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有知有行佳弟。今天我要给你介绍一款知识管理工具 flomo(浮墨笔记),它能够更好地管理你在有知有行 App 的想法和文章中的划线句子,能让你毫无压力地记录生活中的灵感火花。
flomo 的开发者 少楠 是有知有行的同路人和好朋友,因而我们很早就关注到 flomo。我最早被 flomo 优雅的设计和深刻的理念所打动,在体验几次以后,我竟然每天都能坚持记录几条笔记!两百多天过去了,我着实感受到 flomo 带给自己的改变:我记录的多了,回顾的多了,思考的多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库。
在理财教育领域,少楠把有知有行当作自己的顾问;而在知识管理领域,少楠要比有知有行更加专注与擅长。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同路人」来做,于是便有了这次推荐。
大家在有知有行 App 留下了划线和想法,这些内容沉淀在了「笔记」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用户称赞文章下面的想法和评论很精彩,形成了很好的互动氛围。
我们不应该让大量的优质想法就此沉寂,如何帮助想法的创作者们管理好这些内容,是有知有行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儿。
直到我们看到了 flomo。接下来就跟你聊聊:为什么 flomo 可以帮助你做知识管理?
flomo = flow(流动的) + memo(笔记),即「流动的笔记」。少楠的翻译更加雅致,他称为「想法的川流」。
来自 flomo 官网
为什么少楠要 做 flomo 这个产品?
工作这些年来发现,多数人没有记录想法的习惯。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今日的工具和方法,都进入了一个误区,或者在聚焦如何设计更好的「写作体验」,或者设计更丰富的「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
而大多数笔记产品都忘了,能成为作家的人少之又少,而需要思考的人却越来越多,相比如何组织知识和写出文章,我们多数时候缺乏的是更多的记录,以及通过记录引发的思考。
这是少楠想要帮助人们更好地输入知识的初心。他还认为,想法应该像水一样流动,而不是「码了不看」。
你是否曾经记录了很多笔记和句子,然后就把它们给忘了?
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绝大多数笔记产品都进入了误区,聚焦在「文档编辑」、「剪藏文章」或「All in one」(一个功能齐全的工具)。而忽略了记笔记最根本的目的——更好地思考。
因此,flomo 绝不会成为知识的搬运工,它不会鼓励你直接保存网络上的文章全文,它鼓励你摘抄文章里能够触动到你的一句话、一段文字,并写下自己的一段想法。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要记录的东西,积累知识川流,增援未来的自己。
将 App 升级到最新的 0.22.0 版本,在分享划线、想法时就可以看到一个图标及内容「分享文字至 flomo」。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有知有行留下了 116 条笔记,219 条收藏,但这些信息是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在我面前的,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没有形成知识网络。
flomo 会怎样帮助我们呢?我做了 2 个笔记给你示范一下。
上部分是我自己的想法,下部分是文章里的划线句子。我通过「有知有行/知行读书会」、「投资」、「大卫史文森」这三个 标签,让想法和划线句子产生关联。而且我的想法是以「持续批注」的方式评论了我的划线句子,给它们之间加上了一层引用关系,信息之间的关联更加清晰了。
此外,我还在内容中间加了一个「分散投资」的标签,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知识点,如果你在其他文字中也设置了这些标签,那么这些文字就会被串联起来。
当你需要一些关于「分散投资」的知识的时候,你可以搜索或者点击「分散投资」这个标签,马上就能获得全部信息,也许某些信息可以发散到其他信息,让你产生多个视角的看法。
投资体系是非常复杂的,包含了太多的知识点。你可以把「不懂」的知识点设为一个标签,然后不断记录有关信息和想法,并且加上这个标签,相当于你自己建立了这个词条的百度百科。
Both the label and the thread
重要的不是分类,而是线索
flomo 既可以对内容添加标签
又可以像聊天一样
引用之前的内容再记录
让信息之间的连接更加丰富
flomo 最关键的玩法就是「建立标签」。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标签,比建立文件夹的心理负担和管理难度小很多。
如果你擅长信息分类,可以建立分级标签。比如刚刚我的「有知有行/知行读书会」可以同时生成两个标签,而「知行读书会」从属于「有知有行」的下一级。同理,你还可以继续以书名建立第三级标签。
你也可以看到,我有很多零碎的标签,根本不需要想着怎么分类。需要的时候去右上角搜索关键词就行。这些标签等着我去不断填充它,也可以在不同知识卡片之间起到一个连接器的作用。
flomo 就是把你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将来会用到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用一种类似集装箱一样标准化的卡片方式,去处理这些笔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供你使用。
Taking note, like chat
像聊天一样记录
无需标题、分类和排版
把对自己有启发的事情都记录下来
成为明日创造新知识的燃料
flomo 用起来困难吗?一点儿也不。
flomo 不是一个客户端,而是一个如水一样的服务,无处不在。它支持手机、电脑、网页、微信以及各种插件和快捷指令,一个账号,全平台同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当你突然想要记录一句话、一个想法的时候,都能快速唤醒 flomo。
我们希望出现在任何你观念和想法诞生的地方,让你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
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大量输入信息,降低输入的「摩擦力」是非常重要的。flomo 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切入,不需要你放下手上的事,专门去打开另一个笔记软件,你留在当前页面就能把句子给摘抄了。
当你 在微信读书划线,在 chrome 浏览器上阅读,在有知有行 App 里划线写想法,你都可以毫无压力地分享到 flomo。或者你在微信里阅读文章的时候,可以复制文字,然后像微信聊天一样,把信息发给 flomo 的服务号。
涓涓想法,汇流成川。学习就是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思考的过程,最终你要有自己的知识宝库。
flomo 希望用户不要有分类的压力,如果你就是喜欢随手记录,flomo 的「随机漫步」可以帮你挖掘线索——通过分析你的文字信息,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为你建立一些隐藏的标签。信息是完全脱敏的,请放心。
flomo 希望尽量避免发生「码了不看」的情况,它的另外一个付费功能是「每日回顾」,会在每天晚上 8 点钟随机发送一条或者几条你自定义标签的信息,通知你回顾复习。
通过有知有行专属链接注册 flomo,即可获得 45 天会员资格(普通注册只有 14 天),体验「每日回顾」功能。
https://flomoapp.com/register2/?MTkz
如果你在使用 flomo 的过程中遇到疑问和困惑,可以加入 flomo 的社群提问,flomo创始人少楠会在群里进行答疑解惑。
感谢有知有行的支持,分享支持到flomo,让我们受宠若惊。大家关于flomo有什么问题都戳我呀~ 希望在有知有行缓解焦虑,在flomo积累知识复利
好的书会带我们找到下一本好的书,好的投资人会带我们找到下一个好的投资人,好的app会帮我们找到下一个好app
88 days 255 memos~ 今天刚刚有人说每周读一本书打卡的目标很难坚持实现,希望有外界力量督促,我(又没忍住,下次一定要忍住!)给的建议是重新审视一下读书的目标和衡量标准。顺手推荐了一下flomo。 书读多久,取决于什么书,还取决于读的人的背景和目的。我刚读完的《女性的时刻》读了不到一天,但花了四周写了两篇文。但无论怎样读书这件事,目标真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吗?只要读了就ok?又或者,本质是希望学到、用上、在工作生活中有改变? 如果目标是后者,我觉得更好的标准是每天/周在flomo上记下3条对自己有启发的笔记,之类...(其实这个“有启发”太模糊了,从okr 来说不是个好标准,我姑且用着~) 495个笔记,413个收藏~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312天 2021.05.28
flomo 最近爆发了呀,我常用的滴答清单和有知有行都推荐了他,看来必须得试试了。相比起来我觉得滴答清单本身不需要 flomo 来辅助,有知有行这个例子更有说服力hhh
好的产品总能相通~给有知有行&flomo点赞!🎉🎉 这里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既然二者已经开展合作,那么可不可以支持将有知有行的已有想法一键同步至flomo呢?
注册过了的,是不是没有福利了?不过,还是很推荐
锤子手机有个锤子便签挺好用,我也下载这个app试试
能跟有行对接太棒了!
微信读书这个导入有些复杂😭
早早已经注册了,APP已经在用了,微信也可以直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