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佳弟。
今天聊一件投资中很煎熬的事儿——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等待资产达到预期的「合理价格」。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有些投资者选择「非合理价格不买」,就是一直等下去;有些投资者选择「先上车再说」「以空间换时间」。
假设你预期一只股票的「合理价格」是 400 元,最近快速涨到 500 元,你觉得它会跌回来,于是忍住没买;后来涨到了 800 元,还是没买。结果在 1000 元的时候,你不再等了,终于买了。
但也许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你,在 500 元的时候就已经买入了。
资产没到「合理价格」之前,是先买入,还是再等等?不仅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
你有没有真实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呢?欢迎投票,在想法区聊一聊。
十一特辑
Day 1:假期你打算出去浪,还是家里瘫?
Day 2:不懂不做,还是先开枪再瞄准?
Day 3:你有没有投资中的真香时刻?
Day 4:天天推送投资大道理,你看得累不累?
505 人已参与
A股从来不缺机会
经常性的再等等,结果就错过,但是相比于后悔了再追高,等等起码是相对安全的, 我的方法是尽可能追踪足够多的优质标的,这样子相对还是能容易找到上车机会
这个问题,又想到的一个思路:就是尽量别逼自己做这样艰难的选择,有合适的标的,碰到合理的价格就买下来,让自己手中没有多余的现金,国内股市一般一年就有一个不错的机会,所以算下来,最多只有一年的闲钱,空窗一年的时间。
最近也为此事而困惑,想想还是错过吧,机会总是有的,从16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或以上很好的投资机会,耐心等待便是。
有人说茅台,我长期持有茅台,但我认为个案任何问题都说明不了。没有一去不回头的资产,如果有,那就等下一个,下一个更乖。
这个话题,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的。但是太高了没有操作了,当茅台在210.00.非常想买,当时觉得1)价位太贵了2)没有实力。心想:等跌下来再买吧。没有后来了
个人觉得:绝大多数时候都应该守住预设的价格;少数时候先少量买入,比如有闲盯盘、价格差得不多(绝不至于400-500那么大差别)
等等党永不为奴
合理价位如何判断?这是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自己坚持的那个价格就最合理吗?不好说。 与其纠结,不如有钱就买入。
明明看完了,还是显示未读,后台程序还是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