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出日常开支和生活备用金后,我们来到第二个池子 —— 保险保障。
借用投资的术语,保险是用来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波动率,给我们的人生「托底」。用一份小额的、确定的代价,去覆盖未来可能发生的、我们无力承受的开支。
如果说投资理财是进攻,那么保险就是防守。它让我们在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面前,少一份狼狈、多一份从容。同时,只有做好保障,才能在风险发生的时候有钱花,避免「被动卖出」,不至于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动用本金,这样才能收获长期投资的成功。
那如何配置保险呢?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现在最害怕发生什么?万一发生了,会有哪些财务上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面临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疾病和意外上。日常的小病小灾、磕磕碰碰,虽然会带来不适、影响情绪,甚至会有一些花费,但大多都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没必要通过保险来解决。真正需要保险的,是那些我们无法预见,也难以承受的风险。比如,重病或者重大意外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病得太重」或者「过早离世」。
「病太重」,既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癌症、心脏病、中风,也可能是意外造成的,如严重的车祸。这类风险不仅带来身体的痛苦,还可能对家庭财务造成多重冲击。
首先是直接的医疗费用。因癌症而迅速掏空家庭储蓄的例子,大家都并不陌生。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支出,如前往大城市就医的交通和住宿费用、护工费、营养费以及后期康复费用。
如果患者是家庭经济支柱,重病可能导致短期甚至长期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中断,而日常生活的支出却没有减少。即便是老人或孩子,生病后的高昂照护成本以及家人专职照顾带来的收入损失,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
意外或疾病导致家庭经济支柱在壮年时期过早离世,意味着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基本生活、还贷、赡养父母和子女教育等支出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这些难以承受的风险很适合用保险的四大基本险种来兜底。
不同的险种,覆盖的风险是不同的,我们一一来看: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大到交通事故、高架桥坍塌,小到猫抓狗咬、骨折扭伤,都属于意外。
意外险的保障内容通常包括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如果发生重大意外导致身故或残疾,保险公司会按照合同约定赔付保险金;如果因意外导致医疗花费,则可以通过意外医疗进行报销。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面临意外风险,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成人肩负家庭经济责任,意外身故和伤残的保额应该配够;而老人和孩子,磕磕碰碰的情况较多,更应关注意外医疗保障。
虽然不同产品的保障责任有所不同,但市面上优质的意外险,意外医疗的免赔额通常可低至 0~100 元,且不限制社保用药,非常实用。在实际理赔中,意外医疗也是最常见的理赔类型。
总体来看,意外险的保费低、杠杆高、保障责任明确,建议每个人都配备一份。
医疗险是报销性质的。符合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
医疗险的种类很多,其中最适合普通人的是百万医疗险。它主要覆盖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特殊门诊医疗费用,以及住院前后一定期限内的门诊急诊费用。
百万医疗险的报销额度高达百万以上,且不限社保用药。像癌症、糖尿病等大病的高额医疗费用,都可以通过它解决。
很多人可能会问:平时常见的头疼脑热、小病小痛的门诊费用怎么办?
确实有能报销门诊费用的医疗险,但它并不是保险配置的优先选项。正是因为就医频率高,所以这部分保费并不便宜,附加门诊责任并不一定划算。这种高频、小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建议自付。
真正可能让家庭陷入困境的,是大病、重病导致的医疗开支。从配置优先级上看,百万医疗险的优先级远高于门急诊医疗险。
虽然百万医疗险通常有一万元的免赔额,有一定的使用门槛,但也正因如此,它的价格非常亲民:年轻人每年几百元,老人和孩子每年一两千元左右。可以说是花小钱解决大问题的典范。
大病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哪个年龄阶段都可能碰上。因此,建议全家都尽可能配置医疗险,孩子、大人、老人都需要。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理赔方式不同,它是给付性质的。只要得了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就一笔赔付保险金。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得了病后有社保和医疗险报销,为何还需要重疾险?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重大疾病的开销远不止医疗费用。康复费用、照护成本等隐形支出,以及因病无法工作导致的收入损失,都会对家庭财务造成巨大压力。而这些,是医疗险无法覆盖的。
理想的搭配是:医疗险报销治疗费用,重疾险则用于弥补医疗费用之外的开销,填补可能的收入缺口。
无论家里谁得了大病,都很需要这样一笔钱。然而,重疾险并不适合所有人。
比如中老年人,因为健康状况限制,可能难以通过健康告知。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保费显著提高,性价比相对较低。因此,通常不建议长辈配置重疾险。
少儿和成人,则都建议配置上。
定期寿险,责任特别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保障期内人没了,或者全残,就赔钱。
至于人是怎么没的,意外还是生病,没有限制。大部分产品,甚至投保两年后,自杀都可以赔。
定期寿险主要是为了防范突然离世带来的风险,特别适合那些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房贷的人。如果真有什么不测,它至少能确保家人在经济上有个缓冲,不至于太艰难。
尽管家庭经济支柱「英年早逝」的概率较低,但这一事件对家庭的潜在影响极大。因此,建议家庭支柱都配上一份。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疾病或意外,但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责任,遭遇风险时,带来的财务影响也不同,只买一个保险无法覆盖所有风险,需要根据特定阶段的需求,做好搭配。
对家庭经济支柱来说,他们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保障就要尽量全面,建议配置意外险 + 医疗险 + 重疾险 + 定期寿险。
如果家庭责任不重,定期寿险暂时就可以不需要了:
比如新婚夫妻,如果暂时没有房贷压力,父母也有养老金,那么投保意外险 + 医疗险 + 重疾险就足够了。
再比如刚参加工作的朋友:年轻、健康时买保险,选择多,价格也便宜,最好配置意外险 + 医疗险 + 重疾险。保费预算实在有限的话,至少先投保意外险 + 医疗险,以后有条件了再慢慢补充。
给孩子配置保险时,主要关注「意外」和「疾病」风险。
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疾病,日常发烧和咳嗽都很常见。虽然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较低,但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儿童面临的一些重大疾病风险在增加。如果不幸患病,孩子将遭受痛苦,家庭也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由于活泼好动,孩子容易发生跌倒、烧伤、溺水等意外,这可能导致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康复支出。
因此,孩子的保险以医疗险 + 意外险 + 重疾险为主。
长辈的保险建议优先配置医疗险 + 意外险。由于身体条件限制,长辈投保百万医疗险可能较难,但市场上已有许多健康告知非常宽松、甚至没有健康告知的医疗险可以选择。如果预算吃紧,至少也要买一份当地的惠民保,有一份兜底保障也是好的。
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我们的建议是优先考虑家庭支柱的保障需求。因为经济支柱的健康和安全对家庭财务的影响更大。确定好家庭成员的保险配置后,最重要的是进行家庭现金流的压力测试,确保保费支出与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量力而行,不要让保费成为负担。
如果觉得保费还是高,可以通过调整保障期限、保额来降低保费。或者先配置医疗险、意外险堵住大的风险敞口,等手头宽裕之后再慢慢配齐也是可以的。
总之,买保险要根据家庭责任和预算安排,先保障风险大的,再逐步完善,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合适的保护。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作出判断。详见《免责声明》。如转载引用,请遵守《转载声明》。
老人的没配齐,大人的重疾额度可能不够,但没那么多钱了。尽量配了
请问怎么进行家庭现金流的压力测试呢
讲的非常清楚,我每次买保险都是找到我,不好意思推辞就买了,具体是什么功能都没有仔细研究。而且在银行买了很多,当理财买了。现在感觉配置不合理。
已读,文章很不错
保险,保障一生,陪伴一生!
已阅!每个家庭成员都配备了保险!
现在网上刷到很多说医疗改革DRG之后,百万医疗险就失效了,请问这个要怎么看待呀?还有必要再买百万医疗么?
病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