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卖爆的「固收+」,究竟是在卖什么?

  • 九思万幸 · 2021年2月1日
  • 6360
  • 39

爆款时时有,月月「固收+」。

现在很多基金公司开始和一些银行定制带有银行名称的爆款「固收+」产品,比如之前易方达和兴业银行定制的悦兴,和交通银行定制的悦通,汇添富只在一家银行独家代销的添盈、汇盈、增益等等。

其实「固收+」并不是一个新产物,在「固收+」的这一大品类的背后可能是一只二级债基,可能是一只混合偏债基金,当然也可能是「固收+」打新,定增,量化等综合策略的产品等等,但是市场的主流可能依然还是以股债搭配的基金为主。

这类产品在过往已经存在了十余年,为什么之前一直不温不火,最近这几年,突然变成了香饽饽,登上舞台竞相争艳呢?

这就是这篇文章要和大家聊的几个核心,那就是持续卖爆的「固收+」,究竟是在卖什么?你真的想明白了吗?

答案可以先行给到大家。

  • 固收+其实不是在卖存量,而是在卖增量。

  • 固收+其实并不是在卖「固收+」(固收加),而是在卖「权益-」(权益减)。

  • 固收+其实并不是在卖「进可攻,退可守」,而是「进可守,退可攻」。

何解?莫急,听我一一道来。

一、固收+不是在卖存量,而是在卖增量

一切故事都要从 2018 年 4 月 27 号说起,那一天,咔嚓一个大雷,《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了,净值化产品转型不再只是趋势,而是事实。打破刚兑、「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也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渐行渐近地彻底执行。

行业在转型,理财产品要波动,可能浮亏,可能到期真亏,当然也可能到期收益会高过业绩比较基准,此时、未来客户会如何选择呢?小部分客户回流存款,大部分客户会开启真正的博弈。是继续买依然有风险的理财搏一搏,还是追求性价比,买可能有风险但收益更高的权益呢?

这个问题不是无解的,答案很肯定。大多数客户的选择会是后者。只是不要一步迈太大,搞太陡,这时,不妨「固收+」试一下。

说一下为什么绝大多数客户的选择会是后者。因为打破刚兑所带来的不是客户的风险偏好的降低,恰恰相反,它带来的是客户的风险偏好的抬升,这是一个很反人性的论断,但它符合规律。

不妨我们来做一个小互动,现在有一个机会,你可以稳赚1000块钱,但是给了你第二次选择,你有 50% 的概率赚到 2000 块,同时有 50% 的概率不赚不亏。你会如何选择呢?(你不用告诉我,偷偷地在自己的心里做下选择就可以了)

现在问题换了,你不是稳赚 1000 块钱了,而是很不幸一来就亏了 1000 块,这时我又给了你第二次选择,你有 50% 的概率不再亏钱了,但有 50% 的概率会亏成 2000 块钱。

此时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好了,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候了,第一次选择稳赚 1000 元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会在第二个问题中选择搏一搏。这道题的原型来自于 200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它讲的是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会大大超过对收益的敏感度,人们为了规避损失反而更愿意去选择冒险。

这其实和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的财富管理环境如出一辙,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时,人们不愿意去冒险;没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之后,这些不愿意去冒险的人大部分会选择去冒险,去追求他们认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所以,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点,「固收+」不是在给 2018 年之前的十几万亿的老基民们在卖存量,而是在向 2018 年之后的几十万亿规模的理财客户在卖增量。

二、固收+不是在卖「固收+」,而是在卖「权益-」

固收+」这一品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是「固收」还是「+」呢?我的理解,它是在后者的「+」的,这个「+」,就是权益资产。

如果现在往前回溯 10 年,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最好的资产选择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房产,并且最好是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如果我们能够带着现有的记忆,像夏洛一样回到过去,砸锅卖铁也要买房子,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这都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过去永远回不去了,但未来还没来。

如果从此刻,往后看 10 年,你觉得中国未来最好的资产会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权益资产,并且我要选择的投资方式是公募基金。

2020 年的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实只是拉开了一个很小的序幕,一切才刚刚开始。在资管新规、房住不炒、个税递延和散户机构化的大背景下,属于公募基金和权益市场的春天刚刚到来。

如果真的是这样,是不是就一步到位,所有客户都一股脑的直接都把资金放到权益类基金里,是不是就好了呢?当然不行,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一道鸿沟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天吃出来的,方向是确定的,路还是要走的。

每一个投资者在面临权益市场的惊涛骇浪之时,都需要有一个感受波动、适应波动、接受波动和「喜好」波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哪一步是可以省下来的。

所以,与其说「固收+」是一个让理财产品客户过渡到基金客户的品类,不如说它是真正的靠产品本身在做这部分客户的投资者教育,还是我一贯说的那句话:「行动改变态度,比态度改变行动,要快得多的多。」

买了「固收+」的客户所接受到的投教效果,要比天天只是学投教,但没有购买的客户要好得多的多。

这是我和大家说的第二点,「固收+」卖的其实是「权益-」。你只有把这个逻辑想清楚了,那些所谓的对于固收部分信用违约的担忧才会变得不值一提,当然一方面是大的头牌公募基金公司的实力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它根本就不是主要矛盾。

三、固收+并不是在卖「进可攻,退可守」,而是「进可守,退可攻」

固收+」的主流产品,不管是二级债基还是股债搭配的混合偏债基金,这里面二级债基会直接在合同里约定,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能超过 20% ,混合偏债基金一般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强调自己在股票投资时的比例不会超过 30%(实际有些产品的定位可能就是 10% 左右)。

而我们平时说得很多的「进可攻,退可守」是什么呢?是在市场上涨时进攻,下跌时防守,「固收+」在市场上涨时怎么进攻呢?它能抢得过没有股票仓位限制的股票型基金或灵活配置基金吗?比不了!在市场下跌时又怎么防守呢?它直接把仓位降为 0 吗?

如果过分地强调「进可攻,退可守」是在过分的强调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做大类资产配置的轮动能力,加入了太多的主观判断。市场的上涨和下跌往往都是后验性的指标,而不是提前预判出来的。

固收+」其实往根本上说,它做的是战略资产配置。不管是股债 10/90 ,还是 20/80 ,抑或 30/70 ,它更像是一个动态再平衡的产物。即股票市场上涨得再猛,比如我作为一个二级债基,能够投资股票的仓位就只是 20% ,因为市场上涨超过了这一合同规定的比例了,那该怎么办呢?在下一个阶段卖出股票买入债券,让其继续回到 20/80 的比例。如果股票市场下跌了,持有的股票的仓位远低于 20% 了又该怎么办呢?在下一阶段卖出债券买入股票,同样让其回到 20/80 。

所以,你看到了吗?固收+是在(股票)市场上涨时卖出,市场下跌时买入,这是什么?这是在市场进攻时,我反而在防守,在市场防守时,我反而在进攻。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三点。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似都在卖「固收+」,如果你没把一些问题看清楚,想明白,可能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做这件事的意义。今天这篇文章算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个解答。

  • 逆水行舟

    见解非常独到的一篇文章!很多观点乍看之下好像在博人眼球,但经作者一讲解,的确是那么回事。 尤其是“固收+”和“权益-”的说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确实可以带来更加接近事情真相的判断,更加明白这个产品的用意所在。

    3年前
    17
  • 进击的韭菜

    这是我看所有固收+相关文章中,分析思路最不一样的一个。特别是引导风险偏高的部分

    3年前
    12
  • littleHHH

    固收+,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依靠资产配置再平衡的低风险投资策略。

    3年前
    15
  • 万俊波

    小白,没看懂☺️☺️

    3年前
    13
  • 煎介子

    这里又体现了“再平衡”的资产配置思路

    3年前
    9
  • 电饭煲

    在经济学中有三种类型不同的数量,即存量、流量与增量。存量是指系统在某一时点时的所保有的数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流入及(或)流出系统的数量(其中流入量或流出量称为单边流量,而流入量加流出量称为双边流量);增量则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

    3年前
    7
  • 牛不羊

    第一个问题,我选择搏一搏。第二个问题,我选择收手。这应该怎么界定😂

    3年前
    2
  • Yan如是说

    每一个投资者在面临权益市场的惊涛骇浪之时,都需要有一个感受波动、适应波动、接受波动和「喜好」波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哪一步是可以省下来的。 这句话太经典了,想送给身边每一个在投资的人。

    1年前
    2
  • exzzz

    原来是再平衡,相当于懒人的一个不同比例股债平衡

    3年前
    2
  • 沧浪水

    再平衡是投资里唯一免费的午餐。感觉固收+就是动态自动再平衡,股票涨了卖股票下调到原先的股债比例。

    1年前
    1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