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 投资应该集中还是分散?

  • 有知有行 · 2020年12月29日
  • 72764
  • 218

你好,欢迎来到《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这是我们的第八讲。

我们经常会收到用户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每个人的钱是有限的,所以投资的时候应该是集中还是分散呢?或者更具体一点,「集中」应该多集中,分散到什么程度才叫「分散」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值得仔细讲讲。不过在回答之前,我们需要先把这个问题描述得更清楚。问题问得越清楚,答案才能越准确。

「集中还是分散」背后的真问题

首先,我们认为,「投资应该集中还是分散」这个说法,带有一点轻微的误导性。它好像在说,不论是集中还是分散,这个问题是有一个需要二选一的标准答案。但实际上,不管集中还是分散,都是可以赚到钱的。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股神巴菲特,一向是持仓非常集中,几千亿美元的资金可能就投在十来个公司上面。很多专业投资者,比如中国的高毅资产、景林资产,走的也是深度研究后重仓少数公司的打法。还有一种「重仓」也很有趣,很多普通中国家庭的超过 70%、80% 的资产,都在一间房子上面,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重仓」,很多人也因为这种「集中」积累了很多财富。

相反,不少知名的投资人,是靠很大程度的分散持仓获得大量收益的。最经典的一个例子应该是彼得·林奇。在担任富达麦哲伦基金经理的 13 年期间,他获得了年化 29% 的回报。不过他的投资风格并不是集中持股,在《战胜华尔街》等几本著作里他都提到过,自己的投资组合经常是有几百只股票同时存在的。但是,超常的勤奋让他对非常多的公司都有着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认知,所以也成就了麦哲伦基金当年的神话。

所以,既然集中和分散都可以成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呢?

答案也很简单,我们把刚才的问题补上一个主语,问题就清晰了——投资的时候,「你」更适合集中还是分散呢?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事情。

集中投资的难度

为了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有知有行想提供一些我们的观察和想法。

大家都知道,假如重仓到一个糟糕的资产,结果是非常可怕的。买过 P2P 产品或者乐视公司股票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会。但其实,我们更容易忽视的是,即使买到了一个非常优质的资产,持有它的过程往往也是相当艰难和考验人的。

我们这里就不说那些上下波动特别刺激的公司了——比如特斯拉、拼多多和蔚来汽车——我们来说一个生意还比较好懂、管理层也相当靠谱、现金流和业务都很稳健的公司:星巴克。

站在 2020 年末,这家公司市值千亿,现金流稳健,全球已经有超过三万家门店。从 1992 年上市算起,星巴克的股价上涨了三百多倍,年化回报率接近 23%。

但就是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公司,如果你回看历史,有大量的时间,它的股价不是在下跌,就是在小幅震荡。

从 2015 末到 2018 年下半年,公司股价都在四五十美元这个区间波动;

再往前的话,其实从 1997 到 2004 年,星巴克股价都算不上有什么大起色;

2005~2007 年倒是涨上去了,但随之 2008~2009 的金融危机又被打回原形。

在这期间,假设你真的重仓了这个公司,其中的煎熬是可想而知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体来说,重仓或者集中的难度有三个:

第一,在价格表现低迷的时候,你是不是还能在至暗时刻坚持自己的「信仰」;

第二,在其他股票其他资产表现出色的时候,你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

第三,在价格开始回归价值,你的判断的确兑现了的时候,是不是能选择好卖出的时机。

如果你 15 美元买了星巴克,后来跌到 5、6 块钱没有卖,那么到了 30 美元的时候你会不会卖掉呢?如果卖掉,后面 30 美元涨到 100 美元这段利润就和你彻底无关了。

怎样做到真正的「分散」

我绝对不怀疑,有知有行的用户中有能做到上述三点的高手。但你需要诚实回答自己的是,你到底是不是其中的一个。

如果你觉得,自己目前还没有重仓某个股票的能力,那么「分散」才是更好的选择。不过这里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对「分散」的理解也是错的。而分散的思路错了,最后造成的结果可能比集中更可怕。

你之前可能听过一个段子,说的是,有的投资者「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买了很多个平台的 P2P 产品。最终的结局就是每个平台的维权群里都有他。显然,这种分散是一种假的分散,因为他只做到了平台层面的分散,没有做到资产层面的分散。

除了资产层面的分散,我们还要做到行业层面的分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投资了很多餐饮公司,但疫情来了全部损失惨重。另外,上一讲我们也说过「行业风格轮动」的现象,如果投资的行业过于集中,可能就会在轮动来临时经受更大的考验。

这里还可以做一点延伸。对于行业分散这件事,我们还可以用更广阔的一层视角来看。

我之前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我的不少朋友,大学毕业以后都去了硅谷工作。他们工作七八年之后,可能在当地找到了伴侣,结成了家庭,贷款买了房。而一种非常常见的家庭组合是这样的:两个人都在硅谷的大科技公司工作,比如谷歌和微软。然后收入的一大部分是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期权,而很多现金交给了旧金山房子的首付。

实际上,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行业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想象一下,如果美国科技行业出现问题,这个家庭可能会受到的冲击:

股价降低,自己的收入减少;

收入减少,还房贷更加困难;

科技公司前景存疑,于是很多人出逃硅谷,本地房价开始下降。

最极端的情况,可能是夫妇有一方被裁掉,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玩笑归玩笑,但你应该能感受到,这种「收入和资产在行业方面过于集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多大。

投资中的「本土偏见」

除了行业风险,另外一个很常见的风险,是地理风险。比如投资界里有个概念叫做「Home bias」,翻译过来就是「本土偏见」,指的就是投资者更倾向于把钱投资在本土,而不是全球市场的现象。

「本土偏见」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比如我们之前研究过加拿大普通投资者的数据,他们的股票部分,有 70% 左右都投给了本土市场。但实际上加拿大股票总市值占全球股市还不到 3% 。显然,加拿大「散户」超配了自己国家的股票,而如果加拿大的股市表现不佳,或者邻国美国的股市涨势更好的话,这些人就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我们来看看加拿大最顶级的、也是全世界都非常领先的投资机构加拿大养老基金(CPP)过去二十年的思路是怎么演进的。加拿大养老基金的年报在网上可以查到,1999 年, CPP 还是老气横秋的 100% 政府债券配置,而等到 2019 年(见下图),CPP 已经变成了以股权为主(54.9%),实体资产(比如土地、林地、房产等等)为辅(20%+),然后全球分散配置(加拿大股票只占 15.6% )的,基本上是如今业界公认的最优框架了。

加拿大养老基金资产配置(2019)| 来源:CPP 官网

当然,超配自己认可国家的资产是完全没错的——比如有知有行的整体策略,就是长期持有中国的核心好资产。但如果在这个策略之上,能做一些补充,比如除了大陆的A股之外,我们可以把美股、港股、德国DAX、债券、黄金、原油这些工具利用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均衡的组合,也会对我们长期收益有很大的好处。

小结

资产分散、行业分散、地理位置分散,算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比较基础且重要分散方式。不过,投资做多了你就会发现,通过分散化来获得收益、抵抗风险这件事,其实是无止境的。想要做到更加分散,还有很多更高阶的手段。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个高净值客户的朋友,在他的眼中,世界充满了风险,所以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比如他是不少基金的 LP(背后出资人),虽然他是一个价值投资的信徒,但他投资的基金,有价值风格、有动量风格、有绝对收益风格、也有量化套利风格——因为「你也不知道某个三年五年里哪个策略能跑出来」。

另外,他把钱存在了国内外各种银行里,小到城市银行大到瑞士银行这样的国际银行,目的是分散金融系统的风险;他甚至还买了不少实物金条,存放在世界各地的保险柜里……这些对很多人来说有些夸张的做法,是他认为自己能在市场上长期存活下来的必备技能。

最后来总结一下,有知有行从不教条地认为,投资必须应该集中或是分散——每个人在每段时间,面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当然,我们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采用分散化的投资更加有效,也更能协助我们在投资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而我们会帮助你做到的就是真正的、适度的、科学化的分散。

本讲重点

下讲预告

下一讲,我们来聊一个投资中的实际问题,好公司如果价格太贵,还应不应该买?我们下一讲见。

想法

发布想法
  • moqi_dJQU9i

    集中还是分散哪种适合自己,怎么都得实践一番后才能知道。

    2025年6月15日
    0
  • 丁丁的1977

    集中的三个问题:第一,在价格表现低迷的时候,你是不是还能在至暗时刻坚持自己的「信仰」;如果被套牢了,可以。第二,在其他股票其他资产表现出色的时候,你是不是能耐得住寂寞;可能会把套牢的转换过去。第三,在价格开始回归价值,你的判断的确兑现了的时候,是不是能选择好卖出的时机。不能。分散的好处是非常认可的。但我认为首先要明白人生目标,才能做财务规划,规划以后才知道要达到目标需要做怎么样的分散。在这个基础上,我感觉哪怕不擅长,也可以去学习。一旦认为应该,就会去学习。我认为对我来说,分散很重要。但我得经历过结合自身的这个过程,然后我就会去学习、认知分散策略。

    2025年5月30日
    0
  • Jolly呀

    集中和分散,集中难,分散亦难,分散包括资产分散,行业分散和地理分散。

    2025年5月29日
    0
  • 生命不能没有早茶

    分散还是集中的选择,依然也是要看自己的能力圈,要是能力不够,不论是集中还是分散都不会有超乎自己预期的收益。不同阶段获取本金和损失能力也不同,所以适合当前阶段的你才是最重要的

    2025年5月4日
    0
  • 发发发发发大财

    资产分散(四笔钱) 行业分散(宽基指数) 地域分散(适当布局海外)

    2025年4月15日
    0
  • 元气小孙🤘🏼

    对于普通人来说,梭哈还是有点too much了😂😂

    2025年4月13日
    0
  • 元气小孙🤘🏼

    所以要对自己的风格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2025年4月13日
    0
  • 元气小孙🤘🏼

    没有错与对,只有合不合适

    2025年4月13日
    0
  • 同路人_gRFlxj

    这里其实本质上取决于自己的性格/认知。 集中的要求更高,但看对的收益也更高,要求包含:第一要看住alpha,第二要耐得住轮动。 分散投资指数享受beta的形式可能对散户更友好。 但买指数也存在集中和分散很多指数的做法,这里我建议就是尽可能集中,因为你能看懂一个就很不错了。

    2025年3月22日
    0
  • 云_paN2Q4

    对于我,要分散,不仅资产分散,行业也要分散,地理也要分散。分散是无止境的。 加拿大cpp养老基金,投资思路可以参考,长期持有中国长期

    2025年3月5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