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在「想要」和「得到」之间,留一段距离

  • 国伟 · 9月12日
  • 1271
  • 12

大家好,我是国伟,有知有行的合规伙伴。 之前在存钱挑战的帖子「你有哪些理财丝滑小妙招」里,留言了一个存钱习惯。

这段文字受到了很多同路人的喜欢,今天也想和大家更系统分享一下,我是通过哪些方式,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理念,并构建起一整个「花钱体系」的。

制定购物清单

孟岩在 2019 年的一篇文章写过,「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这几年,我尝试让自己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太着急去回应刺激。问题总会慢慢解决,心态更是平和许多。

具体到消费决策上,我会让「想要」和「得到」之间,留出一段距离。架起这段桥梁的,就是购物清单。

我的购物清单

一件物品是否会被我放入清单,取决于它的价格与品类,大概按以下的原则执行:

  • 千元以上的产品,大概率会放入;

  • 我极易冲动消费的数码类产品,会被放入;

  • 以前从未消费过的品类,会被放入。

便宜一些的,或我已经很明确自己应该「下重注」的产品,我会直接买入,不再过度占用注意力。

在我的购物清单中,通过序号区分优先级,在每个物品后记录自己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想法,并单列一个「移除」的板块。过程中,这些物品的优先级常常会随着想法而改变,我也在需求和生活需要中来回检视,确认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购买这些物品。

回顾过往消费

对我而言,消费回顾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用写作记录并回溯我的整个购物决策。购物之前,我并不会谨慎论证、小心求证,否则会少了很多「冲动消费」的乐趣,往往是达到内心确信时,便下单了。购物完成后,我会用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分享,可能是几千字的经验分享(关于买二手房,这是我的基础准备攻略),也可能是百余字的好物分享(新玩意 | LINDBERG 镜架以及 ZEISS 镜片)。

记录是痛苦的,因为需要细节和准确,但也很值得。通过记录和回溯,能够获取一些稿费,为他人提供参考,也能对自己下一次的消费决策有所帮助。

另一种形式是,制作「已购物品清单」,包括物品名称、购买金额、日期、备注等。

这能让我知道,在日后的消费时,可以在哪些物品上下重注。像 Lindberg 的眼镜、Herman Miller 的椅子,这类相对价格高一些的产品,我都已经用了超过五年,耐用、体验好且单位成本很低。所以,以后再购买类似产品时,我会倾向于买好一些,买少一点。

器物定期维护

这几年我逐渐感受到,器物的维护比购买更重要,创造比消费更重要。我开始定期维护、保养我购买过的一些物品,如冲锋衣、皮鞋、电瓶车、键盘等。

以皮鞋为例,我通常每次穿着后,都用软毛刷清理表面的灰尘,这会让维护的周期大大延长。

定期维护时,我会这样养护:

  • 先用去污剂去除鞋面的污渍,而后静置并抛光;

  • 选用合适的鞋油,用软布以打圈方式涂抹,静置让其吸收;

  • 使用毛刷再次进行抛光,并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打蜡。

保养皮鞋

冲洗电瓶车

在过程中,我专注平静地维护这些心爱之物,看到了它们被使用之外的其他样子,通过保养延长陪伴的寿命,让它们更长时间里处于良好的状态,愉悦感也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重视维护成本,倾向于购买维护成本相对较低、维护起来更方便的产品。

定期请 AI 检视消费账目

我是用钱迹记录消费账目的,但统计报表较为简单。于是,我会分月度和年度把钱迹中的统计报表导出给 AI,请他提供一些建议。

比如在分析了我的交通消费后,AI 会告诉我:

由于日常骑电瓶车通勤,交通支出在我的消费占比大概为 2-3%。AI 建议如果遇到下雨天,可以直接选择打车进行通勤,安全且提高幸福感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我的整体消费结构。

AI 还会持续追踪,结合之前的历史数据给我一些建议。这样一来,消费账不再只是枯燥的流水记录,而是能带给我一些反馈和启发,帮我在不提升预算的情况下,更聪明地花钱。

最后

我的消费理念,是经历了足够多的事,体验了足够多的产品和服务之后,慢慢生长出来的。我越来越觉得,人生应该尝试,而不是指望从别人那里直接拿到一个型号或答案,不止消费如此。

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我们在不同的年纪,面对不同的负债、收入、职业和价值观,消费的侧重自然也一直在变化。所以我并不相信,世上存在一劳永逸的标准答案,更值得做的,是在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里,逐渐看清、体验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念。

想法

发布想法
  • 仝仝

    看到已购物品清单,想到了自己的物品处理清单,小小地分享一下: 一开始,我想通过记录所有物品来掌控生活,但很快发现这只会让我更焦虑——清单越列越长,行动却迟迟无法开始。后来我意识到,真正的整理不是清点所有东西,而是聚焦真正需要决策的部分。 我明确区分了两类物品:一类是自然融入生活的(比如每天用的水杯、喜欢的花草),它们不需要记录,因为它们的价值显而易见;另一类是让我犹豫的(比如闲置的茶壶、多余的充电线),这些才值得我列出来,并设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于是,我把物品清单升级为物品处理清单,不再追求完整记录,而是只记录那些我目前无法下定决心处理的物品,以及我该如何行动。 现在我的清单只包含两类内容: 1️⃣ 暂时无法立即处理、需要缓冲期的物品(如有纪念意义但很少用的东西) 2️⃣ 针对每件物品的具体处理方案(如"送给喜欢喝茶的朋友""年底前没用就捐掉") 这样既保留了决策的灵活性,又能确保行动落地,不会陷入无止境的记录循环。

    2025年9月12日
    12
  • 眼里有光的azure

    我有个「azure的消费决策系统」,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拥有❤️💫 【我的个性】 清楚自己要什么,没有与他人攀比的心。 珍惜钱、更珍惜精力和时间。 希望不仅在购买时省心省力体验好,在每一次使用时都省心省力体验好。 【对「好物品和好体验」的标准】 让我身心舒适、享受人生的; 有助于我的成长的; 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收入的; 有助于我探索人生意义和世界的; 不超出我的赚钱能力的。 【我的能力圈】 还没有实现消费自由,所以愿意以延迟满足和高质量少数量的方式实现消费需要。 【搜索策略】可信的人的推荐为主。 【购买策略】 制定预算(预算具体如何制定之前写过); 日常所需定时定量购买,以最大限度节约时间精力; 大件先放入愿望清单,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在可信的平台购买。 愿望清单(购物) 1. 符合好物品好体验的标准吗? 让我身心舒适、享受人生的; 有助于我的成长的; 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收入的; 有助于我探索人生意义和世界的; 不超出我的赚钱能力的。 2. 当下真实需要吗? 2.1 拥有量:家中是否已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物品? 2.2 备用量:如需备用,备用量是否已超过半年? 3. 心动和满足程度:日常用品到此处直接购买,大件按照心动和满足程度排序,并按照实际预算依次处理。 【淘汰/更新的策略】 用心对待,彻底物尽其用后再淘汰/更新; 一出一进策略(使用完毕/淘汰/丢弃一件,再增加一件)。 每年审视和梳理,不断迭代~因为每一年的我,都是不同的~

    2025年9月12日
    6
  • 无望於时

    在生活安逸的时候少花点,为了在动荡时(不管外界还是内在)可以保命

    2025年9月12日
    3
  • Reeker

    个人实践下来,购物清单直接用app的购物车就挺好,不会多一个记录到某处的过程(虽然是J人但懒) 基本上,我除了日用必需品,都不会立即就买,至少加购物车等待24h(尤其是凌晨睡前想买的东西🤣) 对于不太便宜也没那么需要的东西,任由其被新的挤下去,这意味着它对我没那么重要,后面有一天也许就可以把它直接移除了 同时,由于所有想买的东西一起列在这里,更容易比较哪个是更想要的,这样在某些想要犒劳自己的时刻,也可以买一个相对情绪价值性价比更高的东西~

    2025年9月12日
    0
  • 同路人_rSH0bk

    被种草了airex 训练垫,立马放进购物车🛒

    2025年9月12日
    0
  • Lily谷

    我很好奇AI是怎么用? 我目前在用一个记账app软件“随手记”,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开通会员啊,它并没有一个自动总结和反思的功能。

    2025年9月16日
    0
  • 杨杨杨

    真是好想法

    2025年9月14日
    0
  • Chanceeeee

    我也在使用钱迹记录我的支出,想请问下,使用ai帮忙分析开支的口令,有什么关键词需要提供给ai吗?

    2025年9月12日
    0
  • 想发财的小张

    用ai来分析自己的消费习惯,这个听起来很靠谱的样子,等有知有行能记账了,我就去试试

    2025年9月12日
    0
  • 一定可以财务自由的亮

    二手房经验贴是成为少数派付费会员才能看么

    2025年9月12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