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为你精选一篇投资好文。
2 月份的A股走势仿佛是一列过山车——上半月持续走强,下半月急转直下,不少投资者备受煎熬。
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 EA 君,他在 2 月初的时候就根据近十几年的A股数据,分析了当前市场的客观情况,提醒投资者要建立心理预警机制。
股市涨跌是常态。无法承受下跌的波动,只会给自己带来财务损失和心理打击。希望文中的几点建议能抚慰你最近的情绪,帮你走得更远。
祝开卷有知。
2020 年的 3 月中下旬是A股市场最近的一个大型黄金坑,在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冲击结束之后,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幅度不小的震荡慢牛行情。因 2020 年的 6 月底与 12 月底有两轮比较明显的赚钱效应,不少新手投资者来到了A股市场。
不少投资新人只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态参与其中,但因为整体的赚钱效应不错,很多投资新人都关心加仓基金的问题。平和的震荡慢牛当中好似没有什么危险,好似再难有较大幅度的回调给我们以买入的机会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参与A股市场投资,必须要充分了解A股市场的历史与特色。尽管A股市场的参与力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散户的力量减弱,机构与外资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因为散户与机构的人性不变,A股市场的脾气秉性恐怕与过去并无太大的变化。
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我们可能逐渐习惯了震荡慢牛,但真实的A股市场却是一个以波动大著称的市场。太久远的历史先不说,就看 2010 年以来的A股市场便可知。自 2010 年以来,上证指数单日收盘跌幅大于 5% 的日子共有 24 天,平均每年能摊上两天。
过去 10 年有 24 天,上证指数日涨跌幅大于 5%
事实上,自 2010 年以来,只有 2012 与 2017 年未出现此种情况,其他各年份都出现过上证指数单日收盘跌幅大于 5% 的情况。上证指数收盘都大于 5% 了,一般性的指数与基金跌幅必然大于 5%,因为上证指数里的大市值金融与油气公司一般是抗跌的。
来到A股市场进行股票型基金投资,您做好单日承受 5% 以上跌幅的准备了吗?历次大跌几乎都是不可预测的,虽然从2010年的交易日来看,只有 0.89%(24/2698 个交易日)的发生概率,但别忘记一年可是有 240 多个交易日的。
说完了极端的单日跌幅,我们再来看看上证指数自 2005 年以来的自然年最大回撤情况。2005 年,A股市场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自此A股市场愈发规范化。
2005 年至今上证指数自然年最大回撤统计
2005 年以来,统计上证指数自然年内的收盘价最大回撤幅度,映入眼帘的很多数值都是 -20% 甚至更大。在统计时段之内,只有 2014 和 2017 年,上证指数的自然年最大回撤在 10% 以内。
即便是 2006 与 2007 年、2015 年的牛市行情中,也都出现过上涨途中,上证指数突然回调 10% 左右的情况。2007 与 2015 年都是统计的牛市最高点到来之前的情况,非牛熊转换后的统计。
自 2005 年以来,即便我们剔除了 2005 股权分置改革的元年,剔除了 2008 与 2015 牛熊转换之年的巨大下跌,上证指数的平均自然年跌幅还是接近 20%。
我们再乐观一点,考虑到A股市场的进化,参看最近几年的情况,我们认为投资中,在自然年内要做好上证指数回撤 15% 左右的心理准备不过分吧?
我之所以选择上证指数先行讨论,是因为大家对上证指数的熟悉程度最高,上证指数的跌幅与关键点位会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
考虑到读者朋友都投资公募基金,那我就选取 2006 年以来投资极为成功,基金经理在职极为稳定,投资风格有互补的两只基金来进行考察。它们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朱少醒经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董承非经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
公募基金长期投资价值的典范
我们可以看到,除却遥远的 2006 年,兴全趋势只有 2014、2017 和 2019 三年,基金净值最大回撤在 10% 以内;富国天惠只有 2017 年基金净值最大回撤在 10% 以内。
富国天惠与兴全趋势的自然年最大回撤统计
观察富国天惠与兴全趋势自 2006 年以来的自然年最大回撤,我们剔除 2008 与 2015 年这样的极端牛熊转换年份,两只基金的最大回撤平均值依旧大于 15%。
虽然样本极少,但富国天惠和兴全趋势当前仍是晨星网的四星评级基金,两位老将的管理实力依然是中上等的,他们的行业布局依然是比较均衡的。据此合理推测,投资偏股型基金每个自然年也要时刻准备接受 15%~20%的下跌考验。
如果我们不是准备在A股市场赚一票就走,而是立志于要长期投资,我们应该做好这样的心理建设,坦然接受偏股型基金在自然年内出现 15%~20% 的回撤。
这是长期投资的代价,也是未来历史新高之际,你还在的最简单办法(尽管代价大一点)。当然,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越高,投资者的贪婪情绪越高,最大回撤的幅度就会越大。
投资中出现下跌波动不是风险,无法承受下跌波动,「中道崩殂」却是极大的风险。
因为只要持有的资产质地过硬,时间没有填不上的价值之坑。下跌提供了稳健理财类资产(稳健型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转换为优质股权资产的机遇,能勇敢逆向而行的投资者,就可以化危为机。
尽管这些逆向而行的投资者没躲过下跌,他们此前的盈利大幅缩水,长期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数据也降低了。但他们把握了机遇,用稳健理财类资产换到了更多数量的优质股权资产。
当相关资产价格再度回到此前下跌的起点时,逆向而行的投资者的盈利金额却比之前多得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好看的年化收益率,绝不如大资金中等年化收益率来得实在。
如果无法承受下跌波动,跌怕了不敢再把股权资产用更低的价格买回来,等到黄金坑填平再用同等甚至比当初卖掉时更高的价格悻悻买回,则这一笔投资无疑是失败的——没躲过下跌,也没有把握机遇,回到最初下跌起点的位置,自己持有的优质股权资产还更少了。
这样的结局还不如那个一直呆呆持有,回调也没有加仓,但一直能等到黄金坑填平的投资者,因为他只是年化收益率降低,但股权资产一分没少。
参与时间早,盈利可提升应对下跌波动的信心
既然A股市场每个自然年都大概率有 15% 左右的回调,那对于刚入市还没有什么仓位的投资新手来说,就空仓等待吗?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看到,A股市场有回调,但回调带来的冲击也可以用时间积累下来的价值去抵消。
尽管从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不应该想那么多成本的问题。但从解决心理问题的角度考虑,哪怕是有个 15%~20% 的整体盈利,面对 15%~20% 的回撤也不会太慌。
我们敬畏A股市场,但我们同样敬畏A股市场短期涨跌不可预测的常识。因此,即便当前上证指数在 3500 点徘徊不前,投资新手依然可以建立自己的一次性投资计划。
从长远来看,20%~30% 的股票资产配置,不会有不可控的大风险。当然,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这就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了。但切记,千万不要市场上涨觉得自己仓位轻,市场下跌又觉得自己仓位重。
上证指数、沪深300、优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自然年最大回撤还启示我们,结合市场估值温度,在下跌 10%、20%、30%、40% 或者 15%、30% 这样的档位(自定就好),我们要注意把一定比例的稳健理财资产转换成优质股权资产,以免自己毫无作为,不知不觉间错过了黄金坑的大好机会。
如果中途没有资产的卖出,买入的价格就决定了你未来每一个时点的收益。A股市场的投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为了避免极端行情中的情绪失控,多建立一些人无我有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从投资心态上还是从资产配置上,我们都时刻准备着迎接 15%~20% 的下跌考验!
来源:公众号「EncounterAlpha」
转载文章发表的所有信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详见《文章免责声明》
投资偏股型基金,每个自然年时刻准备着下跌15%-20%
哪怕呆呆持有,也比下跌就卖,上涨就买好得多。
越跌越买的道理很简单,但落实到行动上却很难,年前和年后A股的大跌只是畏畏缩缩的补了点仓。别人恐惧我恐惧,人性的弱点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日拱一卒,慢慢构建认知体系,终要战而胜之。
简单朴素
如果中途没有资产的卖出,买入的价格就决定了你未来每一个时点的收益。A股市场的投资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为了避免极端行情中的情绪失控,多建立一些人无我有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无论从投资心态上还是从资产配置上,我们都时刻准备着迎接 15%~20% 的下跌考验!
上证指数、沪深300、优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自然年最大回撤还启示我们,结合市场估值温度,在下跌 10%、20%、30%、40% 或者 15%、30% 这样的档位(自定就好),我们要注意把一定比例的稳健理财资产转换成优质股权资产,以免自己毫无作为,不知不觉间错过了黄金坑的大好机会。
每年最大回撤为15%—20%,这是投资A股市场必须要有的心理准备
1 A股的特征 『震荡慢牛』 『波动大』 单日收盘跌幅、自然年的回撤表现都是如此 2 不仅指数基金,主动基金都是如此。 3 正确认识 买入的好时机。 稳健型基金转到偏股型基金的好时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好看的年化收益率,绝不如大资金中等年化收益率来得实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是要看绝对收益吧?
1、股市涨跌是常态。无法承受下跌的波动,只会给自己带来财务损失和心理打击。 2、坦然接受偏股型基金在自然年内出现 15%~20% 的回撤。 3、投资中出现下跌波动不是风险,无法承受下跌波动,「中道崩殂」才是极大的风险。 4、下跌提供了稳健理财类资产(稳健型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转换为优质股权资产的机遇。 5、能勇敢逆向而行的投资者,就可以化危为机。 尽管这些逆向而行的投资者也没躲过下跌,但他们把握了机遇,用稳健理财类资产换到了更多数量的优质股权资产。当相关资产价格再度回到此前下跌的起点时,逆向而行的投资者的盈利金额却比之前多得多。 6、如果无法承受下跌波动,跌怕了不敢再把股权资产用更低的价格买回来,等到黄金坑填平再用同等甚至比当初卖掉时更高的价格悻悻买回,则这一笔投资无疑是失败的。 7、千万不要市场上涨觉得自己仓位轻,市场下跌又觉得自己仓位重。 8、结合市场估值温度,在下跌 10%、20%、30%、40% 或者 15%、30% 这样的档位(自定就好),我们要注意把一定比例的稳健理财资产转换成优质股权资产,以免自己毫无作为,不知不觉间错过了黄金坑的大好机会。 9、无论从投资心态上还是从资产配置上,我们都时刻准备着迎接 15%~20% 的下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