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会

小岛经济学:从鱼和渔网开始,看原始小岛的经济发展

  • 希夫兄弟 · 2021年8月18日
  • 1213
  • 26

欢迎来到第 50 周的知行读书会。

说到经济学,就自动联想到大部头书籍,和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的枯燥教材。有没有什么特别生动有趣的经济学书籍?

毕竟,八月,我们说好要「给心灵放一个暑假」。

我向伙伴们发出疑问,顺利收到了来自我们市场部三疯同学的建议——《小岛经济学》。

彼得·D·希夫和安德鲁·J·希夫两兄弟,是本书的合著作者,他们通过这本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遥远的小海岛上——岛上一无所有,三个岛民过着捕鱼、吃鱼、睡觉.....无限循环的日子。一切的改变,开始于其中一位岛民的灵魂思索,他不想每天都过一样的捕鱼、吃鱼的生活,他决定做些什么。

由于这本书并不适用于节选部分内容来进行呈现,所以我和仝仝干脆邀请三疯来聊一聊他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以及阅读的感受以及他的思考。欢迎大家点击顶部音频,跟着三疯的简要分享,一起去小岛上度个假吧!顺便观察一下岛民的朴素生活,看看岛民们是如何一步步把这个荒芜小岛建设成了一个贸易帝国。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娄娄

一、本书概述

三疯:这本书,我是分为两个部分来看的。

《第一章 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从前,有三个人——艾伯、贝克和查理,他们住在一座岛上。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苦,没有任何奢侈品,而且食物的种类极少,他们的菜单上只有一道菜:鱼。

幸运的是,小岛周围有数量可观的鱼,但奇怪的是,这些鱼全部属于同一个品种,每条鱼都很大,足够一个人吃一天。这个地方没有任何一种先进的捕鱼技术,他们能做的只有跳进水里,用手去抓住那些又黏又滑的家伙。

运用这种低效的方式,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只能帮他们挨到第二天。捕鱼成了小岛经济的全部。他们每天的活动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因此,在这座生活超级简单、只有生鱼片可吃的小岛上——没有存款!没有借贷!没有投资!

三疯书的前半部分,是在介绍岛民们从徒手捕鱼开始,如何一步步积累资本,实现了生产力的提升,还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是如何尝试去解决的。

《第八章 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一开始,岛上没有政府。艾伯、贝克和查理三个人是老朋友,所以总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随着简单的社会发展为更加复杂的社会,人们必然需要某些政府机构。

岛上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误解也大大增加。一旦这些误解无法通过谈判解决,人们就会诉诸武力。因为没有组织有序的共同防御团体,偷鱼贼有时会成群结队而来。小鼓岛(另一个岛屿)人也会入侵,一旦他们来了,岛上就一条鱼也剩不下了。

很明显,岛民需要联合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安全。他们需要领导者,但是交出权力永远是件冒险的事。人们一旦拥有了权力,往往就会滥用。

三疯:在我看来,书的后半部分,是两个作者基于自己的理论立场来向分析在他们眼中美国过去近百年来的经济现象,例如:无节制印刷纸币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源起与破灭、量化宽松政策对国家经济的真实影响等。

我更推荐认真阅读前半部分。因为书中前半部分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很好地代入到一个生产力发展的最原始阶段,让我们经历生产力的发展历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视角和经历是很难得的,除非我们亲身参与到企业管理、下海创业等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全局考量思维的情况。这些故事背景,也许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创造的价值。其实,是企业所拥有的生产力在创造价值。至于后半部分,一方面作者在叙述的时候,有很鲜明的理论立场与判断倾向;另一方面,作者是站在美国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但现实事件总是极端复杂的,仅从一国视角、一种经济学理论流派的方式,去跟着作者一起结论是欠妥的,这是我认为要对这本书保持自己的思考的原因。

当然,我们本身也没有期待这样以故事叙述为主的经济学科普读物,能够照料到方方面面,我们在阅读时,只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对我们去理解一些事情是有帮助的就够了。

二、关于作者

仝仝:这本书的背景在序言里有详细介绍。作者是两兄弟,彼得·D·希夫和安德鲁·J·希夫,都是经济学家。他们的父亲欧文·希夫也是一名经济学家。这本书所讲的三个人在小岛徒手捕鱼的故事,正是小时候父亲讲给他们的,用来启发他们的经济学意识。

他们的父亲欧文一生挺坎坷的。欧文参与了反对联邦所得税的全美行动,认为联邦所得税制度的强制实施违背了美国的宪法,坚持反对凯恩斯主义,也在法庭上公开挑战联邦政府,直到 86 岁的时候还被关在监狱里。

我在这里简单地补充描述一下凯恩斯主义,其主要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缓和自由市场波动

作者两兄弟坚决反对凯恩斯主义,他们认为,政府不应该成为经济的主导者,不应该过度干预经济发展。只有当政府的的职能从主导经济变成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阅读分享

三疯 :跟大家分享我觉得书中很有意思的三个点,也是让我最有触动的。

1、关键词:原始

这要从故事的最开始说起。

虽然这座小岛上的居民过着一种原始的生活,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愚笨迟钝或者没有追求。与所有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要实现这个梦想,他们每人每天捕鱼的数量就必须超过一条。

一天夜里,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艾伯开始思索自己生活的意义,「难道我的日子就这样了吗?肯定有比现在更舒心的日子。」除了捕鱼,艾伯还想做几件更时尚的棕榈叶衣服,想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他还想执导几部故事片。但他每天忙于捕鱼糊口,这些梦想如何成真呢?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着,突然他想到了捕鱼器。

第二天,贝克和查理注意到艾伯没有捕鱼,而是站在沙滩上用棕榈树皮搓绳子。查理惊得眼珠直转,他觉得艾伯疯了,因为他会因此挨饿。「要是捕鱼器不好使,可别哭着来找我要鱼吃。」查理跟艾伯说。

艾伯没有被查里的话吓到,仍然继续织网。到这一天结束时,艾伯终于织完了自己的渔网。通过自我牺牲(挨饿),他创造了资本。

三疯:书里面是这样解释「资本」的,「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利用设备建设和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艾伯通过捕鱼网这种「资本」,获得了比原先更多的鱼,从而创造了价值。

在原始环境下,捕鱼网是一个创新的东西,小岛民要自己去设计、准备制作材料、完成组装,同时他手头又没有任何囤下来的鱼,其他岛民也都一样,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挨饿不吃饭,花时间来做捕鱼网。

挨饿,是这个岛民完成资本积累的必然选择。故事的后来,贝克和查理看到他整出来了一个捕鱼网,他们也想要,却忘了艾伯在织网过程中挨的饿,对风险的承担。艾伯很幸运,最终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按照随机性来说,在无数个平行时空,这个岛民也许已经饿得半死,成为了外界眼中的失败者、异类。

这个和创业也特别像,我们团队在创业最开始的时候,20 多个人挤在一个一百平左右的民宅里面,当时运作效率最高的就是厕所,当时我们还搞了一个探测仪,如果有人在使用厕所,那个灯就会变成红色,没人就会变成绿色。当然了,我们这种情况还算好的,还到不了挨饿的级别,起码都是有固定工位的哈哈。

2、关键词:时机与选择

随着捕鱼技术的推广和改良,小岛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想过上温饱日子的外岛岛民。人数的增加再叠加生产效率的提升,让整个小岛的物质水平获得了指数级的提升。

大家不断萌生出不同方向上的新需求,比如不想吃生鱼片了想吃到更好吃的烤鱼、穿上各式式样的更漂亮衣服等。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出漂亮衣服,大多数岛民为了整出一件能穿的夹克,需要花费 10 天的时间,相当于要少捕 20 条鱼,这时候,如果你只需要牺牲 10 条鱼就能做完一件夹克,那么你就可以选择不再捕鱼,专门为其他岛民制作皮夹克。因为,假设你报价 15 条鱼,对其他岛民来说也是赚的。这种分工的产生,让物品价格下降,又进一步提升了所有岛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来看故事发展到这个阶段的变化:

  • 有了物质保障,岛民数量增加,让温饱之上的需求开始成规模出现;

  • 出现分工,有一技之长的岛民开始拥有不再捕鱼度日选择权,在某一方面薄弱的岛民也开始拥有选择权(不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 整个小岛的运转效率进一步提升,以更少的损耗,获得更多的产出。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小岛的演化,如果我们回到小岛的原始状态,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定还是向某个岛民发射信号,告诉他需要研发出一个捕鱼网,而不是说让他带领大家开始分工协作,我上午捕鱼、你中午捕鱼、他下午捕鱼,在这个阶段没有用。这就是时机与选择。

3、关键词:储蓄

随着越来越多的岛民从捕鱼中解放出来,同时他们在各个生产服务环节,找到了自己的强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回报。这时,大多数岛民关心的一个全新问题产生了,如何把鱼存储好?家里存储的鱼越来越多,岛民每天不仅要担心偷鱼贼的光顾,也期望着这些鱼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鱼。

我想到的是,只有当我们手头开始有点钱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去思考我该怎么处理这些钱。这其实很有意思,读到这里我开始回想,我们是什么时候真正开始认真思考钱要存哪?收益有可能提高一些吗?

我记得我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在高中,我开始向我爸妈要回了部分压岁钱的掌控权,每年五六千,那时候就开始盘算怎么处理这些钱。当然,那个时候接触不到投资信息,只能放在银行里面数利息,每年挺痛苦的,因为我始终在观察着身边的物价的涨幅,比如茶叶蛋,从 1 块钱,涨到了 3 块钱。

不过,这些钱的结局,是成为我北漂前两年的救命钱。那个时候,我也意识到,钱不能完全拿出去做一些没有流动性的投资,存点钱,给自己点冗余空间,是有必要的。

我觉得过早意识到如何处理钱的问题,以及温饱线下储蓄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未来对投资资金的安排。

四、保持追问与思考

三疯:不要将书奉为真理,书里说的也许不一定对。

我看书的时候会时不时去想,书里面说的这些是不是对的?有没有存在逻辑漏洞?这特有意思,因为在书中,我可以毫不顾忌地去质疑作者说的任何信息,毕竟作者又不能跳出来说我乱质疑。等未来某个时刻,我积累了更多的背景信息,思考方式更全面之后,我能够重新去复盘。当然,很多时候回过头来看,是不断的自我打脸。但是,有的时候,真的能收获一些东西。

如果你对小岛经济学感兴趣,我推荐个书中作者说的案例: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最低薪资法规增加了低端工人的薪资,但实际上,这类法规只是增加了这个人群的求职难度。如果一个员工能够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服务,比如每小时价值 8 美元,那么不管有没有最低薪资的规定,雇主都会心甘情愿地支付这笔费用。法律不需要对薪资负责,需要对此负责的是员工本人。但如果这位员工只能提供每小时价值 6 美元的服务,那么在 8 美元的最低时薪规定下,这个人想谋得一份工作是极其困难的。毕竟,没有哪位雇主愿意亏钱雇用员工。这样一来,最低薪资法规使得低技能员工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那些将 6 美元时薪视为博学的人在为自己的正义沾沾自喜,但诸位想一想,在时薪 6 美元的情况下就业总好过在时薪 8 美元的规定下失业吧。

作者认为,最低薪资法规使得低技能员工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我是这么看的,低端工人和企业主之间的信息是极度不对称的,低端工人比企业主更难确认自己的每小时价值。同时,低端工人和企业主各自所拥有的选择权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主知道,这个低端工人每小时创造了 8 美元的价值,但是他没有更多其他选择时,企业主压价到 6 美元,低端工人是不是也会接受?如果要把问题拆开来看,在划定一个最低薪资后,尽可能的帮助那些实际创造价值低于最低薪资的低端工人,让他们的生产力得到提升?当然,我们也不是专业的,这种极端复杂的案例,也不是我们能说的清楚的,他背后需要很多背景信息的支撑。

另外,经济学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并不绝对。现实社会是极度复杂的,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不仅只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还需要考虑很多其它因素,比如稳定性、可持续性等。

  • setoff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两年前,也是自己开始意识到投资理财的必要性后读的第一本书。还记得当时完全看不进去文字,必须借助有声读书才看的进去。直到今年才摆脱有声读物,更喜欢阅读文字,可以随时暂停去思考和反复读其中的部分章节和片段。我发现跟随有声读物,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会飘到其他的地方去,结果有声读物读了一大半,根本没有听进去,能记住吸收的点很少。 个人对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映像更深一些,不知道为什么总会不自觉的脑补其中的经济崩溃,贸易,国债这些情节联想到次贷危机,美国和中国。 有知有行这次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本书,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能够通过一本书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思考才是真正的去读书,也能真正的得到思考和启发。特别是最近读完《人类简史》和在读的《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的一些观点很颠覆我们常规或下意识的认识,甚至有些观点非常震撼我。这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1、自己的背景知识储备太少,阅读量不足。 2、读书没有带着一种中性或质疑或批判的态度去读,往往是带着当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下意识的思维去阅读。特别是读到很颠覆我常规思维的时候,有那么点意识形态在作斗争的感觉。 3、要学会吸纳不同的观点,它应该是让我多一个看待世界和自我的角度而已,即使与我们接受的常规知识教育向左,不应该被当下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所禁锢,而是应该保持中性或质疑同时又开放自由的方式去阅读和思考,这样会更深入的独立思考和内观。

    2年前
    11
  • 鱼丸粗面我都要

    感觉有点好玩,加入微信读书✅

    2年前
    4
  • 常常

    2021.8.19日记 对资本的解释真的挺令人耳目一新的, 『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利用设备建造和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 可以理解为,资本是你通过自身为他人提供满足需要的手段,想起了我们老家方言中“你有啥资本啊?”,意义同出一辙。 对于存钱,自从学习了理财以来,总有一种冲动,想要把手中的金钱都投出去,后来在E大一次次婆口苦心的“唠叨下”,以及对四笔钱的不断深入了解下,才克制住这种欲望。 那些现金放在那里,虽然比不上变成资本的投资,但现金却实实在在的代表着一种选择权,一种可以选择说不或者选择机会的权利。

    2年前
    4
  • 星若淳风

    听声盲猜三疯是浙江人,我猜对了吗~

    2年前
    3
  • 蜻小蜓

    突然想到投资第一课,《钱是从哪儿来的》这一节里的这个故事: “现在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个装着一百万美元的宝箱。有一天你乘船出海,船走到一半坏了,漂流到了这个小岛上,就像鲁滨逊一样。那么宝箱里的钱对你有用么?肯定是没用的,可能还没有一张渔网或者一棵椰子树更有用。” 解释“钱是什么、钱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一段真的让我有过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本书我也列入书单啦~有一点好奇,上面的这个故事会不会和这本书也有点联系😎

    2年前
    3
  • sum M

    最低薪酬也不是拍脑袋得来的,必然是考虑了最低生活成本之类的因素,一份正常的工作应该让一个公民能够以最低标准养活自己

    2年前
    3
  • 熊有饭

    小岛上的经济学比喻和案例在不少的经济学书籍里都能看到,比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什么的。

    2年前
    2
  • 阿潇

    通过自我牺牲(挨饿),他创造了资本。 我们也同样需要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勤俭节约,积累投资的本金。

    2年前
    2
  • 追梦人儿

    刚好前不久放到微信读书书架里

    2年前
    2
  • 新地冰淇淋

    《小岛经济学》里给中岛国国王献计内循环策略的农民,应该获得中岛国国家勋章~

    2年前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

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