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五位世界投资大师教你穿越「漂亮 50」

  • 聪明投资者 · 2021年3月4日
  • 7122
  • 45

每周四,为你精选一篇投资好文。

「漂亮 50」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 50 家受到投资者追捧的大蓝筹公司,比如至今鼎鼎有名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和迪士尼等。

当时主流市场认为,这些公司的股价会一直上涨,但是「漂亮 50」走出一波大牛市之后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平庸,导致很多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

今天为你分享 5 位著名投资大师穿越「漂亮 50」的故事,相信他们的经验能给当下的你一些启发。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俏俏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

作为美国「漂亮 50」年代的见证者、参与者,霍华德·马克斯冷眼旁观,巴菲特主动退场,约翰·涅夫饱受折磨,索罗斯赚得盆满钵满,约翰·邓普顿另辟蹊径做全球化投资。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这些投资大师在「漂亮 50」浪潮中的理性分析和独立思考,针对眼下的中国「漂亮 50」热,相信聪明的投资者会有自己的解读。(注:本文首发于 2017 年 6 月 19 日)

「旁观者」霍华德·马克斯

1968 年,霍华德·马克斯 22 岁,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加入花旗银行投资研究部门。

当时花旗正大量投资「漂亮 50」股票:即美国最好、增长最快的 50 家公司的股票。当时这 50 家公司包括:施乐、IBM、柯达、宝利来、默克、德事隆以及可口可乐。

当时官方论调是,如果你买了一支好股票,不要在乎用多高的价格。鉴于这些公司的增长率,80 或 90 的市盈率似乎也合理。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股票却没有成为人们所期望的提款机,所有热潮终究会降温。

事实证明,买入价非常重要,80~90 倍的市盈率也过高。1973 年,曾经的「漂亮 50」一个跟着一个被抓出来「枪毙」,拥有这些股票的人损失了 90% 的资金。

投资者受了教训,雅芳股价半年内被腰斩,显赫一时的柯达、宝丽来和施乐等大企业,也落得破产或急需转型的下场。

在「漂亮 50」年代,初出茅庐的霍华德·马克斯还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从这场狂欢中看到,

「漂亮 50 曾是一些整体不错的公司,但一种投资理念变得过于流行,最终资产的价格会被抬升至危险的水平。追随在某个时间点流行的趋势,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走在一条舒适但方向错误的道路上。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孤独的。」

「退场者」巴菲特

1969年,巴菲特 39 岁,他致电合伙人,声称自己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找不到任何可投资的品种, 解散了旗下的有限合伙基金。

「股市的这种投资局面让我无所适从,我也不想去玩一种自己根本不懂的游戏,这有可能让自己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声誉都毁于一旦,我不如趁现在急流勇退为宜。」

股价太高对巴菲特来说,一直都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巴菲特在「漂亮 50」以外寻找价值洼地,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股票。到 1972 年,伯克希尔· 哈撒韦旗下的保险公司,有价值 1.01 亿美元的证券产品,其中只有 1700 万美元是股票投资。

1973 年,「漂亮 50」的泡沫开始破灭,一度曾突破 1000 点的道琼斯指数,又回落到 950 点以下。股票经纪公司的报告空洞无物,分析师们纷纷卷铺盖回家,那些在 1969 年上市的公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蒸发了一半。

股市陷入低谷,巴菲特却像一匹欢蹦乱跳的小马驹,充满了活力。通过一次次的热身,他又回到了股票圈,逆势大量扫货。在「漂亮 50」年代,巴菲特选择做一名「退场者」,保全自己的声誉。

巴菲特传》中写到:

巴菲特尽量避免对股市进行盲目预测,尤其不会按照人们的预期来买卖股票。他更愿意逐一分析每家公司长期的盈利前景,依靠自己的逻辑思维做出判断。如果某人能预测股市的行情走势,就好比他能预测到当一只鸟飞离树梢时,会朝哪个方向飞走,那毕竟是一种猜测,而非理性分析。」

「落后者」约翰·涅夫

1972 年,约翰·涅夫 41 岁,温莎基金面临生存危机。

市场对「漂亮 50」有着贪得无厌的好胃口,而约翰·涅夫对其公然藐视、嗤之以鼻,并一意孤行要走自己的路。他投资了一些低知名度成长股、慢速成长股以及周期股,在快速获利年代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里,他是明显的落后者。

从 1971~1973 年,温莎的业绩累计落后于基准 26 个百分点,在某些观察家眼中,温莎已完全和市场脱节。但约翰·涅夫说,「温莎并没有和市场脱节,而是市场和现实脱节了。」

1974 年,「漂亮 50」彻底崩溃,市场并没有立即恢复理智,人们闭眼抛售市场上能看见的一切股票。约翰·涅夫持有的股票,也没有逃过被抛弃的厄运,但在接下来的三年(1974~1976)中,温莎的涨幅还是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 63 个百分点,一举补足了以前的损失,还多出大量盈余。

当这一切结束时,约翰·涅夫说:

「漂亮 50 现象给股市上了一堂苦涩的课,让投资者知道,过分信仰偶像级成长股将造成多大的痛苦和危害。再见,漂亮 50。除了那些没头脑的赌徒之外,你的时代的离去,对所有人而言都预示着更好的明天。因为,蓝筹倒台,长久以来在其阴影下的其他地方就阳光普照,被埋没的和应该得到奖赏的股票,将重见天日。」

做空者」索罗斯

1969 年,索罗斯 39 岁,用自己的 25 万美元创立了对冲基金——「双鹰基金」(DoubleEagle Fund)。

在「漂亮 50」年代,很多人认为做空是不爱国的,「你怎么能赌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呢?你难道对自己国家的经济没有信心吗?别人已经很不幸了,你还趁火打劫?」

索罗斯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甚至承认,对于做空,自己有一种「邪恶的快乐」。他喜欢卖空机构青睐的股票,和几个大机构下相反的赌注。

1973 年和 1974 年,「漂亮 50」泡沫破灭,大机构沮丧地看着,自己持有的股票价值减半的时候,索罗斯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自 1969 年 1 月至 1974 年 12 月,索罗斯基金公司的股票价值几乎上涨了 3 倍,期间的每一年,索罗斯基金都呈现正增长。而相比之下,同期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 3.4%。

1975 年,索罗斯为了做空「漂亮 50」的代表股票——雅芳,以 120 美元的市价,借出 10000 股雅芳股票,接着股价大幅下跌,两年后,又以每股 20 美元的市价买回了 10000 股,净赚 100 万美元。索罗斯解释自己做空雅芳的逻辑,是因为他在雅芳赢利下降之前就觉察到了,人口老龄化将意味着化妆品行业销售收入减少。

在「漂亮 50」年代,索罗斯可能是华尔街赢的最漂亮的人。他对股市中的「金子」有着高度敏感,选择逆势而行,成为一名「做空者」。

1979 年,索罗斯将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Quantum Fund),以纪念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索罗斯认为,「市场也总处于不确定和不断变动的状态中。如果不去考虑那些显而易见的事,而在出乎意料的事上下注,就有可能赚钱。」

「另辟蹊径者」约翰·邓普顿

1968 年,邓普顿 56 岁,卖掉了自己旗下的咨询和其他投资业务,带着邓普顿增长基金,从喧闹匆忙的华尔街搬到了巴哈马群岛。

一直到最后寿终正寝,在巴哈马群岛生活的 40 年间,邓普顿利用最少量的资源(分心也是最小化的),每天花一个小时在沙滩上浏览研究报告的评论,寻找他认为便宜的股票。

「在海滩上思考并完成工作的时光非常美好,有趣的是,这时创造的共同基金总收益还更多。在沙滩上大海环绕的环境下工作,能够帮助我从全球化的角度思考。」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在华尔街一窝蜂扑向「漂亮 50」时,邓普顿对全球化多样化投资的兴趣日渐增长。

他在 1967 年的致股东信中提到,基金投资最大的 12 只股票中,有两只来自荷兰的公司(飞利浦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还有日本、德国、瑞典和英国的公司各一家。除了加拿大政府债券外,基金持有最多的是资生堂,一家日本化妆品公司的股票。

邓普顿重仓不为人注意的日本股市,除了这些股票本身便宜外,还因为他认为此时的美国股市已明显被过分高估。

20 世纪 70 年代,邓普顿作为逆向投资者的名声得以确立,他一直认为,实现最佳收益最可靠的方法,是专注于寻找廉价股票,无论是在哪儿发现的,也无关当时的市场潮流或市场情绪。如果你想创造出比别人更好的收益记录,你必须和股票分析师们做的不同。

1972 年,邓普顿增长基金出人意料地赚取了 68% 的收益,这是其在全球股市周期中最高的一次,这要归功于邓普顿另辟蹊径的全球化多样化投资。

尽管如此,1973 年可怕的熊市中,邓普顿增长基金的净资产价值,还是下跌了 9.9%,1974 年又跌去 12.1%,邓普顿管理的所有基金总值还剩不到 1300 万美元,这只是其 30 年后建造出的总值 900 亿美元庞大帝国的很小一点。

邓普顿的亏损与当时主要市场指数下挫的幅度相比,已经小了很多。

可是,这并不足以让有些投资者或媒体知足,许多人和现在一样关注于更短期限内的基金表现,邓普顿不止一次因其基金相对蹩脚的业绩受到指责。比如 1971~1975 这五年间(包括 1975 年),他五分之三的时间都跑输市场,1980 年中期也是一样。这种时候有些投资者会开始质疑,他是不是已经失去了魔力。

但是后见之明告诉我们:这正是将资金投入基金的最佳时机,因为该基金在之后创造了一段最辉煌的时期。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中提到一句老话:

「投资就像运动一样,胜败是一时的,风格是永久的。」

延伸阅读

为什么市场会有周期?

  • Chaojun

    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这句话的背后是大量信息和修为。 继续在市场中历练。

    3年前
    20
  • 逆水行舟

    如今A股中的“抱团股”本身像极了当年的“漂亮50”,只不过命运有点不一样,之后会就此溃散还是会重新抱起?没有人知道,这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通过这些投资大家们看待它们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它们真正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3年前
    10
  • 游侠

    买入便宜很重要!顺便问个扎心的问题,且慢的u定投貌似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发布回顾了,也不知道策略是不是有更新,我很喜欢这个策略,简单粗暴。这样的策略存在什么问题吗?

    3年前
    8
  • 眼里有光的azure

    我喜欢沈潜的金句:「股市是个神经病,但我们要做个正常人。」这一篇说的就是当美股发「漂亮 50」神经病时,5位正常人各自的应对之策,值得学习借鉴。 霍华德·马克斯初出茅庐,他在观察和理性分析中积累经验和对市场的敏感,磨砺知识技能。 巴菲特找不到任何可投资的品种,解散了旗下的有限合伙基金。直到1973 年「漂亮 50」的泡沫开始破灭后,巴菲特开始逆势扫货。 约翰·涅夫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他投资了一些低知名度成长股、慢速成长股以及周期股,从 1971~1973 年,温莎的业绩累计落后于基准 26 个百分点。 索罗斯做空。 约翰·邓普顿则进行全球化多样化投资,投向荷兰、日本、德国、瑞典和英国的相对低估的公司。尽管如此,1973 年可怕的熊市中,邓普顿增长基金的净资产价值,还是下跌了 9.9%,1974 年又跌去 12.1%。 「股市是个神经病,但我们要做个正常人。」我们可以在观察和理性分析中积累经验磨砺认知,可以在结构性行情中寻找相对低估的投资标的,可以进行全球化多样化投资,甚至可以减持清仓。嗯我觉得除了做空之外都可以学习借鉴(附上今日E大语录:做空真的很难,你需要预测崩盘,还需要预测崩盘的时间。过程中还要保证不再上涨。),选择适合自己的正常人之路~ 「股市是个神经病,但我们要做个正常人。」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231天 2021.03.05

    3年前
    8
  • 草鱼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3年前
    4
  • 小小^~^

    在朋友圈读过 现在又读可以划线嘿嘿 总觉得索罗斯是鬼才

    3年前
    3
  • Forwarder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让我想起了513050的投资经历!

    3年前
    3
  • 步枫

    每一位穿越周期的投资者都会有自己的办法,这套办法与自己性格,思维,甚至世界观都是自洽的。我们也可以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年前
    3
  • littleHHH

    20世纪70年代的漂亮50,五位投资大神的操作: 1.没赶上;2.我退出不玩了;3.坚持做自己;4.做空;5.另辟蹊径做全球市场。 放在某一个时间期间内看,几位大神都是有输有赢,不足以封神。 而之所以50年后的今天,来翻看、审视、借鉴他们的经验,是因为在足够长的期间内回首(比如50年),他们确实是赢得足够多、足够稳的人。 并没有哪种招数一击制胜,我们只能靠塑造自己的投资理念、建立自己的体系、坚持执行自己的体系,坚决不做旅鼠和羊群,才有可能,在难以预测的市场上,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应对。

    3年前
    2
  • 一路有知有行

    要有自己的策略,站在巨人肩上能看的更远,要认清自己,不要盲目

    3年前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