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黑板报

155 一起看清A股资金的供需影响因素

  • 知行研究 · 2023年8月30日
  • 6939
  • 32

叮咚叮咚,知行黑板报准时抵达,请查收。

上周到本周二的A股市场跌宕起伏、引人关注。上周A股延续月初以来的回调态势,一路下跌,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市场上悲观情绪再次蔓延,说上证指数会回到 2800 点的大有人在。然而上周日监管机构出了多条政策,包括市场期盼已久的降低印花税等措施,人们开始盼着快点开盘。毕竟过往每次调降印花税,股市都会出现大幅度的反弹。

果然,周一开盘,上证指数等宽基指数高开 5 个点。如此高的涨幅,让很多人觉得会高开低走,于是卖出的资金多了起来,上证指数最终以 1.13% 的涨幅收盘。针对这种情况,觉得A股完蛋了的声音再次响起。大家纷纷觉得周二还会下跌。然而周二在小盘股的带动下,股市呈现了全面上涨行情,个股平均上涨在 3% 左右,这种表现再次出人意料。

这几天的股市变化,又一次说明了市场的难以预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很多人随着市场涨跌而带来的情绪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匆忙作出的买卖操作。或兴奋、或失望、或冷嘲热讽、或慷慨激昂……

情绪的影响不可避免,但面对它时,我们还是要尽量冷静,尽量按照自己的投资策略去操作,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由于这两天股市整体反弹力度比较大,最新的全市场温度重回 30°。上周跌得最多的时候,全市场温度跌到了 21°。随着市场反弹,本周我们看到,长钱账户没有做任何的操作,之前买入的用户,继续持有就好。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下最近一周市场发生的事情。这一周最大的事情就是上周末监管出台的政策组合拳,我们在前面提到了下调交易印花税,除此之外,证监会还出台了三个政策,分别是: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平衡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规范股东减持行为;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等。

这里并不是想说一下这些政策对短期股价的影响,例如分析之前这些政策推出时股价的阶段表现。我们更多的是想聊一下,这些政策为什么会被推出,以及监管推出这些政策,期望对股票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我们日常交易的股票,其价格的变化是受股票的供需变化影响的。供给和需求是众所周知的概念,大家可能日常会在商业领域见到这个概念:某类产品,当用户的需求大于产品的供给时,价格会上涨;反之,当产品的供给大于用户的需求时,价格会下跌。其实这个概念在股票价格上也是适用的。

对股票的需求反映的是买入或者卖出现有股票的意愿。如果大量的资金流入市场,买入现有的股票,意味着对于股票的需求大大增加;反之,如果有大量的资金卖出现有的股票,意味着对于股票的需求大大降低。在股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金流入市场、买入股票的需求增加时,股票价格会上涨;反之,则下跌。

可以想象一下,你自己在投资股票时会选择如何买卖股票,愿意出多少价格,这些都反映了你对股票的需求,机构投资者也是如此。人们对于股票的需求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情绪因素等。拿经济因素来举例,当人们对经济前景信心十足时,更愿意承担股票波动的风险买入并持有股票资产;当经济陷入衰退时,人们往往对股票不感兴趣。

这里着重说一下情绪对于股票需求的影响。人们对股票需求的意愿会快速地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最近一周的市场表现以及很多人据此作出的买卖操作,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例如有些人在上周五市场连续下跌之后选择清仓离场,在上周末出政策利好时迅速看多,周一高开时选择买入,又在高开低走后情绪低落再次看空,周二大涨时,情绪再次高涨起来,再次看多。在股票市场里,情绪的变化可以使得很多人在短期内转变态度,作出完全相反的交易。

但换个角度想一下,人们的情绪很难长时间保持在极端状态,极度愤怒或者极度兴奋会消耗我们太多的能量,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股票的需求变化会回归均值。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些极度悲观焦虑以低价卖出股票的人会逐渐恢复信心并再次买入;当股价上涨时,人们会由最初的开心转变为担心股价会从高位跌落。类似这种情绪的周期性变化会对股价造成影响,而且对股票短期价格的影响会远远超过长期价格。

说完股票需求,我们来说一下股票供给。股票供给意味着市场上供应了新的股票,例如大家熟悉的 IPO、再融资等手段,就是将新的股票流向二级市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产业资本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也是一种增加股票供给的手段。如果股票需求变化不大,但股票供给大幅度增加,会造成资金从现有的股票中流出,流入新发行的股票中去,会对现有的股票价格造成压力。

实际投资中,很多研究机构会通过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来估算股票的需求和供给情况。我们选取了资金流入、资金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放在下图里,大家可以拿来参考。

资金流入对应着股票需求,这里面包括不同机构不同方式的资金流入。例如投资者通过申购/认购公募基金,外资通过北向资金和 QFII 渠道,私募、社保、保险、理财等其他机构通过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通过普通股票账户,投资者通过两融等杠杆资金形式,股东通过股票回购,都可以实现对于A股的投资操作。如果买的多了,对股票的需求会提高,有利于股价的上涨;反之,卖的多了,对股票的需求会降低,会带来股价的下跌。

8 月以来的快速下跌,很多人会将原因归结于外资的流出。确实,8 月以来外资流出很多,但外资影响没那么大,包括个人投资者以及部分机构投资者的信心不足,大家的合力卖出才会导致股价的快速调整。

这次推出的政策里,有一条是针对两融的,从 9 月 8 日起,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 100% 降低至 80%。这意味着,投资者会用更少的保证金融资买入股票。包括之前监管鼓励股东回购、基金公司自购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在市场底部,鼓励大家买入。关于融资加杠杆,我们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下,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运用融资需要非常谨慎。

说完资金流入,我们来看一下资金流出。资金流出包括产业资本净减持、IPO+再融资、交易费用,这些会导致资金从现有股票里流出,对股价不利。这次推出的政策里,对这三项都有所改变,目的是减少股票供给、降低交易费用。

从资金流入流出、股票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再来看监管机构出台的政策,会不会更为清楚一些?监管机构通过推出提高股市资金流入、降低股市资金流出的手段,期望能改变股市里买卖双方的力量,降低股市短期大幅下跌的风险。那是不是意味着,股市会 V 型反转呢?

从上图也能看出来,单纯这些政策只能影响部分投资行为,最终还是要看整体投资者的选择。政策起到的信号意义会更强一些。

所以说,我们通过了解这些政策的目的之后,不用过度夸大其作用,也不用完全否定其作用。客观地看待,随着市场变化,理性地作出你的投资选择。

我们下周见。

想法

发布想法
  • 黄碧龙

    懂了,以后再有人问股市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我就告诉 ta,是因为股票交易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再转发这篇黑板报给 ta!

    2023年8月30日
    16
  • RTHR

    A股的一个长期问题是融资和减持的总量,大于回购和分红的总量,总体来说是个融资市,这也意味着需要靠后续投资者的不断买入才能维持基本平衡。 这一方面是因为很多A股公司确实不太赚钱,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A股制度上的便利——A股坚持限制少,而且相比去境外上市估值更高。 融资是市场的正常功能,不宜有太多的限制;而回购分红也只能鼓励,因为大多数公司并不怎么赚钱;那就只能从限制减持下手了。 个人感觉限制减持的效果不亚于严格退市,期待A股的持续修复!

    2023年8月30日
    9
  • 从容理财

    我只知道现在是底部区域,下跌有限,所以参照策略,在周一乱象丛生的时点加仓了长钱账户和指数基金,相信只输时间不亏钱,很安心。

    2023年8月30日
    6
  • 倚树听流泉

    问个小白问题,除了文中所说的一些情况,大部分情况下股票不会凭空产生或者消失,股票交易有人卖就会有人买,那么为什么说会产生资金流入流出,总股数不变的话按理说买卖资金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这里会产生供需变化影响股价,求解答谢谢。

    2023年8月30日
    5
  • dttdsn

    黑板报和温度计定投两年八个月,一直都是亏钱,怎么产生复利?

    2023年8月31日
    4
  • 熊有饭

    舆论总是根据事实改变风向,更何况是“乌合之众”的共识。牧羊人的鞭子已经扬起,呼哨声响彻山谷,且看羊群如何奔跑。

    2023年8月30日
    2
  • 升级再升级

    一直有个很小白的问题想问一下,我们知道股票买卖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撮合不成功,委托失败的情况,那么指数基金是否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印象中不限制申赎的情况下,基本上还是都能买到相应的份额的?这个是什么原理

    2023年8月30日
    1
  • 加西莫多

    监管机构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其实能做的也有限,无非就是通过政策,试图改变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程度,最终决定市场走势的还是大部分投资者的整体决定。 所以政策的出台,并不代表行情会马上扭转,但是却从一个角度代表了监管部门的态度,这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市场所处位置的一个参考。

    2023年8月30日
    1
  • isky_21pYRM

    这两天想买固收+产品,好像已经买不到了,这是怎么回事,知道啥情况的可以告知一下吗,网上也搜不到啥信息

    2023年9月3日
    0
  • 晴天yyh

    请问广发中证养老一直跌,表现一直不好 没有跑赢大盘,还会一直跌下去吗,还是继续持仓吗

    2023年8月31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