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浏览超过七千万的问题:得了癌症是一种怎么样的经历?
截至今天,总共有 2769 个回答,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很长的故事,他们有刚高考完的学生,有医生,有退伍军人,还有正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有的已经跟亲人阴阳两隔,有的还在跟疾病抗争。
在看这些回答的时候,我好几次都忍不住红了眼眶,也不禁焦虑:如果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该怎么办?
即便已经 2020 年了,医学依旧是充满未知的学科,并不存在有效的方式可以完全阻断疾病的发生。就疾病风险来说,我们可以做的只是注意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通过一些金融手段缓冲大病对财务的冲击。
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病?疾病管理注定是一件长期并且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事情。与其焦虑,不如正视风险,做好充足准备。
祝开卷有知。
我一向不喜欢宣扬焦虑,所以不管是朋友圈还是公众号,都尽量以知识点为主,避开会让大家感到焦虑的内容。
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人最开始想买保险,就是因为焦虑啊……
所以打算正面聊一聊,最容易让人焦虑的——疾病风险。
朋友圈的轻松筹、一病返贫的热点新闻、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就医经历,这些内容一遍遍地唤起我们的焦虑。
你是否思考过,我们究竟在焦虑什么?
我问了身边几个朋友。
有的说焦虑医疗资源的紧张。身处三线城市,三甲医院屈指可数,如果生大病还是要去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看。可是挂号、住宿、往返路程,这些无疑都增加了看病的难度,甚至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排上床位。
有的说焦虑高昂的治疗费用。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到头也就攒下几万块钱,如果生场大病,可能多年的存款就要归零了。
有的说焦虑工作和收入。在新闻里看到,有公司会在员工患病之后想办法辞退他,万一真的有这么一天,家庭支出、房贷却一分不减。
这三点差不多是大家焦虑的主要原因,要想真的放下焦虑,就要去考虑如何解决它们。
让我们焦虑的初始原因是疾病,所以这道题,其实是在说怎么做疾病风险的风险管理。
对于疾病风险,最重要的是回避和预防。比如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定期体检、经常运动,保持情绪健康,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主动避开、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风险转移,当然,疾病转移不到别人身上,只是转移疾病风险发生后会面临的财务风险。比如治病的钱,无法工作产生的收入缺口,这些可以通过购买保险获得保障。
最后是风险自留,就是自己来承担风险发生后的一切。对于小额的,可承受范围内的医疗开支,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有焦虑感很正常,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不要做充耳不闻的鸵鸟。
要想真正地增加我们的安全感,就得提前准备好应对风险的策略。这样才能在风险发生的时候,让自己更从容。而不是存在侥幸心理,最后风险发生的时候,发现根本无法承担。
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医疗保险,这是所有保障的基石。不管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都算社会医保,请一定一定一定保证不要让它断缴。
其次,可以购买商业保险进行补充,涉及到的险种是医疗险和重疾险。
但是因为这两个险种相对复杂,还有健康告知,投保会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所以本文不展开讲怎么选,主要讲讲它们的保障责任和作用。
医疗险
先看医疗险,它是报销性质的。看病治疗花了多少钱,可以根据保障责任凭发票进行报销,上限不能超过实际支出。
它的种类还挺多的。根据医院就医范围,分为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医疗费用的普通医疗险、可报销公立医院国际部特需部以及私立医院医疗费用的高端医疗险。这两种产品在保费上的跨度也很大,前者几百块一两千,后者几千几万块的都有,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就医习惯来选择。
根据保障范围,又可以分为住院医疗险和门诊医疗险。但是大多数医疗险,只包含住院,不包含门诊。门诊理赔概率相对较高,所以保险公司很少开发单独的门诊医疗险,大多都是随中高端医疗住院责任或者是团体保险选择附加的。
目前主流的医疗险是百万医疗险,可以报销公立医院普通部的医疗费用,报销范围通常包括住院医疗费用、特殊门诊医疗费用、住院前 7 天及后 30 天门诊急诊医疗费用。它不会限制社保用药,报销额度也很高,一般是一百万以上。
大家通常担心的癌症、糖尿病等病的医疗费用,都可以通过医疗险解决。
虽然通常有 1 万免赔额,但实在是解决大病医疗费的利器。关键是保费并不贵,年轻人每年保费几百块,老人和孩子一两千左右。
总之,如果是担心治疗费用,买它。
重疾险
重疾险跟医疗险的理赔方式不一样,它是给付性质的。只要得了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比如确诊癌症,就赔付保额,跟看病治疗花了多少钱没有关系。
理想的情况是,医疗险用来报销治疗费用,重疾险覆盖生病期间的收入缺口,比较适合还在工作的中青年投保。
重疾险通常是所有险种里花费最多的一个,所以在投保的时候也是大家遇到问题最多的——带不带身故责任,选重疾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要不要附加特色保障,保障到 70 岁还是终身。
除了掌握基础理念知识,我还会建议大家认真算一下保费预算,在做取舍时会容易很多。
总之,如果是担心重疾影响工作和收入,买它。
虽然文章有点长,但还是想跟大家再聊点别的。
我遇到过咨询保险之后迟迟不买,后来出险的客户,也遇到过因为身体原因没法投保,很后悔没有早点买保险的客户。这些案例,我很少拿出来说,原因是,这些案例都让我感到难过。我很少会一遍又一遍地催促着大家买,但有时候觉得,如果早点催着大家买上,会不会结果是不一样的。
所以,啰嗦一句,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保险还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它不完美,但在风险发生时有一份保障,永远好过裸奔。
当然,买保险只是风险管理中的一环。剩下的时间里,更重要的是做好回避和预防的这一环,不要让「比如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定期体检、经常运动,保持情绪健康,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这些话,只是存在我们的备忘录里。
最后,也要多存钱,钱不是万能的,但遇事能给我们底气。
好啦,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希望我们都能放下焦虑,踏实生活。
来源:公众号「九九的保箱」
转载文章发表的所有信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详见《文章免责声明》
我从与保险业务毫不相干的普通人来聊聊保险在我眼中是什么 我是医生,我们省最大的三甲医院,有近30年的临床工作经验,高级职称,接诊过很多病人我也是重疾患者,目前病休在家,我从自己和周围的人发生了疾病来看保险,其实没那么重要。 从疾病的角度来说,普通病,只要有按时交全民医保的,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 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有: 一、自己的原因:有重疾的遗传基因,比如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 二、恶劣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对人有毒有害的物质,还有更常见的是对生活环境中不利于自己的因素,没有觉察,且不说长期加班熬夜的影响,休息娱乐时,给疲惫的身体采用了刺激的方式来放松:喝酒嗨歌;骑行爬山游泳蹦极攀岩;下班赶夜班车去旅行数日,再赶夜班车回来上班;没有考虑年龄就参加马拉松的训练比赛......这些所谓健康的活动,仔细观察一下,是身体需要的吗。比起危险的环境因素,日常的惯例与自己的身体状态不相匹配,所谓的锻炼和调整,于自己的生命来讲是冰火两重天,那是耗散不是聚能。 三、自己对周围的认知和觉察。 凡事落在自己头上,必然会有不同的想法,每个想法的产生给自己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心理学家早就对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做够了研究,只待自己去学习后事事操练、日日修心。 遇见了事就条件反射式的要防卫,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功利的人群中,时时都在坐过山车,那是费命。可同样的时代和人际,怎么成为了有些人的养生汤了呢? 这个部分修好了,上面的那两点就成了何足挂齿的东西。 那么我还需要重疾险和医疗险吗? 如同希望过街不出车祸一样,两个因素都要齐活:自己过街要看车,这个因素在自己手中要把握好,上面已详述;而且需要驾车的人也要避开行人,那么保险就是这个司机师傅。 司机有他的安全操作规程,全民的医疗保险就是这样的保障,有它其实就很安心了。 而极小概率事是司机会发生意外,或者事有多种蹊跷促成意外,而我们为这样的意外花钱去买保险,性价比的确不高。 我们年轻时手中的钱有限,把它买保险,不如自己学习投资,让小钱复利和投资成长获利,年纪大了,病多身体差,把钱也会看得重了,把它买了重疾险和医疗险,的确不错,但这时保险公司不干了,不如拿它来改善生命的质量,带着病,的确是,然而唱着歌活着。 这样看,中年似乎合适买点保险。 买了可以缓解焦虑不安的心,这时问问自己是焦虑自己的现在还是未来。 多数是焦虑未来 而未来,一半在手一半在天,在天的那部分已经有了全民医保,只有更小概率的意外(这里不妨用现金贴现的理论来看看就明白了,现在交给保险公司的钱未来只会越来越少了,但保险公司却承诺了一个看起来很大的赔付金额,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发生这样事情的人远远少于交钱买保险的人,尤其是对于商业保险来讲),保险公司把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结合我们的焦虑,把一个不便宜的产品卖给了我们,如果要接,请把经济帐算清楚,看清楚自己的付出和收获
分享一个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医疗险理赔案例:因为误解了支付宝上最火热的百万医疗险——好医保·长期医疗健康告知中的条款,最近发生的一次疾病申请理赔时被告知因不符合健告,决定解除保险合同并退还保费,个中流程有些冗长就不赘述了。这里是想提醒各位,以人身健康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主要是医疗险和重疾险,一定一定要注意健康告知,最好是在自己能了解到得范围内,不要留下任何漏洞,否则理赔时是有可能遇到问题的。
重疾险:罹患重大疾病一次性给付; 寿险:致残或者身故给付,为家庭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医疗险:先自费后报销,一年期费用低保额大; 意外险:意外致残身故+意外医疗;
刚开学,发现身边好多同学家长对自己买的学平险毫无认知。而且学校虽然表示学平险是自愿,但在手机支付的时候已经把学平险都包含在内了。我娃学校的学平险因疾病住院只有住院津贴,去年果断又补了一份别的包含疾病住院医疗的学平险,结果去年年底竟然就真的用上了(当然用不上是最好了)。 所以建议爸爸妈妈们都好好研究下孩子的学平险,费用基本都是100-150块,但保障项目区别还是挺大的。
现在发生健康问题保险公司拒赔还是挺多的,办保险的时候说的都挺好的,但到赔付的时候就因为各种条款拒绝,虽然我本人买了医疗、重疾和意外险,却始终无法说服家人购买
社保做为基础保障,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从底层逻辑上来讲,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社保保障不全的面,由商业保险来做。从国家的层面也在搭建由社保、商业保险、企业补充医疗的保障金三角,来保障人民的生活健康有序,促进社会稳定。商业保险在中国发展短短30年的时间,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在艰难中前行。发展至今,整个保险行业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国民的整体保险意识在提高,从业者也再往专业化,精英化的方向转变,把正确保险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修课,明天和疾病不知哪个先到,保险是不幸的对冲工具,为了维护自尊,为了在不得不面对不幸时不给家人添太多经济负担,合理配置医疗、重疾和意外险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最有效的责任担当。
平日里我总是神采奕奕,很舍得往狠里用自己,不吃不睡凭一口仙气儿活着也全不在意,女骑士冲冲冲~ 生病的时候就变身娇气公主,恨不能有个王子乘着彩云来照顾我的那种~ 王子没有,也靠不住(据说这种心态不好)。搞个好的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才是真正的依靠。 病好了就继续神采奕奕~(并且坚决否认认识那个娇气的自己——一定是假的!) 最后重复重点:搞个好的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才是真正的依靠。
焦虑3点:医疗资源,医治费用,工作收入 应对3策:回避预防,风险转移,小风险自留 具体建议:医疗险+重疾险,收入支柱意外险,适当考虑寿险。
我也是这种想法。如果生了大病希望保险能覆盖,已经给了自己能承受的保费保额,能力之外的治疗早日放弃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