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投资,慢慢致富

  • ETF拯救世界 · 2021年6月9日
  • 27548
  • 93

原文发表时间:2017 年 11 月 17 日。

剧院门口:
「同志,今晚有什么精彩的没有?」
「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不过可以透露一点,节目相当粗俗。」
「哎呦,哥们就喜欢俗的。」

——《顽主》

今天,咱们也来聊点特庸俗的事儿。

咱们谈谈钱。(关于这个,这个公众号不是一直这么庸俗吗……)

昨天,也就是西元 2017 年 11 月 17 日,我惊奇的发现这个公众号涌入了 777 位不明真相的群众,添加了关注。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月只发两三篇文章的公众号,一天增加这么多,真的算不少了。后来在微博有朋友跟我说,是有人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推荐了我,所以一天才会有这么多人来关注。

那个问题好像是,21 岁,有 70 万,该怎么打理。

你是不是以为我在这里要给个理财建议,比如 70 万定投指数基金啦,资产配置啦,买股票买黄金买债券啦……是的,你猜错了。

我想先来聊聊穷和富的事儿。

因为说起知乎,我想起一件事。

其实我之前逛知乎的时候,随手回答过一个问题。那个问题好像是说,怎么理解「钱不是攒出来而是挣出来的」。

我记得我的回答,大概的意思是说,说这句话的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挣大钱的本事,小钱也没攒下来。

穷这个字,底下是个「力」字。富呢?底下是个「田」字。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你朝九晚五,辛苦劳作,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最后大概率还是穷。因为你是在出卖体力,手停口停。

然而有资产的人呢,有房的收房租;有股票的拿股息,碰上牛市翻几倍;有公司的雇一帮人为自己挣钱……当你的资产大到一定程度,你就变成了「富」人,因为你有了「田」,于是你可以恬不知耻不劳而获地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了。

几乎每个人都想有很多资产变成寄生虫,不是,笔误,变成富人。不幸的是,只有少数人真的富了。

为什么?

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我从来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条路太他妈的难了!

——《闻香识女人》

如果你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如果你没有嫁给(娶了)一位二代,如果你没有成为长江实业的总经理,那么,真的,白手起家到拥有千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真的很难,如此地难,以致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这是必然的一件事——如果大多数人都成了食利者,谁来养活他们呢?

开工厂、开店面,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四家变十六家,天使轮、A 轮、B 轮、IPO……听起来很美,可惜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如此发达。

一般人,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稍微节约一点,然后拿着一点本金去投资。

这样也很难,但,真的,并非不可能成功。

在这里,我并不想用某个人(包括我自己)的例子来给你灌鸡汤。因为我明白一件事,就是一个做成某件事的人,用成功的例子来激励还没有成功的人的时候,很可能存在着一个误区:到底这个人的成功,是具有普适性呢?还是有不可复制的运气因素?

但我想,有一些我认为一定没有错的「公理」,讲给你听,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也希望自己变成有资产的人,终有一天不再只靠工作生活。

首先,是积少成多。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除非真的特别特别少,我建议,每次拿到任何收入,都强制性存起来至少 20%,最好 30%。就当丢了。相信我,少了这 20%、30% 对你的生活水平不会有任何影响。存下来的钱可以放入货币基金,然后用适当的精力稍微学点理财的知识,选择一些相对安全的方式,把你的钱投出去,股票、基金、债券、余额宝,甚至房地产……然后好好工作,继续提升自己,多挣点,然后多存点,多投点……

这里我的建议,是不要存太多。除非你收入特别高,真的花不完。一般的工薪阶层,不要存超过 40%。我这人最相信「平衡」两个字。生活是用来享受的,金钱是我们的奴隶,不是我们的主人。在先把那部分投资的钱存好后,剩下的就用来好好生活,享受人生。为了投资,牺牲生活,得不偿失。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工资与你的投资收益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

第二是尽早开始。

复利是非常可怕的。早开始一年最终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就不给你做数学推理了,总之记住,早点开始。年轻的朋友马上开始,有了孩子的父母开始给孩子设立成长账户。相信我,不会后悔的。

第三是注意风险。

只要是投资,除了银行存款和余额宝,都会有波动。之前我写文章说过,波动不一定是风险,波动也可能机会。我说的风险,是那些长期无法拿回本金的投资,一定要小心。

据说股市有 70% 的人不挣钱。其实不是股市有问题,大概率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牛市追涨进场,熊市杀跌出局。只听消息不研究,从头到尾没有完整的投资策略和投资体系,怎么可能挣钱呢?有些人买的股票,恐怕一辈子都没法回本了。这种风险,是绝对需要避免的。关于这个话题,以后我会单独说一次。

好了,今天有关钱,这么庸俗的事儿,就先说到这。提炼一下观点:

一定要尽早拥有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就用你的工资,20%、30% 都行。可持续发展,不要降低你的生活水平,注重规避长期不可逆的风险,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投资方式,让投资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个话题当然没有结束。下次,我准备讲讲,关于 孤独。成功的投资者,更是孤独的。也许在你的身边,根本找不到一个与你一起进行理性投资的人。甚至,连你开始一点点攒钱这件事,家人、朋友们都不理解。这真的特别正常。下次说吧。

同志,这么庸俗的话题,你喜欢不喜欢?

想法

发布想法
  • Oredr

    我女朋友也在学习理财知识了,是自己想学的那种,我觉得很高兴,我的同路人又增加了一位,并且有着更深的羁绊。

    2021年6月9日
    122
  • 逆水行舟

    关于“富”和“穷”的说文解字简直绝了,简单又深刻地说明了二者的核心区别,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吗?思维的转变,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关键了,一旦完成这个转变,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那么将来你变成富人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如何做一个中国的富人。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管将来多么有钱,都要牢记跟人民站在一起,想想过去那些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地主豪绅,他们没有资产吗?但他们的下场有多惨就不多说了。所以,新时代的富人,不能做社会的寄生虫,要做社会的益生菌。

    2021年6月9日
    75
  • Sevenlight

    2017年9月刚开始工作就有了存钱概念,月工资1w现在四年过去已经存到了34万。这笔钱对我帮助很大,它让我看到了获得财富的其他可能性。现在已经用了其中10万凑首付买了了房,剩余的24万借给家里人每年有10%利息收入。接下来准备接着存钱为以后买基金存本金,估计明年年末可以用10w买基金了,激动💗

    2021年6月20日
    36
  • 轩_Sd1ZCD

    我刚结婚时是强制每个月要存款的,开的零存整取的银行账户。一直存到我要付买房的首付款了。虽然还是差一些,但总算是有了大头儿。年轻时攒钱真的太有必要了。主要那时也没什么花销。要是那时候懂得投资理财就好了。 后来买了房子,有了老大,又有了老二,又换大房子。这十来年,钱是进进出出,总有要花的地方。结果现在除了孩子和房贷,就真的是什么也没攒下了。 不过购房和养孩子初期的大额消费几乎已经缓过来了。每年应该多少能有点结余了。日子还是得慢慢过,重新把攒钱、理财提到启程上来。好在现在可以从有知有行学习到理财知识,E大的文章也在逐篇拜读,为今后的理财路打下基础,提供思路。

    2021年6月9日
    33
  • 笑微微

    人生进入新阶段,恰好复习E大微博的时候看到了类似的建议,随即开始了433的生活。4消费,3还房贷,3强制储蓄。

    2021年6月9日
    17
  • 云枫

    我是一般的人,所以不要奢望暴富,不要奢望买入啥个股就财富自由了。老实一点。 每个月的20-30%存或者投入其他资产;目前工资几乎完全还房贷了,还剩一点;没有达到20%;不过没关系,慢慢积累; 与有知有行相识 105天 @云枫 2021.06.16

    2021年6月16日
    11
  • 无限之旅

    就是喜欢搞钱,🙂。 投资一部分工资,剩下的享受生活,因为我们每一刻的当下都是有意义的。

    2021年6月9日
    10
  • 苏远夏

    重温❤️牢记,痛苦是无法持久的。无论是投资、学习、工作和生活,舒服最重要,这样最终你会知道复利的伟大。

    2021年6月9日
    9
  • 大魔王

    平衡很重要,很多人开始投资开始存钱之后,会变得极度抠,对自己各种抠,美其名曰很享受这样,个人感觉是走到误区了。

    2022年2月26日
    8
  • 旺仔招财

    再次重温E大此篇经典,积少成多-本金的多少对于投资往往是决定性的作用,100w赚5%比1w赚100%容易太多了;尽早开始-入场伊始亏一点比赚一点更划算,把手弄脏,知道自己并非是交易天才;控制风险-随着本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资产配置的意义愈发显现,低回撤+中等收益=稳稳的幸福

    2022年3月1日
    8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