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SBBI China 2024

  • 孟岩 · 3月13日
  • 3846
  • 19

2024 年 2 月,有知有行和陈鹏博士、Roger Ibbotson 教授一起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第一份 SBBI China 数据年报

我们试图用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历史数据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A股的历史收益怎么样?

2)这些历史收益背后的底层规律是什么样的,是否和美股等其它主要市场一致?

3)这些底层规律,未来还是否有效?如何指导投资?

在向大家介绍这份年报的文章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很喜欢陈博士为这本数据年报写的前言 —— SBBI 研究尽量覆盖足够长的时间,能够包括投资者已经历和可能经历的大多数或所有主要类型的事件,如战争与和平、增长与衰退、牛市熊市、通胀和通缩,等等。尽管 2005 ~ 2023 年在中国发生的实际事件不会重复,但该时期的事件类型可能会再次发生。

过去 19 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数据,与过去 98 年的美股市场数据,是否包含了足够多的事件类型?这些类型是否可以反映目前我们遇到的情况?经济发展是否依然是最重要的任务?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诉求,是否依然能通过市场进行实现?

这次是否真的不一样?

如果你认为这些逻辑依然成立,那目前的股市低迷,则是周期性的低估,也是投资的好机会。

但如果你认为这些逻辑已经被破坏和改变,那这些数据也不再有任何意义。

1

我不知道,你现在读这段文字是什么感受?

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一年前读这段文字是什么感受?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别?

2024 年 9 月的闪电牛,2025 年初的港股和科技股暴涨,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美股大幅下跌带来的反差,让我自己、一个写下这段文字的人,也会对这段话背后的感受有了微妙的变化。

人很难客观。

世界没有真相。

因为我们都是用自己的认知,带着情绪的墨镜,去观察这个世界、形成结论、做出决策。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我认为这份数据年报最大的意义:

客观、真实、长期、记录。

2

可是,数据也是人做的。

数据的客观,依赖于人是否能尽可能客观。

在去年发布这份 SBBI China 数据年报时,我们收到最多的疑问是:

「2004 - 2023 年中国 A 股整体年化收益率 9.61% 这个数字显然偏高,原因应该是因为起点的 2004 年处于 A 股估值的低点」

站在去年那样的市场环境,这样的质疑非常合理。

在今年的年报中,我们也回答了这个问题。

上面的两张图,分别是 2004 年底 - 2024 年底中国 A 股全市场加权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走势图。可以看到,在过去的 20 年中,2004 年并非 A 股市场的估值历史低点。

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2004 年底的估值都要比 2024 年底更高。这也意味着,在计算长期收益时,由估值变化所贡献的收益反而是负的。

这其实又印证了前面所提到的:

我们每个人都容易根据最近的情况和感受,去对事情做出判断,对未来做出预测。近期市场表现良好时,我们可能会认为历史数据被低估,同时认为未来可能会继续延续这种涨势;而近期市场表现糟糕时,我们也倾向于认为历史数据被高估,同时对未来继续保持悲观。

3

在今年的数据年报中,我们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更新。

结论依然和去年我写下的总结没有任何变化:

通过过去 19 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数据,与过去 98 年的美股市场数据,我们得到了几乎相近的数据和结论:

  • 各类资产的长期收益都可以战胜通胀;

  • 股票的长期收益最好;

  • 股票的长期收益,与经济发展(人均 GDP)走势相近;

  • 小盘股的长期收益高于大盘股

  • 长期国债的长期收益高于短期国债

在这些数据和统计规律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更底层的结论:

首先,投资回报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股市、债市回报都和人均 GDP(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平均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风险和收益相伴相生。

投资者承担更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往往是因为他们希望寻求更高的收益和回报。这种诉求可以通过市场来实现。

在去年文章的留言中,有不少朋友问:

除了长期视角,这些数据对我们短期的投资操作有什么帮助呢?

举个例子。

2024 年,A 股市场低迷的同时,长期国债和黄金的收益很不错,我们应该配置这些资产吗?

我们可以把 2024 年各个大类资产的收益率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在 2024 年,大盘股、长期国债、长期信用债、黄金的收益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小盘股、短期国债和通货膨胀,则低于历史均值。

股票和黄金的波动较高,但对于历史波动较小的债券来说,获得如此高的收益是很难的。

我们对 2024 年的债券收益进行了收益拆分:

「2024 年中国长期国债 9.38% 的收益中,大约 2.5% 来自于债券利息,6.9% 来自于因利率下降带来的债券价格上涨。换句话说,70% 的收益来自于利率下降。」

未来还能如此吗?

如果抱着同样的收益预期去配置债券,未来恐怕会获得类似前几年 A 股的投资体验。

至于黄金,今年的数据年报中我们也加入了对黄金的历史数据分析。

相信读完这些数据和解读,也会对你是否配置黄金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4

我还想分享一些关于个股投资的有趣数据。

先说统计方式:

从 2005 年到 2024 年,每隔半年从沪深 300 指数的成分股中随机选择不同数量(1、2、5、10、20、50、100)的成分股组成一个等权组合,计算每半年内的组合回报,并将其连接计算 20 年的组合回报。每种成分股数量的等权组合模拟随机计算 300 次,再统计这 300 次计算的年化收益率和年化波动率分布。

1)不同数量的沪深 300 成分股组合年化收益率分布

2)不同数量的沪深 300 成分股组合的年化波动率分布

这两张图,蕴藏着宝藏。

值得每一位做个股投资的投资人盯着多看几遍。

1)单压一只股票(俗称满仓甚至满融某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只有 3.92%,远低于同期 A 股整体的 9.63%。当然,最高组(90% 分位)的平均收益高达 15%,这应该是每一位单只股票投资者的预期 —— 大幅战胜指数。但结果是平均的 3.92%,以及最差组(10% 分位)的 -5.85%;

2)当你持仓股票增加到 2、5、10 只,平均收益就提升到 6.10%、7.95%、9.03%。你什么都没做,似乎只是随机增加了持仓股票,长期收益就提升了;

3)单压一只股票的平均波动率高达 72.89%,远远超过 A 股整体的 55.48%。同样,随机增加持仓股票,就能大幅降低波动率

我觉得,这张图给我的最大启发是:

它让我以自己为原点,不断地 Zoom Out(缩小),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概率游戏的全貌,以及我可能在这个游戏中的位置。

在这个巨大的概率游戏里,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用自己的认知和金钱,进行着交易。

如果你看过《投资第一课》,可能会记得这样一段话:

「在A股中,创造财富的前 15 家公司,合计贡献了大概 10 万亿的股市财富,这相当于A股过去 30 年创造财富的总和。不止是A股,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著名的金融学者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统计过,美国股市从 1926 年以来所有的投资回报,都来自于表现最好的 1000 只股票。而这些股票的数量仅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 4%。」

在这个巨大的概率游戏中,如果你没有投中这些公司,收益率就会大幅降低。

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懂某个公司或者看好某只股票,都觉得自己长期一定可以大幅超越指数,获得年化 15% 甚至更好的结果,但我们不知道的是:

我们能覆盖的股票可能很有限 …

我们对公司的认知可能是错的 …

股票价格可能已经透支了太多的未来 …

在这个概率游戏里,长期捕捉到伟大公司的人是极少数。

更多人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以及更重要的,去应对如此巨大股价波动背后的情绪资源 …

获得的,却是平均远低于指数的结果。

前面我卖了个关子,为什么看似只是随机增加了股票,长期收益就能提升?

增加股票的本质,是降低自己判断的权重。

未来无人知晓。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没有比市场知道得更多。

判断越多、越坚决、越孤注一掷,结果反而可能更差。

资产配置、分散投资、减少自己并不专业的判断,把投资委托给指数或者值得信任的人,花更多时间去更好地生活,可能才是这个巨大概率游戏的秘密。

5

以上这些,只是 SBBI China 2024 年报中的一小部分,更多内容有待你去发现。

感谢陈博士,感谢 Roger Ibbotson 教授,感谢金栋、港港、仝仝,感谢有知有行的每一位伙伴。

我为大家能又一次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数据年报深感骄傲。

正如去年留言区的一位朋友所说:

时间就在这里,

事情就在发生,

请你们记录一切。

这份中国大类资产投资年报,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我相信,几十年后,当我们回看这段历史时,更会看到她的意义。

延伸阅读

《中国大类资产投资 2024 年报》

想法

发布想法
  • 眼里有光的azure

    最近几年的收益更多是因为资产配置再平衡获得的,尤其近因更是印象深刻,美股高估了不仅没买还切换到当时低估的A股(包括中概),信息高估了切换到红利,都刚好避开回调、前者还赶上这一波反弹。于是因为受益而更有热情研究,这半年甚至试着放下偏见看了一些不生息的资产比如黄金、豆粕,实验舱还小得很,开心今年的数据年报中也加入了对黄金的历史数据分析。跑去看~ (btw我爱投资ABC!❤️ 「如果抱着同样的收益预期去配置债券,未来恐怕会获得类似前几年 A 股的投资体验。」特别赞同👍 资产配置再平衡的有效是来自于被动地高切低,而不是追高,因为钟摆总会摆下。 去认真看啦~

    2025年3月13日
    8
  • 不行不知

    感谢陈博士和有知有行团队的付出,这份年报就像我们投资的航海坐标

    2025年3月13日
    6
  • 慢摇人生

    学习了~是不是因为小盘股波动更大,所以超额收益才更多呢……

    2025年3月13日
    2
  • pippowang

    抛开2004-2009数据又不一样了😂

    2025年3月14日
    2
  • 彩喵

    资产配置、分散投资、减少自己并不专业的判断,把投资委托给指数或者值得信任的人,花更多时间去更好地生活,可能才是这个巨大概率游戏的秘密。

    2025年3月14日
    2
  • dingx

    有两个问题请教:1.我们通常认为hs300代表了最有价值的企业,他们的收益率应该高于gdp增长率,为什么这里股票收益率是低于gdp的,看之前的年份也有好多年份,股票收益率曲线低于gdp增长曲线。2.未来gdp增长率可能下降到3-5%,是否意味着股票收益率也会下降到3-5%?

    2025年3月13日
    1
  • 李奇原

    人很难客观。 世界没有真相。 因为我们都是用自己的认知,带着情绪的墨镜,去观察这个世界、形成结论、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我认为这份数据年报最大的意义: 客观、真实、长期、记录。 反复阅读这段文字,一直在看E大的微博动态,也注意到孟岩和E大的互动,“世界没有真相” 仔细咀嚼了益达的微博最新动态,我读到了核心的两个字:“信任”,9分钟读完年报,陈博士回复我说“你读的也太快了”我觉得好的文字是可以超越时间的,拥有无限的价值,同时也是记录。 孟岩的文字比年报还艰深,但里面有哲学。就像那句话:投资是艺术,但艺术建立在科学之上。 我坚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2025年3月13日
    1
  • Carhuang

    刚刚从头到尾把年报翻了一遍。热情地分享给我的好友们,我告诉他们: 别看它90+页像个大部头,其实很多图表,我觉得还挺易看的。我习惯把它彩印出来看。 它最好的地方是很“克制”,把复杂的数据做成图表,陈述事实(印证看似简单的道理)而不做引导性的表述或预测。 其中P18那个热力图我很喜欢。我觉得是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图表(比作者说的图6-1、图6-2和图6-3还让我觉得有价值)。

    2025年3月14日
    1
  • 我有一只小毛驴

    很喜欢这份年报,摸鱼看完,竟然能看懂,感觉进步了。

    2025年3月14日
    1
  • kckc18

    股票市场近20年年化接近10%的收益的确不错。 但是回测会发现,这20年里的收益大部分都是前十年实现的,后10年沪深300的年化收益不到3%。

    2025年3月14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