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间不可能长期存在。总有突破的那一天,综合要考虑的是时间、空间和价值的转换。
突破了,就踏踏实实持有手里的东西。
有朋友问,追不追?
如果是新朋友,以后可以慢慢交流;如果是老朋友,还是请立即取关吧,看我的东西白看啊。
一直在说,持仓要做到「涨跌都舒服」,根据概率,配置手中的资源。
我们低位收集了不少东西,踏踏实实等着涨就行了,不要乱动,不要随便卖。
下跌是风险的释放,上涨是风险的累积。但是趋势形成后,不会轻易转变。所以不要频繁预测趋势转变的节点。不到极端,踏踏实实拿着。用投资策略和体系来指导交易,不要用主观的判断。
继续新高,一颗赛艇啊。
原文发表于微博:《持仓要做到涨跌都舒服》
我发现这里的朋友有一种特质,可能是大家体内天生有这种受虐倾向,被我的计划激发出来了:不赔钱很不舒服。看着我们买入的十几个品种满堂红,不高兴。怎么看赚到的钱都不顺眼。不停呐喊,让我赔钱吧。
简直深井冰。
不是开玩笑,这是病,得治。
有人经常会问我,你这样的投资方法,参考的人多了,是不是就该无效了?
还用说吗?肯定不是啊。你以为每个人都骨骼清奇,适合投资?赚钱,赚大钱,这条路这么难走,怎么可能大家一起吃着火锅一起赚到钱?不可能的。
为什么?问问你自己,问问自己上个月没买,自己的仓位没有提高,看着上涨的大盘,焦虑不焦虑?很焦虑,对不对?
这几天跌了,开心是不是?
那恭喜你,你很可能就是那个走不到幸福终点站的人。
这条路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走。
仓位低的时候,大盘涨,别人赚钱不停地嘲笑你踏空了——你会动摇。
大盘开始跌,暴跌,你的仓位越买越多,资产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个小时、每一个交易日每个月每个季度都在减少,辛辛苦苦赚到的血汗钱越来越少。你的老公或者妻子、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的父母,你的孩子都在埋怨你为什么把钱不断扔进无底洞,你的邻居同学同事又开始嘲笑你干嘛要炒股——你会动摇;
终于熬到了大盘开始上涨,你的浮亏变成了盈利;突然一个暴跌又开始浮亏,然后又开始盈利。几年过去,收益率比不上银行存款,这时候你内心的小人会告诉你,卖了吧,好不容易回本了。卖了以后,做个波段,以后跌了再买回来——你又动摇了。
即使所有的错误你都没有犯,死死拿住手里的筹码到了牛市顶峰,计划说「卖吧卖吧」……
然而你卖了以后,发现股市还在涨;同事、同学、朋友越赚越多,你一咬牙又冲去。
这一切的一切,都会让参考计划的人越来越少。第一步、第二步……能走到最后的,真不会有几个人。
我知道很多人听到「本月不买」这几个字就非常失望——我怎么知道的?上个月不买,打赏的人同比减少 83.36%——听到买又很高兴,这样的朋友就很危险。
听我的,尽量把仓位调整到「舒服」。也就是,涨跌你都开心,计划开车不开车都非常满意,这样才有可能走到最后。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2017年4月ETF计划:买入1份、补入1份》
对于大多数参考本计划的朋友来说,现在这个时点,相信内心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自己居然在中证500本轮调整最低的那天以几乎是最低的价格买到了500ETF,养老产业回头看也是几乎最低区域。一个月的时间,两个基金的收益率分别达到了 16% 以及 13% 以上。
对于今年新参考计划的朋友来说,也是以远低于去年 7 月开始买 50 和恒生的价格买到了这两只 ETF。相信收益最好的朋友,这四只指基的收益都已经超过 13% 了。
忧的是什么?我相信很多朋友会后悔不已:为什么只买了那么少?
是啊,为什么这么少?对于 2015 年新参考计划的朋友来说,买了整整 8 个月,总仓位才买到了 12%,面对这个月A股的反弹,很多朋友开始坐立不安。
然而,时间再往前推一个月,那时候我们买的四只指基,有三只浮亏。之前最多的时候,甚至有浮亏 10% 以上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几位朋友会想:买少了!
我记得很清楚,1 月底股灾 3.0 跌得所有人灰头土脸,虽然我们的整体账户生扛三次股灾依然是盈利,但因为有单个品种跌幅超过 10%,依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会有人留言问我:为什么我买的指基亏损了?当时,我相信大多数人想的,是,为什么买那么多!为什么不空仓?
是啊,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大多数朋友的心情就已经完全不同。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大盘涨了 10% 而已。
这种情况,本人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我可以在养老和 500 有价值的时候买入,甚至在最低点那个中午打破惯例推送一篇特别文章买入 500,但我真的不能做到在那个时候重仓买入,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不够便宜。
如果你觉得面对上涨异常难受,说明你的整体仓位对你来说非常不够。请在软件里点击买入,买到你觉得满意为止。
计划的仓位不可能让几千人同时舒服,尽快找到你自己的舒服仓位吧。
计划的仓位,是我们用策略、用数据、用模型尽力做出的最佳配置,适合我和一小部分朋友而已。
在 2010 年,上证指数 3000 多点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第二轮的 ETF 计划。那一轮熊市过去,最低点到过 1800 多点,而我们的 ETF 计划建仓完毕后,成本居然做到了 2100 点以下。
说起来这是个神奇的故事:3000 点开始,最低 1800,最后成本居然控制到了不到 2100。
事情似乎有希望再一次发生。
2015 年 7 月 1 日,上证指数还在 4200 点。当它跌到 3000 点的时候,我们的计划整体在盈利。所有五个持仓品种,除了一个浮亏 0.47% 外,其它都是盈利的。
那么,我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非常简单:估值、仓位。
绝大多数朋友应该根本没有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股灾 3.0 之前的 12 月底推送的计划中,我们进行了第三轮计划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卖出。卖出一份 100ETF 后,股灾 3.0 开始。
这两个月几乎最低点建仓养老、500,是巧合吗?当然是巧合。但我说,巧合多了,背后就一定有些什么原因。
原因就是,估值。
朋友们,投资赚钱,其实非常简单:便宜了就买,特别便宜就多买,贵了就卖,特别贵就全都卖了。
回到最初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仓位只有十几个点?因为现在别说便宜,就连正常估值都不到。
我们有信心,一定会回到至少正常估值。
买的不贵,才能将成本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才能每次反弹都创新高。就是这么简单。
A股是个黑暗森林。在整个森林的生态圈中,如果我们到不了食物链的更高一级,就要尽量将自己的账户做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没有任何人能从里面轻轻松松地拿走一分钱。这,就是你在这个森林里活下去首先要做到的事情。
不要成为别人的美餐。
坚持等便宜货很辛苦,坚持持有盈利的东西等着变贵,有时候会更辛苦。
你账面盈利 16% 的 500ETF,正是你 3%、5%、10%、15% 没有卖出获得的奖赏。虽然这份奖赏非常有可能在未来又变成 3% 甚至浮亏。但请把这个当做一场训练,把自己训练成真正能赚大钱的人。
做波段,做短线,没问题,请开短线策略。这是个长线策略,不要随便卖出。
不多解释,很有一些股票需要自求多福。
最后,有一件事跟大家说一下。去年曾经说过,我们买 ETF 就要严格控制成本,尤其有些朋友资金少,一份可能就几百几千块,找到低手续费的券商就至关重要。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2016年4月ETF计划:喜忧参半、新高、坚持和估值》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进行金融投资活动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建立足够的低成本仓位」。
这里面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足够的」。仓位不够,说什么都白搭。想要实质性地在金融投资中得到足够的回报,仓位一定要够。我本人除房产外,大概 90%~93% 的可投资资产都在除现金等价物外的金融投资中。大概 70%~75% 的资产都在 ETF 计划中。这十几年的投资经历告诉我,足够的仓位才能在上涨中赚到足够的钱。
第二个是「低成本」。我对控制持仓成本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哪怕有时候会错失一些机会,也在所不惜。低成本持仓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会让你赚得更多,也会使你的心态非常平和。在上涨赚钱的时候更容易拿得住——大多数人赚不到钱的原因,就是某个品种一套十年,好不容易回本后马上卖出,再买入另一个套十年的品种。如果你的成本低,你就会更容易安安静静地等着你的持仓利润不断增长,让利润飞奔。
总体看,我们的第三轮计划基本做到了「建立足够的低成本仓位」。
先看「足够」。
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终于把计划内的 150 份资金买的差不多了。目前现金只剩 7%,A股仓位接近 70%,其它各类权益资产加起来接近 20%。超过 80% 的权益类仓位,无论未来如何上涨,我们都会吃到肉。我们已经做到了「足够」。
再看「低成本」。
计划目前持有以及交易过但是已清仓的品种一共 31 个。除A股品种外,所有交易品种全都盈利。无论是成熟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债券、海外债、黄金、原油,所有大类品种下的所有细分品种,无一亏损。
A股品种一共 16 个,其中亏损的有 5 只(今日上涨后还剩 4 只)。亏损幅度超过 3% 的只有 3 只。如果把中证500三个品种算作一个大类,则浮亏幅度超过 10% 的只有环保与传媒两个品种。
也就是说,我们的交易品种中,有 84% 盈利,浮亏的 16% 的品种中,浮亏幅度超过 10% 的品种只有 2 个,占比 6%。
看看两个浮亏较大的品种。
环保与传媒都浮亏 17% 左右。然而再看这两只自最高点的跌幅:中证环保自计划开始以来最高点至今跌幅 63%,中证传媒跌幅 75%。对于下跌 63% 以及 75% 的品种,你的持仓浮亏只有 17%,除非这两个品种一辈子都不会涨了,否则你分分钟回本。
那么,他们可能不可能一辈子不涨呢?有些人当然会这么告诉你,因为他们现在下跌 63% 和 75%。但我最喜欢的就是买跌幅大的品种,就像我最喜欢帮助遭遇最大困难的好人一样。
我不信它们永远也不会涨,你信吗?风水轮流转,雪中送炭永远好过锦上添花。
也就是说,我们既做到了买入足够的仓位,又完成了控制成本的任务。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能做的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们已经保证自己没有辜负这一轮大熊市,我们已经把珍贵的种子种了下去。
接下来,我们就要等待看看这个市场愿意给我们多少奖励了。我们能做的,就是买入足够多的低成本筹码。剩下的,我们无法左右。但我相信我的第四轮资产飞跃一定,必然,100% 会发生。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2019年7月ETF计划(一):买入一份》
本文章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参考 《文章转载声明》。
低估买入,淡定持有,新高不卖。扪心自问一下,我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后两者,但是对于第一点,还是有点心存顾虑。当然不是质疑低估买入的正确性,而是害怕出现下面的情形: 假如我刚经历了一轮大牛市,股权资产已经全部清仓且获利良多。下面我就要耐心等待估值下降后的下一次布局了,这时如果我严格追求低估再买,有可能很多品种都只能轻仓介入,无法买够足够仓位,从而错失下一次牛市的丰收。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只要耐心等待,总会出现极度低估的机会让我们满仓的,而且历史上的这几轮,也确实如此。但是,在A股只会越来越成熟的大背景下,股权资产长期看会不断上涨的大趋势下,谁又能保证我们下一次还能有低估打满仓的好机会呢?
【笔记-低交易成本】 买 ETF 就要严格控制成本,尤其有些朋友资金少,一份可能就几百几千块,找到低手续费的券商就至关重要。 —— 我有! 【笔记-建立足够的低成本仓位】 估值、仓位。 —— 在“足够”和“低成本”之间的平衡,就像在“好资产”和“好价格”之间的平衡一样,是科学也是艺术🎨。 而黑板报晚一天晚两天买没关系,新用户现在也还可以一次性补齐仓位,就是因为关键不是时间和价格,是估值区间和对应仓位嘛。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280天 2021.04.25
低估买入是最难的,这就联系到节奏的问题了。 在市场逐步下跌的时候,在什么估值的点位买入多少种子。 明天是涨是跌我没办法判断,就把节奏掌握好,涨跌都舒服的度,还要继续修炼
看着19年的环保和20年末的环保,安心等待传媒支棱起来的那天❤️
涨跌都舒服,说明仓位合适。针对好资产,越上涨风险越大,越跌风险越低,一颗赛艇,哈哈😄,益达够幽默。指导交易的只能是交易策略而非感情用事。 一个计划看似简单,知易行难,真能做到的终归是少数人,希望我们就是这少数人之一。益达把投资人的心理活动描述的惟妙惟肖,太逼真啦! 建立起好资产足够的仓位+低买高卖,是投资盈利的不二法门。 雪中送炭永远好过锦上添花,对此,深以为然。在投资和生活中,这句话通用。
低成本就是无坚不摧的堡垒,就是宽阔无比的护城河!
再次听e大写的内容,结合之前的操作,对于低成本感受更深
看似基本的道理,实操起来真心不容易: 对于自己来说,由于不是从头开始跟车,所以其实就会很希望自己还没有买足的份额能够赶紧补上怕这些指数一骑绝尘再也买不了了。但是有时会在某个品种连续下跌的时候想在等等认为这个趋势还会在持续几天可以把成本控制地更低,这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仓位和成本策略坚持执行的结果,没有知行合一。虽然这样的事情已经随着自己的认知很少发生了。 所以怎么让自己涨跌都舒服就真的是E大的[足够的][低成本]仓位,把这部分牢固的建立起来,以后你就可以做个理性的没有感情的机器。低买高卖内心没有波动。
【学习笔记】 一、金融投资或者仓位控制的重点: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进行金融投资活动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建立足够的低成本仓位」。 ①第一个是「足够的」。仓位不够,说什么都白搭。想要实质性地在金融投资中得到足够的回报,仓位一定要够。 ② 第二个是「低成本」。我对控制持仓成本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哪怕有时候会错失一些机会,也在所不惜(控制持仓成本异常重要!)。低成本持仓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会让你赚得更多,也会使你的心态非常平和。 二、持仓要做到「涨跌都舒服」!根据概率,配置手中的资源。 如果你觉得面对上涨异常难受,说明你的整体仓位对你来说非常不够。如果下跌难受,说明你有的品种仓位过重。 如果不舒服,没关系,调整你的仓位,调整到你最舒服的状态。
逆向投资,E大是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