习他的思考方式、逻辑、框架。在找标的时,个人投资人反而更灵活。因为他的体量太大了,必须拿巨枪打大象。 对于自己人生到底要什么,很早就想的很清楚。能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鞋里看问题。
我的天,一个半小时
投资者行为真的最决定收益水平了😭
听完了 不仅从学术角度解码了巴菲特,陈博士还从很多细节解码了巴菲特。 赞
听到最后,有彩蛋
同时符合大盘、价值、质量、低波动四个因子的指数是中证智选300价值稳健策略指数(931586)
读书期间某老师也对行业大拿给他回信记得很清楚,当时表情很丰富,只不过没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