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讲究节奏

  • ETF拯救世界 · 2021年4月21日
  • 10981
  • 59

一、平衡与分寸(2018-12-27)

总体来说,资本市场是很给我们面子的。

它知道我们这三年一直轻仓,于是一路下跌给我们重仓的机会;它知道我们 10 月十几车砸下去,于是大幅反弹;它又知道我们反弹高位暂停买入,然后连跌 8 个交易日。一方面,当然是运气使然,一方面不能否认的,是我们节奏在线。

我一直在强调投资要讲节奏。但你如果让我说的很清楚,我又觉得有点困难。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但如果一定要总结几条原则出来,我想大概还是有些可以说的。当然不会说的很全面,想起什么说什么,以后想起来随时补充。

第一个,我想,是平衡。对于平衡两个字的理解,我自己从不仅仅只限于证券投资。所谓股债平衡,所谓动态平衡,这些东西,都只是我们这个世界运行大规则之下的细枝末节而已。平衡二字应该是万事万物的基础规则之一。所以投资也一定要讲平衡。

这是我们的最重要的基础节奏之一。只要一个品种不会死,我相信跌多了就一定会涨,涨多了就一定会跌。只要咱们能找到其中的大致规律,就能实现高抛低吸的投资终极目标。而在极致之中进行平衡操作,就是节奏的基础之一。

第二个,叫做分寸。跟平衡一样,分寸的掌控也当然不仅仅限于投资。任何事情都讲分寸。说话也好,做事也好,都是如此。懂得分寸的人会让人觉得很舒服,不知分寸的人相处起来会让别人感到非常难受。投资当然也是。一个品种在你的组合中,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应该占多少比重?这就是一种分寸的拿捏。

一个品种占比太少,固然在下跌中很安全,但是涨起来也赚不到什么钱。一个品种占比太多,赚的时候当然开心,然而下跌的时候就会让你非常沮丧。这种分寸的拿捏是控制节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一个品种如果在你的组合中占比低于 5%~10%,基本你就不用担心它的下跌。无论怎么跌,都不会让你的组合受到致命伤。然而如果高于 5%~10%,你就要小心它的杀伤力。也就是说,如果你给一个品种 5%~10% 以上的仓位,就说明你已经非常看好它的未来,相信它上涨的概率大于下跌,相信它将带给你的收益将远大于风险。如果你不确信,就要控制好节奏,掌握好分寸,把它的仓位控制在你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关于节奏,先说这两个,以后有空继续说。

二、再聊聊节奏(2019-06-18)

在金融交易中,我始终很看重「节奏」。

节奏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张弛有度,进退有据。时而疾风劲雨,时而润物细无声。去年底我们可以一个月买入接近 20 份,今年我们也可以整整半年没有加仓一分钱A股

这就是我的交易节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也就有不擅长的。做擅长的事情时,你会发现怎么做怎么顺,得心应手。但是做不擅长的事,就会节奏很差,一片慌乱。在金融交易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波长,然后让自己的交易策略与波长契合起来,做到不慌不乱,愉快赚钱。

这是我们这次 150 里面买入的 500C 交易记录。

去年开始,我将波段操作加入了 150 计划里。500C 就是操作对象。加入波段操作的原因,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只有波幅没有涨幅的情况。波段操作本身我已经做了十几年,经验可谓丰富。但加入我们的 ETF 计划,尤其是那么多投资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朋友会参考,当然就会谨慎的多。所用的仓位也比较低。从目前看,效果还可以,以后也会加大一些波段仓位

从 500C 本身的交易看,虽然不是英明神武地买在最低,卖在最高,但我个人也算是相当满意。每一份买入之间都给足了空间,卖出后虽然继续小幅上涨,但最终还是大幅下跌,给了我们再次接回的机会。如此一番操作,该品种的价格没变,我们依然是盈利不少。这次买回后,手中筹码数量也没变,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波段操作。类似的还有 150 的油气的操作:

各位应该还有印象,在今年这一波大涨中,很多人情绪有了微妙的变化。生怕自己赶不上末班车,错失致富机会。很多人慌忙买入,最终拉高了持仓成本。而我们不仅整整 5 个月没有加仓A股,甚至高位卖出了波段仓位。我们的情绪没有受到环境的丝毫影响,就像去年底不受悲观情绪影响的大笔买入一样。

这也是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你的节奏,不要因为他人的舞步而慌乱。你就是你,可以冷静欣赏别人的疯狂和恐惧,但自己的拍子永远不能乱。大多数人都只是羊群和旅鼠,他们说什么,做什么,基本没有太多参考意义。跳自己的舞,让别人去慌乱。

下面这张是S计划的油气历史交易图。

各位可以看出,从 S 计划开始以来,油气的第一次买点几乎就是两年最低。买入后就开始赚钱,大涨。在上涨过程中,一分钱都不再追入,最终再次大跌,又给了我们买入的机会。

这就牵扯到节奏的另一个问题:忍耐。

你想在一个组合里买入一个品种,但是可以做到 2 年不动手,这就说明你已经基本成熟了。我所知的最长忍耐时间,大概是巴菲特忍了三十多年不卖可口可乐的例子。有了自己的节奏,忍耐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这一点应该认真体会。

综上,谈到节奏,第一要义就是知进退。知道什么时候买入,知道什么时候卖出。回头看,咱们当然很容易看出哪里是最低,哪里是最高。但是你向未来看,高低点就完全模糊了。这里要把握买卖的节奏,就需要观察很多东西。比如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比如情绪。然后,按照自己的交易策略,进行买卖操作。

但是要注意一点,没人能完全把握好高低点。你回头看计划的交易,也会有一些卖出后依然上涨的情况。这很正常,这就需要第二个要点:

交易节奏的速度。在上涨趋势良好的时候,你的卖出节奏要放慢。不着急,慢慢卖。留出空间——也就是说,第二份卖出和第一份之间要有空间。

买入当然也是同理。在趋势向下的时候,第二份买入也要和第一份拉开空间。

那么,什么时候该加速买入?就是当你发现目标已经便宜到与你手上的仓位完全不匹配,要尽快建立仓位的时候,比如去年底我们做的。同理,当价格贵到手中仓位已经明显太大的时候,就不要再慢慢卖出。

最后,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就是你的节奏要与你的资金特征(为什么150和S的油气节奏不同?)、你的仓位、你的配置、你的性格等等结合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你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节奏。

我想,关于节奏,恐怕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的。很多东西可能也要与各位一起经历过,才会有更深的领悟。

节奏非常重要,也希望各位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节奏。

三、贪字的二重定义(2015-09-09 )

如果说全市场估值在 72 倍的时候还在满仓做多是一种贪,那么在 41 倍的时候空仓等跌无疑也是一种贪,何况,上证50和港股这样的估值

前者的贪,是一种生怕少赚一分钱的贪。后者的贪,则是妄图把所有资金在大底买入享受最多利润的贪。

没错,全市场历史最低估值水平到过 20 以下。如果不考虑企业利润增长的因素,那么全市场PE还要跌一半,对应上证指数也许还要跌 30% 以上,对应上证50指数也许还要跌 20% 以上。但一味地等到最低买,无疑风险巨大。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让老巴脑洞大开的神书)中将资产配置分为债券和普通股,范围在 25%~75% 之间变动。对于一般投资者,他建议 50:50。然后定期再平衡

我们再回头看历史上所有成名的成功投资者,都没有看出任何人是用「高位清仓,大底重新进场」这一模式赚钱的。这样的模式有什么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是技术和心理上两方面的问题。

1. 技术

用我们跟踪超过 10 年的A股全市场 PE 来看,2008 年这个数字到过 17 倍。如果在 2012 年你还希望 17 倍入场,那么到现在你都一分钱也赚不到——2012 年大底,全市场 PE 值是 25 倍。

同时,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变化,我们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推导「大底」的估值应该是多少。

所以,幻想用 PE 大底极值去满仓抄入然后赚大钱的想法有些问题。至于说用上证指数去抄底更是无法理喻,不解释。

2. 心理

我一向认为,投资最重要的是金融史和投资心理学。对投资者来讲,如何在市场风云变幻的时候,时刻拥有一个健康正能量的强大心脏异常重要。

但是请朋友们注意,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不是完全天生,或者多看几本心理学的书就能具备。很多时候,它需要你有真正的实力去支撑。

放到投资上来说,你的仓位决定了你能否夜夜安眠。

没错,空仓能让你熊市中睡得不错。但你是否曾想过,如果市场并未如你所愿继续下跌,一股都没有的你是否能笑得出来?市场不理智的时间,有时候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而最悲哀的悲剧,就是空仓等跌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在大顶抄了进去。

好的仓位,能让我们每天拥有好的心态。好的心态,能让我们在股市得到好的收益。

那么,该怎么做?

简单说说我的一点想法。

还是两点:技术和心理。

3. 技术

估值过高的时候大量卖出,但至少留 15% 仓位永不离场。朋友们,放心,长期看,指数会一路上扬。不信你看看深综指的走势。这 15% 不会让你赔钱。估值回到历史均值附近,开始少量买入。回到大底区域,重仓买入。其他时间,用各种方法保本,赚钱,等待大牛市。通常我的经验是,这样做一轮熊市到最低点总资产减少幅度不会超过 15%。而牛市资产则会增加 N 倍。

4. 心理

想象一下大盘涨跌 1000 点,自己手里股票涨跌 50% 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手里股票跌 50% 会非常难受,那么你的仓位就重了。如果发现涨 50% 会因为少赚而难受,就说明现在手里股票太少。

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空仓等大底,也是一种贪。只要是贪,就会有风险。「踏空」在 72 倍 PE 不可怕,如果有些板块十几倍 PE 还不敢买哪怕 1%,那么真的就有点风险了。

至于说现在的仓位,我想给个 20%,放到或价值低估,或成长良好也不过分高估的股票上,并不算过分吧?

四、现金像缺氧时的空气那样珍贵(2016-08-10 )

春江水暖鸭先知。就你怕手里的现金贬值,富豪不怕么~

不用争,一切评判交给时间。

现金是空气,只有你缺氧的时候才会知道它的珍贵。

当你被「低利率会催生长期高价资产」的说法忽悠买入昂贵资产的时候,有人已经撤退了。

  1. 全球超级富豪变现资产囤积现金,因经济不确定性和资产价格创历史新高。财富咨询公司 Wealth-X 最新调查显示,富豪现金持有水平目前已达 22.2%,创 2010 年来最高水平。该报告涵盖了全球 2473 位超级富豪,总资产超 7.7 万亿美元。

  2. 上周五(8 月 5 日)发布的监管文件显示,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的现金储备截至 6 月 30 日增至创纪录的 727 亿美元,受卡夫亨氏公司赎回优先股刺激。三个月前其现金储备为 583 亿美元。

  3. 德国与日本居民存款持续上涨,丹麦、瑞士和瑞典居民存款已飙升至有数据以来新高。摩根士丹利:人们只会在对未来有信心时才增加借贷和支出,负利率政策实际上打击了市场信心。

五、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活着(2020-04-21)

这几个月仓位没有增加,但是如果你还有自由现金流,还是要继续积累现金。

一方面是把自己家庭的安全垫积累得厚一点,一方面是为了有可能拿到的更低资产价格做准备。

你得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自己都活着,才能赚更多。也许未来你会看到有些现在激进的人赚很多,但你看不到的是他的身后有多少白骨。

六、左侧分批买入,空间和时间,至少要占其一(2021-10-28)

再回顾一下。

其中左侧买入就是我今天想谈的。啰嗦的文字表达能力就是这么让人抓狂,几百字过去了,刚刚准备进入正题。

总而言之,我的左侧买入理念就是不让筹码大量聚集在一个区域,或者说,不在短暂的时间内聚集在一个区域。

左侧买入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很多朋友左侧买入之所以受伤,是因为在品种下跌的过程中,在自以为的低位上,大量买入,结果下跌趋势继续,因而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趋势一旦形成,真的很难改变。大一点的趋势,通常会持续几年。在几年的时间里,你的猜底或者猜顶行为只有一次机会是对的。在这场猜谜游戏中,这个赢的概率就太小了。所以我的做法是不猜。

我理想中的左侧买入,会让筹码聚集在底部区域附近。而底部又很难判断,所以我的做法是规定一个买入原则,即我经常在微博上表达的:

左侧分批买入,空间、时间至少要占其一。

我想这非常容易理解。空间,即下跌空间。举个例子,我们的网格策略就是一个「空间」策略。在一个品种下跌 5% 或者 7% 或者 10% 的情况下加仓,避免筹码聚集在下跌的高位。

时间呢?其实通常意义上的「定投」就是一个时间范畴的买入原则。当然我们十几年前就已经抛弃了所谓的定投,但它隐含的时间概念我们却从未抛弃。这个时间没有限制,但最好不要过短,我想,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上,同一个品种一个月应该是最低的买入时间限制。

换个说法,要么是跌幅够大,要么是时间够长。否则,我不会在同一个区间密集买入太多同一个品种。

当然了,这是大的原则。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比如说,你的仓位。如果你的仓位极低极低,那么,在某个价位上左侧密集买入一部分也不是不可以。

又或者说,目前已经肉眼可见的极度便宜,就像 2008、2012 和 2018 的钻石坑,那么密集的买入也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我的左侧买入节奏原则。我相信会有 37.8% 的朋友们看不太懂。没关系,再看一遍。如果还看不懂就别看了,一年后再来看。

你看,这也是给出「时间」的一种应用策略呢。

七、抄底要注意节奏(2021-12-17 )

一个品种大幅下跌,然后你看到很多很多很多抄底的人。

这时候你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怎么可能这么多人抄到底呢。哪次底部也不会让这么多人买到一起发财啊。

那么你跟着一起抄的时候就会谨慎一点。

不死的品种抄底是没错的,但肯定不会大家一起抄到底。那么谁才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考虑一下,应该是那些在真正大底来临的时候,还有子弹不断战斗的战士们。他们没有一口气打光所有子弹寻求速胜,而是一边打一边躲,保存实力,寻求在敌人最虚弱的时候送上致命一枪。

而那些早早把子弹打光的人,只能倒在战场上装死了。

原文发表于微博:《抄底要注意节奏

  • 逆水行舟

    投资就像跳舞,有人喜欢踢踏舞,有人喜欢恰恰舞,但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都不要跟随周遭群魔乱舞。 观摩大师的舞步,找准自己的节奏,保持让自己舒服的舞姿跳下去。这样,一部组曲跳罢,你已然成为了焦点,那么接下来呢? 接着奏乐接着舞~

    1年前
    69
  • 眼里有光的azure

    【笔记 - 交易节奏】 1- 有了自己的节奏,忍耐并不是什么痛苦的事情。 2- 【上涨趋势良好】的时候,卖出节奏要放慢。第二份卖出和第一份之间要留出空间。买入也是同理。在【趋势向下】的时候,第二份买入也要和第一份拉开空间。 【目标已经便宜到与手上的仓位完全不匹配】的时候,要尽快建立仓位,加速买入。同理,当【价格贵到手中仓位已经明显太大】的时候,就要快速卖出。 3- 估值过高的时候大量卖出,但至少【留 15% 仓位永不离场】。长期看,指数会一路上扬,这 15% 不会让你赔钱。估值回到历史均值附近,开始少量买入。回到大底区域,重仓买入。其他时间,用各种方法保本,赚钱,等待大牛市。通常我的经验是,这样做一轮熊市到最低点总资产减少幅度不会超过 15%。而牛市资产则会增加 N 倍。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280天 2021.04.25

    1年前
    39
  • coco

    2020年3月新冠期间股市连续下跌的时候,对现金的重要性认识深刻,在那时有钱买入低估值指数基金(股票)的,现在都是赚的。

    1年前
    13
  • 保守者2号

    益达说:以上,就是我的左侧买入节奏原则。我相信会有 37.8% 的朋友们看不太懂。没关系,再看一遍。如果还看不懂就别看了,一年后再来看。 一年前看了,认为懂了,知道了,而在中概的买入上,并没有真正的遵照时间空间必须拉开一个的要求,频繁的黑车,以为到底了。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一年后的二刷,E大知道我还回来,😂

    1年前
    8
  • Googu

    最近市场的大幅下跌,暴露了我自己策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建仓、补仓:到达可买入区间时,仅按照当前估值去一次性建好当前仓位。没有考虑到结合下跌趋势,慢慢建仓。 下面是改进思路。 1、高估/正常时入场: - 估值回到历史均值附近(少量买入) 达到可买区间:买入一份,保持观察; - 估值到达大底区域(大幅买入) 钻石/黄金坑:补仓多份,一次性买齐当前应配仓位。 - 中间地带(每月调一次仓,慢慢买入) 空间上:若跌5%,补仓一份;跌7%,继续补仓一份;跌10%,继续补仓一份;(具体跌幅根据品种当前估值、点位确定) 时间上:一个月后跌幅不大,补仓一份;涨了就不操作; 2、低估入场: - 还在历史均值附近 同上,买入一份观察; - 钻石/黄金坑 同上,一次性配齐 - 中等低估区域 step1: 根据估值计算当前仓位,然后结合预计最大跌幅(实际上就是考虑了点位),按照 ABC 法则,配齐一定比例仓位; step2: 同1、的中间地带,慢慢建仓。 注:每个品种估值到达历史均值时,其估值百分位并不相同,所以仅仅按照百分位绝对值去统一管理各个品种应配比例是错误的。 应该记录各品种达到历史均值时所对应的百分位,以此为锚,然后做归一化处理(相对值),而后就可以统一化去操作了。 以上也说明了并不能按照估值百分位去决定仓位,而是以历史均值作为开始信号,然后以当前百分位与历史均值对应的百分位做比较(差值/比例/分位点,又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得出的相对值,去决定当前应配仓位。 以上的思考,梳理了我近来的疑惑。现在好清爽。

    1年前
    5
  • 跬步千里

    非常棒的一篇关于道的讲述。 平衡与节奏。 如果有时间,如果有毅力,请坚持尝试逆推e大每次发车,不论是买入和卖出,看看站在更高的视角,此时的平衡与节奏是怎样的。 就像人体般,首先要有骨架,其次才有血肉。 平衡与节奏的思想是骨架,每一次的操作组成了血肉。 见本篇内容,值得带着一个新的视角去复习每一次发车。

    1年前
    5
  • HLily

    【笔记】 交易节奏的速度。在上涨趋势良好的时候,你的卖出节奏要放慢。不着急,慢慢卖。留出空间——也就是说,第二份卖出和第一份之间要有空间。 买入当然也是同理。在趋势向下的时候,第二份买入也要和第一份拉开空间。 那么,什么时候该加速买入?就是当你发现目标已经便宜到与你手上的仓位完全不匹配,要尽快建立仓位的时候,比如去年底我们做的。同理,当价格贵到手中仓位已经明显太大的时候,就不要再慢慢卖出。 贪的两重含义 前者的贪,是一种生怕少赚一分钱的贪。后者的贪,则是妄图把所有资金在大底买入享受最多利润的贪。 估值过高的时候大量卖出,但至少留 15% 仓位永不离场。朋友们,放心,长期看,指数会一路上扬。不信你看看深综指的走势。这 15% 不会让你赔钱。估值回到历史均值附近,开始少量买入。回到大底区域,重仓买入。其他时间,用各种方法保本,赚钱,等待大牛市。通常我的经验是,这样做一轮熊市到最低点总资产减少幅度不会超过 15%。而牛市资产则会增加 N 倍。 现金是空气,只有你缺氧的时候才会知道它的珍贵。

    1年前
    5
  • 你好2035

    投资要讲究节奏,张驰有度,进退有据;时而疾风劲雨,时而润物细无声。 〖上涨趋势良好〗你的卖出节奏要放慢。留出空间,也就是给足上涨的空间。〖趋势向下〗你的买入节奏也要放慢,不要急于抄底,时间和空间至少留其一。(两次买入时间至少要间隔一个月,下跌的空间最少给5%-10%,有的甚至要给30%以上的下跌空间。)这就叫做进退有据,润物细无声。 当你发现不会死的品种已经完全抵达7080区域,极限跌幅只有33.33%的时候,要尽快并加速建仓;当价格已经贵到哈迪斯之顶,抵达历史最高2030区域,要加速卖出。这就叫做张弛有度,时而疾风劲雨。

    1年前
    4
  • 无限之旅

    投资更多考验的是人性,估值给人性做了量化,市场估值高位还在投是贪,估值低位还在等也是贪。克服贪念,心中要有一个合理的收益预期,计算输赢的概率下手。

    1年前
    3
  • Eric too

    调整好自己的节奏,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耐心等待

    1年前
    3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