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一个朋友跟我说:「我有一个朋友想理财,你能不能帮我给个方案啊?」。我明白,当一个人说我有一个朋友时,通常意味着什么😛。朋友有需求,当然要尽力而为啊。
首先我需要了解他的理财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通过沟通,他的可投资的资金量还挺高的,为了保密,这里假设有 1000 万,妥妥的大客户。这些资金可以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家里有充足的现金流,不会动用到这笔钱,至少能投资 5 年以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投 10 年都是没问题的。
确定了他能进行长期投资,我以为他可以做一些股票类产品的投资,可以承担很高的风险,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沟通后却发现不是这样的。他对回撤和下跌比较敏感,最好不超过 5%。也就说,即便他明白股票跟其他品种相比,是长期收益最高的资产,但他心理上,承受不了股市的大涨大跌。他的投资风格相对保守的多。
我继续询问他对收益的预期,他想了想说:「年化收益率 10%,应该难度不大吧?」
大家觉得难度大不大呢?如果仅仅是长期获得年化 10% 的收益,就还好。但如果要在最大回撤不超过 5% 的前提下,获得年化 10% 的收益,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接下来我询问他有没有精力放在投资上,他表示不想操心,就想按照我的方案买入,长期获得稳健收益。
通过跟他的沟通,我觉得他更适合进行长期的大类资产配置。例如买入优质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长期持有。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股票、债券等资产的配置比例。为什么先考虑这个,因为股债的比例不同,最终会决定能获得多少收益,期间承受多大回撤。
先看一下过去基金的表现。
从 2005 年到现在,投资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主动型基金)、纯债基金指数,股债比例分别是 30:70、20:80、10:90,年化收益率和最大回撤如下图所见。
可以看到,要想获得年化收益 10%,股票仓位至少要 2 成。另外,不论股票仓位是 1 成、2 成、3 成,最大回撤都很大,即便我们配置了 20% 的主动型基金、80% 的纯债基金,长期年化收益率接近 10%,但最大回撤仍有 28%。这主要是因为碰到股灾等系统性风险时,基金下跌幅度都很高,很多基金下跌幅度达到了 50%。
我又看了一下,如果不选择主动型基金,选择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和纯债基金的情况。指数基金拿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做代表,由于A股主动型基金整体有超额收益,所以配置指数基金效果比主动差一些。收益低,回撤也更大。
通过上面的分析,为了实现朋友的理财需求,在制定方案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 股债比例采用 20:80,即长期来看,股票仓位不超过 20%。
2. 通过优选资产提高整体收益率,尽力达到长期年化 10%。
由于上面回测分析中配置的是偏股类主动型基金和纯债基金,要想提高收益,可以分别从这两类资产角度出发,看看如何进行收益增强。
首先,先来看下债券方面。纯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在 5% 左右,最大回撤在 4% 左右。目前市场上「固收+」产品可以替代纯债基金进行收益增强。
例如交银基金的「我要稳稳的幸福」和兴全基金的「兴全低波动小确幸」就是这类产品,它们最大回撤目标是 5%,一般会控制在 3% 以内,预期收益目标是 6%~8%。这两个产品都实盘运作的很久,公司整体实力都很强。过往来看,回撤都没超过 3%,每年都达到了预期收益目标,长期平均收益能达到 7% 左右,属于很稳健的产品。
由于朋友的资金量很大,又很保守,建议两个产品都进行配置,「我要稳稳的幸福」是纯债为主,加上打新基金和主动基金,「兴全低波动小确幸」是纯债为主,加上可转债基金和主动基金。两个产品一起配置的话,资产更分散,会更稳健。
也就是说,建议朋友将总资产的 40%(400 万)配置「我要稳稳的幸福」,40%(400 万)配置「兴全低波动小确幸」,由于这两个产品是稳健型产品,波动较小,不需要择时。现在就可以买入。
需要强调一下的是,虽然这两个产品本身有少量的股票仓位,但产品主理人是将产品中的股债标的作为一个整体去管理的,目的是控制回撤,追求绝对收益,所以我是把他们当作比纯债基金更好的替代品去看待。
其次,再看一下如何增强股票方面的收益。
从标的上选择更好的资产:最上面的回测是拿指数进行对比的,代表的是平均收益,我们挑选优秀基金经理的产品和优秀的指数增强基金,在长期能够起到增强收益的目的。例如过去所有偏股主动基金,长期年化收益是 17% 左右,优秀基金经理过去可以达到年化 20% 以上。指数增强基金跟普通指数相比,长期年化收益有一定的增强效果,不大,在 1%~2% 左右,但为了尽力提高收益,我们也可以考虑。
只不过主动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在长期管理方面,需要有人去帮忙管理。比如基金经理发生变更、规模太大增强效果打折扣等。这需要我经常帮他去关注,去调换。
另外,更关键的是,要想获得收益增强,尽力要买的价格低一点,积累一些安全边际。低买的话,获利概率更大,对收益的增强效果更明显。
股票类资产的总仓位是不超过 20%,如何分配呢?
目前市场上估值比较低、比较便宜的指数基金,可以考虑买入中证红利指数基金和中证500指数基金,在长期持有的前提下,可以配置指数增强产品,目前就可以买入 5%(50 万)的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基金、5%(50 万)的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关于主动型基金,这两年由于抱团,涨幅过高,目前还在回调之中,建议先缓一缓,先观望观望。毕竟朋友对风险是很敏感的。我们的目标是期望买的价格不高,手里先留些子弹,控制一下风险。
建议先把剩下的 10%(100 万)的资金,放在银行活期理财里面,例如招行的朝朝宝,目前年化收益率 3% 出头,可随用随取,很方便。如果未来市场下跌较大,将 100 万分批配置到较好的主动型基金或者好的指数基金里面。
3. 为了有效控制回撤,我们要尽量避免在系统性风险发生时承受太大的损失。
这方面可以利用我们的股市温度计,之前的股灾发生时,都是牛市中后期,情绪高涨时,往往这个时候,市场温度很高,我们会在市场温度 70 度以上的高估区域,提醒用户慢慢减仓,如果高估时发生大幅下跌,我们会建议用户进行卖出操作,没有办法卖在最高点,但也不会承受全部回撤。以此方式期望能很好的控制回撤。
总之,通过上述方式,期望能帮助朋友达到长期的投资目标。当然,未来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但从上面的方案也能看出,通过层层拆解,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尽力做到不预测,只应对。朋友也明白,收益和风险都是不能保证的,但看了整个的推导逻辑,他觉得清晰了很多。
以上是帮朋友梳理理财方案的思路,不知道是否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我在帮公司的一些伙伴梳理他们的投资情况。深深地感觉到,帮别人出理财方案和挑选基金管理组合策略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对于后者来说,更多的是站在产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哪个收益好,哪个回撤低。但帮别人出理财方案,说大点是帮别人在做财富管理,更多的是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家庭财务状况如何,四笔钱如何分配,资金如何流入流出,能承受多少风险,期望达到什么目标,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当初提出的四笔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做了简单划分,那么接下来如何能更进一步的打理大家的资产呢?这是个有意义也有挑战的事情,我们期望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本文章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转载使用,请参考 《文章转载声明》。
目前我买基金,还处于随便的状态。 其实长期年华收益8%-10%是我一个比较理想的目标,我一直没达到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再加上亏损就不敢投入,导致我不能坚持定投,不定投的结果是最后很多钱都被浪费掉了,就是本金被浪费掉了。 首先还是要坚持,长钱定投。
实在的案例很有收获!
追求长期年华10%收益,最大回测5%损失 20%投资股基,80%投资债基
非常好的投资方案,不过现在有了一个更好的投资选择——“长稳海”(长钱账户、稳钱账户、海外长钱)。
现在才看到,参考性不大了
现在我要稳稳的幸福哪里能买?
各位,除了看有知有行的内容,还有什么可以上手的理财学习渠道啊?纯纯小白
最近刚学习资产配置,这个方案实操很强,前期先稳定10%抄作业,达到预期和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再调整更高收益的方案
两个多方案,主动基金收益比指数基金高,但是回撤却比指数基金低,这种情况很少吧?指数基金比主动基金更稳健,风险更小吧。
请问以上表格中的“年化收益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