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知行周报」。
我们的周报主编将会按月轮换,团队中的任何一位伙伴都有可能成为本栏目的轮值主编。我们可以透过当值主编的第一视角,穿越外部与内部的藩篱,看到有知有行里有谁,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事情与展开的思考。如果你们有任何好奇的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向我们提出。
祝新周愉快。
Hi~ 大家好,张瑾同学又上线啦。
在上一期周报里,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在用户访谈中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相信看过的朋友或多或少能够感觉到,我们运营组的伙伴们离用户非常近——而这,就是有知有行运营组工作的核心之一。作为在公司所有小组中离用户最近的小组,我们要做好「一道桥梁」,将用户的真实需求、感受、反馈等,有效地收集起来并传递给全公司的伙伴。用户访谈是一种形式,会跟随某个项目的进度来周期性地展开,除此之外,其实我们还有一项以更日常的形式来贴近用户的工作——想法审核。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感到疑惑:什么是「想法」?为什么要审核想法?
是的,在有知有行的每一篇内容下面,你都能看到一个「想法区」。它不是常规的「评论区」、「留言区」,这是为什么呢?最初,我也对此感到好奇。后来,随着我在运营组和伙伴们一次次的讨论——我们希望在有知有行给大家创造出一个怎样的环境?——我才觉得「想法」二字确实最为贴切。
我们自己不会想被他人随意评论,所以,也希望停留在这里的朋友能够自由自在地记录投资与生活、交流感受、反馈建议而不被随意评价;我们自己不会想在看东西时,有满屏滑不完的只言片语或情绪宣泄,所以,也希望给大家创造出一个「高信噪比」的环境......「想法」二字,我们喜欢它其中理性与真诚的意涵。我们期待着每次看到有知有行的想法区时,能看见一个个账号背后都是真实的人在这里留下想法,分享自我,创造温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运营组的四口人,看过这里的每一条想法。虽说系统会自动审核一遍,但为了守住底线,我们还是会睁大双眼,确保每一条可公开的想法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没有广告嫌疑、没有恶意攻击他人。但审核想法不仅仅是为了守住底线,我们希望能够尽力去抬高上限。
审核想法,并不是简单地点击「公开」或「不公开」。看见大家留下的各种问题,运营同学还要承担起答疑解惑的职责,很像班里那个积极热情的学习委员,会尽力去帮着大家解一解在投资理财或使用 App 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这时候,我就不得不拿出我们的傅强同学来举例了。
他负责每周二黑板报文章上线后的想法审核,经常看黑板报的朋友应该会看见傅强穿梭在各条想法间的身影。为了能够及时回应大家的问题,他在八点的黑板报文章上线之前都会认认真真阅读好几遍,在心里预先盘算好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的疑惑是什么。如果他还有不清楚的,就会提前和黑板报主理人永靖提前请教好,以确保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等到文章八点上线,傅强会在想法区一直待到大部分人都睡了。
有一次,傅强跟我说,他很感动的是,有时候用户在深夜写想法、提问题,他睡意朦胧还没来得及回复,就能看到有些我们的老朋友已经帮忙回复了。
每一周,傅强都会整理黑板报想法区的信息,以及他在大家的想法中得到的灵感,集中反馈给永靖,继续为下一周的黑板报提供素材。
有时我们会留意到有些朋友写下的想法,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看起来不太友好。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选择不公开留言,但会进行回复,和对方说明不公开想法的原因。
我的另一位运营伙伴又又就曾给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她在某次处理一条不友好的想法时,这样回复道:
坦白讲,刚开始审核时,我因为要决定公不公开想法心里有不小的压力。面对各种各样的想法,我需要尽快审核,以免大家写下想法却卡在后台导致自己一直看不见。有时候文章一上线,我的小脑瓜和小手就是一紧,「是先公开想法还是回复问题?」、「这条能不能公开?」、「如何向 ta 解释不公开的原因?」,这些问题嗡嗡地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
但再不熟悉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一点点熟悉起来。随着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也有伙伴给我做好榜样,我这个调解员做得也越来越如鱼得水了。
是否有引发大家「互杠」的风险,也是我们选择不公开某些想法的标准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一线面对用户,所以也能迅速在站内外看到大家在不同时期中的不同情绪。为了有效发挥这个岗位优势,我们和其他部门同事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用来及时讨论在当下的境况之中,我们可以如何给到大家必要的信息和陪伴,为大家加油鼓劲。
大家还记得 3 月 15 日开始的股市大跌么?上证指数、沪深 300 在一天之内跌了将近 5 %。随后,我们上线了孟岩的《恐惧》一文,同时我们也在想法区写下一段话:「恐惧很真实,也很宝贵。但与此同时,它稍纵即逝。」以此来鼓励大家在这个时候好好记录下自己的情绪。毕竟,恐惧是一种微妙的身体信号,也是检验我们是否真的相信的试金石。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这篇文章下的想法,只觉得同路人们真是了不起。
陪伴也好,加油也罢,我们这些「啦啦队员」有一种共同的感受——我们能够给予同路人的,便也是给予我们自己的。鼓励大家时,我们自己也备受鼓舞;祝福你们时,我们自己仿佛也被祝福了。
在写这篇周报时,我正好入职快一年了。
回想起当初来有知有行面试时,面试我的伙伴说:「运营同学需要每天审核想法,工作日大概每隔五到十分钟就要刷一下后台,这是一项比较琐碎的工作。」
对于想来有知有行的我来说,这算什么?但其实我对这个工作「有多琐碎」、「怎么审」没有任何概念。然后,我来了。接着,我就发现伙伴诚不我欺。这项工作真的很......琐碎。
运营组四个人按照轮班制,每天有一个人值班想法区,节假日无休,对于当日轮值的人来说,审核时间就是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前。有时候我跟朋友在一起,聊着聊着就会说一句:「等等,让我先审一下想法」。某位同事还曾跟我开过玩笑:「我有时候一早翻我们的 App,看见有新想法出来了,就知道你起床了。」我只好假装大声叹气:「好烦,我又被拿捏了!」事实上,最让我揪心的是,工作时间会被切得很碎。每隔五到十分钟就要登陆一次后台,几乎没有完整的大块时间专注做其他事情。到了下班点,我看着其他还未开始的工作,两眼放空,呆呆傻傻。
现在,一年都快过去了,我实在没有想到我会渐渐喜欢上这个工作,并且愿意在周报中和大家分享这一切。
发生这个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在有知有行留下的想法,让我感受到了在愈发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那些宝贵的理性、克制和温暖。透过这方小小的屏幕,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屏幕背后的你写下留言时的心情。其实,说了一整篇的「审核」,倒不如是和同路人一起「共建」。我若想患上孤独症,在这个岗位上,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好感动,张瑾你辛苦了!
好的环境需要不断地净化,辛苦你们了
有知有行是繁杂生活中的另外一片净土
所以,想问下,最后怎么解决5到10分需要频繁的看后台,与,没有大块时间专注某个工作,这一矛盾,哈哈哈
哈哈哈,才知道张瑾是女孩子,字里行间感觉张瑾真的好可爱,每隔五到十分钟刷一次后台审核真的很琐碎了,也十分需要耐心,有知有行的工作人员们真的十分认真负责了,喜欢你们,为你们点赞🥰🥰
分三次听完了,有点感动😭
我们应该怎么记录想法?
有行有行 快行
一个字的区别,后面体现的是对人心的洞察 想到了以前腾讯的好看,现改为在看
看完这篇,写想法都谨慎了些,作为刚刚使用“有知有行”不到3个月的新同学,我还在鼓励自己把《知识体系》看完,在四月也浅尝做了买入。对于风险系数大的股票克制自己仅加入观察。 特别想讲一个最近学习后,自我认知的故事,我本身是做新媒体行业的,在6月9日日常学习抖音上优秀的直播间,发现了“东方甄选”竟然上了带货榜,第一时间是学习分析他们的直播节奏,后突然想起“新东方”相关股票应该会受到影响,于是特意在雪球上加入了自选(自己没有足够资金开港户),就想着只需观察下自己所学是否有用,第二日我还特意留心观察,涨到9%我想今天要涨停啦(可怜的人,以为港股也是10%涨停)然后当天就涨到了40%左右 心态波动就在这一天开始了,始终在犹豫要不要借钱去买一下这个股票,我就想到了在有知有行的投资体系课程中讲过的《投资和投机》,《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上杠杆》,就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在后面的几天里看到新东方持续走高也还是很开心,我知道以后如果我本金够用,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里发现了价值,我一定会用刚刚在有知有行初步形成的雏形投资体系去做选择。也如新东方爆火的方老师(董宇辉老师)及其他老师一样,投资自己的同时保持人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