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会

《黑客与画家》:如果想要致富,你应该这样做

  • 保罗·格雷厄姆 · 2021年11月24日
  • 6769
  • 47

欢迎来到第 63 周的知行读书会。

本周是我们「斜杠人生,错位精彩」阅读月的最后一周。

我想先和你分享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从十几岁开始学习编程,但是上大学学的是哲学;本科毕业后,他又去研究人工智能。可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他跑到欧洲学习绘画,想成为一名画家。结果第二年,钱花光了,他不得不灰溜溜回到美国,一边追求自己的艺术家梦想,一边靠给别人编程度日。这个时候,他已经快 30 岁了。

听到这,可能很多人会摇摇头,觉得这个人太没有定性了,在哪个领域都没能深耕,一事无成。但是这个人,最后成为了投资机构 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被誉为「硅谷创业之父」。他,就是保罗·格雷厄姆。

这本书是格雷厄姆的文集,叫《黑客与画家》。这个书名不仅源于他的亲身经历,也是因为在他看来,黑客与画家、作家这些职业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他们都是在创造,而不是完成某个任务。

在这本书里,格雷厄姆分享了自己很多犀利的思考,比如想赚钱就应该去创业,信息应该全部免费,黑客就是数字时代的手工艺人等等。今天为你摘编的,是其中他关于「如何致富」的思考。观点很尖锐,但非常值得一读。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雨白

如何快速致富

如果你想致富,应该怎么做?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几百年来,这一直是致富的可靠途径。「创业公司」(startup)这个词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但是它与中世纪集资进行的航海冒险活动其实也相差无几。

创业公司往往与技术有关,所以「高技术创业公司」这个短语几乎就是同义重复。创业公司,其实就是解决了某个技术难题的小公司。

许多人对此一无所知,但也发了财。这就好像你不用学习物理学,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棒球投球手。但是,我认为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你取得成功。为什么创业公司必须是小公司?当创业公司不断变大时,它是否不可避免地失去创新能力?为什么创业公司往往选择在新技术领域创业?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创业公司在开发新药或计算机软件,而不是在卖玉米油或者洗衣粉?

从经济学观点看,你可以把创业想象成一个压缩过程,你的所有工作年份被压缩成了短短几年。你不再是低强度地工作 40 年,而是以极限强度工作 4 年。在高技术领域,这种压缩的回报尤其丰厚,工作效率越高,额外报酬就越高。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经济学命题。如果你是一个 20 多岁的优秀黑客,每年的薪水大约是 8 万美元。这意味着,平均来看,你必须每年至少为公司带来 8 万美元利润,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没有亏钱。但是,你的真正工作时间其实可以是公司上班时间的 2 倍,如果你全神贯注,每小时的产出可以提高 3 倍。(注:往往只有在创业公司里,你才能得到一种宝贵的工作环境,就叫做「不受干扰」)

如果再把大公司里令人讨厌的中间管理层除去(他们经常以主管的身份妨碍你的工作),你的效率可以再提高 2 倍。还有一个可以提高效率的地方:你不用再完成强行指派给你的工作,尽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做出最能发挥你聪明才智的成果。假定这会把工作效率再增加三倍。将这些因子放在一起做乘法,你的工作效率将是在公司时的 36 倍。如果一个优秀黑客在大公司里的身价是每年 8 万美元,那么一个勤奋工作、摆脱杂事干扰的聪明黑客,他的工作相当于每年新创造 300 万美元的价值。

如果你觉得一个程序员一年做出 300 万美元的利润不太可能,那么不要忘记,我们谈的是他在极限情况下可以创造多少利润。这时,他的休闲时间为 0,工作强度之大足以危害到健康。

创业公司不是变魔术。它们无法改变创造财富的法则,它们只是代表了财富创造曲线远端上的一点。这里有一个守恒定律:如果你想赚 100 万美元,就不得不忍受相当于 100 万美元的痛苦。比如,你终生为邮政局工作,省下每一分工资,那也是赚到 100 万美元的一种方法。可是,不难想象为邮政局工作 50 年是何等漫长的压力。创业公司将你所有的压力压缩到三、四年。承受较大的压力通常会为你带来额外的报酬,但是你还是无法逃避基本的守恒定律,毕竟如果创业那么轻松,那么所有人就都去创业了。

钱不等于财富

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创造财富。你最好先搞清楚什么是财富,财富与金钱并不是同义词。近代历史上,政府有时都搞不清楚金钱和财富的区别。亚当 ·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许多国家政府为了保住「财富」,禁止出口白银或者黄金。但是,黄金和白银实际上只是一种交换媒介,留住它们并不会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富有。如果物质财富保持不变,金钱越多,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物价越高。

财富存在的时间与人类历史一样长久,甚至更长久,事实上蚂蚁也拥有财富。金钱是一种历史相对较短的发明。

财富是最基本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东西就是财富,食品、服装、住房、汽车、生活用品、外出旅行等都是财富。即使你没有钱,你也能拥有财富。如果有一台魔法机器,能够按照你的命令变出汽车,为你洗衣做饭,提供其他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不需要钱了。要是你身处南极洲内陆,再多的钱对你也是无用的,因为没有东西可买,你真正需要的是财富。

财富才是你的目标,金钱不是。但是,如果财富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都把挣钱挂在嘴边呢?部分原因是,金钱是财富的一种简便的表达方式:金钱有点像流动的财富,两者往往可以互相转化。但是,它们确实不是同样的东西,除非你打算伪造货币,否则使用「挣钱」这个词会不利于理解如何才能挣钱(注:「挣钱」的英语是make money,字面意思就是制作金钱。在本文中,make money指的是创造财富,而 money 指的是金钱,两者并不一样。所以,作者才会说,使用 make money 这个词,会不利于你理解如何才能 make money)。

金钱是专业化的副产品。在一个高度分工的社会,你需要的大部分产品无法自己制造。你需要土豆、铅笔、住房以及别的东西,你不得不让别人来提供。

那么,你怎样才能让别人去种土豆并把它提供给你呢?方法就是给出对方需要的东西作为回报。但是直接与他人进行物物交换,你能得到的东西有限。如果你本人制作小提琴,而附近的农民对它都不感兴趣,那么你怎样交换食品呢?

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后,人们发现解决方法就是把贸易过程分为两步。不是直接用小提琴交换土豆,而是先用小提琴交换金钱(比如银子),然后再用金钱交换你需要的东西。金钱就是交换中介,它必须数量稀少,并且便于携带。历史上,充当金钱的最常见交换媒介就是贵金属,但是现在我们使用另一种东西充当交换媒介,那就是美元。只要政府保证美元能够流通,那么它不需要物理形式的存在,就能充当交换媒介。

交换媒介的优点是,它使得交易可以进行下去。缺点是,它往往模糊了交易的实质。人们觉得做生意就是为了挣钱,但是金钱其实只是一种中介,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多数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做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当你开始做生意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迷思,认为只要把东西做出来就会有人要。在互联网泡沫的那段日子,我遇到一位女士,她喜欢户外运动,所以开办了一个户外运动门户网站。如果你真的喜欢户外运动,你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生意吗?其中一种就是从出错的硬盘挽救数据。

两者有何关联?没有关联啦。我只是借此表达我的观点,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创造财富(这里指的是狭义的财富,也就是使你免于饥饿的东西),那么你应该抱着特别怀疑的态度,去思考那些着眼于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商业计划。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们很有价值,但是它们恰恰最不可能与他人眼中有价值的东西发生重合。

工作是什么

在工业化国家,一个人至少在二十多岁之前,总是从属于这样或那样的某个组织。经过这么多年,你已经习惯了自己属于这样一群人,早上全部起床,都来到同样几幢建筑物,开始做自己正常情况下没兴趣做的事情。这样的组织变成了你身份标志之一:姓名、年龄、头衔、组织名称。如果你要做自我介绍或者他人要描述你,结果无非就是,张三,10 岁,某某小学的学生,或者,张三,20 岁,某某大学的学生。

当张三从学校毕业后,他应该要找工作。找工作其实就是加入另一个组织。表面上,这个组织与大学很相像。你先挑选想去的公司,然后向它递交申请。如果它觉得你不错,你就能加入了。你早上起床,来到一个新的地点,也是几幢建筑物,开始做你正常情况下没兴趣做的事情。仅有的区别就是,上班的日子不如上学的日子有趣,但是有人付钱给你,而不是你付钱给学校。但是,上学和上班的相似之处要大于它们的不同。张三,20 岁,某某大学的学生,现在变成了,张三,22 岁,某某公司的程序员。

事实上,张三的生活比他意识到的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虽然公司和学校都是类似的社会组织,但是如果你深入观察现实,就会发现很大的区别。

公司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盈利,从而生存下去。创造财富是大多数公司盈利的手段。公司的业务高度专业化,掩盖了它们都是在创造财富的这种相似性,你不要觉得只有制造业公司在创造财富。财富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地理位置。还记得前文假设的那台魔法机器吗?它会变出汽车,为你洗衣做饭,等等。但是,如果这台机器在美国,而你在中亚的某个地方,那么它对你也没多大用处。我们说,财富就意味着人们需要的东西,那么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也是人们需要的。许许多多不生产物质商品的公司都是在如此创造财富。几乎所有情况下,公司的存在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当你为一家公司工作时,这也是你所做的事情。但是,公司内部的各种层级使得这一点有时不容易觉察到。你在公司内部所做的工作是与许多人一起合作完成的,你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你觉得自己是为公司的需要而工作,可能不会觉察到你其实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而工作。你的贡献也许不是直接性的,但是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提供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否则不可能盈利。如果公司一年付给你的薪水是 x 美元,那么总的来说,你为公司提供的劳动必须至少价值一年 x 美元,否则公司的支出就会大于收入,最后只好关门歇业。

一个大学毕业生总是想「我需要一份工作」,别人也是这么对他说的,好像变成某个组织的成员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需要去做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使不加入公司,你也能做到。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可能是为某个现存的公司打工。但是,理解这种行为的真正含义对你没有什么坏处。工作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与许多人共同合作,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大公司会使得每个员工的贡献平均化,这是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公司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准确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大多数时候它只是在瞎猜。在大公司中,你只要一般性地努力工作,就能得到意料之中的薪水。你不能明显无能或懒惰,但是谁也没觉得你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但是,现实是你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越多,就越能产生规模效应。在某些行业,那些真正拼命工作的员工能够创造出比普通员工多十倍甚至百倍的财富。比如,程序员全力开发一个崭新的软件,要比让他常规地维护和更新一个现有的软件能创造更多价值,这等于开辟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成立公司的目的,不是奖励那些全部精力投入工作的员工。你不能对老板说,我打算十倍努力地工作,请你把我的薪水也增加十倍吧!因为公司已经假定你在全力工作了。真正的问题,在于公司无法测量你的贡献。如果一家公司真正能够按照贡献来付薪水,它将取得巨大成功,许多员工会更努力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家公司将吸引那些工作特别努力的人,从而超越竞争对手。

但公司不可能对每个人都像销售员那样付薪。销售员是单独工作的,大多数员工则是集体工作。假设有一家公司制造某种消费品,工程师为它实现各种功能,设计师为它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壳,营销人员让顾客相信这是值得拥有的商品。请问如何评价每个人对这个商品销售额的贡献?还有,上一代产品的工作人员为这个公司树立了质量可靠的形象,请问最新产品的销售额有多少应该归功于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把所有人的贡献一一分解清楚。如果你能读懂消费者心理,你会发现消费者把所有上面这些因素放在一起看待。

你想更努力地工作,但是你的工作与其他许多人的工作混杂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问题。在大公司中,个人的表现无法单独测量,公司里其他人会拖累你。

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要致富,你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可放大性。你的职位产生的业绩,应该是可测量的,否则你做得再多,也不会得到更多的报酬。此外,你还必须有可放大性,也就是说你做出的决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

单单具备可测量性是不够的。比如,血汗工厂的工人报酬是按照计件制计算的,这是一个只有可测量性、没有可放大性的例子。你的表现可以被测量,并且据此得到回报,但是你没有决策的权力。你能做的唯一决策就是以多快的速度完成工作。即使你做到最快,回报可能也只增加一到二倍。

在电影中扮演主角就是一种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的工作。你的表现可以用电影的总票房来测量,同时也决定了电影的成败,所以也就具备了可放大性。

CEO 也是一种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的工作。公司的表现就是 CEO 的表现,所以它具备可测量性。CEO 的决策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方向,所以它具备可放大性。

我认为,任何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而致富的个人,在他们身上应该都能同时发现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有 CEO、电影明星、基金经理、专业运动员。有一个办法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可放大性,那就是看失败的可能性。因为收入和风险是对称的,所以如果有巨大的获利可能,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失败可能。CEO、电影明星、基金经理、运动员的头顶都悬着一把宝剑,随时可能掉下来。一旦他们搞砸了,他们就完了。如果你有一个令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但是,如果你想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不一定非当上 CEO 或电影明星不可。你只需要成为某个攻克难题的小团体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就算你无法测量每个员工的贡献,但是你可以得到近似值,那就是测量小团队的贡献。

整家公司产生的收入是可以测量的,如果公司只有一个员工,那么就可以准确知道他的贡献了。所以,公司越小,你就越能准确估计每个人的贡献。一家健康的创业公司可能只有 10 个员工,那么影响收入的人员因子最多也只有 10。

因此,创业或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最可能实现前文的情况,那就是你对老板说,我打算十倍努力地工作,请你把我的薪水也增加十倍吧!但是,有两个区别。第一个区别是你的要求并非向老板提出,而是直接向顾客提出(毕竟老板只是顾客的代理人)。第二个区别是你并非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而是在一个小团体中与其他几个有同样抱负的人一起合作完成。

团队越大,每个人的贡献就越接近于整体的平均值。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待在大公司里可能对他本人是一件很糟的事情,因为他的表现被其他不能干的人拖累了。当然,许多因素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这个人可能不太在乎回报,或者他更喜欢大公司的稳定。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能干而且在乎回报的人,在同类人组成的小团队中,你往往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自己也会感到更满意。

想法

发布想法
  • QJun

    在大公司中,你只要一般性地努力工作,就能得到意料之中的薪水。你不能明显无能或懒惰,但是谁也没觉得你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2023年6月9日
    0
  • 同路人_gCk15h

    财富是需求的代名词,而金钱是从需求转为财务的度量和流动工具

    2023年2月2日
    0
  • A. ๑ 嘟嘟℡ 

    也许从个人创造的价值对比薪酬来看也很好理解 没有付出辛苦的体力或脑力,不会有白得的午餐的

    2022年7月2日
    0
  • 财妈价值轮回记

    笔记: 金钱是专业化的副产品。 金钱就是交换中介,交换媒介的优点是,它使得交易可以进行下去。缺点是,它往往模糊了交易的实质。人们觉得做生意就是为了挣钱,但是金钱其实只是一种中介,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多数生意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财富,做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如果你想要创造财富(这里指的是狭义的财富,也就是使你免于饥饿的东西),那么你应该抱着特别怀疑的态度,去思考那些着眼于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商业计划。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们很有价值,但是它们恰恰最不可能与他人眼中有价值的东西发生重合。 几乎所有情况下,公司的存在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当你为一家公司工作时,这也是你所做的事情。 一个大学毕业生总是想「我需要一份工作」,别人也是这么对他说的,好像变成某个组织的成员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需要去做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使不加入公司,你也能做到。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 工作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与许多人共同合作,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要致富,你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你的职位产生的业绩,应该是可测量的,否则你做得再多,也不会得到更多的报酬。此外,你还必须有可放大性,也就是说你做出的决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 任何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而致富的个人,在他们身上应该都能同时发现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我能想到的例子就有 CEO、电影明星、基金经理、专业运动员。有一个办法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可放大性,那就是看失败的可能性。因为收入和风险是对称的,所以如果有巨大的获利可能,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失败可能。CEO、电影明星、基金经理、运动员的头顶都悬着一把宝剑,随时可能掉下来。一旦他们搞砸了,他们就完了。如果你有一个令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如果你想同时具备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不一定非当上 CEO 或电影明星不可。你只需要成为某个攻克难题的小团体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创业或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最可能实现前文的情况,那就是你对老板说,我打算十倍努力地工作,请你把我的薪水也增加十倍吧!但是,有两个区别。第一个区别是你的要求并非向老板提出,而是直接向顾客提出(毕竟老板只是顾客的代理人)。第二个区别是你并非一个人完成这个任务,而是在一个小团体中与其他几个有同样抱负的人一起合作完成。 团队越大,每个人的贡献就越接近于整体的平均值,如果你是一个非常能干而且在乎回报的人,在同类人组成的小团队中,你往往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自己也会感到更满意。

    2022年5月3日
    0
  • 后院

    可放大性和可测量性。如果有一份工作可以让你觉得有安全感,那么你就不会致富,因为你没有危险,就等同于它没有可放大性。

    2022年4月14日
    0
  • Zhang Chao

    任何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而致富的个人,在他们身上应该都能同时发现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2022年4月4日
    0
  • 大魔王

    这里面的建议,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去创业而非在大公司,我理解是在他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评判,而非当下,在当下,创业本身是一个极高风险的事情,赌的成分会更大,而在一个高速成长的上市公司,反而是能发挥自己的更大作用的,当然无法达到常规意义的小目标,但是实际上达到一个还不错的收获应该是没问题的。

    2022年4月1日
    0
  • 浮生半日闲z

    能量守恒定律

    2022年3月15日
    0
  • Tony·Chen

    对于病人来说健康就是财富 对于投资人来说什么是财富?

    2022年1月10日
    0
  • 独自上场

    又看了一遍这篇文章,Mark

    2022年1月9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