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找我推荐有关投资的书单,我每次都会直接把自己曾经发过的一篇有关书单的文章丢出去。我隐约觉得不太对,但没想到问题在哪里。
马硕老师的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就像我不建议大家根据净值去挑选基金产品。基金净值是个结果,是基金经理的「认知」在资本市场变现的结果。你需要去理解这个基金背后的人,理解他的世界观、投资哲学和逻辑。投资结果的兑现需要很长时间,只有匹配,你才能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信任他,也才能在短期风格不匹配的时候依然支持他,从而获得最后的好结果。
读书也是一样。我们应该读好书,是因为那些文字最终会印证我们隐隐约约理解的东西,加深我们的印象,变成我们的「认知」。因此,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什么样的投资哲学,然后再去选择你坚信的「大道」上的好书,反复读,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把这些智慧变成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祝开卷有知。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就一本。
平时后台也有小伙伴时不时地问我书单,大家的读书目的可能不一样,看咱们这种公众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然后多赚钱。
基于我自己的经历,经验,所见所闻,我要谈谈投资者和书的关系。我先说观点:书是催化剂,是放大器,而不是「治病」的有效成分。
我认识的那些投资高手,都有一个特点:喜欢读书。很久以前,我认为读书是通往投资赚钱的康庄大道,书就是我的药。
但多年之后我发现,不是喜欢看书的人都成为了投资高手,而是投资高手恰好都喜欢看书。如果看书能成为投资高手,那这个世界上投资能力最强的应该是图书馆管理员和出版社编辑。
但是当我们去向那些高手取经的时候,一般怎么说呢?
「推荐我几本书吧」是不是只能说这个?因为我们也不想打扰人家的时间。
这个时候,高手通常会怎么说呢?「我推荐你看这几本……」然后给你一个书单。他们不是怕你打扰,他们很喜欢交流,推荐书籍也是真心实意的,那些书他们看了是真的有收获,但是当初推荐给我看,我觉得没啥……搞得还挺失望的。
看过不少投资类书籍的你,是不是也有「读过没啥」的感觉?过了一年,又去要书单。我以前就是这样。
没结婚的时候,我是跟父母住的,我那个屋子有个书柜,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书,经济学的,金融学的,投资的,古今中外的一大堆。后来我搬出去住了,书并没有带走,那柜子书就那么放着,都忘了。
几年之后,我终于走在了投资正路上,有一次我回家,心血来潮去翻书柜,发现居然有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的书,发现居然有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以下简称「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发现有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下简称「巴菲特」) 的「致股东信」,发现有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以下简称「查理·芒格」或「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该有的我全有了,同样的书我买了两遍,现在我家书柜上也有……我是真的不记得我有这些书。
为什么会这样?得了阿兹海默吗?
原因是:我领悟投资之后,才去选择看的那些书;在我领悟之前,我看和没看一样,我甚至忘记我看过,我甚至不记得里面讲了什么,我甚至在很多年前「看不上」这些书(注意:上面的书不是推荐)。
不同的人看书,看的内容不一样,能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在我年轻的时候,书都买齐了,但是看了也不明白。
书是验证我的想法,而不是让我获得新知,我看到了契合的想法,惊叹不已:原来他想的比我还深一层,原来可以这么精炼的表述出来。
为什么好书要经常翻?因为随着你阅历的增长,你的血液里融入了新的东西,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这是「温故而知新」的正解)。
你或许觉得这有点反常识:我看书之前先懂了?那我为什么要看?不看书我这么会懂?胡扯的吧。
所以我说:书不是药,书是「催化剂」。
很久之前,我满脑子投机的想法,10 倍杠杆的期货我都看不上,我玩的是 100 倍杠杆的外汇,我就想做一些短线赚钱,当天买了当天卖。那样的我怎么看得懂格雷厄姆和查理·芒格?所以那个时候,我看懂的书都是技术分析的,各种技术指标,画图,简单粗暴。
后来我经历了外汇市场的洗礼,黄金的洗礼,股市的洗礼,各种洗礼之后脱了一层皮,我慢慢发现自己错了(认错过程好几年),我开始接受价值投资的思想。我再去看芒格的书,格雷厄姆的书,我才慢慢的看懂。
后来高手给我推荐的书,我看了还能和高手切磋切磋,我才明白人家看的是什么。
那感觉就是高手看电影看的是蒙太奇,看的是演技,看的是剪辑;我以前看的是特效,热闹和大美女。
你,你爱人和你家孩子,三个人看《狮子王》,你们三个关注的东西不一样,你承认不?从这个电影里学到的东西不一样,感动的地方甚至也不一样。
有人为勇气感动,有人为友情感动,有人为爱情感动。我家孩子看到最后说:「怎么黑黑的土地,最后突然就变成草地了?」孩子不会知道这是电影通过环境的突然变化表现心情或局势的变化。
人是先有一个想法,一套对投资的三观,才能看懂对应价值观的书。你没有强烈的价值观选择,看不懂,都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愣是看,就强行在里面寻找符合你价值观的东西,找你能看得懂的东西。
巴菲特的思想很难懂吗?多少人写他,他的书卖到世界各地,但股市里「7 亏 2 平 1 赚」的比例变了吗?还不是那样。
是你先「懂了」,才去看的。先做出了选择,才去接受。书起什么作用?——书是催化剂,它会放大你的思想,加快你的速度,书不管你朝着哪个方向跑,它只管给你加油。
一个投机者看书,可以一天看一本,他是个书虫,看书让他的投机思想越来越严重,在这条路上狂奔,从投机到赌博,从赌博到上天台。看书,是快速获得知识的手段,「快速」就是催化剂——书的作用。
一个抱着投资思想的人看书,会去主动吸收更多的投资思想,书同样会催化他这方面的能力。
以前很多人找我要书单,我也给了,给了之后没动静了,我能期待什么呢?我知道人家八成是看不懂。
对于很多人,还没有选择自己的投资哲学(价值观),甚至还不知道投资里有哪些价值观,或者直接问「哪种价值观赚钱快,我就选哪种。」
我以前就是这样。
我怕我推荐了书,只能是耽误别人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不如先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在这个金融市场里,想赚什么钱。是你的选择,决定你看哪类书能吸收,而且吸收的效率更高。
财富,无非是两种手段获得。一是转移,二是创造。这大体对应了投机和投资。为什么看巴菲特,芒格的书觉得一无所获,因为他们的书都围绕着「财富创造」这条主线去写的。
但是人天生就是喜欢掠夺,是喜欢获得财富转移的,这是人性。所以不管你是明确的选择了投机,还是啥也没选的投资新人,都看不懂这些人的书,是真的不知道看什么。(我有必要解释一下:我没有看不起谁的意思,我也是这么一路走来的,这都是正常的过程,是一般规律,我们不谈特殊情况。)
上面写了很多,看到这里我也担心你会觉得浪费时间,我说的这些是我所观察到的事实,我建议你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想一想,先不着急买书看书。
不过,借着读书日,我还是要推荐一本。
如果你主要是投资指数基金,特别是以投资 A 股的指数基金为主,那么这本书是必读《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作者文一。
买指数,约等于买国运,所以指数基金投资者,要知道中国的国运是怎样的,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一定能给你不少帮助。
祝你读书有收获。
来源:公众号「NOWIFI」
原标题:今年我只推荐一本书
作者:马硕
转载文章发表的所有信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详见《文章免责声明》
最近我收获了一本好书,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强烈推荐!太精彩了!
「 We only hear what we chose to hear (我们只能听见我们选择去听见的话). 」——我是在大学时才懂得什么是梦想,什么是个人选择的,因为一个老师分享的她的个人经历,以及课上一起读的书、看的电影🎬。后来我们每天一封邮件地联系了很久,无话不谈,我说感谢她改变了我。她对我说了这句话,让我感谢我自己,而不用感谢她。 同样的,我常说,《哈利波特》教会了我友谊和勇气,还有在艰难时做忠于内心的选择。其实也是我在那时刚好准备好了。 心映万物。心打开多少,就映多少万物。心多清澈,万物就多清晰不扭曲。 「愣是看,就强行在里面寻找符合你价值观的东西,找你能看得懂的东西。」很真实。我读书,好的书,会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重读一遍。重读时,有时候,明明之前自己已经做过笔记的地方,还是会“哇哇哇”地再被惊艳、再深以为然一次。发现自己之前没读透。 不懂就多读咯~多哇哇叫几次,多错了被点醒再错再被点醒几次,再多一点人生经历,终会有读通透的一天吧。 用我喜欢的《哈利波特》结尾:「We've all got both light and darkness inside us. What matters is the part we choose to act on. That's who we really are. 每个人心中都有光明和阴暗的一面。重要的是我们选择成为什么,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本质。」 我相信经典的好书、好的朋友和老师都会助力我们认识自己,唤醒、放大我们内心的光明的那一面,激励我们成为理想中自己的模样。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15天 2020.07.29
我觉得书单是有用的,问题是有没有真的看和什么时候有用。可能在有了更多的投资实践之后,再重新看那些投资的书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就算是小白,也总有适合小白的投资书籍。开卷有益,我深信不疑。且不是投资高手恰巧喜欢看书。按芒格说的是“他认识的各行各业的优秀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阅读的。”我突然有一个建议,不知道是不是可行,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投资书板块,投资书籍分类,也分四类小白级,入门级,进阶级和高级。投资书籍到中高级也一定是有门槛的,各个板块规定5-10本书,以一篇读书主评为主体或者可以不设置主体,下面app用户可以自由的对书发表自己的评论,每两周或者三周将用户的评论做一个总结,还可以统计相似或者相近评论,总之这个板块就是以大家对这本书的讨论为主。知行合一,知一定不止是别人写的文章,一定必须包括自己看的书,和自己对书的体会。不管多么小白,都是自己的知。还有中高级书评论展示部分可以设置一观看门槛,比如一些知识答题环节等,总之还有各种方法激励大家去看书。投资看书一定是相辅相成的事,难的也是会不会去看,难的就是去做,所以希望你们也可以做这件事,让引导大家去看书,针对不同的水平的用户,提供给她们选择,还提供给她们讨论的平台。
读书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的、私人的事情,没有统一答案 推荐书单并没有错,问题是每人对同一套书的理解不一样,但对方期待的是获得和你一样的结果 绕来绕去,问题又回到了起点,为什么选择看书
隔壁的 南添 老师直播说过:“你真的是喜欢看这些书?你真的喜欢学习?别扯了!你就是看别人赚到钱了,你也想赚钱罢了。你根本不是喜欢看书和学习!” 于我,我现在的模式是先小资金下场,先尝试开始,才能静下去学习下,不然真的看了就忘,也提不起精神去学....亏损和盈利后,才会真的思考更多 嗯....我说的下场的地方是可转债。她可真是个美人~~~
对本文的观点,有一点不同看法,核心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认为读书促使认知提升,有了认知提升,才会认识到自己缺什么和该怎么做,针对性读书才能成为催化剂,加速认知提升。
E大说,缘分很重要。 我觉得在读书这件事上,也是,以前我就是不喜欢一类书,可突然有一天,那类书打开了我的一个新世界,我欣喜,我惊奇。 我也觉得再往前,或者再往后都不行,就是那个时间点,那段经历,让我产生了与这类书的缘分。 读书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摩西五经,又称圣经旧约。塔木西,又称羊皮卷,这两本书据说是本犹太人的第二圣殿,据说每个犹太人书柜都必须有的书, 原则,水桥公司创始人写的书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银行螺丝钉写的,他写了很多基金的书 指数基金投资日志,望京博格写的 极简投资。预售状态,流水白菜写的
书单其实和餐馆一样,有很多种类。我在这里主要讲精心准备的list,好比couse meal一样。 你知道chef很用心,餐馆很有名,食材和处理都很厉害,但是就是无法从内心里100%喜欢。这很正常,因为众口难调,chef也只是想把自己的理念通过食物传达给你,无法确保你能完全的enjoy。 对于这种充满好书的书单(比如孟大),我们要好好收藏,知道有这些可以依赖。但是完全不要有压力去完全依样画葫芦。 日常,还是要经常去下苍蝇馆子,也就是符合自己口味的书籍。最重要的还是要把阅读和主动思考的习惯建立起来,才能让自己长期享受阅读带来的复利。
哈,我就是买了马硕老师推荐的这本书,花了两周的时间看完了,并整理了一篇分享文章。不过尴尬的是,这本书太纯理论了,感兴趣的不多…。而且书虽然逻辑自洽,不过估计部分人心中还是存疑。毕竟按照李录老师的观点: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得人类经济进入到一个可持续的复合增长的状态。但是,发现偶尔啃啃这种硬菜,还是挺锻炼牙齿滴~~,哈哈。另外,价值投资就是相信国运啦,如果不相信中国可以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价值投资存在的底层逻辑岂不是有缺失,个人感觉作者在书里面描绘的工业革命发展路径,跟目前的政策指向还是一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