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人,你好啊。
时间好快,一年已经走到了尾声,已是储备资粮的冬季。今天,我们想邀请你来领取一枚新徽章,一条漂亮的小鱼,寓意「手有余粮」。点击前往新挑战,添加或更新「生活备用金」心理账户,并在想法区记录你的感受,就可以领取到手了。
「心理账户」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是行为经济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说的是当我们理解和感受金钱时,往往会对不同的收入支出构建出不同的心理上的账户,来分别衡量。
有知有行今年做了很多财务规划相关的工具,希望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投资。首先明确个人的人生目标,比如买房、子女教育、退休等,这些目标有关幸福感、家庭责任和自我实现。接下来将人生目标拆解为具体的财务目标——我们大概需要多少钱,在什么时候需要这笔钱。
每个财务目标,在实操上,都可以用一个「心理账户」来承载。比如生活备用金、子女教育金、养老计划、财务自由计划,等等,都是不同的心理账户。不同期限的财务目标,对应的心理账户加起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四笔钱了。
很多初学投资的朋友,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追求收益上,但这可能并不是投资的全部。广义上看,我们分好自己的每一笔钱,把这笔钱放置在最合适的去处,就已经在投资了。工资到账存进货币基金是投资,偿还一部分贷款是投资,给全家续上保费做好保障是投资,存好明年的旅游预算也是投资,为退休后的体面生活投笔长钱,当然也是投资。
投资是把每一笔钱放在更应该去的地方。心理账户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梳理这件事。
无论是市场火热时我们的给着急入场的新朋友,或是最近的理财第一步,都在很醒目的位置提到:
确保自己留好了一笔生活备用金。
在开始投资前,留足这样一笔钱,把生活需要和长期投资的钱用心理账户区分开,真的很重要。
有知有行的伙伴仝仝,这么描述自己的生活备用金:
对我来说,备用金的作用更多是「备而不用」。给现金流留足冗余,给长期投资留够时间,在极端情况下,我依然有所准备。
仝仝最终建立了 3 个备用金账户如图,她的思路也可以供你参考:
1. 通过细分账户,来理清自己需要存多少钱(可以使用现金流计算器来预估);
2. 产品分层,为不同的目标找到对应的产品。
摩根·侯赛尔在《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的最后,聊了聊自己的资产配置组合:他保守到始终持有 20% 以上的现金,这超过多数财务顾问建议的最保守的水准。他承认这在账面上效率不高,也不会建议其他人这样做,这只是非常适合他自己。
侯赛尔认为,现金像财务独立时所需的氧气。无论发生了什么,他都绝对不想被迫卖掉自己拥有的股票。他要把突然面临庞大开销、必须将股票变现用来支付的可能性尽可能降到:零。
多年来的投资研究让他很清醒知道,市场的疯狂和随机不可预料,每个人都会面临意料之外的庞大开销,因为没人会为无法预料的那一种未来预先做计划。他并非为了具体的某件事而存钱,他存钱只是希望坦然面对一个极端事件更频繁发生、可能超出所有人想象的世界。
现在看来,这笔永远不动的现金,是侯赛尔为未知市场准备的「心理账户」。
无独有偶,在 2013 年的一次演讲中,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观点:
我和查理﹒芒格相信,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是必要的。而且,我们一直避免任何可能让我们的流动性突然干涸的动作。这种保持充足流动性的做法,让我们在 100 年里的 99 年中,收益都变得更少。但是,在最极端的第 100 年里,我们会活下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在这整整 100 年里,都过得很踏实、睡得很安稳。
投资是一条很长的路。出发赶长路之前,希望大家已经「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甚至,无论是否长期投资,都可以先存好至少 6 个月生活备用金,用足够的冗余来把生活和投资分隔开。
因为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作出判断。详见《免责声明》。如转载引用,请遵守《转载声明》。
余🐟已存在😎
余🐟要存在
我的备用金是一个额定值,每个月工资转入,消费转出,如果超过这个额定值10%就把多余部分转入长期投资,如果低于额定值10%就少投资一些恢复到额定值,这样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的支出是怎样的,如果花的少一些就能多投一些非常开心,花的多一些就说明今年过得很丰富也特别开心。
本来以为自己没攒到,但刚刚发现已经攒够半年备用金了!这一年记账省钱做预算还是有点用lol
来上墙了~ 我的备用金包含两个账户: 1. 生活备用金账户,目标是无收入的情况下,覆盖 10~12 个月的基本生活支出, 2.年度支出账户,目标是是覆盖未来一年内的保费支出,旅行/体验新事物的支出 拥有这两个账户后,生活更有底气,抗风险的能力更强;比如:像我现在处于失业状态,基本不会因为无收入而焦虑,有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新机会;更不会导致我生活质量下降啦~ 最后就是平衡收益率和流动性,我是更看重流动性,所以两个账户中的钱 90% 都在货币基金,虽然会拉低一点点收益率,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生活啦,开心最重要!
今年为家庭建立一个【掩体基金】,并定下了明确的规则。 1、先存入一个初始金额,覆盖家庭2年的生活支出。 2、这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投入权益市场,并且日常开支也不使用。 3、每年根据投资收益,同比例增加掩体基金。例如今年投资收益10%,那么年底存入部分盈余让明年掩体基金总额增长10%,如果当年亏损,掩体基金维持不减少。 4、如果市场遭遇极端低温导致投资仓位已满,同时现金流不足,那么掩体基金可在当年部分用于生活支出,以避免在市场极低的时候被迫卖出。 5、每年捐出【掩体基金】的2%用于做公益。 通过这个系统的方法,我希望可是实现3个目标。 1、提前为未知存款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安全,也能让投资时心里更安心。 2、系统性的随投资时间增加,增加掩体基金在整个资产配置中的比例,让人生更安全富足。 3、让公益来帮助别人和滋养自己,也能让自己在投资上更有长期视角和成就感。 今年是掩体基金设立的第一年,感谢有知有行,共勉!
我是猫猫🐱我有小鱼干🐟 今年攒备用金计划圆满超额完成✅ 已完成132%,还会继续调整,攒更多。 我分了智能银行存款(过去遗留)、微众银行活期+、稳钱三个途径,前俩随时可取,是一年备用金,稳钱是一年以上的部分~ 存着存着慢慢也会变成随时可取~
我是大一接触有知有行的,落实的行动是记账。也建立了备用金的概念,不过有点问题。我是每个月拿生活费,所以一开始的备用金计算是以生活费的金额为基数的。记账有了完整一年的数据才发现,2000元的生活费,但是我一年的支出稳定在3~4万元。有真实的支出数据再确定备用金,花的比以为的多多了。 目前,备用金还没有存到预期金额。但是,存备用金这个行为本身已经带来很多好处了:(1)想要存钱就要减少一些支出,减少这些支出帮我重新分析了支出项目和减少了非必要的社交;(2)尝试“开源”,做兼职和学习一些变现技能;(3)这笔钱起到毕业的风险对冲的作用,不论是考研、考公、就业,总要有一些相关支出。不顺利还要渡过过渡期,起码避免落入困境时连喘一小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开启投钱之前,一定要准备充足的备用金,不要因为投资,反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背负更大的压力。
作为大学生刚开始接触有知有行,在储备备用金时就遇到了一些难题。首先自己目前有5万左右的存款,在接触有知有行之前一直以货币基金:定期债券3:2的形式存在微信平台,算是以收益率最低的方式处理了三年闲钱;那么在了解这些后,对于这笔资金的分配,是应该先留好备用金,继续放在货币基金里,还是尽量投入到长线中,再慢慢从家庭给的生活费中节流出一笔新的备用金呢? 思考后,可能这两种方式都有利弊。 如果直接留好备用金,作为以牺牲收益率换来的风险保障,对我来说真的有很大的意义吗?家庭提供的生活费足够支撑我完成学业;丢失生活保障的风险很小;支撑家庭和赡养父母对我来说也是至少五年后的清单。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把钱放在很流动的位置,才会让我觉得不甘心? 其次,如果不留备用金,完全依靠开源节流的方式攒一笔新的,会不会还有许多我现在的经历无法预料到的事?尽管最脆弱的情况发生了,我手里的这笔钱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只是一些需要消费的突发情况呢? 好吧,还是在这里慢慢的梳理中理清了头绪,做好了决定:从现有的存款中划出3个月的费用作为备用金的一部分,再以目前9个月的开销作为备用金目标,进行积攒;之后的生活费,除去正常开销后,以备用金:投资产品1:1的比例进行分配。或许,之后会因为与有知有行接触的深入,认知能力的提高,进行一些调整,谁知道呢?未来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