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五大优势

  • 有知有行 · 2021年1月25日
  • 3297
  • 13

你在选择基金时,是不是经常面临一个选择:选主动管理基金还是被动管理基金(指数基金)?

主动管理基金和被动管理基金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面对主动管理基金,你必须完全交付信任,信任基金公司,基金管理团队,基金经理。

所谓的「主动」就是其选择投资标的,部分或完全由基金管理团队决定,由于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周期性(基金季报)、不完全性(部分股票),非及时性的(季度过去20多天公布季报),所以你不可能知道一只主动管理基金过去做什么(部分知道),现在在做什么,未来会做什么。以上这些并非是制度不完善,而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所以我说你要完全交付信任。这很正常,别生气。

所以在选择主动管理基金时,更多考虑「历史因素」,而非「未来因素」,历史因素包括经理的过去任职期间业绩,基金历史业绩等;未来因素就是清楚地知道基金未来将如何运作、投资理念、投资方向,甚至具体的投资标的是什么。基金经理的变更会让主动管理基金发生很大改变,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被动管理基金则完全不同,下面会围绕指数基金的优势进行说明,我们认为,指数基金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一、可预测的投资对象

公募基金经理受到业绩排名的压力,很难不受影响地按照一套恒定的投资方式去做,每年的排名可算上是业绩大考。所以,为了这种短期评比,主动管理基金就会想去追逐、猜测市场热点,很少有能够坚持住自己理念的,除非他的理念就是追热点。有部分主题基金会按照主题去投资,但还有一些主题基金会「挂羊头卖狗肉」投资大量与主题无关的上市公司。

而被动管理基金——这里说的主要是股票指数基金,任务是跟踪指数,以一定的权重(或等权重)配置指数成份股,而指数成份股由指数编制公司或机构通过一定的筛选规则编制,所以可以这么说:指数基金过去和现在投资了什么我们一清二楚;而且指数基金将会如何投资,我们也一清二楚。变更基金经理也不会改变指数基金的投资对象。

可预测的投资对象会带来一个巨大的优势:可估值。所以大家才会看到指数市盈率股息率等信息,其本质就是因为指数作为一个整体,具备透明且稳定的特点,而一个可以估值的对象,我们就有办法研究他的买卖时机。我们面对主动管理的基金时是做不到的。

二、永续 + 上涨

永续性是指数基金的一大优势,永续是永远持续。一家公司会消亡,而且大部分公司都会,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的成份股已经换了多少轮,铁打的道琼斯,流水的成份股,但道琼斯指数却是越来越高,以前那里面没有苹果,没有波音,没有迪士尼,也没有可口可乐,看不到麦当劳,高盛和微软,元老级的成份股一个都没了。

指数会有一个自动更新迭代的机制,比如每年,或者每半年,甚至更加频繁地重新编制。大部分指数重新编制成份股时不会大动干戈,通常只改变其中的 20%,比如对于 50 只成份股的指数来说,每次大概变动就 10 只,先剔除 10 只,再纳入新的 10 只。走人的股票是不符合指数编制要求的,而请进的是那些符合的。所以一旦成份股中有公司亏损,或者甚至业绩不佳就会有可能被轰走。在一个经济正常发展的国家里,永续的指数长期就是上涨的。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级有 6 个班级,每个班级 50 人,一共是300 个学生。其中一班叫实验班,实验班的规则是每次期末考试的前 50 名学生。在实验班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很稳定,稳坐一班中,而一班的末位几名同学会经历调换,当他们考试不理想时,很有可能被其他班的好学生顶替。

巴菲特曾经在公开场合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这样就已经可以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人士了。

三、注意力区别

咱们可以感受选择不同管理风格基金的注意力方向。

选择主动管理基金的投资者注意力容易放在如下方面:

1)基金经理是否称职;
2)短期基金的业绩是否和以前一样好

选择被动管理基金的投资者注意力容易放在如下方面:

1)整体市场的情况;
2)长期股市的表现

相比选择被动管理基金,那些选择主动管理基金的投资者更容易被短期业绩影响,在买入基金之前的选择标准就喜欢考虑短期业绩。我们的选择会反过来影响自己,在买入基金之后,相比选择被动管理基金,那些选择主动管理基金的投资者也倾向于考察基金短期表现是否让自己满意。

人都要找个理由说服自己。为什么我会选择指数基金,而不是主动管理型呢?我选择不依赖于基金经理,不依赖于基金团队的聪明才智,那我依赖于什么呢?我问过很多人,他们的答案很类似,「我看好指数长期表现」,不管这句话是自己想的,还是被别人影响或灌输。

而当我询问另一些人,为什么选择主动管理基金时,他们的答案往往是「这个基金经理很出名,这个基金业绩很好,排名靠前,这个基金是明星基金」。你就看出差异了。

你可能有疑问,我选择主动管理基金也是会考虑长期历史业绩的,会看 1 年、3 年、5 年,甚至更久。但是你一定要再想想,这些历史业绩有参考价值吗?在这么多年历史里,基金经理换过几次了,未来会不会换?过去优异的业绩是不是通过追逐题材和热点得来的?

四、制度风险低

公募基金有托管人监管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但也确实很难完全避免基金管理人利用职务之便侵害投资者利益,比如老鼠仓或利益输送。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很少了,证监会对公募基金的监管越来越严,而且使用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级。但有一些做法确实很难界定。

比如「高位接盘」。这是什么意思?在股票市场你如果想卖出股份,需要有对手盘,股市里是撮合交易,你要卖必须有人买才行,而且你们的价格要能谈得拢。你想在 10 元的价格抛售股票,但是其他买家都想在 9 元以下买,这样僵持不下是无法成交的,既要有人买,也要有人卖,而且双方都认可价格才可以。

当你持股量很大,而且股票价格很高的时候,你的账面是大幅盈利,但是你卖不出去!因为价格很高,你的股票数量又多,如果没有人接你的股票,那么你这些盈利就是纸面的,强行大量的卖出,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因为相比你卖出的量,买入的那些太少了。

成交价格很容易下来。比如 10 元价格你卖出,有一些稀稀拉拉的跟你成交了,然后就没了,你发觉如果想要继续兑现,你作为卖方就要降价出售才行,比如降低到 9.98 元,可能也会成交一些,但还是太少,如此下去,你想要卖出大量股票的代价就是股票价格大幅度下滑。但如此一来,你的利润就少了。

这时如果可以有大资金在高位接我的股票就完美了。我曾经听我一些券商的朋友聊过这个事,一些基金会利用职务之便为一些庄家或机构高位接盘,这就是利益输送。但是这件事不好讲,因为基金经理可以说是经过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这只股票具备投资价值所以才买的。

而主动管理基金才有这种机会,因为这些基金投资于什么股票是基金经理和基金管理团队决定的。但被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就做不到,这些基金必须买指数成份股,如果买的不是成份股,托管人首先就不干了,所以基金压根就没机会。而且指数基金为了跟踪指数涨跌,会把股票持仓做到很高的程度,一些还要预留5%现金应付赎回,所以根本没有多余资金干其他事,这就保证了指数基金很难存在制度风险。

五、管理费、托管费低

成份股是指数编制公司或机构通过规则筛选而出的,指数基金配置指数成份股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动脑考虑应该投资于什么和投资多少的问题,这就极大的解放了基金管理团队的脑力负担。所以,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率相比主动管理类型的基金就低很多,托管费也低一些。有的指数基金,特别是ETF基金会多一个标的指数许可使用费,费率很低。

这里仅随意挑选了易方达基金公司的一些基金,上面 5 个是主动管理的,下面 5 个是被动管理的股票指数基金,通过名称也可以看出。

如果是 10 万元买一只主动股票型基金,每年的管理费会收取 1500 元左右,而同样是投资于股票的ETF基金,管理费收取大概是 500 元左右,有的甚至更低。管理费、托管费和标的指数许可使用费都是同样收取模式,每天计算提计。

别忘了少提取费用相当于增加了基金的价值,这部分少提取的钱,长期下依旧会发挥巨大的复利积累效应。如一个是年复利收益率 10%,而另一个是年复利收益率 9%,假设初始投入 1 元,这每年 1% 的差距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10 年后会有 0.23 元的差异;20年后会有 1.12 元的差异;50 年后会有 43.03 元的差异。

  • 逆水行舟

    指数基金与主动基金虽然都叫基金,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比公鸡和母鸡的差别都大,更像是猫和狗的区别,底层逻辑都不一样。买入这两种基金,一个买的是资产标的,一个买的是投资策略;一个不用太在意经理人,一个完全依赖于经理人;一个要重视估值点位,一个却可以不用考虑。 长远来看,随着二级市场的逐渐成熟,再加上指数基金本身的优越性,将来能够跑赢指数基金的主动基金会越来越少。但是,目前的A股市场还远未成熟,认知与信息的不对称仍然会给经验丰富的主动基金经理产生不小的超额收益。因此在现阶段,我倾向于把资金一半分配给指数基金,一半分配给主动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根据市场的成熟度进行调整,让这个比例逐渐向指数基金倾斜。

    2年前
    41
  • bear

    插个话:最新指数基金指引已经规定,新发的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由基金公司承担了,存量不变。 来源: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 3 号 ——指数基金指引》 第七条 指数基金应当在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中明确约定,标的指数许可使用费应当由基金管理人承担,不得从基金财产中列支。 本指引施行前已经核准或注册的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收取可参照前款要求执行。

    2年前
    6
  • 知行合E

    传统文化中总是说:“人定胜天”,过于相信和夸大人的能力,这是一种盲目自信。反而忽视了制度化的,看似有些死板的规则的力量,如果投资者能够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按照程序执行,买入并持有指数基金,只要程序本身没有bug,也许这不会让你赚的盆满钵满,但至少不会让你亏得底裤都没了。

    2年前
    5
  • 草履虫

    选择大概率正确的路走,有明确的路径和目标,随时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2年前
    5
  • 从容理财

    指数基金更适合普通投资者,因为它有以下五大优势: 1、其投资对象可预测,可估值。指数基金的业绩与基金经理没有太大关联,而主动型基金收益的多少,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基金经理的学识和个人操作。 2、永续,长期趋势向上。指数的编制规则使其有一个自动更新迭代、去弱留强的过程,这样,可以保证指数里面的队员都是好队员,像好学生一样,未来成绩向好的延续性更好。主动型基金经理也是人,不少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漂移,也容易跟风跟热点,就是对赌,如果运气不好有可能买的基金类似赌徒,收益忽高忽低没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当然,如果你眼光独到,运气够好,买的基金的管理人真的负责任而且又有能力,始终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并坚决执行,那么恭喜你,这样的基金你就拿着等赚钱就行,什么调仓换股什么时机把握等等都放心交给基金经理去做吧。 3、短期排名影响。毋庸置疑,主动型基金有排名压力,就算策略好也不一定能执行到位,原因就在于绩效考核和业绩直接关联,现在可能有些基金公司在这方面有所改善了。而被动指数基金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4、制度风险。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像早年出现过的“老鼠仓”就是监管不到位的制度风险。而指数基金,简简单单,清清白白,干干净净,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可能性。 5、费率。简单说,指数基金运作成本低,当然费率也可以很低。买场内指数基金费率更低,费率低变相的等于提高了收益,像日常生活中买东西时省到即是赚到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主动型基金一般打折后还有0.15%左右,长期下来再加上复利作用也是一笔钱呐。 综上所述,我的大部分资金作为核心部分跟投了长赢指数组合,因为稳啊,让人放心啊。剩余资金买了主动型基金组合,因为现实的A股市场确实存在一些能产生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这方面交给有经验的组合主理人去海选、去斟酌。再有就是用少量资金自己边学边实践,感受亲自驾驶的乐趣。

    1年前
    3
  • 小易同学

    美股的数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拉长,主动基金跑赢指数的概率也在逐年递减:1年有37%的主动基金可以做到,5年就降到25%,10年的话是15%,20年是6%,50年就剩1%了。其实从概率论来简单理解,大盘相当于市场中位数,前面的是跑赢的主动基金,后面的是跑输的,每年跑赢大盘是个概率事件,年份越长,概率相乘,数值越来越小,所以多年跑赢大盘最后也就成了小概率事件了。

    2年前
    2
  • 吴知行合一

    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如果可以有什么推荐吗

    2年前
    1
  • 亦曼

    1 主动基金 主动基金考虑『历史因素』。 2 被动基金 适合新人投资 巴菲特曾经在公开场合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指数基金,这样就已经可以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人士了。 五大特点 1)可预测投资对象 【可预测】 2)永续+上涨 【收益向好】 3)注意力更容易放在整体、长期上 主动型基金,有短期排名压力,注重短期收益 【更能实践价值投资的理念】 4)制度风险低 高位接盘等事件不存在 【风险更低】 5)管理费用低 【安全边际】

    1年前
    1
  • Yiyun

    目前是40…%给主动基金。因为这样比较舒服。哈哈

    1年前
    1
  • 明远

    怎么区分主动和被动,从购买代码可以看吗?

    2年前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