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怎样为自己制定一份长期资产配置方案?

  • 有知有行 · 2021年1月18日
  • 93067
  • 275

你好,欢迎来到《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今天是我们的第十三讲。

在上一讲,我们聊到了如何利用「四笔钱」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金融资产。在这四笔钱当中,保险、活钱、稳健理财,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在有知有行的知识体系和黑板报栏目中也多有涉及。

但是长期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做对了能提升不少收益,可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亏很多钱。因此在接下来的几讲,我们会集中来聊聊「长钱」。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有知有行长期投资理念的话,那就是「好资产 + 好价格 + 长期持有」。这句话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包含了所有重要的东西。

长期来看,股票是收益最高的资产,因此我们应该围绕「长期持有股票」来打造自己的长钱体系。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其实很难知道一只股票究竟值多少钱,并且股市的波动很大,容易影响我们的心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开始实操呢?

别急着下场实操。这一讲,我先来和你聊聊长期投资中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寻找到好资产,辨别出合适的价格并买入,同时克服长期持有过程中市场波动对心态的影响,最终,你才能获得理想的长期投资收益。

理想的股债比例是多少?

我们先来看看,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以下简称「格雷厄姆」)在 80 年前对长期投资的建议。

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提出,不论是进攻型投资者(风险偏好比较高),还是防御性投资者,都需要同时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和债券,并且债券的比例不能低于 25%。

同时持有股票和债券有两个原因。

首先,大多数情况下,股票和债券不是同涨同跌的。因此,同时配置这两种资产,能够有效地降低资产组合的波动。更重要的是,持有一定比例的债券,能够帮助我们在类似 2018 年大熊市时,心里有底,感觉自己还有弹药,不至于卖光手中的股票。

你可以想象一下,股市跌得很惨的时候,满仓股票和持有一部分现金或者债券的投资者,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最终决定大家是否能赚钱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多出来的那些仓位,而是你究竟能否坚持下去。

格雷厄姆的另一个建议是再平衡」(Rebalance),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假如我们最开始把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设置为 75:25。由于股票和债券都会涨跌波动,一段时间以后,它们的比例就不再是我们最开始设置的这个比例了。

比如由于股票涨得比较快,来到了 80:20。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卖掉 5% 的股票,换成债券资产,把我们资产组合中的股债比例恢复为 75:25。这种做法就是「再平衡」。

我们前面讲过,不少投资者亏钱的原因,是在股票价格很贵的时候买入股票,而在接下来的大跌中恐慌卖出。这样的行为,与正确的投资方法正好相反。

价值投资者应该在下跌中以更低的成本增加股票的配置,而在牛市疯狂上涨时停止买入甚至卖出。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我们前面学习的那些知识,还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通过「再平衡」这种简单、纪律性的方式,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有趣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再平衡动作,其实就是卖出了相对来说涨得更多的资产,买入涨得少的资产。

但你发现了吗?这个过程其实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根本不需要我们去对股市进行估值。这也难怪在投资界会流传着一句话:再平衡是投资里唯一免费的午餐。

当然,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关心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多少比较合适。格雷厄姆建议,最大不要超过 75:25,最少也不要低于 25:75,大多数投资者 50:50 比较合适。

你看,这是不是回到了上一讲的最后马科维茨给出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们特别想追求一个精确的比例,但其实,那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市场同样适用吗?

说了这么多,这种古老的、80 年前的、源自美国的资产配置方式,是否适合中国的情况呢?

我们选择了万得全A指数和中长期纯债基金指数来作为股票和债券的代表,回测了从 2004 年至 2020 年的数据,来看看这个投资系统在A股的表现情况。

75:25 股债配比组合的年化收益是 9.98%,持有过程中的最大回撤达到 64%;如果我们把股票的比例下降到 50%,50:50 股债配比组合的年化收益是 8.63%,最大回撤达到 54.69%;如果我们进一步把股票的比例下降到 25%,25:75 股债配比组合的年化收益是 6.94%,最大回撤幅度为 37%。

如果我们进一步加上一年一次的再平衡,也就是在每一年的年初,把由于涨跌已经偏离了配置目标的股债比例,恢复、再平衡到原始的比例。这样带来的效果如何呢?

75:25 股债配比组合的年化收益从 9.98% 上升到了 11.38%,最大亏损反而从 64% 下降到 53%。其它两个组合也都显现出同样的效果,年化收益有所上升,而持有过程中的亏损反而下降。比如 25:75 组合的最大亏损,甚至下降到了 19%。是不是很神奇?

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操作,我们就以指数基金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具有永久、自动的投资系统,而且不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不去预测和焦虑,因为这个系统会自己解决问题。

来源:有知有行

来源:有知有行

格雷厄姆的建议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这也是我们打造自己投资系统的原点。

未来会有多少收益?

如果按照这个投资系统来投资,未来我们大概可以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投资收益呢?我们来推算一下。

2020 年 11 月初,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建议》,这个规划中有很多与我们投资息息相关的事情,如果到 2035 年,我国 GDP 规模真能较 2020 年翻一番,超过 200 万亿元,这意味着从 2020 年到 2035 年,中国GDP需要以年化 4.7% 左右的速度增长。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提到过,一个国家的 GDP 中,70% 的部分是由企业创造的,并且企业的盈利能力要高于个人和其它部门。假设我们投资中国的全部企业的话,大概可以获得年化 5~6% 左右的收益。

上市公司是所有企业中的一部分,但它们的整体盈利能力要超过全部企业的平均水平。如果我们投资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大概我们可以获得年化 6~7% 左右的收益。

再进一步,沪深300中证500宽基指数中的企业是上市公司中的一部分,指数编制的特点和方式,保证了它们是上市公司中头部的企业。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概股等指数覆盖了中国经济未来 15 年主要的发展方向,大概我们可以获得年化 7~8% 左右的增长速度。

总结一下,如果未来 15 年中国能实现年化 4.7% 左右的经济增长,我们有可能可以通过投资指数获得年化 7%~8% 左右的年化收益

这是股票的部分,我们再来看看债券。

如果未来 15 年 GDP 的预期增长是年化 4.7% 的话,债券的收益一定会比过去 20 年要低不少,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借钱的利率超过了增长速度,谁还愿意去借呢?

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假设,未来 15 年债券的平均年化收益可以做到 3%,这是第二个基础。

另外,根据上面的回测我们可以看到,「再平衡」这个简单的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提升 1%~2% 左右的年化收益

8% 的股票,3% 的债券,以及 1% 的再平衡,这三个收益就构成了这个简单投资系统的基础。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值,来推算我们在未来大概可以获得的投资收益。

比如说,如果我们采用 75:25 股债配比,我们在未来 15 年获得的收益大概是:

75% × 8% + 25% × 3% + 1% = 7.75%

四种提高收益的武器

当然,前面说的只是一个基础。想要进一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策略,就好比「武器库」中的十八般武器。接下来,我就给你简单介绍一下四种主要的武器。

武器 1:基于估值的低买高卖

来源:有知有行

我们前面讲过,人类其实缺乏给股票正确估值的能力。大部分时间,市场给出的价格都是「正确」的,我们很难说它是贵还是便宜。但总有少数的时间,我们可以一眼看出胖瘦。2018 年底,我们不用太多的知识也知道那时的市场非常冷清,估值很便宜;而 2015 年中,我们也很容易知道那样火爆的市场持续不了太久。

基于估值,在很便宜的时候多买一些,很贵的时候卖出一些,大部分时间长期持有,长期来看,这样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收益率。

提高多少呢?得看市场里的「疯子」和「傻子」有多少。换句话说 ,他们所犯错误的大小,决定了我们能收获多少超额收益

乐观估计,基于估值的低买高卖,可以帮我们提高 3%~5% 左右的年化收益

武器 2:增强型指数

你也许听说过一些基金公司发行的「增强型指数基金」,所谓「增强」的基本含义,就是在指数的基础上,试图去获得一些超额收益

不同增强型基金的增强方式不同,就以「沪深300指数增强」为例,有的基金会通过在这 300 只股票里面选取核心仓位(比如 70% 以上仓位),其它部分做一些优化操作;有的会通过分析量化因子指标,选取各种因子比如「分析师情绪」来获取超额收益;还有一些会采用「配对交易」,通过像「美的」、「格力」这样股票的价差波动来赚取超额收益……

不管什么方式,这些「增强型指数基金」都是在保证核心仓位围绕在指数所包含公司的同时,做一些胜率较高的小操作,再用一些交易限制,保证整个资产组合不会脱离指数本身。这些操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积小胜为大胜。在散户较多的A股市场,还是有不少空间。

乐观估计,增强型指数基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 1%~2% 左右的年化收益

武器 3:主动型基金

有知有行的投资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选择「好资产」。指数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中等偏上水平,但是在这些公司中,一定有增长更快、质量更好的公司。就像一个班集体,也有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

有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出未来这个班中哪些同学更有「前途」(我们暂时用世俗的成功来定义前途)。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一样,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研究、系统,帮助我们找到上市公司群体中增长更快的一部分公司。这部分公司的回报率,也会超过指数基金

未来 15 年,如果我们能找到好的基金经理,主动基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 2%~3% 的年化收益

武器 4:债券型基金

对于个人来说,其实通过公募基金来购买并持有债券是更好的选择,除了对债券质地的把握以及分散之外,债券基金还可以通过杠杆(一般是140% 左右)来放大一部分收益。因此,大概率我们通过债券基金可以拿到 4% 左右的年化收益率

篇幅所限,我只列举了 4 种我们可以用到的武器。其实,在有知有行的「武器库」中,这样的武器还有很多。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买入、卖出的时候结合一些趋势交易的策略?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资产包中加入美股、德国甚至黄金等其它资产?这些都会在不断优化收益率的同时,进一步地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波动。

小结

我们用了两讲的时间,来讲述了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无论是大类资产,还是长钱,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先要做的根本不是选哪只基金或者股票,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资产配置。因为它决定了绝大部分的收益。

以我自己为例,我过去 15 年通过投资赚了不少钱,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我股票或者基金选的好,而是我把我的大部分资产都投入到了市场中。

最后,我们以一个小案例来结束今天的课程。

假设你有 1000 万元的资产想进行长期投资,希望未来 10 年把这 1000 万元变成 2000 万元。你把 20% 的仓位配置在股市上,然后把大部分仓位放到类固收产品上(比如债券型基金),这个配置能达到你的目标吗?

不能。

10 年翻倍需要的年化收益率是 7%,基于你的配置,预期收益率是:

20% × 8% + 80% × 4% + 1% = 5.8%

那该怎么做呢?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情况,合理选择上面武器库中的武器,来进行自己的资产配置

举个例子:

1000 万元的资产,先按照股债 70 : 30 的比例,投资指数基金债券基金。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整体的收益率会是多少呢?

70% × 8% + 30% × 4% + 1% = 7.8%

这样10 年下来,如果能达到这个年化收益率,这 1000 万元就有较大概率可以变成 2000 万元。

当然,这只是一个毛估估的过程,数字不一定精确。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这些其实就是做好投资第一步,建立长期资产配置方案的基本步骤。这比一上来就选择哪些基金和股票,要更重要。在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几讲,我们会聊聊如何进一步地利用「好价格」,选择「好资产」,最终通过长期持有,获得收益。

最后,我想给你留一道思考题。

假如你继续运用上面提到的几种武器来提高自己的收益:

1)70% 的股票仓位中,40% 基于估值和增强型指数基金进一步提高仓位,30% 分散投资给几个优秀的主动型基金经理;

2)30% 的债券仓位,用债券基金以及有知有行未来推荐的其它「固收+」产品来进一步提高收益。

如果这样操作,你的目标收益率会从 7.5% 提升到多少呢?

欢迎你在想法区留言回答。

本讲重点

下讲预告

下一讲,我们会聊聊什么是好资产,如何选择到长期向上的好资产。

我们下一讲见。

想法

发布想法
  • 端正升值

    告诉了我们10%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

    2025年3月21日
    0
  • 安安静静小蘑菇

    我们前面讲过,人类其实缺乏给股票正确估值的能力。大部分时间,市场给出的价格都是「正确」的,我们很难说它是贵还是便宜。但总有少数的时间,我们可以一眼看出胖瘦。2018 年底,我们不用太多的知识也知道那时的市场非常冷清,估值很便宜;而 2015 年中,我们也很容易知道那样火爆的市场持续不了太久。 不贵也不便宜的时候买会不会降低收益率

    2025年3月15日
    0
  • Jas.Chen

    累计收益率是投资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总收益相对于初始投资金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了资产在投资期内的整体表现,衡量了投资价值的增长幅度。 最大回撤(Maximum Drawdown, MDD)是衡量投资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表示投资组合在一定时期内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最大资产价值下降幅度。它反映了投资者在最坏情况下可能承受的潜在亏损。 1. 衡量风险:最大回撤越大,说明投资组合在历史上遭受的最大损失越严重,风险越高。 2. 时间无关:最大回撤仅看资产价格的波动幅度,与时间无关。例如,某一段时间投资组合可能出现过较大的亏损,即使最终盈利,最大回撤仍然可能很高。 3. 投资者心理压力:高回撤可能导致投资者在下跌时做出错误决策(如恐慌性抛售)。 纯配置是指在投资期间内,不对资产组合进行任何调整的策略。具体来说,这种方法会根据初始的投资比例(如75%股票+25%债券、50%股票+50%债券等)分配资金后,不再重新平衡,即使市场波动导致股票或债券的比例偏离初始分配,也不采取任何行动。

    2024年11月27日
    0
  • Chasey_🍀

    一直对数学很怕啊,感觉算不明白,但是!数字就是重要🥹好好学习

    2024年10月30日
    0
  • 同路人_t741WG

    可是股票买什么呢?万得全A买不到吧?

    2024年10月26日
    0
  • 同路人_Ti4ltq

    我想问一下文中所说的仓位是指持有的资产总数吗

    2024年10月21日
    0
  • 赤丶

    我有个疑问,100%持有股票和股债配比(75%+25%)每年再平衡,持有同样时间,如2004-2020,哪个收益率高呢?如果单纯持有股票收益率高,还有必要为了降低波动率而降低收益吗?

    2024年10月13日
    0
  • Stephanie🌻🌻

    “如果未来 15 年中国能实现年化 4.7% 左右的经济增长,我们有可能可以通过投资指数获得年化 7%~8% 左右的年化收益。”这个年化不是复合年化收益率对吗?对我们投资来说,不是应该算得是复合年化吗?

    2024年10月13日
    0
  • 牛牛牛

    股债平衡,一定要均衡配置。再平衡是投资里的免费午餐

    2024年10月12日
    0
  • (λ)

    红利ETF能不能做为债券的替代品?

    2024年10月6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