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用多长时间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投资能力?

  • 孟岩 · 2021年6月7日
  • 5046
  • 27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今天是高考,微博上开始了高考语文作文大赛。往届考生孟岩举手参赛,来一篇上海卷的高考作文。

题目: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请在座的各位评委打分。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经常会被问一些问题:「某知名大 V 发私募了,是不是能买?」,「为什么不能根据业绩排行榜买基金?」,「我过去 3 年赚了 2 倍,我是不是有股神的潜质?」

这几个问题其实都和一个问题相关:

「用多久的时间才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投资能力?」

先说答案:我认为 至少需要 10 年的时间。

有没有可能缩短这个时间?我觉得:没有。

巴菲特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无论你多有天分,也不论你多么努力,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时间。让九个女人同时怀孕,小孩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出生。

我觉得这个比喻异常精彩,有些事情需要的就是时间。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告诉我们:「要想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尖的智商、超凡的商业智慧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先说「稳妥的知识体系」。

短短的几个字,其实包罗万象。你需要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需要像一个好的会计一样看得懂报表,需要像一个企业家一样具备商业知识和战略分析能力,需要学习各种基础的投资产品作为自己的兵器库。而这些知识的积累通常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很难速成。

更难的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历不知难(这两句拼在一起好像也蛮搭的)。不亲身、大仓位(这个仓位应该大到足以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经历过至少两轮牛熊,你很难理解书上所说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究竟是什么意思。

两轮牛熊,至少 10 年的时间。

在我们对一个投资者(包括我们自己)的投资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时间越短,我们越难区分过去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

「知名大 V」、「排行榜排名靠前」、「 3 年 2 倍」,这些都是说的过去的收益。而我们希望购买或者跟投这样的产品,寄希望的是未来的收益。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我们看到的「过去的收益」能够变成「未来的收益」。

你有没有仔细想想,「过去的收益」和「未来的收益」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举个例子:短期压中热门板块、用足杠杆,很可能会导致「过去的收益」很高,但这个收益并不是投资而是赌博获得的,只要时间足够长,都会还给市场,现出原形。今年很多大 V 私募爆仓,也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对「过去的收益」进行归因分析,这里面既有「稳妥的知识体系」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分,是「运气」。

我们希望把「过去的收益」尽可能变成「未来的收益」,我想有三个方面需要去做:

  • 「过去的收益」符合投资大道,逻辑上保证未来可持续

  • 做好「利益绑定」,确保经理人在未来依然尽心尽力、知行合一

  • 尽可能降低运气的成分

而时间,是让「运气」的占比降到最低的最重要因素。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如果你很热爱投资,也希望证明自己有投资能力,当然可以试试。但前提是,你需要对自己的长期投资能力有清晰的度量。尽早开始,以便这个记录的时间越长越好。

前一段和一个做美股的朋友聊天,他话语中充满着对A股的鄙视。谈到具体投资业绩时候通他说自己买「Facebook」、「Amazon」赚了不少钱,但并不知道多年下来自己的收益究竟是多少。再仔细一聊,由于账户不断的有资金的进出,整个一笔糊涂账。

世界上很多烦恼都是由于「预期」与「现实」的不匹配。如果想过的快乐,要么增加自己的能力(提高现实),要么降低预期。投资也是如此。把自己的投资账理清楚,是提高自己能力、或者降低预期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举个我管理的一个账户的例子:

这个账户始于 2012 年 1 月 1 日,初始资金 16 万,打算让我管 10 年,预期收益 15%,期间经历过 4 次追加资金。

下面这个图是总资产和成本的对比图,图中,黄色线是成本线,红色的点是资金的转入点。蓝色的线则是总资产。嗯,赚了不少钱。

而下面这张图是实际的账户年化收益率和预期年化收益率(15%)的对比(蓝色线是实际收益,虚线是 15% 的预期收益线性模拟)。

如果你也希望做主动投资,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有投资能力。我想你也应该开始记录自己的 投资收益,越早越好。

  • 逆水行舟

    这位同学的作文,立意明确,语言流畅,论点清晰,论据充分。 首先作文以一个疑问句作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评价一个人的投资能力呢?然后开篇直接给出自己的观点:需要至少十年。点题的同时,也让读者不由得思考,为什么需要这么久,也为后文的议论设置方向。接下来的议论不仅使用了引名句、举实例、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更是将次世代的插图片手法引入到作文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价值,再次点题。作文最后,作者一改延续整篇的第一人称,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书写结尾,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在读完之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 综上所述,我建议此篇作文满分,并提交阅卷组长审核。

    2年前
    52
  • 喔赛

    10年能见证一个人的投资能力,那选择几个10年以上的20%左右的主动基金是不是很好哪

    2年前
    4
  • 隆隆ego

    竟然是十年! 自从开始有行上记账,就经常打开账本看看数字,看看上涨的曲线,自我感觉良好,感觉未来可期,盼望着180天(有年化收益数字)的日子快要到来,甚至感觉已经到来。 隐隐觉得要克制一下自己,不能太关注这个数字,要关注长期。没想到一说就是十年。“十年之后,我们变富有~” 不过长一点也不错,直接放弃对未来的幻想,不要活在未来,要现在。

    2年前
    3
  • 志勇

    一年三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2年前
    3
  • $tu.那由他

    两句话打动了我 ”过去的收益与未来的收益” 不管过去的收益多么耀眼,未来的收益都可能让过去的收益为0,甚至为负!投资是个长期的过程,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 “预期与现实” 认识自己,分清实力与运气,提高自己的能力是避免预期与现实背离的必要条件……

    2年前
    2
  • 步枫

    ''既然10年能见证一个人的投资能力,那选择几个10年以上的,年化20%以上的主动基金是不是很好哪?'' 不知道孟岩老师会怎么回答,不过我先来答答看吧~ 我的答案是:好是很好,但是没那么好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本身。 与其说小伙伴在问,这个策略「好不好」,不如说小伙伴其实在问,「老师傅们能不能在未来也为我带来如此高的收益呢」 再做进一步的拆解「老师傅能否为我带来这份收益」是一个问题,「老师傅能否维持如此高的收益」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就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来寻找答案吧。

    2年前
    1
  • 海盗717

    知道自己不知道也算是能力的一部分。兜兜转转,从一个新起点开始用机构组合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预期。 看一个人,根子上是在信任,网友茫茫多,怎么就遇见一个良人?这种识人的本事也是能力的一种,然后信任,继而陪伴,天生觉得运气永远至少占51%以上。其他的当然是优点越多越好,坚信选择比努力还重要,当然不否认努力的重要性。 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儿时的玩伴,现在在看,人不在的,不得意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生真的无常。 希望我们都能有幸遇良人。

    2年前
    1
  • 通通

    十年一般是一个牛熊转换的时间维度,但又有多少急于成功的人能真正抓住几个十年?!这是一场马拉松🏃

    2年前
    1
  • 晏一

    记账是让自己清楚当下阶段战绩如何。前段时间我自己一复盘,发现折腾几个月,收益还不到自己一天的工资,也就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了一个客观认识。 所以:1、保持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是重中之重;2、时间跨度不长,能力不足就多学习,我们且待时间告诉我们答案。

    2年前
    1
  • 西达摩

    巴尔扎克说过,人的全部本领不过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2年前
    1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