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Blog

以估值看美股,雾里看花😵‍💫

  • 知行研究 · 9月2日
  • 2791
  • 16

欢迎大家来到海外投资 Blog 专栏,我们会在这里和你聊聊海外市场的近况,解读海外长钱的业绩表现,分享海外投资知识。

这是海外投资 Blog 的第 23 期。本期 Blog ,我们来聊聊美股的估值和集中度,AI 行业会重演 2000 年的互联网泡沫吗?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又该怎样规划资产配置

海外市场 & 业绩

首先,依旧回顾一下 8 月海外市场的表现。

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将在 9 月降息的预期越来越强,美股小盘股也迎来了突破。8 月罗素2000指数上涨了 7%,优于大盘股和科技股。

过去几年,美国高利率的宏观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融资压力,标普500指数的涨幅多由头部几家大公司带动,小盘股的表现一直弱于大盘股降息有机会降低小盘股的融资成本,改善其盈利能力,对小盘股来说是个利好。

可以发现,标普500等权重指数 8 月上涨了 2.66%,优于标普500纳斯达克100指数,说明此次上涨从原来的几家巨头,扩散到了更多的公司。

日股和欧股在 8 月的表现也不错,东证指数上涨 4.49%,MSCI欧洲指数上涨 3.6%。聚焦龙头的德国DAX和法国CAC40指数表现一般,跌幅分别为 0.68% 和 0.88%。

具体行业表现中,标普500十一个行业板块里,9 个板块上涨,2 个板块下跌。涨得最多的是前段时间跌幅较大的材料和医疗保健,涨幅在 5% 以上;下跌最多的是公用事业板块,跌幅在 2% 左右。

债券市场方面,由于市场对美联储 9 月降息的押注,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从 4.36% 下滑至 4.23%。下图展现了美国不同期限国债的八月回报,可以发现中期国债表现优于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如果市场坚信美联储会降息,理论上对利率最敏感的 20+ 年美国国债 ETF 应该涨幅最大,但实际情况是,它下跌了。说明市场也是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美联储虽然会降息,但是未来经济和政策路径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选择了风险收益比更好的中期债券。

汇率方面,8 月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相对欧元、英镑和日元贬值。对于海外长钱来说,美股基金受汇率影响表现会弱于基准指数,而日股和欧股基金表现则占优。

下面展示了海外长钱主要持仓基金的 8 月回报。日本成为 8 月表现最好的股票市场。海外债方面,久期较短的摩根海外稳健受汇率影响本月为负回报,摩根国际债券则被欧债拖累本月为负回报。

综合各种影响,我们看到 8 月海外长钱示例账户扣费后业绩为 0.87%。

美股的估值,真是看不懂

近期美股又创下了新高,美股的估值再一次来到了较高的位置。

2023 年左右,不少人就已经感叹美股估值高,不敢买入。时间来到了 2025 年 8 月底,美股的估值比 2023 年又增长了不少。

下图展示了近 50 年来美股的估值变化,可以发现现阶段标普500估值,已经十分接近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期。

看到这,肯定有人要问:这样的高估值可以持续吗?美股会不会像 2000 年互联网泡沫那样崩盘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一个事实:如果按照估值去投资美股的话,那过去十年或许你都不应该持有美股。因为自 2016 年以后,美股的估值已经超越了 2007 年金融危机前的股市高点。即使 2022 年美股下跌,其估值也是 2007 年的顶点水平。就估值绝对值来说,这十年美股几乎处于持续高估的状态,如果奉行低估才能买入的策略,那十年内的机会可以说寥寥无几。

但过去十年,美股的表现我们有目共睹。实际上,任何一个时间点买入标普500指数,都是赚钱的。从下图标普500与全球市场指数的对比可以发现,美股几乎是过去十年全球市场表现最好的。如果按照估值去投资,几乎就是错过了过去十年美股的涨幅。

依照估值投资,理论有一个重要假设是:指数估值最终应回归其长期平均值。拿历史估值数据与现在美股估值数据对比,自然会得出目前美股被严重高估的结论,但或许这个「锚点」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几十年中,无论是指数成分股还是宏观经济环境都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在某些程度上也抬高了美股的估值中枢

从指数成分股来看,1957 年是标普500指数刚发布的时间,当时指数只有 3 个板块:工业、公用事业和铁路。

到了 1976 年,铁路板块被拓展为运输板块,金融正式成为独立板块。

不难发现,当时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还是以传统工业为主,85% 以上的权重都是工业。

到了 2001 年,行业划分更为细致了,标普500指数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占比也开始增加,传统工业的占比则从 85% 下降到了 11%。

到了 2025 年,截至 7 月底,标普500指数行业分布里,35% 的权重都是信息技术行业,科技行业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传统工业的占比进一步下降。

我们可以看到,标普500指数从传统工业占主导,逐渐转变为科技行业占主导。科技行业因为其增长潜力和利润率高的特性,本来估值就比传统工业要高。在过去三十年全球化的浪潮下,美国科技行业更是可以赚世界各地的钱,有约 40% 的营收都来自美国之外。这样的企业,市场也会更愿意给予它高估值,本质上是因为它盈利能力强。指数内科技行业占比增加,相应抬高标普500指数的整体估值

另一方面,美联储在美股估值中枢上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应对 2008 年金融危机和 2020 年新冠疫情,美联储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联邦基准利率降为 0,同时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的方式为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市场里的钱变多了,这些钱自然会流向那些优质风险资产,从而也推高了美股的价格。此外,美联储通过每月一次的 FOMC 会议与市场沟通经济数据和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去稳定甚至提振市场信心。可以说,美联储像是一位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燃料」并管理「预期引擎」的总工程师。在这样的预期下,市场更容易对美股乐观,认为即使风险出现,也会有美联储兜底。

以上两点,行业变迁和美联储的作用,或许是近几十年美股估值中枢抬升的重要原因。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考虑以上两点,但美股的估值确实是来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此次估值的抬升,大多还是由科技巨头带来的。下图来自高盛,展示了去年年末标普500成分股中前十大权重股的估值与其余 490 只成分股估值的对比。浅蓝色线代表十大权重股的估值,超过 30 倍 PE;深蓝色线代表剩余 490 只成分股,约 19 倍 PE

七巨头的行情由 AI 带动,这是目前全球都在追捧的新兴产业。AI 行业的一个特点是,在没有带来明确收益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是科技巨头天生具有优势的原因:有资金,有技术人才,所以市场愿意押注赢家会在他们中间产生。过去两年,Meta、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用大量的资本支出修建数据中心、增加算力。而全球绝大部分的 AI 训练任务依赖英伟达芯片,这极大地提高了英伟达的盈利和市值

有人会拿现在的 AI 军备竞赛和 2000 年互联网泡沫对比,诚然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是新兴产业的崛起,现阶段收益最大的都是「卖铲子」公司:2000 年的思科和现在的英伟达。但不同的是,2000 年互联网泡沫里,当时不少互联网公司是无法直接通过互联网盈利的,而现在的 AI 却是可以直接融入大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中,甚至帮助他们减少人工开支,产生真实的盈利。

下图展示了近几年的七巨头与其余 493 只股票的盈利增速对比,可以发现 2023 和 2024 年,七巨头的盈利增速明显高于其余公司,而 2025 年和 2026 年(分析师预测),两者的差距会逐渐缩窄,AI 会逐步帮助中小公司提升效率,美联储降息也会利于中小公司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说,目前美股市场的估值确实很贵,但其仍有盈利和资金支撑。面对估值高的市场,我们投资者可以怎么做呢?

面对估值高,有什么应对?

霍华德马克思在 8 月给他的客户们写了一封邮件,名叫《价值的计算逻辑》。里面他提及:

高估的存在永远无法被证明,且估值过高不等于很快就下跌。面对高估的市场,作为投资者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投资状态等级:

6、停止买入

5、减少进取型持仓,增加防御型持仓

4、抛售剩余的激进型持仓

3、减持防御型持仓

2、清空所有持仓

1、做空

他认为 3、2 和 1 几乎是不可能的,采取极端措施往往是不明智的。但我们可以通过 6、5、4 的行为做一些防御性措施,减少自己的担忧状态。减持一些估值较高的资产,即使继续走高,也不会不甘心,因为我们还有持仓。

我们看到,海外长钱在 6 月 6 日进行了调仓,将 10% 的美股仓位给到了估值相对更低的欧股和日股,这也是一种防御姿态。通过全球分散配置,降低整体组合的风险。

此外,海外长钱有 30% 的债券仓位,当股市下跌时,这部分的债券仓位也可以充当缓冲垫的作用。4 月关税扰动期间时,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了 23%,标普500指数下跌了 19%,同期海外长钱的最大回撤是 -12.8%,远低于指数的跌幅。

最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中国境内投资者,投资海外组合的资金其实只是我们资产的一小部分,这部分的作用是分散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享受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多朋友还是用定投或是分批投入的方式投资的海外长钱,风险也就进一步减小了。

想法

发布想法
  • SSSSSuper_Van

    看温度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问,如果A股将来走出了美股行情,用温度计选股还会是一个好的策略吗?会不会错失最好的行情?

    2025年9月2日
    4
  • 美娜_2023

    分析的有理有据,爱看。

    2025年9月2日
    4
  • SPY

    非常不赞同关于按估值投资的部分,至少这段论述有一个严重的逻辑漏洞,把所谓低估投资=按估值投资,但事实上,低估投资只是按估值投资中的一个策略而已。比如说低估为 PE 20%以下,过去十年 标普500 PE 在20%分位以下 大约有两年时间,其实也不算短,而 70% 分位以下则有大把时间的,不是说非得在20%分位以下进行所谓的低估投资,至少在 50% 左右的时候是可以持续大量投入的,50%以下 甚至20%以下 可以加倍投入,但最重要的是要规避现在80%分位以上区域投资 ,避免高高站在山岗上。

    2025年9月2日
    3
  • 知行合一之易之过

    有个疑惑,在这儿提出来不知道合适不,目前雪球长稳海比例5:3:2,但是看到今天这大盘,比如想补仓一点长钱,就需要卖出稳钱或海外,可是卖出需要时间会错过时间,因此感觉组合应该留个1的现金,好把握机会,现在想调整长稳海现的比例为4:3:2:1,但是不知道是否合理,希望大家讨论一下或请大佬指点一二。

    2025年9月2日
    1
  • 小🦆光

    今年对美股的策略就是逢高减仓,但整体依然保持一定的比例。同看了马克思的备忘录,还有just keep buying的作者的播客,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应该减持美股。顶部比底部难判断,因为顶部是由最疯狂的人边际定价的,但是我们可以有一颗平常心,少赚一点换一个安稳觉。

    2025年9月2日
    1
  • Jacky王晓晨

    今年我就果断选择了 6,把资金投到大 A 中。如果美股继续涨,老资金也有收获,跌了则没有积累过高成本,涨跌都舒服。

    2025年9月2日
    0
  • 同路人_iaUCz1

    我买了海外长钱,但是为啥没给我买德国法国的呢?

    2025年9月4日
    0
  • SPY

    也非常不赞同关于2000年科技泡沫和当今AI驱动的七姐妹牛市的对比。我认为重要的不是看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是看如今和上一次有什么没变,在每一次浪潮当中,总能找到各种各样与上一次不一样的理由,但事实上 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那些不变的人性和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

    2025年9月2日
    0
  • 金元宝Dog

    海外和国内的资金配比,有参考吗? 五五开,我对国外不熟悉,还有汇率换算的不确定损失 二八开,20%买海外,一百万有20万投到海外,一半配置债,一半配宽基,美国股票现在比国内贵了,债的选择也不多 或者就1:9吧,至少有点海外分散

    2025年9月2日
    0
  • 漂泊_cr3Duc

    越南过去几个月大涨,越南市场如何呢

    2025年9月5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