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富,最近经历的一些事,引发的一些感想。
首先,作为一个人,在我看来,一定要「正」。人的行为举止言谈话语够「正」,就会吸引「正」的能量,就会出现同样气场的人来帮你。
一个人的人品,要比能力重要得多。人品不行的人,能力越强越可怕。一定要离人品不行的人越远越好。离他越近越倒霉。
其次,做事业,要动脑筋。做人守正,做事出奇。做事情不能因循守旧,一定要动脑子。出现问题,要深入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如果一直做不好,就要考虑怎么改变。做的事情不变,结果不会有改变。
最后,成功需要运气。但首先要的是努力以及动脑子。我所见的一些失败的人,真的是有很多共通点。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不会动脑子。
还有一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70%~90% 吧,踏踏实实找一份工作,努力把这份工作做好。有精力的话做一些副业,有了余钱认真做一些靠谱的金融投资,是最佳的财富路径。大多数人,没事不要去创业,成功的或然率非常非常低。
原文发表于微博:《关于财富的思考》
我对于未来普通人财富分层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一共三层。
第一层是理性投资,有资产的人。房产、股权包括你买的股票、基金等。由于这些品种会不断上涨,这一层的人财富会越来越多。拥有越多就越富有。社会新增财富的绝大多数都归这部分人了。
第二层是只依靠工资收入的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资收入不可能增长太多。何况物价也在上涨,再碰上疫情失业了就更加捉襟见肘。这部分人不投资,手停口停,挣多少花多少,恐怕所占财富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第三层是乱投资的。好不容易攒点钱都赔光了,钱越来越少。惨。
原文发表于微博:《关于未来财富分层的想法》
为什么贫富差距会加大,原因很多。
其中一点是个人的选择。
你从小就坚定执行任何收入拿出20%存起来然后谨慎投资。另一个人月光甚至借贷,那么即使你们做的工作一样,收入一样,最终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借贷消费的人,会背上高额利息,最终赚的钱很大一部分还利息了,最穷。
月光的人好不到哪去,手停口停,失业等于一切结束。最终还是要借贷消费,然后还是穷。
有了资产不仅不怕失业,谨慎投资,钱会越来越多。(难道你的账户不是不停新高吗)
这些都是非常老生常谈的道理,但在这个世界,你会感受越来越明显。
防杠:
我说的是同样收入的人。不要扯什么借钱或者月光的人会更努力。
也不要扯什么通胀什么收益率,这智商就别出来杠了。
最后,不要扯什么 7 赔 2 平 1 赚。我说的就是谨慎理智投资,这种人钱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也是疯狂的人进入市场提供的。
原文发表于微博:《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
刚才评论里有位朋友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缺钱。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一个人缺钱还是不缺钱,很大程度上与这个人的欲望多寡有关系。
在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前提下,每个人的「缺钱」程度是不一样的。
同样有一套 100 平米房子,1000 万存款。对两个不打算结婚,只想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的人来说,是不是「缺钱」,答案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粗茶淡饭,生活简朴,也许对他来说,有的住,还有不少存款,这辈子踏踏实实就能过完了,那么他也许就不缺钱。不愿意为了挣钱委屈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
而另一个人生活水平要求高,想换别墅,想买保时捷,想锦衣玉食,想莺歌燕舞,那他当然永远在缺钱。
你说比尔盖茨、马斯克缺钱吗。从相对意义上来讲,他们当然不缺了。他们的钱按照穷奢极欲的方式去花都花不完。但绝对意义上来讲,他们要真想移民火星,恐怕那点钱真是不够,还是缺。
所以,这个与你的欲望有关。你拥有的欲望比拥有的财富少,那当然就不缺钱。
就好像你的欲望比你拥有的东西少的时候,你更容易快乐一样。
欲望如果太多,无论你拥有多少,你都是缺乏的、焦虑的。
原文发表于微博:《一个人缺不缺钱与欲望相关》
今天看了一段巴菲特十几年前的演讲,说得特别有道理,分享一下。
他的意思是说,没有必要为了「不需要的」,拿自己已经有的东西去冒险。
比如说,你有了 7 位或者 8 位数的可投资净资产吧。实际上已经比 90% 的人强了,这一辈子踏踏实实的应该不会出大问题。
但你想要更多,想要再上一两个量级,然后拿你的钱上杠杆去赌,最后身无分文了。
也就是说,你本来有的已经够你享受不错的人生了,你却因为那些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去赌博,最终损失了已经有的。
什么是并不真正需要的呢?就是你臆想中你需要的东西。
前几天有个特别火的,什么年入 100 万的人支出情况。那你认真看一下就会发现,年入 100 万,其实吃的喝的用的,也就是那么回事。跟年入 20 万的人也不会差太多。
我的意思不是说不让你上进了,而是说,不要用你已经有的相当不错的东西去赌那些你并不真正需要的。你以为你年收入 100 万、200 万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事实是大部分不会有什么不一样。无非是房子稍微大点,车子稍微好点,孩子的教育费用再多一点而已。
为了这些区别,去拿自己已经有的去豪赌,这个不值。
比如一把枪有 1/10000 的机会能射出一个子弹,你愿意用它向自己开枪吗。如果打出子弹你就死了,打不出给你 50 万。
急需 50 万的人可能就去玩了,但如果你有几百万就不应该去玩。因为 50 万并不会怎么改变你的生活,而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你永远也没法享受你的几百万了。
人的一生,只需要富一次。
原文发表于微博:《不要拿已经有的东西去冒险》
本文章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参考 《文章转载声明》。
有个词叫做“欲壑难填”,一个人的欲望如果足够大,那是多少钱都无法满足的。所以,对于想要追求财富自由的人来说,一方面是要学会让资产增值的投资之术,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管理好欲望的修身之道。 我一直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快乐,像健康、财富、名声这些都是快乐的促进剂,而欲望却是快乐的溶解剂,即便已经拥有了所有的促进剂,只要溶解剂加多了,一样得不到快乐。学会控制欲望,真的非常重要。“知足常乐”,古人诚不欺我。
如果我的欲望一直是财富自由的高欲望,那我一定是长期在低位,会永远因为感受到落差而痛苦。 其实我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梳理一下方向是否正确,然后记录在某个文档中,强迫自己在心中暂时忘记这个梦想。 接着只是专注于实现拆解后的小目标就可以了,比如学习一本书,比如研究基金,比如找份工作。 都是每一天在进步,却是两种心情: 一种每天想着财富自由,每一天都感受落差,越来越焦虑抑郁。 另一种把大梦想暂时放到文档,脑子里只想着小目标,每几天都感受实现后的小惊喜,感受快乐。 我要选择第二种,这一生用快乐的方式来度过。
一生只需富一次,换句话说,十年的事要用十年去做。我的目标是2035年200w,目前完成9%。 降低消费是一件反人性的事,那么先去尝试保持:消费增速<收入增速。
一个人粗茶淡饭,生活简朴,也许对他来说,有的住,还有不少存款,这辈子踏踏实实就能过完了,那么他也许就不缺钱。不愿意为了挣钱委屈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对号入座,我就属于这种人,清心寡欲,拥有的欲望比拥有的财富少,当然就不缺钱。 财富>期望值=幸福感高 财富<期望值=幸福感低
欲望这东西,我感觉与人的性格有关系。我这人从小就不会想去要这要那的,长大后买东西对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即可,所以现在不富裕的我也很满足开心!学习投资也只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没有必要为了「不需要的」,拿自己已经有的东西去冒险。 人们为什么会拿已经有的东西去博对现在帮助不大的东西,还是因为贪婪,都想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说控制欲望,而是要理清欲望与现所有之间的重要度,谁重要谁大嘛。
“社会上的新增财富大部分归有资产的人,靠工资挣钱的人越来越少。” 这确实是正常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套路。虽然我自认想通过不断地努力积累成为前者,但我不相信这样是唯一最好的社会运行模式。一个社会的新增财富应该全体人民尽可能共享,特别是老老实实工作贡献自己的打工人。
人的一生真的就需要富一次
E大说的最重要的那点就是理解自己的欲望,所以能够有智慧和理性分辨什么是真实的需求什么是自己的贪欲就显得格外重要。就如E大之前一直说的人要认识自己,这点非常重要。这句话已经深刻印在脑海里,因为自己随着相关的经历后感受到这句话的重要性。这和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是一脉相承的。
想起一句话: 一个人痛苦的原因: 能力不及欲望。 普通人有七位八位净资产,有个普通工作,已经是极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