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黑板报

134 聊聊行业指数的新动态

  • 知行研究 · 2023年3月22日
  • 13187
  • 53

叮咚叮咚,知行黑板报准时抵达,请查收。

最近股市又进入了低迷期,上周后半周股市回调,但回调力度不大,这周二的反弹又使得很多指数涨回去了。站在过去一周的视角来看,多数的宽基指数行业指数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中小盘股的表现整体好于大盘股

最新的全市场温度涨到了 31°,跟上周相比,出现了上涨。具体指数方面,温度有涨有跌,其中变化比较大的是800消费(原来叫做中证消费),白酒一度被视为中国股市以及公募基金最后的信仰,最近也在经受调整的压力,温度下来得比较快。

经过一周的变化,这周我们看到,长钱账户没有做任何的操作,大家继续持有就好。

3 月 13 日,全指医药全指信息等指数调整了成分股,成分股数量大幅度降低。全指医药原来有 321 只成分股,调整后只剩下 97 只,全指信息原来有 453 只成分股,调整后只剩下 120 只。

如此大比例的调整,按照往常的经验,多半是修改指数编制方案带来的。于是,我们就去中证指数公司的官网进行查找,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公告如此之隐秘,以至于,都有一种不想让人知道的感觉。

我们今天来介绍一下这次都修改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修改,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次修改主要涉及到上面 9 个指数,这些指数是中证公司打造的行业指数,严格来说,属于一级行业指数。中证指数公司针对全市场的股票进行了行业分类,分为一级行业、二级行业、三级行业、四级行业等:数字越大,行业分类越细。这 9 个指数是在一级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制定的指数,包含这个行业里大部分的细分行业公司,代表了该行业整体的变化。例如全指信息代表了整个信息技术行业的情况,它包括计算机、电子、半导体等细分行业。

这 9 个指数是在 2011 年 8 月发布的,发布目的是希望能代表每个行业的整体情况。但站在当年,指数编制委员会的成员们并不知道未来每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有多少家公司会被纳入进来,出现多少细分行业,市场容量怎么样。因此,他们在进行指数编制时,并没有规定每个行业指数要固定有多少成分股,例如要像沪深300只选 300 只那样,他们制定了一个规则,来动态调整行业指数的成分股数量。

这个规则就是:如果行业内股票数量不足 50 只,则全都纳入成分股。多于 50 只时,会把一些成交金额排名靠后,市值规模占比很低的股票剔除,目的是把一些流动性很差,成交不活跃的小盘股剔除出去。当时制定的是成交金额排在同类后 10%,以及累积总市值占比在行业内排在 98% 以后的股票,要被剔除掉,剔除之后也要保证不少于 50 只。后 10%、98% 以后,这些数字意味着被剔除的股票数量是很少的。

这样操作之后,还需要赋予行业指数里每个成分股权重,当时选择了自由流通市值加权,也就是说,谁市值规模大,谁的权重会更高。大盘股相对于小盘股,在这些行业指数里的影响会更大。

看完介绍是不是有点云里雾里。我们来简单粗暴地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班有 100 个孩子,我们为了展示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情况,将 100 个孩子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先把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剔除掉,然后按照每个孩子的成绩高低赋予权重,成绩好的权重高,成绩差的权重低。成绩排名越靠后的孩子,他的成绩对班级整体成绩的影响越小,尽管他成绩提高的空间很大。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式统计,会导致班级成绩主要是由成绩好的孩子来决定。

随着我们A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每个行业里的股票数量会越来越多,按照当时的剔除规则,只把成交不活跃、规模非常小的部分股票剔除掉,大部分公司股票都留在了行业指数里,行业指数的成分股变得越来越多。例如全指信息在 2011 年年底有 159 只成分股,到了今年 2 月底,成分股数量已经增加到了 453 只。

随着注册制的实行,越来越多的成分股被纳入进来,很多都属于市值规模很小,不足 100 亿的小盘股,它们在指数里面的权重很低。市值小、流动性差,会给指数基金被动跟踪这个指数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指数基金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会越高。

为了实际投资更为方便有效,指数更具投资性,中证指数公司在今年 2 月份对上述指数进行了编制方案的修订,新方案在 3 月 13 日生效。跟之前的主要区别是剔除规则的修改,原来是将累积总市值占比在 98% 以后的剔除掉,现在改为了 70%。这种改动意味着,被剔除的股票数量增加了。

还是拿全指信息来举例,在原有规则下,全指信息的成分股有 453 只,按照新的规则,全指信息的成分股仅有 120 只。相当多的小盘股被剔除出去,留下了流动性很好、成交活跃的中大盘股。股票数量少了,在分配权重时,还是按照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分配,大盘股分配的权重相比于之前,会更高。为此,全指信息行业指数规定单个成分股的权重最多不能超过 15%,前五大成分股合计不能超过 60%。

这种新方案的修改意味着,这些行业指数里,成分股越来越集中,大盘股的占比越来越高,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下面两张图显示了全指信息全指医药修改前后的前十大成分股的权重对比,能明显看出来,修改后,前十大成分股的权重都出现了提升。

这种对大盘股越来越侧重的方案,使得全指信息全指医药和800信息(原来叫做中证信息)、800医卫(原来叫做中证医药)的持仓越来越相似。类似的,全指消费跟800消费(原来叫做中证消费)的持仓也越来越相似。之前有用户就询问过,为什么你们的信息和医药选择了全指信息全指医药,消费没有选择全指消费,而是选择了800消费,主要原因是要看指数基金的情况,有些指数下面没有规模大的基金跟踪,选择空间不大。

说回来,800信息、800医卫、800消费这种是把中证800里将属于该行业的股票组织在一起,按照规模大小赋予权重,本身对于大盘股会更为器重。全指信息全指医药按照新的方案修改之后,会越来越像800信息、800医卫。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过去按照旧方案,全指信息全指医药跟800信息、800医卫的走势对比情况,具体见下图:

会发现即便按照过去的旧方案,全指信息和800信息、全指医药和800医卫的长期表现基本类似,差别不大。它们之间短期行情差别大的原因是小盘股行情突出的时候,全指信息全指医药相比于800信息、800医卫来说,小盘股数量更多,当它们整体上涨时,弹性会更高。但拉长周期来看,二者的差异很小。

这意味着,按照新方案修改后,对全指信息全指医药等指数的长期表现影响很小。我们前面也介绍了,尽管剔除了更多的股票,但这些股票本身的权重非常小,它们的表现本身对指数的影响就很小。

同时,通过上面的梳理大家也能感受到,我们购买这类行业指数时,行业整体的市场表现起到的作用更大,想依赖押注小盘股的成长性获得超额收益的效果是很一般的,这是这种市值加权指数依赖大盘股所带来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以大盘股为主的指数,有没有什么弊端呢?你可以想一想。

我们下周见。


想法

发布想法
  • 菜卜

    弊端之一是大市值偏好导致成分股容易在高位被纳入指数

    2023年3月22日
    44
  • 傅强

    可能有朋友会好奇,什么是800消费、800信息?和全指消费、全指信息啥区别?以前的黑板报文章有写过,欢迎点击链接去补课🧑‍🏫

    2023年3月22日
    26
  • Marvinkeepmoving

    我们没调仓,指数调仓了

    2023年3月22日
    23
  • 岐路人

    卡70%…那就不要叫全指信息,全指医药,改叫主要信息,主要医药好了

    2023年3月22日
    11
  • 小姐姐呀

    抢个第一说一声:编辑部辛苦啦!

    2023年3月22日
    6
  • 芃自在

    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以分散风险的前提是:承载鸡蛋篮子的那个架子是安全的。

    2023年3月22日
    6
  • 培翔

    注册制的配套吧 成分股指数取代全市场指数 希望未来市场也更关注沪深300 而非上证指数

    2023年3月22日
    5
  • xiaowang

    以大盘股为主,可能会错过一些小公司成长时的狂飙史,但也不会错的太离谱。

    2023年3月22日
    3
  • 大喵Endo

    中证指数官网现在有两个,97个成份股的000991和321个样本的932082。后者后续将不再存在吗?

    2023年3月22日
    2
  • 大明DM

    指数这么大的变化,偷偷摸摸的通知,太过分了

    2023年3月22日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