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E大:随便聊聊,关于金钱的俗事

  • ETF拯救世界 · 2021年1月14日
  • 13395
  • 140

大多数中国人从小没受过什么财商教育,甚至还会觉得谈钱是一件特别俗气的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钱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能带来我们所需要的资源、产品和服务。

我们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人生第一桶金」、「财务自由」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多少带有一点传奇色彩和幸存者偏差,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借鉴意义不大。

今天和你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E大,他试着告诉我们一些普适性的建议,比如他对慢慢变富、对理性投资的理解。这些关于金钱的小事,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俏俏

之前逛知乎的时候,我随手回答过一个问题。那个问题好像是「怎么理解钱不是攒出来而是挣出来的」。我记得我的回答,大概的意思是,说这句话的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挣大钱的本事,小钱也没攒下来。

穷这个字,底下是个「力」字。富呢?底下是个「田」字。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你朝九晚五,辛苦劳作,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最后大概率还是穷。因为你是在出卖体力,手停口停。

然而有资产的人呢,有房的收房租;有股票的拿股息,碰上牛市翻几倍;有公司的雇一帮人为自己挣钱……当你的资产大到一定程度,你就变成了「富人」,因为你有了「田」,于是你可以不劳而获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了。

几乎每个人都想有很多资产变成富人。不幸的是,只有少数人真的富了。为什么?

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但我从来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条路太他妈的难了!

——《闻香识女人》

如果你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如果你没有嫁给(娶了)一位二代,如果你没有成为长江实业的总经理,那么,真的,白手起家到拥有千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真的很难,如此的难,以致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这是必然的一件事——如果大多数人都成了食利者,谁来养活他们呢?

开工厂、开店面,一家变两家,两家变四家,四家变十六家,天使轮、A轮、B轮、IPO……听起来很美,可惜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如此发达。一般人,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稍微节约一点,然后拿着一点本金去投资。

这样也很难,但真的并非不可能成功。在这里,我并不想用某个人(包括我自己)的例子来给你灌鸡汤。因为我明白一件事,就是一个做成某件事的人,用成功的例子来激励还没有成功的人的时候,很可能存在着一个误区:到底这个人的成功,是具有普适性呢,还是有不可复制的运气因素?

但我想,有一些我认为一定没有错的「公理」,讲给你听,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1)积少成多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我建议,每次拿到任何收入,都强制性存起来至少 20%,最好 30%。就当丢了。相信我,少了这 20%、30% 对你的生活水平不会有任何影响。

存下来的钱可以放入货币基金,然后用适当的精力稍微学点理财的知识,选择一些相对安全的方式,把你的钱投出去。股票,基金,债券,余额宝,甚至房地产……然后好好工作,继续提升自己,多挣点,然后多存点,多投点……

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而言,不要存超过 40%。我这人最相信「平衡」两个字。生活是用来享受的,金钱是我们的奴隶,不是我们的主人。在先把那部分投资的钱存好后,剩下的就用来好好生活,享受人生。为了投资,牺牲生活,得不偿失。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工资与你的投资收益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

2)尽早开始

复利是非常可怕的。早开始一年最终就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我就不给你做数学推理了,总之记住,早点开始。年轻的朋友马上开始,有了孩子的父母开始给孩子设立成长账户。相信我,不会后悔的。

3)注意风险 只要是投资,除了银行存款和余额宝,都会有波动。之前我写文章说过,波动不一定是风险,波动也可能是机会。我说的风险,是那些长期无法拿回本金的投资,一定要小心。

据说股市有70%的人不挣钱。其实不是股市有问题,大概率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牛市追涨进场,熊市杀跌出局。只听消息不研究,从头到尾没有完整的投资策略和投资体系,怎么可能挣钱呢。有些人买的股票,恐怕一辈子都没法回本了。这种风险,是绝对需要避免的。

总之,一定要尽早拥有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就用你的工资,20%,30% 都行。

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不要降低你的生活水平,注重规避长期不可逆的风险,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投资方式,让投资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然而,成功的投资者是孤独的。也许在你的身边,根本找不到一个与你一起进行理性投资的人。这真的特别正常。

中国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并没有接受过财商教育。所以对于金融投资,大多数人分成两类:

第一种是极度厌恶风险。他们的钱只敢放在银行里,最多买个理财产品,或者货币基金。任何与股票、基金、债券、黄金……相关的投资品种,他们都会避之不及。

这与经历相关。也许是自己炒股炒黄金亏了钱;也许是见过亲人、同事、朋友在金融市场铩羽而归;又或者是从小父母亲就不停地告诉他:千万不要炒股,会赔光的。

第二种是极度疯狂。受到股神传说的刺激,梦想在股市一夜暴富;梦想每天赚 1%;梦想一个月翻番,一年三倍,三年十倍,五年一百倍。

上杠杆满仓满融、配资、听消息、找即将拉升的龙头股代码、追涨杀跌、疯狂炒作热点板块。「小资金就是要玩疯狂的,年轻就是要狂飙。」是他们的座右铭。

当你想跟自己的父母伴侣同事朋友聊聊自己关于长期投资指数基金的计划:

「你是不是被人骗了,加入传销了,赶紧把钱拿回来啊!」第一种人也许这样说。

「投资基金太慢了,哪有打板赚的快。我知道有个股票明天会涨停,代码是……」第二种人可能如是讲。

更多的人,是根本不会搭理你……

孤独吗?孤独。恭喜你,你有资格进入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了,准备开始赚钱吧。在金融市场上,孤独是赚钱的第一节必修课。跟旅鼠和羊群呆在一起,你只有被屠宰一条路。

如果这节文字可以让孤独的人少那么几个,也算是很有福缘的一件事了。但我想,其实很关键的,如果别人真的对这些没有兴趣,不要强迫任何人理解你,认同你。有些事情有些人十分钟就懂,有些人一辈子也不会懂。毫无所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受它。

享受孤独,其实,也很不错啊。

又或者,你不是还有我们这群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前行吗?

想法

发布想法
  • 星夜风

    之前我害怕我跟世界不一样,现在,我骄傲我跟世界不一样。将来,我希望我能心平气和接受其实我跟世界不一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024年3月4日
    0
  • 踏踏实实多大事儿

    这是第二次看这篇文章,和第一次完全不同的感觉。关于穷和富的区别,字形已经说明一切。靠苦力和有资产,带来的收益性质是不同的。

    2022年5月15日
    0
  • 金刚地瓜

    每个月工资的20%-30%存下来攒本金,这三年我确实是这么做的。收入比我高的朋友们,一提攒钱就是开销大,攒不下来。我还是看着自己存款一直涨比较安心😌

    2022年3月24日
    0
  • 爱吃冰淇淋的甜

    1、强制储蓄收入的20%~30%,把这部分用已知的安全的方式进行投资。比如跟车。平时好好工作,享受生活,争取赚更多。 2、尽早开始,复利的力量。 尽量理性一些吧,正视风险。

    2022年1月6日
    0
  • 雪色泪影

    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我建议,每次拿到任何收入,都强制性存起来至少 20%,最好 30%。就当丢了。相信我,少了这 20%、30% 对你的生活水平不会有任何影响。 存下来的钱可以放入货币基金,然后用适当的精力稍微学点理财的知识,选择一些相对安全的方式,把你的钱投出去。股票,基金,债券,余额宝,甚至房地产……然后好好工作,继续提升自己,多挣点,然后多存点,多投点……

    2021年11月20日
    0
  • Gorton1001

    在金融市场上,孤独是赚钱的第一节必修课。跟旅鼠和羊群呆在一起,你只有被屠宰一条路。别成为乌合之众,人人都赚钱那不叫股票基金市场。

    2021年11月11日
    0
  • 晶晶亮狗汪汪

    我现在就觉得很孤独!赚钱了不敢大声说,怕下一秒就亏了!

    2021年11月7日
    0
  • 武泓屹

    如果这个论述是成立的(我认为是),那么这意味着: 在我们的日常消费当中,至少有20%~30%的消费,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 那这20~30%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或者换个问法:我们为什么会在这笔钱不会增加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依然花掉它? 那只能解释为,我们听信了一些别人的说辞,误以为这部分消费能让我们更幸福,于是稀里糊涂花出去的。 如果自己的生活质量没有受益,谁受益了呢?商家和营销系统。 那么谁最有动力,鼓励我们"漫不经心"地把这20~30%的钱给花出去呢?商家和营销行业作为受益者,嫌疑最大。 别再做月光族了(我一度走得更远),因为这意味着你在被消费主义共同体玩弄、吸血,而浑然不觉。

    2021年10月28日
    0
  • 武泓屹

    如果能看完这篇文章并践行,生活质量提升20%。 百分比是我编的,总之就是显著改善的意思。

    2021年10月28日
    0
  • 打败皮卡丘的可达鸭

    是的 身边能一起聊的不多 我也向几个同事推荐过有知有行 但不会多说 是否有缘靠个人

    2021年10月8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