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一名长期投资者的「有知有行」

  • 孟岩 · 2020年11月23日
  • 6041
  • 65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前一段时间,我司老板孟岩接受了「华创资本」的采访,回答了 12 个涵盖个人经历、投资以及生活的问题。他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从计算机专业学子转身投资行业的初衷,聊到了他的三段创业、十余年投资生涯的感触与收获,更谈到了最近的一些生活兴趣。

今天,我把这些思考分享给你。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1、你大学念计算机专业,为何会选择投身投资行业?契机与初心是?

孟岩:1997 年,我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开始了 7 年的学习。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现在回想,它给我留下最大的烙印是我意识到我可以用代码和产品来创造一些这个世界上本来并没有的东西,给别人提供价值,直到现在,这依然是最让我兴奋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我喜欢做产品和企业的原因。

选择投资是因为偶然。2006 年,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我的父母并不会用电脑,却自学了 Excel,并且每天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更新的基金净值,计算资产变化。我和他们聊过后才知道,2005 年大熊市时,由于银行的基金卖不出去,他们被「摊派」买了很多基金,随着股市慢慢回升,他们赚钱了,还赚了很多。

我从父母的行为中看到了用户需求,与两位同事 Robin 和 Louie 一起从微软辞职,创办了一个基金理财社区——「财帮子」,帮助基民管理自己的基金账户,并可以在论坛进行交流。

这件事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发现了我自己对投资的热爱。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不同,刚接触投资时,我就不认为这是赌场,也没有在亏损的时候把原因归咎于「政策」或者「其它人」,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学习股市背后的密码。

到后来,我想把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通过产品,把我学到的这些东西,传递给更多人。我觉得这件事很有价值。


2、财帮子-且慢-有知有行,你如何评价这三段创业?相同与不同之处是?

孟岩:表面上看,这三次创业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有关投资,有关公募基金。

但其实这三次创业又有很多不同。

做「财帮子」时,我并不理解投资,也不知道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那时创业都在说「Web 2.0」、「UGC」(用户创造内容),我们也把自己比做投资界的「豆瓣」,是把互联网领域很多「顺人性」的玩法搬到有些「逆人性」的投资上。我们发现自己追求的「极致体验」顺应的是用户的「赌性」,产品变成了帮助用户「亏得更快、更多」的工具,于是我们关掉了网站。

做「且慢」时,我对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打造这样一个逆人性的产品会有多大难度。需要把一件长期逆人性的事情变成很多短期小的「顺人性」的点,陪伴用户进行长期投资,把收益拿到,同时也提升认知。另外一个巨大进步是对「文化」和「品牌」的理解和实践,我觉得这两个词与且慢能做起来是关系很大的。

到「有知有行」,我们想更进一步。我们非常认可「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因此我们希望在基金跟投工具之外,能把投资者教育这件事做得更好。在长期陪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家学习投资知识,拿到合理的投资收益。 再回看这三段经历,我想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来自于我自己的成长。

我知道了投资究竟是在赚什么钱,也知道了用户赔钱的原因;我明白了创造企业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同时更重要的是给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理解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因此也更重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我懂得了治理结构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因此也从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放在首位。


3、你做这件事情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孟岩:最重要的还是热爱。

我喜欢投资,也用投资赚到了钱。我希望用产品帮助我,把我对投资的理解、以及我的投资方式传递出去,能让更多的普通人也通过股市赚到钱。

另外,如果这件事儿做到了,不止会改变很多家庭的财务状况。如果整个社会的财商水平得以提高,大家不再视投资为赌博而是把它看作是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会让整个股市的波动降低,从而让企业家拥有更长更远的视角,这对整个社会都是很美好的事情。

最后一点,我想引用我的一个好朋友前两天对我说的一句话。不久前公众号的微信文章《一个突出青年的康复之路》,我写了我治腰的经历。他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你一定要注意身体。我想了想,你要哪天累趴下做不了了,你要做的这件事中国也就没人做了。」


4、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孟岩:我很感谢和我同行的伙伴们。

我们现在还没有盈利,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盈利的增长也会比较缓慢,这是由我们从事行业的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作为公司的老大,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争取给大家不错的待遇,这是我的责任;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想让大家感受到自己所打造的产品、所从事工作背后的意义。每个人都希望做热爱的事情,希望寻找意义,希望在这个世界留下印记。

我觉得公司的使命、价值观、以及团队文化,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更重要。


5、面对众多投资对象,你怎么判断哪个值得投?标准是什么?

孟岩: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机会,而且每年都会存在一到两个大机会。比如今年新冠疫情后 2 月 3 日开市后的第一天,其实就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我觉得标准很简单:

  • 第一,是好资产,或者好的套利机会;

  • 第二,是好价格;

  • 第三,最重要的,我是真的看懂了。

这个「懂」不是听别人说,也不是看别人买,而是自己真的明白「这个投资对象为什么值得投」。


6、你常说选择基金产品,就是选择背后优秀的主动型基金管理人,对人有什么要求?

孟岩:这里我想转述李录在《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对于如何选择资产管理人的结论,因为我觉得他总结得太好了。

第一,是受托者责任。你选择的管理人是不是真的把你的钱当成他自己的钱在管,还是他只是希望收取管理费?或者把你的钱当成免费的杠杆。

第二,是对真知的追求。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一个基金管理人的业绩,最终是由他的认知决定的。他平时都在做什么,是不是真的对这个世界有好奇,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学习和研究,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我从来不建议大家只根据基金净值或者收益去投,因为这些只是结果,你需要找到这个结果背后的原因,才能知道未来是不是能收获同样的收益。


7、投资其实与人性息息相关,一方面是用户的人性,另一方面是基金管理人的人性,对这两点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

孟岩:这是个特别好的问题。

格雷厄姆说,投资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是建立一套知识体系,第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已经很难了,但当一个基金经理帮别人管钱的时候,问题更复杂。如果他的用户崩溃了,最终也会影响到他的操作,使他无法把投资继续下去。

我们在打造与投资有关的产品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用户一起驾驭人性,帮助用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关注基金管理人的情绪管理能力,看看他是否能在压力大的情况下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此。如果我们能把用户和基金经理的认知调成同频(强弱有区别),同时也帮助他们把情绪处理好,投资成功就变成很自然的事情了。


8、最近有什么让你特别兴奋的事情?

孟岩:还挺多的。

比如我恢复打网球了,就很开心。我喜欢北京的秋天,碧蓝的天空,暖暖的太阳,加上黄色的树叶,城市都变成金黄色的。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球场上挥汗一小时,那种感觉太美好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的腰伤有好转了,所以能开始运动了。

其实让我兴奋的事情还挺多的。比如我们又解决了一个问题、用户给了我们正反馈、吃了一顿美食…… 内心认为「一定这样」的事情少了,「好奇」和「兴奋」就会多起来~


9、有什么推荐的投资或生活习惯?

孟岩:我还是想冒险推荐一下冥想。

说冒险,是因为「冥想」在中国还比较小众,经常给人神叨叨的感觉。

想推荐,是因为我真切地感受到「冥想」给我带来的帮助。虽然我还无法像 Ray Dalio 那样,把它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冥想,但我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到,长时间的冥想练习,帮助我更加专注、平静以及富有创造力。


10、为何要形成投资哲学而非投资系统?

孟岩:其实应该说,先有投资哲学而后有投资系统。

因为投资系统要和投资哲学相匹配。

拿买入一只股票来举例。当巴菲特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因为他知道这家企业现在值多少钱,能看清这家企业未来 10 年的发展,一共能赚多少钱。如果市场的价格比这个价值低很多,他就会买入。

而当索罗斯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因为这只股票价格背后的人的认识形成了反身性过程,决定了价格可能会涨得很高。

接下来,如果这只股票涨了,巴菲特可能会停止买入。因为在他的投资哲学里面,这个价格可能超过了他能承受的安全边际。而索罗斯可能会大幅加仓,因为「市场先生」给予了他正确的回应,证实了他的假设。

如果这只股票跌了,巴菲特可能会大幅买入,因为安全边际更足了。但索罗斯可能会全线撤退,因为「市场先生」在告诉他,你可能错了。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对于这些投资系统里的具体操作,巴菲特和索罗斯可谓大相径庭,但如果你从投资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和他们各自的投资哲学是完美匹配的。


11、如何面对错误?

孟岩:我很喜欢皮克斯创始人艾德·卡特姆的《创新公司》,在这本书中,他分享了如何帮助团队切换视角,拥抱失败,最终激发创新的故事。

虽然「拥抱失败」这样的口号很多企业都在说,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失败就是失败,它是痛苦的,这种痛苦的感觉会扭曲大家对失败的真正价值的判断。

更好的方式是切换一个视角。

我们不仅需要面对痛苦的真相,还要感知失败带来的成长有何益处。如果在感受痛苦之外能切换到另外的视角——感知到失败是一种反馈,是一种信息,能帮助我们成长,我们就可以慢慢颠覆失败的负面含义。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或者团队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他犯下的错误可能要比失败本身严重得多,因为他将规避失败当成了自己的动机。

一句话,我觉得关键在于视角转换,从内心深处认可失败的益处。


12、最近在看什么书?

孟岩:《复盘网飞》《思维的发现》《离经叛道》《零售的哲学》《要领》和《海星式组织》。

最近比较忙,留给我看书的时间很少,所以看得很慢。这几本是我最近在看和接下来想看的书。

想法

发布想法
  • jingyan

    每天都在补课有知有形,有和孟岩老师一样的处境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导体的一系列病痛,最后所有治疗无果还是做了手术,提醒孟岩老师一句,还是尽量不要做太激进的对抗运动,我就是酷爱打乒乓球,(爱运动的人每天都充满阳光)手术后基本没怎么打了,游泳对提高腰背肌的锻炼很有帮助,臀桥,平板支撑都是不错的选择,医生建议您平时的一些休息事项也是我手术后的锻炼基本动作😊

    2022年5月9日
    0
  • 知而稳行

    我知道了投资究竟是在赚什么钱,也知道了用户赔钱的原因;我明白了创造企业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同时更重要的是给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理解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因此也更重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我懂得了治理结构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因此也从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放在首位。 “胜者,先胜而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 信任你们!

    2022年2月13日
    0
  • 阳.

    正反馈:我是老唐的文章推荐过来的!我这几天看了你们几篇文章,今天想了解您这个人,所以到这篇帖子底下来了。这是一个很契合我价值观的软件,我喜欢他是因为你们的价值观和我契合,我相信这也是和大多数人契合的,因为大家最终都会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尽管时间阶段有长有短。看好你们!加油,我已经被圈粉了,而且推荐了你们的软件给我家里兄弟们,希望他们可以一开始就学到正确的投资价值观。

    2022年1月15日
    0
  • 眼里有光的azure

    受托者责任,让我想到陈嘉禾说过的这段:「投资者要尽可能找到那些能和自己荣辱与共的代理人。一个几乎所有财产都由上市公司股份构成的大股东,一个把自己大部分身家都投资在基金中的基金管理人,一个几乎所有财产都是自己管理的公司的股份的职业经理人,都可能构成符合这种选择标准的标的。足够尽心尽力,往往比杰出的能力更为重要。 这就正如《大学》所说:『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以辽人守卫辽土,辽土能否守住姑且不论,辽人尽心尽力却是必然的。」

    2021年12月21日
    1
  • 大魔王

    从错误中学习,在原则一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时候一直没失败不一定是好事,会限制我们的提升跟成长,对于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夸孩子应该言之有物而不是你真棒这样,培养他们面对挫折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2021年9月13日
    0
  • 大明

    心有热爱,一往无前。♥️

    2021年9月13日
    0
  • 周祺新

    孟大保重身体啊,连e大都说您工作起来太拼了。

    2021年2月28日
    0
  • 小小^~^

    最喜欢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人所有的经历,好的坏的,成功的失败的,最关乎的是自己。自己的成长是所有这些经历的宝贵的果。

    2021年1月16日
    1
  • 武泓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句话: "再回看这三段经历,我想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来自于我自己的成长。" 三段经历的时间跨度很长,三个产品不断升级进化的背后,是孟大的不断升级进化。 把时间和焦点回归到自己身上,不断拓展视野,加深认知。创始人和公司/产品共同进化的感觉,光是想象起来都是无比美妙的。 自勉。

    2021年1月16日
    0
  • 青海青

    👍所谓投资哲学,正如格雷厄姆说,投资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是建立一套知识体系,第二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2020年12月19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