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投资的本质,简单来说就三句话

  • 梁孝永康 · 2020年7月20日
  • 12313
  • 100

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面临的场景是:你做投资的?投资是什么?炒股吗?那不就是赌博吗?也有一些朋友让我推荐股票,问他们买股票的理由,基本都是看其他人炒股赚大钱了。

每次碰到这些场景,我都想告诉他们,股票投资不是赌博,不是投机,不是股票代码,不是猜涨跌,不是赌运气……

那股票投资到底是什么?如何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来了解投资的本质?作者通过总结巴菲特价值投资大师的经典理论,给我们做了很系统的解答。

但我们也需要明白,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越本质的东西越简单,但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在我们了解了投资的本质之后,如何在投资过程中运用,作者也给出了建议:从本质出发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在复杂和充满诱惑的投资中,检验和矫正有没有偏离方向。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永靖

投资说到最核心的本质原理,我觉得就是三句话,真正能够理解并做到这三句话,你已经是投资大师了。

01

第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这句话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很简单,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不过真正能理解这句话的人,我觉得是极少数人中的极少数。

投资股票,那么就要明白一件事,股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投机的人只是把股票当作赌博的筹码,这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就投机而言,任何东西都可以当成筹码,古代的赌徒把钱当筹码,把房子地契当筹码,也有把老婆当筹码的,都可以,股票只不过是现代社会新发明的筹码,对于投机而言,筹码是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最后的结局,输了老婆没了,赢了就有更多的老婆。

但对于投资而言,我们考虑的不是筹码的问题,而是事物本质的问题。股票的本质就是一个公司的股权,跟你和朋友合伙做一个生意,你占股20%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作为上市公司,规模比你的小生意要大很多,所以把股权拆的很细,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过其本质是一样的。

从股票的原理出发,你就会知道你该思考什么问题,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既然股票和你占股20%的生意是一样的道理,那你该考虑的是这个生意,生意每年投入产出如何,能否持续经营,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现金流如何等等?作为上市公司的一个小股东,你害怕自己没有话语权,自己的利益被大股东和管理层侵害,作为占比20%生意的合伙人,你照样会有这样的担忧,我们知道合作做生意一定要找对人,我观察身边很多做生意的朋友出问题,有一半是业务本身出问题了,还有一半是人的矛盾,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能找到志同道合,观念一致,人品和能力都很好的几个朋友一起做生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想象一下,你如果和朋友一起做一个生意,你最在乎的是什么,那么你买股票,这些问题也是你应该最重视的。想象一下你做生意,什么事情是你不能去做的,那么做股票你也不能做这些事情。比如做生意你不会去做自己不懂的生意,那么投股票你就不能去投自己不懂的行业和公司。做生意你需要很多年才能摸透一个行业,投资股票你要有同样的精神,其实一个人一辈子能看懂一个行业,一类生意模式,就已经够你赚了。

真正理解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你的一切出发点都会回到生意本身,都会回到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你会发现大部分人整天在乎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东西,他们都不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谁更聪明,谁更努力,而是你是否在做正确核心的事情,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分不清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再聪明再努力也没有用。

虽然股票的本质是公司的股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是很多人还是有一种疑虑,就是我和朋友做生意,赚到钱了我能实实在在的看到,而上市公司赚到钱了,好像和我没关系。

02

这里就引出了第二条本质原理: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意思就是股票长期来说,一定会反应出公司的实际价值。如果股票长期无法反映出公司实际价值,那么买公司就是买股票也就没有用了,因为这个公司发展的再好,也和股票没关系。

第一条原理其实很好理解,只要你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去随便思考一下,就能知道,只是要做到很难。而第二条,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开始也保持怀疑态度。但是现在我毫不怀疑,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从长期来看,股价一定会反映出公司的价值。伯克希尔账面价值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而伯克希尔1965~2019年股价复合增长率也是20.3%。股价短期也许会上下剧烈波动,但长期一定会和公司的价值吻合。

从中国股市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虽然A股由于体制原因,垃圾公司遍地,大盘十年不涨。但是无论外界如何,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依然一枝独秀,因为他们赚的钱越来越多,公司价值越来越高。

第二条理论为什么说是投资的基石理论,因为如果第二条理论不成立,那么所有的价值投资都是空中楼阁,如果第二条理论不成立,那么资本市场就是一个百分百的赌场,百分百的投机,没有任何投资可言,我也早就离开了股市。

但是如何来判定一个公司的价值?这关系到我们愿意花多少钱去买这个公司,也就是你买贵了还是便宜。

03

由此引出了第三条本质原理:公司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

我们先来回到第一条,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如果现在有两个公司让你选择买,每个公司现在的利润都是 100万一年,那是否说你愿意出相同的价钱去买?不会,你会考虑很多东西,比如其中一个竞争力很强,你预期能长久的稳健经营下去,而另一个公司竞争激烈,不知道过几年会如何,你甚至愿意多出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去买第一个公司。因为他未来能给你赚更多的钱,而且能持久的赚下去。也就是说第一个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能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第二个公司搞不好过几年就倒闭了,能带给你的现金流是有限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是由它现在能赚多少钱决定的,所以买股票只看市盈率是很片面的。一个公司的价值是由未来能给你带来多少现金流决定的,并且这个现金流要有一个折现率,因为20 年后给你100元,其价值并不能等于现在马上给你100元。但是没有人能真正把一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算出来,也就是没有人能算出一个公司真正的内在价值,巴菲特也不行。

那么这第三条原理还有何意义,当然有意义,第三条原理其实是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如何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是要你去算出来。

所谓的护城河,竞争力,利润率,其实都是让未来的现金流更有持续和可预测性,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哪怕现在很赚钱,你不知道它几年后会不会倒闭或衰退,你也无法去预测他的现金流。如果一个公司利润可以,但是投入产出比很低,每年要大量投入才能产出利润。那么这个公司真正可用的自由现金流其实非常少。真正投资的老手更关注的是净现金流,而并非净利润。

一个公司如果利润率很低,净资产收益率很低,投入很大,即使未来能够不断成长,其实也是低质量的成长,因为要消耗大量的现金流才能取得不划算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也许对于公司的市场地位有帮助,但是对于投资来说,对于现金流来说,还不如不成长。很多人太看重成长率,每年最关心的就是公司利润增长率,但是成长其实不一定是好事,要看成长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公司没有成长,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能把利润分给股东,让我们去投资其他的好生意,那也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收购的公司,你最在乎的一定不是成长。

从未来现金流的角度去思考,你就能知道如何去理解一个公司的价值,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不要把股票当做股票,而要把股票当做是自己的公司,这样你更容易理解现金流,理解公司的价值。

04

我朋友问我如何学习投资,我说投资只有三句话,就是上面说的这三个基石理论。任何其他的投资理论其实都是这三句话的解读和衍生,比如不懂不做,如果你做到了第一条,你不会去做不懂的生意,也不会去投不懂的生意。比如不要在乎股价的波动,要有好心态去持股。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一个生意,并坚信第二条,那么你自然就不会在乎股价的短期波动。

任何行业都有其基石理论,就好像物理学的牛顿定律,相对论,以此为基础,才能衍生无数发明创造。对于投资来说,这三条基石理论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出发点,是检验和矫正我有没有偏离方向的船锚。

其实对于投资的基石理论,它们并非那么高深莫测,他们就和那些人生的道理一样,一直都在那里,你也早就听过,只是要真正让自己回归到这些本质并非易事,我在很多年前就知道这些理论,也相信他们是正确的,但我并没有去接近他们,而是做着一些自己都明白没有前途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充满诱惑和吸引力。但随着生活阅历和投资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朝着基石理论靠拢,我现在离他们依然很远,但我明白这是我要去的方向。包括生活和人生,我喜欢那些质朴的底层逻辑和常识,这些东西非常简单,但却是真正的智慧所在,我尽量让自己去接近他们。

基石理论,简单却充满了最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们总是被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掩盖,让我们迷失在其中。只有回归基石理论,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事情。在投资领域,大部分人把时间和努力都花在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做对的事情,远比努力重要一百倍,只有回归本质,做最核心的事情,才能用最小的努力,换取最大的成功。

2020.4.28 梁孝永康写于湖南

  • 眼里有光的azure

    大道真的至简。李Lu把价值投资的理念总结为四个。前三个都是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概念,最后一个是巴菲特自己的独特贡献。 第一,股票代表的是对公司所有权的证书,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我们以股东形式投资,支持了这个公司,那么我们在公司价值增长的过程中分得我们应得的利益,这条道是可持续的,是一条大道、正道。 第二,理解市场的存在只是为你服务的一个工具。市场给你提供机会去购买所有权,也给你机会,在你很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它出让,变成现金。 市场并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得到的结果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那我们做判断时就必须要预留很大的空间,叫安全边际,买入价格一定要大大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 第四,巴菲特经过自己50年的实践增加了一个概念: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圈,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比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比所有其他人更准确的判断。 能力圈概念最重要的就是边界。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的能力。如果你有一个观点,你必须要能够告诉我这个观点不成立的条件,这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观点。 我非常喜欢李Lu对于投资正道的描述:“正道就是可持续的东西”。也非常印象深刻“没有边界的能力不是真的能力”。顺便推荐一下这篇《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展望》,收录于《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在微信读书App里就有这本书。 跑...跑题了...😂

    3年前
    130
  • 若梦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持有并不等于买入。买入,说明无论定性(公司质地好坏)和定量(公司估值是否合适)都很满意;持有,有可能定性无变化,但估值不吸引 如果一个公司你买入的时候一点儿不犹豫,并且跌50%你也不想卖,那么你就看懂这个公司了 将来可以称王的公司一定是满足人民群众永不满足的精神需求的公司,而不是满足很容易满足的物质需求的公司 什么是好的治理结构?1)创始人必须很厉害,有超越常人的眼光和执行力;2)公司必须很厉害,即使创始人离开,也不会影响公司 我觉得管理的价值被严重高估,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比管理更重要的是:这是不是意见正确的事情,做的人是不是对的人?如果这两个都对,管理就很顺利了 估值很重要,但怎么估值呢?比如我们会说:“这家公司值30亿”,“我们认为10倍PE是便宜的”。我觉得上面这些说法本质上是在猜市场或者猜别的投资者会出什么价,其实还是错的。正确的“估值”应该是这家公司能赚多少钱,以后若干年能赚多少钱。这就是对所谓“现金流折现法”最通俗的解释(大道无形我有型) 查理芒格说:投资只有5%的时间知道是买贵了还是便宜了 来自且慢孟岩

    3年前
    15
  • 建光

    做到第一条,就很不容易了,而不懂不做是我理解趋向于保护的一条原则

    3年前
    5
  • 田玉泉

    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不死的指数基金,适度分散+长期持有+闲钱投资,不加杠杆。就是我的投资理念。

    3年前
    19
  • 逆水行舟

    其实股市从创立之初就是为了方便投资者资助心仪的企业,企业发展后再反哺投资者,二者共同成长,但二级市场的出现在增加股票流动性的同时,却也使得股票成为了可以炒的资源。 其实说白了,买入看好公司的股票并和它一同成长,并从企业利润里获得回报,这叫投资;而那些买入就是为了卖出,只看代码就追涨杀跌,想要从别人口袋里赚取差价,这叫投机。 很显然,投机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割韭菜割久了,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韭菜,很多人提到股票就反感也是因为这个,但其实我们应该反对的是利用股票投机的行为,而并非股票本身。

    3年前
    8
  • 事有万千,聚焦三件

    人生聚焦三件事:运动,交友,投资

    3年前
    7
  • 我是一剂药

    投资的本质是不用投资你同样可以活得精彩。 这里面三基石理论是浅而易见的事后总结,总结就是一种断见,投资系里价值论只是其中一种,这种价值人人皆知,事后对照对标觉得高手就是高,而自己就是那么笨。这种价值该如何看透?如果把握和应用? 那就是查理芒格的清单法,而且是否定式的清单,我不知道你这个公司价值几何,总量多少,延续多久,但我用一个清单而列出这个公司不会去做哪些错事,“如果我知道将来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要做到可控是永不可控的,要做到投资那些有价值的公司是尽所知所能去了解它不会去做那些无价值的事,减法的否认才是投资的本质。

    3年前
    7
  • 静沐暖阳

    做对的事情,远比努力重要一百倍,只有回归本质,做最核心的事情,才能用最小的努力,换取最大的成功。 ——说的很有见地!👍👍

    3年前
    5
  • 云枫

    这篇文章不管是行文结构还是内容都是一篇好文章。三句话: * 买股票就买公司,从做生意角度思考买股票; * 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优秀的公司会一直优秀,和优秀的人一样。 * 公司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和。不但要关注公司成长,还要看公司成长的代价。 在2020.10看完《芒格箴言的智慧》里面很多内容不是特别理解,看完此文带来新的视角,也开始理解护城河的概念。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6天 2020.01.12

    3年前
    3
  • 步枫

    理论基石的力量毋庸置疑,放在我们普通人身上我觉得更需要强调巴菲特提出的'能力圈'概念,这三个字背后的核心理念与'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是最紧密的。理论基石解决了我们如何看待投资的问题,'能力圈'真正解决了我们如何去投资的问题。 比如说一位经过'有知有行'知识体系毕业,投资能力达到80分的同学,他很有可能依然无法理解一个行业,一种商业模式,甚至是一家公司。但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所在,他可以去买指数基金,可以研究主动基金,可以读懂市场情绪,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资产配置。 '能力圈'这个概念是'有知'与'有行'的桥梁,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3年前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