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新的一周开始啦。我是张瑾。
在上周周报里,意料之外地收到了很多同路人对运营一家四口的支持与鼓励,谢谢你们。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话题:当你不了解投资理财却又想开始尝试的亲朋好友征求你的建议时,你会怎么和 ta 聊?你有没有什么带投资小白亲友丝滑「上车」的好方法?
之所以想在这里抛出这个话题,是因为平日里实在是太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聊一聊了。而且,这恰好也是我们运营组最近在解的一道大题——如何才能帮助新手用户迈上投资理财第一步?
我从 2019 年开始买基金,从了解基金到下手基金,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基金这个话题的好奇与热情。但我主要的「嗨乐」方式还是网上冲浪,比如找专业 App,看大V,逛帖子等等。在我的生活中,却是欲找朋友嗨聊却不能。
一来是因为受到某些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总觉得老和朋友谈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担心朋友会觉得我掉进了钱眼里;二来也是因为考虑到如果朋友跟我聊完去买基金,亏了钱不知道会不会怪我。总之,哪怕有段时间「基金」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我的心痒痒,却也没有和朋友聊起过。
我开始会在某些瞬间体会到一种孤独感。比如在基金大跌时,我的朋友计划着要去商场试一只新上的口红,而我却在一旁暗自忖度要不要加仓。「投资可能真的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很多次我都这样跟自己说。
直到去年,我从某大厂离职,来到了有知有行。这一选择让我的朋友们非常惊讶,一部分不关注投资理财的朋友甚至都不了解有知有行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而另一部分会平时会自己稍微琢磨琢磨基金的朋友,则纷纷被我炸出了水面,哈哈。因为这个契机,我逐渐打开了和朋友大方谈钱的大门。
聊起来我才知道,虽然「想要变得有钱」实在是一个你我都有的朴素心愿,但对于投资理财这一种我自以为既能锻炼我的金钱观、又能帮助我财富增值的方式,朋友们还有诸多的偏见和犹疑。怎么办呢?我首先想到了「投资第一课」。当然,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那些表示想要认真了解投资理财的朋友,我给他们推荐了「投资第一课」。
我原以为,这门课讲的都是投资的基础知识,还都分成了很细致的 17 小节,学起来很轻松,看完之后,朋友再去下场实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失效了。
我的小白朋友学了三节课就放弃了。她跟我抱怨起来,一是看不太懂,二是每天下班回家已经很累了,很难坚持在珍贵的休息时间里一直学习陌生领域的课程,还是更想把时间花在更能愉悦自己的事情上,比如运动、练琴......
这我可就太纳闷了!「投资第一课」有什么难的?为什么朋友想要开始投资理财却难以坚持学习「投资第一课」?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他们?这些问题一度困惑我很长时间。(有没有跟我相似经历和困惑的朋友呐?)
于是,趁着运营组要研究「如何帮助新手迈过投资理财的第一道门槛 」,我开始广泛采访起我的这些朋友们。
「买基金赚钱吗?可我身边很多人都亏钱了。」
「我的钱不多,投资理财好像没必要。」
「投资理财是不是很难?是不是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好?」
「是要学好多东西吧?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做?」
「投资理财是不是很容易就上当受骗?」
......
当我和大家聊完才发现,原来在「投资第一课」之前,他们还有这么多道坎没有跨过来。原来我以为的「简单」真的只是我以为的,我没有发现在他们心底深处的这些观念正在阻碍他们真正接受和相信投资理财这件事,那么无论我觉得「投资第一课」有多么好,也仅仅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投资第一课」是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打通去吸收这些知识的内在通道。
挫折引发困惑,困惑带着我去发现问题,了解到问题所在之后,我还想继续尝试有没有可以解题的方法。
打破偏见,买基金不等于亏钱
打破「买基金就是会亏钱」这一偏见的最佳方式就是——拿出你的账户。不得不感慨,从羞于跟朋友谈钱到能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账户,投资理财实在改变了我太多!
玩笑归玩笑,用正收益的账户鼓励朋友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解释清楚那些亏钱的账户。
为了方便朋友理解,我举了个跑马拉松的例子,刚好她也是跑步爱好者。「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它更像跑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不必一时求快,耐力充足,控制好节奏,一样可以在规定的时间跑完全程。投资也是这样,短期内账户亏了点钱,只要买的是好东西,买的便宜,就不必在意这一时的涨跌。」
即便如此,我还是感受到朋友内心的矛盾——一方面看到了投资理财可以赚到钱,另一方面不敢一下投很多。我告诉她,可以先用一点零花钱试试看。就这样,她开始跟车。
在合适的时间「分享」投资知识,比一开始就让对方「学投资」更有效
朋友跟车的同时,我不想她跟得稀里糊涂,所以会在黑板报发车新品种时,跟朋友解释一下买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在她完成买入的那一刻分享关于投资理财的知识点,比凭空灌输专业的概念更能加深理解。
有一次,黑板报买入「中国互联网指数基金」,她跟车后,我向朋友解释了什么是中概互联。刚好她所在的公司还是中概股的一员,于是我继续说,买了中概股,你就是公司的股东了,不再是一个打工人的身份。朋友觉得很新奇,「明明没有买公司的股票呀」。顺着这个话题,我们又聊到了什么是指数基金。
朋友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她说,原来一直以为要开始学很多专业的知识才能开始投资,其实不用。就好比自己练琴一样,不是要把所有的知识学透了才能上手弹奏,都是边练边学。
从一开始耻于和朋友谈钱,到后来慢慢带朋友上了车,我最大的感受是,你以为的「好」不一定适合其他人,贴近对方的心理和生活场景,是更有效的学习新技能的方式。
带朋友投资理财还在继续~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论是走过的弯路,还是自己收获的启发,都欢迎在想法区告诉我们。如果你也刚开始投资理财,也欢迎在写下你的想法,困惑的、开心的都欢迎。
不是要把投资学得面面俱到才能开始投资,你学了多少,能力圈多大,你就可以在能力圈范围内开始投了。就像练琴一样,不是必须,学到朗朗水平才能弹,我学了最基础知识、指法等,我就可以弹《小星星》了!
看了这一篇,以及评论区,结合2024.9.30蜂拥而至的2.59万亿成交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E大说每次牛市高点都会有人来接盘挨套了……原来韭菜真的是割不完的……
推荐有知有行app无反馈,从此和朋友、家人闭口不谈投资。
我给好几个朋友和同事推荐了有知有行,但是一个也没有看的,放弃了
小白来了,打个卡,开始记录有知有行的生活
在投资上我已甚少跟身边的朋友谈论,因为之前包括现在身边的朋友们对于投资的看法仍是“投资就是炒股”、“提前埋伏等主升浪”、“我就是来赚个差价买电子产品”等等。 每当与他们认真谈论我认为的投资,亦或是按头安利有知有行,换来的是对方的略有敷衍地回应。于是乎,我更喜欢在网络上找到能一起探讨的三两投资知己,这样遍足够了。
投资第一课确实很好,实操对每个人很重要,好多小白就不知道什么是指数基金,只听课学习不实操就觉得没兴趣了,投资第一课听一遍两遍三遍感受真的不一样,小白还需要有知有行手把手带动,比如跟了黑板报再继续学习投资第一课那效果对小白就好多了
作为一个投资小白,学完了有知有行的投资第一课,也跟着做了投资,但一直有个疑问。一开始我跟着温度计定投,投了几期中证 500和沪深300,后面有一笔新钱进入后跟着新钱投入板块买入了基金,里面也有中证500和沪深300。现在我的困惑是,我要不要陆续跟着温度计定投这两只基金,这样会不会破坏我新钱投入这一笔的配置比例,导致我持仓中这两只基金占比过高?能麻烦哪位帮忙解答一下吗?
还没有入场,相当一个完美主义,想要万事俱备,熟不知出来混最重要的是出来。
请问如何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