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周报

运营小组四口人,看过这里的每一条想法

  • 张瑾、娄娄 · 2022年6月13日
  • 3581
  • 77

大家好,欢迎来到「知行周报」。

我们的周报主编将会按月轮换,团队中的任何一位伙伴都有可能成为本栏目的轮值主编。我们可以透过当值主编的第一视角,穿越外部与内部的藩篱,看到有知有行里有谁,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与展开的思考。如果你们有任何好奇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向我们提出。

祝新周愉快。

Hi~ 大家好,张瑾同学又上线啦。

上一期周报里,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在用户访谈中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相信看过的朋友或多或少能够感觉到,我们运营组的伙伴们离用户非常近——而这,就是有知有行运营组工作的核心之一。作为在公司所有小组中离用户最近的小组,我们要做好「一道桥梁」,将用户的真实需求、感受、反馈等,有效地收集起来并传递给全公司的伙伴。用户访谈是一种形式,会跟随某个项目的进度来周期性地展开,除此之外,其实我们还有一项以更日常的形式来贴近用户的工作——想法审核。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感到疑惑:什么是「想法」?为什么要审核想法?

是的,在有知有行的每一篇内容下面,你都能看到一个「想法区」。它不是常规的「评论区」、「留言区」,这是为什么呢?最初,我也对此感到好奇。后来,随着我在运营组和伙伴们一次次的讨论——我们希望在有知有行给大家创造出一个怎样的环境?——我才觉得「想法」二字确实最为贴切。

我们自己不会想被他人随意评论,所以,也希望停留在这里的朋友能够自由自在地记录投资与生活、交流感受、反馈建议而不被随意评价;我们自己不会想在看东西时,有满屏滑不完的只言片语或情绪宣泄,所以,也希望给大家创造出一个「高信噪比」的环境......「想法」二字,我们喜欢它其中理性与真诚的意涵。我们期待着每次看到有知有行的想法区时,能看见一个个账号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在这里留下想法,分享自我,创造温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运营组的四口人,看过这里的每一条想法。虽说系统会自动审核一遍,但为了守住底线,我们还是会睁大双眼,确保每一条可公开的想法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广告嫌疑、没有恶意攻击他人。但审核想法不仅仅是为了守住底线,我们希望能够尽力去抬高上限。

不止是审核员,还是学习委员

审核想法,并不是简单地点击「公开」或「不公开」。看见大家留下的各种问题,运营同学还要承担起答疑解惑的职责,很像班里那个积极热情的学习委员,会尽力去帮着大家解一解在投资理财或使用 App 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这时候,我就不得不拿出我们的傅强同学来举例了。

他负责每周二黑板报文章上线后的想法审核,经常看黑板报的朋友应该会看见傅强穿梭在各条想法间的身影。为了能够及时回应大家的问题,他在八点的黑板报文章上线之前都会认认真真阅读好几遍,在心里预先盘算好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的疑惑是什么。如果他还有不清楚的,就会提前和黑板报主理人永靖提前请教好,以确保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等到文章八点上线,傅强会在想法区一直待到大部分人都睡了。

有一次,傅强跟我说,他很感动的是,有时候用户在深夜写想法、提问题,他睡意朦胧还没来得及回复,就能看到有些我们的老朋友已经帮忙回复了。

每一周,傅强都会整理黑板报想法区的信息,以及他在大家的想法中得到的灵感,集中反馈给永靖,继续为下一周的黑板报提供素材。

不止是审核员,还是金牌调解员

有时我们会留意到有些朋友写下的想法,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看起来不太友好。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选择不公开留言,但会进行回复,和对方说明不公开想法的原因。

我的另一位运营伙伴又又就曾给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她在某次处理一条不友好的想法时,这样回复道:

坦白讲,刚开始审核时,我因为要决定公不公开想法心里有不小的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想法,我需要尽快审核,以免大家写下想法却卡在后台导致自己一直看不见。有时候文章一上线,我的小脑瓜和小手就是一紧,「是先公开想法还是回复问题?」、「这条能不能公开?」、「如何向 ta 解释不公开的原因?」,这些问题嗡嗡地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

但再不熟悉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一点点熟悉起来。随着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也有伙伴给我做好榜样,我这个调解员做得也越来越如鱼得水了。

不止是审核员,还是加油啦啦队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一线面对用户,所以也能迅速在站内外看到大家在不同时期中的不同情绪。为了有效发挥这个岗位优势,我们和其他部门同事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用来及时讨论在当下的境况之中,我们可以如何给到大家必要的信息和陪伴,为大家加油鼓劲。

大家还记得 3 月 15 日开始的股市大跌么?上证指数、沪深 300 在一天之内跌了将近 5 %。随后,我们上线了孟岩的《恐惧》一文,同时我们也在想法区写下一段话:「恐惧很真实,也很宝贵。但与此同时,它稍纵即逝。」以此来鼓励大家在这个时候好好记录下自己的情绪。毕竟,恐惧是一种微妙的身体信号,也是检验我们是否真的相信的试金石。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这篇文章下的想法,只觉得同路人们真是了不起。

陪伴也好,加油也罢,我们这些「啦啦队员」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能够给予同路人的,便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鼓励大家时,我们自己也备受鼓舞;祝福你们时,我们自己仿佛也被祝福了。

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写这篇周报时,我正好入职快一年了。

回想起当初来有知有行面试时,面试我的伙伴说:「运营同学需要每天审核想法,工作日大概每隔五到十分钟就要刷一下后台,这是一项比较琐碎的工作。」

对于想来有知有行的我来说,这算什么?但其实我对这个工作「有多琐碎」、「怎么审」没有任何概念。然后,我来了。接着,我就发现伙伴诚不我欺。这项工作真的很......琐碎。

运营组四个人按照轮班制,每天有一个人值班想法区,节假日无休,对于当日轮值的人来说,审核时间就是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前。有时候我跟朋友在一起,聊着聊着就会说一句:「等等,让我先审一下想法」。某位同事还曾跟我开过玩笑:「我有时候一早翻我们的 App,看见有新想法出来了,就知道你起床了。」我只好假装大声叹气:「好烦,我又被拿捏了!」事实上,最让我揪心的是,工作时间会被切得很碎。每隔五到十分钟就要登陆一次后台,几乎没有完整的大块时间专注做其他事情。到了下班点,我看着其他还未开始的工作,两眼放空,呆呆傻傻。

现在,一年都快过去了,我实在没有想到我会渐渐喜欢上这个工作,并且愿意在周报中和大家分享这一切。

发生这个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在有知有行留下的想法,让我感受到了在愈发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那些宝贵的理性、克制和温暖。透过这方小小的屏幕,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屏幕背后的你写下留言时的心情。其实,说了一整篇的「审核」,倒不如是和同路人一起「共建」。我若想患上孤独症,在这个岗位上,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最后,欢迎你来到这里,欢迎你留下足迹。

想法

发布想法
  • 傅强

    四口人,包括我一口🤪 哈哈哈哈,在想法区总是能遇到可爱有趣的同路人,很开心能和你们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聊聊天、说说话,未来相伴的路还会很长,很高兴现在就和你们在一起玩🥳

    2022年6月13日
    55
  • ki ko

    好感动,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么清晰的定位,我们才能拥有这么纯粹的交流环境。或许有一天会离开微博,会关闭朋友圈,但是有知有行却会一直打开。或许我们有时候因为忙碌、因为疲倦、因为烦躁会有一段时间不看了,但只要回复道内心平静的状态,一定会点进来找找自己想看的内容

    2022年6月13日
    31
  • 丐帮掌钵龙头

    你们竟将一个软件做得如此温暖?真的很感动!这条想法不公开也没关系,我只想表达一下对你们的敬意!

    2022年6月13日
    21
  • 熊有饭

    对时间被琐碎的工作切割这一点感同身受。感觉做了很多却拼不成一个结果。能够带来一点安慰的是,在处理琐碎的背后,自己变得耐心,敏锐,和常常打交道的人结下交情(也可能是梁子)。 也许是自己不知不觉往兜里里装了一口袋的宝石而不得知,也许沉甸甸的只是些烂石头。 如果是宝石,来吧我帮你擦得更亮眼一点,如果是石头,抱歉到我这就适可而止吧。🌝

    2022年6月13日
    16
  • 蕉叔

    现在本次打开手机,都是看看微信公众号有没有新文章。 每次吃饭,都会打开抖音,看看关注的视频博主门又上传了什么。 但是,每次看到一半,都觉得很枯燥,很烦闷,感觉又在浪费时间。公众号的文章和抖音视频总是翻来覆去的广告和讲解那一点点重复的知识。 这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切换我的【每日高频APP】了。 所以我回到了有知有行。每天都打开一次,看看孟岩又遇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同路的“家人们”又分享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加油!有知有行。我很喜欢这里。 只是我个人不太擅长表达,所以一般都是一名默默的潜水员。但是既然你们的工作已经那么琐碎了,我再写几句没什么涵养的文字,也不会增加你们的工作量。 所以,我写了。~~

    2022年6月14日
    11
  • 眼里有光的azure

    没把我用心写的想法放出来我就哇地一声哭得感天地泣鬼神,写一篇万字长文申诉,给运营组的小伙伴们增添了好多麻烦呢。。。 —— 太!丢!人!了!为什么当时我会如此脑抽?希望以后不会了,棒棒糖🍭长大了一丢丢。我努力💪 熊有饭教过我: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那么我就和过去的自己挥挥手,继续做想法区又天马行空☁️又温暖☀️的一颗糖。:)

    2022年6月14日
    10
  • 番外篇

    感谢有知有行各位同胞的辛勤付出,让我这个理财小白对投资、思想和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刚开始接触app的时候,就果断把她推荐给了我的两位朋友,告诉她们这是一个非常宝藏的app,还让她们抓紧学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后问她们有没有学,学的怎么样了,但他们好像挺忙,说没时间,看不懂,几次说了以后,我也不敢在过多推荐了。虽然关系好,但不知道人间时间安排是怎么样,自己觉得好的定西,别人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不强加于人,应该是一个基本素养。我今年24岁,我觉得我能被有知有行的知识所灌溉,非常荣幸,即使我在小镇生活,我相信我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也会慢慢变富的。真的是一个用心做事的团队,手动👍。

    2022年6月14日
    7
  • 振民

    棒棒哒

    2022年6月13日
    6
  • 雪月独恋风花

    真心感谢有知有行的小伙伴们,还好每次我的想法💡都能被放出来。 留言区的一片宁静是你们努力辛苦换来的。 在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艺术的火花,加油,一起往钱💰看👀。

    2022年6月13日
    6
  • Yan如是说

    一个「低信噪比」的环境...... 应该是“高信噪比”,信噪比SNR = 信息/噪音😄 越高越好

    2022年6月13日
    5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