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面临的场景是:你做投资的?投资是什么?炒股吗?那不就是赌博吗?也有一些朋友让我推荐股票,问他们买股票的理由,基本都是看其他人炒股赚大钱了。
每次碰到这些场景,我都想告诉他们,股票投资不是赌博,不是投机,不是股票代码,不是猜涨跌,不是赌运气……
那股票投资到底是什么?如何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来了解投资的本质?作者通过总结巴菲特等价值投资大师的经典理论,给我们做了很系统的解答。
但我们也需要明白,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越本质的东西越简单,但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在我们了解了投资的本质之后,如何在投资过程中运用,作者也给出了建议:从本质出发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在复杂和充满诱惑的投资中,检验和矫正有没有偏离方向。
祝开卷有知。
投资说到最核心的本质原理,我觉得就是三句话,真正能够理解并做到这三句话,你已经是投资大师了。
第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这句话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很简单,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不过真正能理解这句话的人,我觉得是极少数人中的极少数。
投资股票,那么就要明白一件事,股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投机的人只是把股票当作赌博的筹码,这并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就投机而言,任何东西都可以当成筹码,古代的赌徒把钱当筹码,把房子地契当筹码,也有把老婆当筹码的,都可以,股票只不过是现代社会新发明的筹码,对于投机而言,筹码是什么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最后的结局,输了老婆没了,赢了就有更多的老婆。
但对于投资而言,我们考虑的不是筹码的问题,而是事物本质的问题。股票的本质就是一个公司的股权,跟你和朋友合伙做一个生意,你占股20%是一样的道理。只是作为上市公司,规模比你的小生意要大很多,所以把股权拆的很细,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不过其本质是一样的。
从股票的原理出发,你就会知道你该思考什么问题,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既然股票和你占股20%的生意是一样的道理,那你该考虑的是这个生意,生意每年投入产出如何,能否持续经营,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现金流如何等等?作为上市公司的一个小股东,你害怕自己没有话语权,自己的利益被大股东和管理层侵害,作为占比20%生意的合伙人,你照样会有这样的担忧,我们知道合作做生意一定要找对人,我观察身边很多做生意的朋友出问题,有一半是业务本身出问题了,还有一半是人的矛盾,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能找到志同道合,观念一致,人品和能力都很好的几个朋友一起做生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想象一下,你如果和朋友一起做一个生意,你最在乎的是什么,那么你买股票,这些问题也是你应该最重视的。想象一下你做生意,什么事情是你不能去做的,那么做股票你也不能做这些事情。比如做生意你不会去做自己不懂的生意,那么投股票你就不能去投自己不懂的行业和公司。做生意你需要很多年才能摸透一个行业,投资股票你要有同样的精神,其实一个人一辈子能看懂一个行业,一类生意模式,就已经够你赚了。
真正理解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你的一切出发点都会回到生意本身,都会回到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你会发现大部分人整天在乎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而真正重要的东西,他们都不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谁更聪明,谁更努力,而是你是否在做正确核心的事情,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分不清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再聪明再努力也没有用。
虽然股票的本质是公司的股权,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是很多人还是有一种疑虑,就是我和朋友做生意,赚到钱了我能实实在在的看到,而上市公司赚到钱了,好像和我没关系。
这里就引出了第二条本质原理: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意思就是股票长期来说,一定会反应出公司的实际价值。如果股票长期无法反映出公司实际价值,那么买公司就是买股票也就没有用了,因为这个公司发展的再好,也和股票没关系。
第一条原理其实很好理解,只要你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去随便思考一下,就能知道,只是要做到很难。而第二条,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开始也保持怀疑态度。但是现在我毫不怀疑,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从长期来看,股价一定会反映出公司的价值。伯克希尔账面价值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而伯克希尔1965~2019年股价复合增长率也是20.3%。股价短期也许会上下剧烈波动,但长期一定会和公司的价值吻合。
从中国股市也可以看到这一点,虽然A股由于体制原因,垃圾公司遍地,大盘十年不涨。但是无论外界如何,那些真正优秀的公司依然一枝独秀,因为他们赚的钱越来越多,公司价值越来越高。
第二条理论为什么说是投资的基石理论,因为如果第二条理论不成立,那么所有的价值投资都是空中楼阁,如果第二条理论不成立,那么资本市场就是一个百分百的赌场,百分百的投机,没有任何投资可言,我也早就离开了股市。
但是如何来判定一个公司的价值?这关系到我们愿意花多少钱去买这个公司,也就是你买贵了还是便宜。
由此引出了第三条本质原理:公司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
我们先来回到第一条,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如果现在有两个公司让你选择买,每个公司现在的利润都是 100万一年,那是否说你愿意出相同的价钱去买?不会,你会考虑很多东西,比如其中一个竞争力很强,你预期能长久的稳健经营下去,而另一个公司竞争激烈,不知道过几年会如何,你甚至愿意多出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去买第一个公司。因为他未来能给你赚更多的钱,而且能持久的赚下去。也就是说第一个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能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第二个公司搞不好过几年就倒闭了,能带给你的现金流是有限的。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是由它现在能赚多少钱决定的,所以买股票只看市盈率是很片面的。一个公司的价值是由未来能给你带来多少现金流决定的,并且这个现金流要有一个折现率,因为20 年后给你100元,其价值并不能等于现在马上给你100元。但是没有人能真正把一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算出来,也就是没有人能算出一个公司真正的内在价值,巴菲特也不行。
那么这第三条原理还有何意义,当然有意义,第三条原理其实是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如何去理解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是要你去算出来。
所谓的护城河,竞争力,利润率,其实都是让未来的现金流更有持续和可预测性,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哪怕现在很赚钱,你不知道它几年后会不会倒闭或衰退,你也无法去预测他的现金流。如果一个公司利润可以,但是投入产出比很低,每年要大量投入才能产出利润。那么这个公司真正可用的自由现金流其实非常少。真正投资的老手更关注的是净现金流,而并非净利润。
一个公司如果利润率很低,净资产收益率很低,投入很大,即使未来能够不断成长,其实也是低质量的成长,因为要消耗大量的现金流才能取得不划算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也许对于公司的市场地位有帮助,但是对于投资来说,对于现金流来说,还不如不成长。很多人太看重成长率,每年最关心的就是公司利润增长率,但是成长其实不一定是好事,要看成长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公司没有成长,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能把利润分给股东,让我们去投资其他的好生意,那也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收购的公司,你最在乎的一定不是成长。
从未来现金流的角度去思考,你就能知道如何去理解一个公司的价值,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不要把股票当做股票,而要把股票当做是自己的公司,这样你更容易理解现金流,理解公司的价值。
我朋友问我如何学习投资,我说投资只有三句话,就是上面说的这三个基石理论。任何其他的投资理论其实都是这三句话的解读和衍生,比如不懂不做,如果你做到了第一条,你不会去做不懂的生意,也不会去投不懂的生意。比如不要在乎股价的波动,要有好心态去持股。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一个生意,并坚信第二条,那么你自然就不会在乎股价的短期波动。
任何行业都有其基石理论,就好像物理学的牛顿定律,相对论,以此为基础,才能衍生无数发明创造。对于投资来说,这三条基石理论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出发点,是检验和矫正我有没有偏离方向的船锚。
其实对于投资的基石理论,它们并非那么高深莫测,他们就和那些人生的道理一样,一直都在那里,你也早就听过,只是要真正让自己回归到这些本质并非易事,我在很多年前就知道这些理论,也相信他们是正确的,但我并没有去接近他们,而是做着一些自己都明白没有前途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充满诱惑和吸引力。但随着生活阅历和投资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朝着基石理论靠拢,我现在离他们依然很远,但我明白这是我要去的方向。包括生活和人生,我喜欢那些质朴的底层逻辑和常识,这些东西非常简单,但却是真正的智慧所在,我尽量让自己去接近他们。
基石理论,简单却充满了最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们总是被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掩盖,让我们迷失在其中。只有回归基石理论,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事情。在投资领域,大部分人把时间和努力都花在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上。做对的事情,远比努力重要一百倍,只有回归本质,做最核心的事情,才能用最小的努力,换取最大的成功。
2020.4.28 梁孝永康写于湖南
来源:公众号“梁孝永康”
原标题:投资的理论基石
作者:梁孝永康
转载文章发表的所有信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详见《文章免责声明》
对于一个初级投资者,可能更像是一个别人的道理,慢慢学习。
投资的基石是什么? 理解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短期是投票及长期是称重机 股票的价值≈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线总值 选择长期投资,伴随企业成长,留足安全边际 ,去做能力圈内的事,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那期权呢?好公司的期权 适用于这三句话吗?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回归事情的本质,是非常难的。在投资的时候,关注三个要点,一是投股票就是投公司,第二个就是股票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第三是股票的价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价值的折现值。这些道理其实我都懂得,但做起来,总是在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做对的事情,远比努力重要一百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选择,是要明白自己要去的方向,为什么要去,什么是对的,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基石理论,简单却充满了最强大的力量,但是他们总是被各种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所掩盖,
关注利润,不如关注现金流,学到了。
一些写在在最后的话语真的是太棒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越来越认同那些至简朴素的知识与道理,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简单的遵从那些原理的基石,并且逐步接近并遵从,经历时间的沉淀,便会发现成功也同样至简
1.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优秀的公司就是创造了优秀利润或者是即将创造优秀利润的公司。 2. 短期的价值是情绪决定,长期的价值源于内在现金流。本质还是在于创造利润。 3. 公司预期就是未来的现金流折现。未来的竞争态势取决于护城河,也取决于如何经营
从老师这学到新东西,也分享下新思考~非科班,财管、会计等实操性知识还是要补呀~ 一、选股等于选公司 既然股票和你占股20%的生意是一样的道理,那你该考虑的是这个生意,生意每年投入产出如何,能否持续经营,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现金流如何等等? 二、公司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总和 (一)未来总和:持续经营原则 只要活得久,选经营预期稳定、能活下去的。 (二)个股配置也要足球队原则 1.稳赚的股—现金流 真正投资的老手更关注的是净现金流,而并非净利润。要消耗大量的现金流才能取得不划算的成长,这样的成长也许对于公司的市场地位有帮助,但是对于投资来说,对于现金流来说,还不如不成长。很多人太看重成长率,每年最关心的就是公司利润增长率,但是成长其实不一定是好事,要看成长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公司没有成长,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能把利润分给股东,让我们去投资其他的好生意,那也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自己收购的公司,你最在乎的一定不是成长。 2.突破性的成长股 认同理念、做事方法、愿担风险、陪它长大,投资界的养成系哈哈哈哈
这章蛮有意思的,简单明了,这才是聪明人的思想总结。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们当然都知道,那为什么老是被割韭菜呢?一是有可能是不了解下,道听途说的去上车完全不懂的行业,如何对板块进行了解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二是投的钱无关紧要,权当赌博,这也是我的问题。 2.公司的股票估值终究会回到实际价值。这句话我还是有点疑问的,如果估值过低那肯定会回到实际,但是过高呢?可能也会回到实际,但是要把时间拉的够长,但我们获取的大多数利益可能是在这个时间获取的。 3.公司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赚多少钱,而取决未来能赚多少钱,公司的利润率增长还要看它的投出比,健康的成长才有人买单
原来如此,以前买基金就看基金经理和三五年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