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问题也类似于之前「第一个 100 万是怎么赚到的」之类的问题。
一直没有说,是因为怕自己的经历对各位有误导。因为曾经有一个人写过一本书,叫做《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谁知道过了几年就出事了。 由此可见,没有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我怕误导大家。
不过今天这个问题与第一个 100 万有所不同,我倒是可以简要说说。很多东西不会说得太详细,各种原因,希望理解。
首先可以肯定,我投资的本金一定不止来自于工薪收入。虽然我一毕业就进入了收入并不低的单位工作,虽然我确实在毕业后的十年可以说尽量节省多增加一些本金,但如果只凭工薪收入,在很年轻的时候确实很难积累一定程度的本金。
我的金融投资本金,想了想,是这样积累的:
我的第一笔比较大的收入,是在大学的时候。这个很多朋友也应该已经知道。我曾经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做过一个游戏类的网站,运营期间,赚了不少广告费用。后来毕业前卖给了一家当时比较大的网络公司(它后来倒闭了……可能是因为收购了太多类似我那个的辣鸡网站吧……)。从现在的视角看,卖的价格不算太多。但其实当时真的还是很不少了,因为在那个时候,那笔钱已经可以买一套北京南三环的 100 平米房子。
当然,还在上大学的我没有用这笔钱买房子……其实用做首付买几套房子到现在也真的不差——毕竟涨了整整 15 倍。 加上按揭杠杆是多少了?
当时没有太多理财经验,用这笔钱买了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放到银行吃利息。
毕业后做了金融经济类相关工作,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原来在金融投资。于是开始省吃俭用存钱投资。
关于存钱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刚毕业的时候虽然赚的不少,但花的也比较随意。可能是一直也没太缺过钱,所以不太懂得节省。直到有一次当时的女朋友突然跟我说,毕业后她已经存了 xx 万,我极度震惊。她跟我同一年毕业,只一两年就攒了那么多钱,从那以后我才比较节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不过我刚刚突然想起来,是不是因为当时谈恋爱的时候都是花我的钱,她才存了那么多嗯?)
积累了一点投资经验后,波澜壮阔的 2006~2007 年大牛市开始了。
人不得不相信命运。所谓命,就是你入市没两年就来了一个 2 年上涨 600% 的大牛市。而你也正好把省吃俭用的钱 + 一部分卖网站的钱投了进去(另一部分卖网站的钱最后还是毕业后用做首付买了房)。
当然,谨慎如我,是不可能从头到尾吃到 600% 的。最终成本 1000 多一点的我,4000 多点已经吓得清仓出局了。后面又涨了这么多,你说第一次经历牛市的我一点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但最终理智战胜了感性,完全保住了胜利成果。
接着在暴跌回 1600 点的 2008 年,又通过重仓债券赚了接近 30%。
所以这个阶段,我的本金主要来自于省吃俭用攒到的工薪,加上兴趣爱好(玩游戏 + 做网站)的变现。其中后者占了大部分。
到了 2008 年底 2009 年初,就开始有关系非常好的亲戚朋友,委托我帮他们打理证券账户。当然会根据收益有一些提成。这个我也在之前的博客上记录过。最多的时候管理 9 位亲戚的账户 8 位数资产。
然后 2009 年A股又是一波暴涨,几个月翻番。虽然自己的账户和亲戚的账户赚了很多,但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的责任心过强,自己的账户还好说,别人的账户稍微有一点下跌,哪怕只是赚钱过程中的回撤也会压力非常大。
虽然别人从不会说什么,但自己也无法忍受。最终帮亲戚投资这件事几年后就彻底结束。
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非常可惜,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会开始在博客公开第二轮计划,让这些朋友可以跟着博客自己操作指数基金。非常感激这些亲戚和朋友的信任,其中最多的一位完整跟完第二轮目前还在跟第三轮的最终投资总金额超过 2000 万。 当然,跟车计划赚多少跟我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我不会提成,只会恭喜他们赚钱。
所以我的本金来源第二阶段,是十年前开始的一段帮亲戚朋友投资的分成收益。
再之后,我的本金无论怎么增加,都已经在总资产中占比不大了。 所以之后的已经可以忽略。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应该已经清楚。
最后说一下自己这一路关于积累本金的感受。
首先,量入为出一定是必须的。否则无论赚多少都剩不下几个大子,那就无从谈起投资本金的积累。想象一下如果卖网站的钱在当时买一辆车,几十万也就买辆大众,然后还会有后来发生的事情吗? 但是,如果只依靠工薪的积累,那真的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其它类似的目标真的很难。因为本金太小。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你在某件事上用了很多心血后,你就已经成了专家。这个时候,有些人会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而有些人就会通过认真思考,将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最终就有可能在这个上面实现财务状况的改善。
但我非常不喜欢一开始就一门心思在某件事上赚钱,因为有可能赚钱才去想方设法体现自己「专家」身份的人。所以那些为了出名就各种抄袭各种剽窃的人是我最痛恨的。我希望的是你先喜欢这件事,先去钻研,先去成为专家,然后再去做一些通过自己能力可以帮别人的事情。
只要你对别人有帮助,你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我自己来说,无论是之前的做游戏网站,还是后来的做金融投资,都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你在某个方面真的有料,已经比十年前有更多机会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实现价值。所以希望多一些本金投资的朋友,要么就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努力耕耘,闯出一片天地;要么就认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专家,然后想办法展现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祝福大家拥有更多的本金,然后通过金融投资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
原文发布于「且慢App」:《E大的本金是如何积累到的?》
本文章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参考 《文章转载声明》。
E大本金的主要来源是 • 大学期间做游戏网站赚取不少广告费用,并且大学毕业将网站卖给了一家公司 • 工作收入 • 2006~2007年这波大牛市中,将资金投入股市并且在4000点左右清仓了股票,完整获利 • 股市暴跌的2008年通过重仓债券获利不菲。 • 帮助亲戚朋友打理证券账户,根据收益获取提成。 至此,E大的资产已成规模。 这样的经历过于奇特,基本没法复制,但从E大的经历中有不少东西可以借鉴的。 比如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要注意风险,「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比如业余时间可以发展感兴趣的事情,真正有热情地投入到其中,探索自己在工作之外的可能性,为他人创造价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要因为工资不高就放弃储蓄,除了少数如e大这样的强者或者好运气的人,大部分人的本金都是靠工资积累的,只要投资方法正确,你的投资收入迟早会超过工资收入的。
最近想到一个致富良方,不是某个具体的点子,而是一些较为明确的方向。我同意E大说的,现在这个时代,比十年前有更多机会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那我们从哪儿抓住这些机会呢?我的答案是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 现在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网络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同时被连接的还有他们的需求。因此,只要你能想到办法满足大多数人的一个小需求,可以是网站、小程序或者是App,形式不重要,重点是抓住大众的痛点或者痒点,让他们能通过你的产品使生活变得更好一些,这件事就成了。哪怕每个用户你只赚一块钱,在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下,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你的第一桶金不就这样来了?
资本逐渐积累,收益率稳定,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做时间的朋友。在初始的阶段,与其努力提高收益率上,不如努力工作,提高工资,增加自己的积累,投资上跟车,慢慢学习投资知识。我就是这么打算的,哈哈哈,45岁实现财富自由!
非常感谢E大的分享。 这篇文章的重要心得有: 1.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现出来,一定要公开的展现出来。增大自己的影响力。 2.对别人有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3.市场是有周期的,如何利用好周期是投资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
节俭,谨慎,冷静,独立思考,勤奋,自律。当兴趣遇上对的工作,如鱼得水;当好人碰到好运,资产飙升。所有这些成就了我们敬仰的E大! 正所谓,人好,命好,运气好。人好是命好的前提,运气好是人好这个引发剂和命好这个促进剂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点绕,呵呵🙂
把你喜欢的一个行业做深 做精。成为专家,不一定是赚钱最多的,或者一定不是赚钱最多的。一定你走到这个深度,很多的东西很自然就会来(然后懂的和做是有差别的,我就是一个例子)。投资确实很吸引人,但是希望自己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本金增长的主业中,让偶尔的精进,慢慢成为常态
E大的第一桶金正是巴菲特不断强调的:在年轻的时候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什么才算是正在想做的事呢,巴菲特的说法是:你财富自由后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 我认为真正想做的事就是没有收入也愿意去做的事。是“金钱之上”的追求。
一年存40万,再做5年,争取5年内可以实现不用过上下班打卡的日子
E大的经历其实很独特了,不太适合复制。但是我认为普通人的可以做到的是努力耕耘自己的本业,再拓展自己的副业。 其实我认为不管是本业也好,副业也好其实最重要的前提是自己都感兴趣,否则没有这个前提其实遇到困难人就会想着另外一个法子再去试试。其实反而会浪费时间。特别赞同E大的那句话:“但我非常不喜欢一开始就一门心思在某件事上赚钱,因为有可能赚钱才去想方设法体现自己「专家」身份的人。”当你自发地去做一件事没有功利心,反而你会收获多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