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预测,只应对

  • 孟岩 · 2020年11月22日
  • 4307
  • 31

为什么「不预测」?因为我们「预测」的成功率很低。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自认为能拥有很高的成功率。

预测行为的本身,是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寻找到规律,然后根据当前的信息做出对未来的猜测。为什么「预测」的成功率很低?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 过去的「随机性」让我们很难去归纳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

  • 未来的「随机性」以及「不完备」的信息让我们很难去运用这些规律

我们观察到已发生事件的结果,其实是「因果规律」和「随机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的大脑回路天生并不习惯于捕捉「随机事件」,并且由于容量限制和快速反应的需要,我们习惯于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寻找规律。

即使我们承认「随机事件」的存在,但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些可见、可度量、可归类的事物影响大。而规律往往和随机事件混在一起出现,如何区分运气和规律,很重要、但也很困难。

如果我们归纳出的规律是错误的,我们又如何指望根据这些规律来做出对未来的预测呢?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们要注意从经验中汲取智慧,但仅此而已。要不我们就会像坐上热炉罩的猫,它以后不仅不会坐在热炉罩上了,连冷炉罩上也绝不会再坐了。」

读到这里,你不妨闭上眼睛想一下你曾经归纳的规律。反正我吓了一跳,可能大部分时候,当我们自认为找到规律的时候,我们就是那只猫。

一、「不完备」的信息

对未来做出预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信息」。

在任何时间点,信息都是海量的,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并不「客观」。

在《创新公司》这本书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创始人、总裁——艾德·卡特姆引用了一位神经科学家的话:

我们自认为「看见」的东西只有 40% 左右是真正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其他 60% 都来自回忆或我们从往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40% 这个数字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听到的,自以为客观的信息,其实都是经过我们的大脑加工过的,它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靠谱,用于预测的信息也不客观,再加上未来的「随机事件」……在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预测的正确性又能有多高呢?

再进一步,复杂系统的预测涉及到多个环节。即使高估一下,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成功率可以达到 60%,一个包含三个环节的复杂系统的最终预测成功率是多少呢?

60% × 60% × 60% = 21%

我曾经写过:

如果我们对 「过去的收益」进行归因分析,这里面既有「稳妥的知识体系」 和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分,是「运气」。

上周,一个朋友让我评价两个投资策略,其中一个年化收益是 5%,另一个是 10%+,他问我是不是 10%+ 的这个策略更好。

「看得见的」的收益率下,他没能看到的「随机事件」是,这两个策略的起始时间点不同。一个始于牛市末尾,另一个始于熊市末尾(2018 年底)。投资能力之外,这才是目前这两个数字不同的根本原因。

另外,我们经常根据自己的「预测」来投资:

  • 当你满仓一只股票,你是在预测,你预测你挑中的股票能够跑赢其它股票和大盘;

  • 当你空仓了,你也是在预测,你预测大盘将会下跌;

  • 当你动用了杠杆,你是在预测,你预测股票上涨的幅度超过你付出的利息;

  • 当你准备高抛低吸做个小波段,你还是在预测,你预测股票会在你卖出后下跌,然后你再在低位买回来……

下次当你再有这样念头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拥有预测的能力吗?」

二、不预测,只应对

那该怎么办?

再来回顾一下,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靠谱,用于预测的信息也不客观,而且未来充满不可预期的「随机事件」。

分别来解决:

  • 运用尽量少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最好是普世的、第一性的、经过长时间考验的;

  • 去除 Ego,尽可能客观地去收集和看待信息,排除人为干扰;

  • 有足够的容错性,对各种随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

从最基本的一些普世规律和常识出发,打造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并且对未来各种「随机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死。用系统去根据市场的信息做出「应对」,不断迭代升级。循环往复。

这就是「不预测,只应对」这 6 个字背后,我想表达的全部意思。

巴菲特认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达利欧的圣杯是找到「10~15 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投资回报流」,塔勒布则希望从未来的「极端随机事件」中获利。

这几位投资大师都不会频繁地做出短期预测,再根据这些预测去交易。相反,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打造自己的投资系统,尽管这些系统各不相同,但在上面三点是完全一致的。

三、「不预测」的企业文化

再来说说引发我思考的这本书——《创新公司》。

这本书的作者是皮克斯的创始人艾德·卡特姆,他用这本书讲述了皮克斯企业文化的由来。我只读了 60%,就已经把这本书列入我的「每年必读」书单了。

在这本书中,几乎每页文字都能看到艾德·卡特姆对「无常」的敬畏。在拍出史诗级的《玩具总动员》之后,艾德把所有的兴趣转移到企业文化上,他始终思考的两个问题是:

  • 皮克斯如何避免像那些硅谷明星公司那样失败?

  • 皮克斯如何能不丢失自己的创意,不断产出优秀的动画长片?

他写道:

我们必须要对那些曾助过我们一臂之力的随机事件有所觉察,不要妄自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的,只有承认幸运之神的眷顾,才能让我们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估和决策。

而他的思考和实践也符合我们上面总结出的三点:承认无常、拥抱无常。只总结很少的、普世的、第一性的规律作为企业的底层原则,而更看重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作」的企业文化,让每个人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 100% 的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享受不确定性,不断「探索」出一开始并不能看到的美好风景。

这就是我说的「不预测」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国内的「字节跳动」也是这样的公司。

在内部,我们用「飞书」作为沟通工具。飞书的 Why 曾经作为 Slogan 出现在软件的启动页上:

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

我觉得这是字节跳动和张一鸣真的相信并且做到的事情。虽然我不喜欢头条系的一些产品(比如头条、抖音、内涵段子……),但是真的很佩服他们打造公司文化的决心和能力。我不喜欢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可能过于利用了人性中不好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字节跳动能不断「涌现」出这些产品,并不是张一鸣或者字节跳动的管理层看到了这些机会,而是他们打造了一个 「Make things happen」 的文化和环境,吸引顶尖人才加入,赋予这些人足够的信息、权利以及工具。

这个「不预测」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系统」,在漫漫的时间中,在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下,概率保证了最后的产出。

五、无限游戏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段永平的雪球签名档是:「人们关注我们往往是因为我们做了的那些事情, 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程度上还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我认为他们也在说这个系统。

在人生的「无限游戏」中,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变成系统,在各种外界信息和随机事件的「刺激」下,由内而外,均衡、自然、专注地做出我们的应对。

这个系统由一些普世的原则和常识构成,「原则和常识」是做决策的基础,而「不为清单」保证了在漫长人生的各种随机事件中,不会对我们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我们通过工作、读书、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这个系统变得更好,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 逆水行舟

    在《三体》里面,刘慈欣曾经提到过一个“农场主理论”: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一只很聪明的火鸡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向伙伴们公布自己发现了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 又过了一段时间,火鸡们发现果然如此,都百分百相信了这个定律。一直到了感恩节那天,这一天的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而是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妄图预测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很聪明,殊不知自己已经被片面蒙蔽了双眼。

    3年前
    42
  • 老陈001

    对于我个人在投资路上,经验与能力是很难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的,其实不只是市场走势,我们在生活中也很难是预测,就如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但刚好走到一个有雨云的地方,下起了雨。 孟总说预测的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是3点 1、通过过去总结的规律不可靠 2、用来预测未来的信息不客观和不完备 3、未来可能出现的“随机性”事件 这3者的出现会令预测非常的难,竟然预测这么难,那么我们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1、建立“投资系统” 用最简单普世的原理,并且经过长时间验证有效的 2、应对“随机性” 提高安全边际,使整个系统的容错性提高,做好对各种情况出现的准备 3、客观收集信息 根据系统与信息做出应对,不断迭代升级系统 4、不为清单 通过“不为清单 ”确保我们在长时间的投资中不造成致命错误 5、提高认知 不断通过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认知,让整个系统不断变得更好

    3年前
    25
  • 米粒

    不预测,只应对: 面临的情况是: 1、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靠谱; 2、用于预测的信息也不客观; 3、未来充满不可预期的「随机事件」。 解决方案: 1、运用尽量少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最好是普世的、第一性的、经过长时间考验的; 2、去除 Ego,尽可能客观地去收集和看待信息,排除人为干扰; 3、有足够的容错性,对各种随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 从最基本的一些普世规律和常识出发,打造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并且对未来各种「随机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死。用系统去根据市场的信息做出「应对」,不断迭代升级。循环往复。

    3年前
    8
  • 磨牙小幺

    看了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有知有行,这么追随孟大?!在没了解商业及人性的时候,我以为这些商业盈利是必然的结果,然而了解之后特别失望,利用人性的弱点来盈利,为我所不齿,虽然我也没啥钱,但依然看不起这种商业模式,人呐,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太不容易,遇见了就该好好珍惜,相知相伴,人生才不会无趣!

    3年前
    4
  • 自天然

    孟大已经进化了,阅读你的文字,从最开始的安静,到如今的有点激动。

    3年前
    4
  • 布尼在行动

    预测很难正确,不预测。用原则和常识构建系统来应对。

    3年前
    1
  • Okay.

    不预测只应对的系统,有所为有所不为,想要一直走下去就需舍掉一些东西,比如总是想要预测的小情绪,预测不是不好,而是太好到没有人可以做到,认识到自己的平庸是投资第一步 原则清单好建立,难得是真正笃定的执行,坐而论道很好,更重要的是起而行之,这需要不断的学习增加认知,不断的修炼来笃定自己的内心,以此来做到坚定行动,一条没有止境的路,我不要下车

    3年前
    1
  • 陈ft

    不预测,只应对,核心在于每次做的事情在长期看来都是益大于损,那就会越来越强。

    2个月前
    0
  • J._lPP9aN

    对未来做出预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信息」。在任何时间点,信息都是海量的,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并不「客观」。

    6个月前
    0
  • 大喜1.0

    要点: 未来不可预测性 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靠谱, 用于预测的信息也不客观, 再加上未来的「随机事件」 解决 运用尽量少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最好是普世的、第一性的、经过长时间考验的; 去除 Ego,尽可能客观地去收集和看待信息,排除人为干扰; 有足够的容错性,对各种随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 从最基本的一些普世规律和常识出发,打造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并且对未来各种「随机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死。用系统去根据市场的信息做出「应对」,不断迭代升级。循环往复。

    9个月前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