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鬼故事

  • ETF拯救世界 · 2021年5月2日
  • 9946
  • 20

原文发表时间:2018 年 01 月 31 日

一、鬼故事

昨夜今晨,各大财经社交媒体被几家大幅亏损的公司刷了屏。

有扇贝又游走的,有巨额亏损 100 多亿的,有董事长跳楼的。各路财经媒体与自媒体也加入段子大军,给人感觉一夜之间A股大多数公司 2017 年年报烂透了。

今天的暴跌,与这样的情绪化传播有没有关系?不好说。

在当代社会,信息无疑是泛滥的。通常来讲,展现在你面前的信息,大多数时候并非你想看的,也许更非真相,而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同时,「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也并非一句笑谈。

我们如何锻炼自己透过纷繁芜杂的信息,看到真相?我想,这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进行的训练。

我们来看看A股上市公司 2017 年年报的预告情况吧。我自己计算的,未勘误,不会有大错。

目前已有 3001 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

预增 990 家,占比 32.99%;续盈 238 家,占比 7.93%;扭亏、略增 953 家,占比 31.76%;

预减 238 家,占比 7.93%;续亏、首亏 220 家,占比 7.33%;略减 283 家,占比 9.43%。

其它几十家是「不确定」。

也就是说,业绩增长及保持稳定的企业占比 72.68%,业绩减少的有 24.69%。

很显然,2017 年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是向上。然而,这样的新闻会有人看吗?没人看的。与其辛辛苦苦算这些数字,不如跟着游走的扇贝和巨亏的热门股票一起狂欢。

我要说的是,现时的A股,不一定有特别大的投资价值。但它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股市一样,企业的整体盈利是越来越多的。当然有差公司,不过最终将被淘汰出去。这也是我们相信,「股票长期来看是最好的投资品种」,然后努力投资的根本。

今天有人会被鬼故事吓得不顾成本卖出手中的股票,但那个人不会是我们。

二、鬼故事?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新闻、消息、年报,并非是鬼故事,而是一刀一刀扎在他们胸口的利刃,因为他们的股票因为这些故事距离持仓成本越来越远,几无任何翻身的可能了。

薯片收获了复牌以来第六个跌停,从最高价的 45 跌到了 8 块,现在看,打开跌停依然遥遥无期。深陷其中的 18 万股民不知到底是何心情。在这个喧闹的市场,听不到一丝他们的声音。

保千里一泻千里,连续 23 个跌停前无古人。股价毫无反抗的从 10 块跌到了 3 块钱,10 万股东又该怎么办?

这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都可以饶有兴味的以旁观者的态度欣赏,然而,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无人关注的悲剧其实更多。

截止今日收盘,本年度下跌股票数量为 2255 只,占比 65.5%。如果从 2017 年以来计算,下跌股票数量 2337,占比 78.31%(以 2016 年末上市公司计算)。要知道,这一年多来,A股是以「牛市」的面目出现的,谁能想到,这样的牛市中,80% 的股票在下跌。持有这些股票的几千万投资者,又该作何感想?

看看前面的表格,我们这一轮计划,是从腥风血雨的2015年股灾中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权益类投资几乎全部盈利,多则 60%+,少则几个点。金融投资,不一定非要去亲身体验鬼故事的刺激,因为当鬼故事中的魔鬼真的出现在你的账户和生活中,恐怕会成为你很久很久的梦魇。

别让投资变成痛苦的回忆,做大概率会赢的事。

三、我还没上车呢

1 月 18 日,我们临时发车传媒。在发车文章里,我称之为「垃圾」。当然是垃圾,不停地跌,不停地新低。 1 月 19 日,我们买入。

1 月 20 日,突然爆发,大涨 2.5%。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连续拉升,4 个交易日最高涨幅超过 10%,成为市场上阶段涨幅最大的指数。

一瞬间,媒体上各种看好传媒的声音到处都是。打开交易软件,头条广告也是传媒爆发的预期。

有朋友跟我说,晚了一天没买到,没想到涨成这样了,怎么办?

事实证明,「垃圾」就是「垃圾」,几天调整,价格就几乎回到了原地,只比买入价格高了 2%。

买入的朋友,没买的朋友,都是什么心情呢?

如果要我说,测试你自己是否成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面对这样的暴涨暴跌,无论你是否买了,都应该心平气和。即使你买了,不过一个多点的仓位,翻一倍你又能赚几个钱?没买,怕什么,难道真会一路暴涨翻几倍?

不要在意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波动。我们的计划不是今天买明天卖的亏本游戏。

各位,请记住,我们所有的买入行为,所有买入的品种,都是以一生为单位,以持有一辈子为标准。当然,不一定真的持有很久很久,但只要买了,你我就应该知道,这一份未来会为自己赚很多很多很多,不要在意眼前的波动。

不论涨跌,无问西东,勿忘初心。

想法

发布想法
  • 眼里有光的azure

    春节后第一天是我的定投日,我就觉得当天会涨很多啊,觉得自己太可怜了🥺。于是,虽然我很清楚定投就是不择时的,还是呆呆地跑去问很信任的朋友: “如果是你,你会暂停一次看看嘛?” 朋友的字里行间都是对我的无奈,大意就是:“1- 有知有行投资课第15课,重新去背。2- 长期来看,一次定期投入对整体的影响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只要别太贵,不值得浪费脑细胞。” 后来,黑板报的跟投一直有用户问周二晚上写了发车,周三涨了还要不要投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回答,我自己算了半天,又去找二鸟老师确认,结论也一样,还有了更清晰的数据: “执行交易纪律,不预测市场。比如周定投五年,那么这一笔就是0.38%的资金量,就算第二天涨停,那也就买贵了0.04%,何况一般也没那么夸张...... 对黑板报来说,虽然不是定投,但如果一直跟着,也是一份份地在买。比如中证500买入一份,占1%的资金量,周三比周二涨了1%,那么就是买贵了0.01%。看到清晰的数字,会减少很多焦虑。” 先是无论投资上还是其他任何方面都信任的朋友陪着我,后有二鸟老师确认我,最后我还一本正经答用户问,然而,—— 打开投资app,此刻看到那次定投投在了高高的峰顶(目前视角),即便知道未来视角里不算什么,我还是要龇牙咧嘴嘤嘤嘤一秒的。但当然我很高兴自己执行了策略。 所以,必须做【笔记】: 测试你自己是否成熟,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面对这样的暴涨暴跌,无论你是否买了,都应该心平气和。即使你买了,不过一个多点的仓位,翻一倍你又能赚几个钱?没买,怕什么,难道真会一路暴涨翻几倍? 不要在意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波动。我们的计划不是今天买明天卖的亏本游戏。 各位,请记住,我们所有的买入行为,所有买入的品种,都是以一生为单位,以持有一辈子为标准。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288天 2021.05.05

    2021年5月5日
    95
  • 逆水行舟

    文章中的「鬼故事」,让我联想到书里的「黑天鹅」,它们是一个物种吗?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二者应该是不一样的。 「鬼故事」是由新闻报道或者小道消息引发的情绪化传播,而「黑天鹅」是突然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件。前者偏向于主观想法,后者偏向于客观存在,前者可以不听,后者不得不防。

    2021年5月5日
    30
  • 新峰

    2018年的事情,感觉已经好久好久了,人,就是如此的善忘; 这样的「鬼故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更不会是最后一次; 所遇之事皆因你而生,所遇之人皆因你而来; 也许只有不断向心内行去,才可能: 不论涨跌,无问西东,不忘初心。

    2021年5月5日
    13
  • 逍遥🐖🐖

    面对每天大量信息的轰炸 我目前并没有能力去鉴别 所以我选择无视 我的学习方式是 首先学习金融史 这能让我知道整个金融体系是怎样运转的 然后学习资本市场上一些著作 这能让我知道大师是怎样练成的 然后再学习那些长期能赚钱的人的投资逻辑 这能让我知道我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到最后我就能让这些信息为我所用

    2021年5月8日
    8
  • 木也

    做大概率会赢的事儿,只要大方向正确(低买高卖,长期持有),小细节就不要太纠结,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某一次高一个点低两个点的买卖,几乎可以忽略。用我常跟朋友调侃说的话就是:咱们都是挣大钱的人,别在乎这块儿八毛的。

    2021年5月5日
    4
  • 从容理财

    制订了交易策略,严格执行,对外界信息关注越少越心安,所以,尽量少关注新闻少关注公众号,腾出空间时间给自己,多看书多学习,提升工作技能,好好享受生活,岂不美哉!

    2021年5月7日
    2
  • Care

    不要在意这微不足道的波动。我们的计划不是今天买明天卖的亏本游戏。 记住我们所有的买入行为,所有买入的品种,都是以一生为单位,以持有一辈子为标准。当然,不一定真的持有很久很久,但只要买了,你我就应该知道,这一份未来会为自己赚很多很多很多,不要在意眼前的波动。不论涨跌,无问西东,勿忘初心。

    2023年8月26日
    1
  • 知行合E

    看了E大这么多文字,也明白了纪律的重要、心态的重要,但有时难免还是会对百分之一二的得失而懊悔,这就是人性中的难吧,但是还好,小情绪也就是影响一小会儿罢了,不久就会平和了,这就是进步吧。

    2021年6月10日
    1
  • 叫我小杨同学

    如何锻炼自己透过纷繁芜杂的信息,看到真相?我想,这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进行的训练。 (不断训练自己的深入思考的能力,顺便,好好学传播学啊,了解那些火热的信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21年5月6日
    1
  • 艾哈哈😄

    涨跌都舒服有点困难,心态还达不到,慢慢修炼

    2023年8月2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