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一篇文章说清楚我们和金钱的关系

  • Lawrence Yeo · 2021年6月17日
  • 7738
  • 76

投资也好,工作也好,「钱」都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对于我们而言,「钱」意味着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作者 Lawrence Yeo 用一万多字说明了自己的见解。借助他提出的名为「金钱光谱」的思考框架,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系统性的认知,明白对于不同阶段的人来说,金钱具有怎样不同的意义,和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和小伙伴们一起翻译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察觉到近期听到的一些观点都串联了起来,思路变得清晰了很多:不管这篇文章,还是 flomo 主理人少楠提到的「找到自己的母题」,还是张潇雨在推荐《投资第一课》时提到的「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归根结底都是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我们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一知羊

本文约 11,300 字,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在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大事。毕竟我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要工作,休息几个月去「找自己」,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我不是「大多数人」。

我整夜整夜不睡觉,在招聘信息的海洋里寻找机会,看哪些公司会对我的简历感兴趣。尽管「上传简历」按钮像我的宿敌一样令人讨厌,但在上传之前,我一定会仔细检查,确保上传的是格式正确的文件。

这段时间里,除了打盹儿、吃饭、上传和提交简历之外,我什么都没干。客气点说,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当时的我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

有些人可能会把我找工作的这份执着当作优秀的性格特征,以为我是个心存高远、胸有丘壑的人。

然而,事实与之相去甚远。我并不是在追求什么宏伟的目标,也并非想为社会提供任何价值。驱使我前进的动力并不高尚,仅仅是我那强烈的对无家可归的恐惧。

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这种恐惧在推动我寻找稳定、高薪的工作,不管它多没意思。我盘算着,只要我每次发工资时都能存下一些钱,那么今后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也不至于流落街头。

一些人可能会理解这种恐惧感,另一些人则会觉得很费解。在我认识的人当中,生于富贵之家的人会有这样的恐惧,而在穷苦之家长大的人反倒没有。就我自己而言,虽然小时候家里没什么钱,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是会有这种恐惧感。

虽然不知道这种情绪的根源在哪里,但我整个二十多岁都是在这种恐惧中度过的,它塑造了我的金钱观——我没有把钱看作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而把它看作是让我免于在高速公路匝道上流浪的安全网。我拥有的钱越多,就越不可能露宿街头。

前面的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很幸运,现在已经不会被这种恐惧支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再思考和钱相关的问题。和钱有关的故事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最伟大的叙事,所以它注定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角。金钱本身并没有变,但它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所有人生命题几乎都需要带着一个框架去思考,财富命题也不例外。要聊清楚「钱」这个话题并不容易(这句老生常谈值得被翻一千个白眼),但是,解释和总结我们与钱有怎样的动态关系却很容易。

人生中任何一个特定时刻,都对应着这张垂直的光谱上的某一点,而光谱本身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这就是我定义的「金钱光谱」,它包含着我们一生中对万能的美元、欧元,或者任何其他有价之物的不同看法。金钱是一种很难谈论的东西,因为它会唤起人类的种种情绪,而这种无形的感觉很难通过语言这样粗糙的工具来表达。

「金钱光谱」的目的是,把松散如泥沙的无形之物聚在一起,塑造出一个我们都能理解的具体模型。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清楚地表达它,这就是这个光谱的作用。

这三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了金钱为我们设置的特定意义。从第一阶段逐步向上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就会了解三个阶段的内涵,但在这之前,请记住这是一张光谱,我们所处的位置可能会随时沿着它,垂直地变化移动。

完全有可能有人完全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但更常见的是,这些人卡在两个阶段中间,同时具有两个阶段的特征。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说明两个阶段的区别,但现在请记住,我们与事物的关系很少是一成不变的,金钱也不例外。

人生规则 #1:万物皆是光谱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金钱光谱」之旅:查看银行账户余额时,你有什么感觉?

对于 28% 没有任何紧急储蓄(Emergency Savings)的美国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恐惧和焦虑。当金钱的唯一目的是满足生活的基本所需时,你与它的关系必然是不稳定的。稀缺性必定指向脆弱性,而正是这种情况指向了迈入第一阶段的大门。

阶段一:生存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为生活必需品买单:吃进嘴里的食物、穿的衣服、盖的房子等等。没有钱,我们就不会有这些东西。它是我们所有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对吗?

不尽然。

虽然拥有这些基本必需品确实需要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会为担心失去这些必需品而感到恐惧。一个低收入家庭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能都会选择租房,但前者可能会不停地担心下个月房租没有着落,而后者则不会。两者都明白钱的重要性,但对「缺钱会如何影响他们的生存」有不同的观点。

要理解「生存」二字所隐含的痛苦很难,因为痛苦往往很主观,毕竟,损失比收益更能引起人类的情绪波动。如果一个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再也没法儿负担他的豪宅,他很可能会说他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为了减少主观性带来的误差,我把「生存阶段」做了客观的拆分。当我在文中使用「生存 」一词时,我指的是一个人「活着」并且「健康」的状态。在下文的插图中,我把「生存阶段」分解成了三个部分,越往下贫困程度越高。

在最底层,一个人可能会处于没有钱或者买不起食物状态,甚至可能几近饿死。这些现象在第一世界国家非常罕见,背后的原因更多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福利制度失灵有关,而不是个人原因所致。不管怎样,如果一个人缺乏财务资源(fiscal resources),那么这可能是他要面临的最糟糕的情况。

再往上是无家可归。这是最接近现实的担忧。尽管很多人还没到身无分文的地步(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可能是因为我们都熟悉流浪汉的遭遇,所以自然容易生出这样的恐惧。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我父母是怎么和流浪汉打交道的,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要了解人类困境,从了解「无家可归」开始准没错。它提醒着你,一旦行差踏错,你将面临什么。当你想到自己的生存会受到威胁时,这种熟悉的场景就会开始在脑子里回荡了。

再往上走,是在一个人在满足了基本需求(食物、水、住处、衣物)之后,需要考虑的生存问题。在这个阶段,保证生活必需品的供给会成为生活的重心。当然,钱则是重中之重。

为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你必须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收入通常来自于工作。这时,在生存阶段的上层,你不再是为生存而战,而是为保持现状而战。你想把握金钱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因为你得靠它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工作带来安全感。当你把钱看作是生存必备的手段时,你生活中最重要的命题是别丢掉这份工作。你有多讨厌你的工作、工作条件有多糟糕,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的工作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你就会去做。

但是,如果你能维持现状并且一路上什么岔子都没出,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生存阶段」和下一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我很快就会展开谈谈这一点)。

要到什么程度,工作上赚到的钱才能让你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是在你不再靠工资生活,并且每月能存下一些钱的时候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储蓄要达到什么程度,你才会感到轻松?10 万?50 万?100 万?

在这个阶段的顶部,生存的问题,更多地与心态有关,而不是跟现实有关了。你已经过了要恐惧无家可归的阶段了,但你可能仍然会带着这个思维生活,随时可能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你会困在充满局限的思维方式中,阻滞自身的发展。

当你带着「生存思维」生活,你总会患得患失。无论是 1 万还是 100 万,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足以抵消你心中的恐惧。可能是因为家庭教育,也可能是个人经验,或者任何别的因素,你越是把钱看作生存必备的手段,你就越不愿意为了实现更充实的生活而冒险。

风险通常伴随着恐惧。如果你一直带着「生存思维」生活,即使风险再小,你也会害怕做任何带有不确定性的事情:

一旦恐惧持续到这种程度,你就不会踏出舒适区半步。你会因为害怕丢工作而不去要求升职加薪,你会因为害怕亏损而不去在股市投资,你会因为害怕身无分文而不去追求有意义的东西。

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如果你处于生存模式,你就不会去做。对你来说,即使亏损总是有下限的,但你还是会更关注风险有多高。

摆脱生存模式的关键是意识到你拥有的已经「足够多」。「足够多」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我指的是,你已经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所需。

你能负担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住处吗?如果你辞掉工作,真的会无家可归吗?如果你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你为什么还会为钱感到焦虑?

当现实被恐惧的迷雾所笼罩时,「生存思维」就会被激活。它会夸大原本完全可控的情况的风险,每一个关于钱的小决定都会引起巨大的焦虑。

拨开这片迷雾需要理性,并且你得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只要你足够愿意用心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事情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失去了这份工作,你会找到另一份工。如果暂时没有达到储蓄目标,你以后会达到的。如果你这个月的预算超支了,你下个月补上就好。

一旦你意识到钱是你拥有的资源——而不是相反——你就会看到钱的真实面目:它是一个放大你自己信仰的工具。

在光谱的下一个阶段,钱成为一种运转机制,而不是最终结果。在这里,钱才能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因为它,你过上了知行合一的生活。

阶段二:自由

有一次,一个朋友向我倾诉她有多讨厌她的工作。当我问她为什么还在那里工作时,她勉强地答道:「至少,它让我和家人过上了舒适的生活。我们可以去度假、去有趣的地方游玩并且享用美食。我想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

第一次体会到「金钱是实现自由的工具」的滋味,大抵就是这样。当金钱被用来维持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活本身时,你已经告别了第一个阶段,进入了新的领域——自由。

自由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享受闲暇。一旦你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如何消磨闲暇时光就成了你向自己和外界表达自己品味和喜好的一种方式。为难忘的经历和美味的食物付费,不仅是因为它们让你快乐,同时它们也表达着「你是谁」。

当你和你的家人躺在异国的沙滩椅上欣赏起伏的海浪,你也许会感慨人生美好,似乎自己已经到达了自由顶峰,为了这一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这也是问题所在。

我们知道能在一生中追求的东西可以有很多,而我们又倾向于追求不曾拥有的东西,因此,即使闲暇的代价再高,只要它是我们表达自由的方式,而做各种繁琐的工作就可以换取自由,我们就愿意去争取。

这就是我朋友所处的境况。只要她能忍受这份令人头疼并且毫无意义的工作,她就可以过上惬意的生活。

本质上来说,「休闲自由(Freedom-as-Leisure)」的问题在于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并不对称。你必须为可能获得的每一个小时的闲暇时光而工作更长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你讨厌你的工作,你必须忍受着做很久不喜欢的事情,才能把它兑换成自由。

可悲的是,许多人并不喜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从工作中收获什么。如果你把这一点与我们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这一事实结合起来,你就会发现,在很长很长时间里,钱是你每天早上醒来的唯一理由。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在谷歌图片中搜索 「退休」时,这些是最先显示的结果:

对大多数人来说,退休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情,而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他们终于可以辞职 到世界各地旅行,设定自己的时间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然而,这是低标准的自由。把你三十多年的时间去做一份平庸的工作,就像把大好青春都花在一个你并不认可的伴侣身上。当你终于从那份工作或关系中挣脱出来时,你一定会问自己,那些使错地的劲儿本来应该用来做些什么。

只要金钱是你工作时的首要考虑,你就会被困在「自由阶段」的底端。为了摆脱这个陷阱,你需要转变一下看待金钱的视角:

与其把有钱看成辞职的前提,不如把它当作一块敲门砖,能帮你找到有意义的工作。

如此一来,你会发现,钱可以买到自由,因为工作本身就会给你带来自由。

在「休闲自由(或传统的退休)」模式中,驱使你工作的动力的排名顺序是这样的:

但在「工作自由(Freedom-in-Work)」的模式里,先后顺序发生了调换:

赚钱仍然很重要,但它的主要目的超越了单纯的积累余额,而是让你有自由去从事你想做的工作。

这时,你会意识到,工作不是为了退休,而是为了做那些「如果钱不是问题,那我一定会去做」的事情。无论你每月赚 1000 美元还是 10000 美元,你都会做同样的那一件事,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不是因为它们有利可图,而是因为你享受创造它们的过程。

说到这里,你就该问了:「我需要多少钱才能买到这种自由?」

每个人情况不同,答案也会不一样(「有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是其中最大的变量),但是可能差得也没你想象的那么多。

首先,「工作自由」的模式本身就降低了继续工作所需的金钱成本。当一个人的工作本身是充实且有价值的,他就会更容易满足于极简的生活方式。

这是因为金钱再也不能改变你的决策优先级,更不能定义你的价值。

在「休闲自由」的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你从工作中赚了多少钱。如果钱是你继续工作的唯一理由,那么,工资最好高到足以让你感到自己付出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但是,在「工作自由」的模式中,只要钱足以维持生活、让你继续做想做的事情即可。把这一点和互联网零边际成本的特质结合起来,你会发现你每天花不了什么钱就可以过活(特别是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只要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你就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想做多久都行。

虽然这听着很不错,但是,我知道,这个想法听起来并不现实。将自我价值和钱解绑并不容易,毕竟,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把钱和成功挂上钩。财富左右着我们和他人的判断。

但问问自己:这些社会成规到底要左右你的生活方式到什么时候?如果你只是用钱来过别人期待你过上的生活,而不是过一种完全符合你的个性和天性的生活,那有钱有什么了不起呢?

复制钱很容易,而人不能被复制。没有人有与你相同的基因构成,更不用说你的生活经历。一美元有无数张,但你是唯一的。

因此,不要让钱这种轻易就能被取代的东西定义你独特的身份。相反,你应该利用它,让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质得以发展。

在「自由阶段」,钱被看作是更好地表达真实自我的工具。当你在做那些自己认定有价值的事情的时候,钱确保你能持续做下去。而要坚持做下去,并不需要太多的钱,「足够多」就好。

虽然「足够多」的想法听着很不错,但是我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毕竟,这段旅程最难的部分可能是应对每次查看银行卡余额时感受到的压力。如果你只是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成副业,可能会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但是,如果那是你的全职工作,一旦财务上达不到「足够多」的标准,你很可能就会感到焦虑。

这里的关键解法是保持: (1) 勤奋、(2) 耐心、(3) 理性。

勤奋是指你的职业道德。没捷径可走,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比不上必要的艰苦工作。

耐心指的是你的适应不同情况的能力。复利的好处总是到后来才显现,在看到那些好处之前,往往要驶过漫长颠簸的道路,保持耐心是绝对有必要的。

理性是指你的心态。你会重回「生存阶段」的老路,还是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寻找自由、解决自己真的关心的事情?你会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境况并且对此感到舒适吗?

将这三个信条与 「足够多」的心态结合起来,最终,你会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有趣的阶段。也许,前一段时间,还没有人关心你在做什么,但是,现在已经开始有一小部分人欣赏你的工作了。甚至,有些人还愿意为你的服务、产品,或任何你能提供的东西付费。一切的进展也许缓慢,但可以肯定的是,你赚钱的能力会上好几个台阶。

当你从「想做的事情」获得的收入超过维持事情运转下去的成本时,你就会得到我所说的 「成就感盈余(Fulfillment Surplus)」。

「成就感盈余」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好的钱。你不仅得到了超出自己所需的钱,而且你是通过做一些即使分文不取也愿意做的事情赚到的。更好的是,反之亦然:即使你有世界上所有的钱,你也仍然会做同样的事。

然而,「成就感盈余」最好的部分可能是,它将你的注意力从金钱上解放出来。众所周知,做有意义的工作最困难的部分不是在于工作本身,而是每次查看银行卡余额时感受到的压力。「成就感盈余」带你进入「自由阶段」的顶峰:

注意力自由(Freedom-in-Attention)。

当我们想到财务自由时,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下图中这样的超级富翁形象:

而当我们想到一个财务上不自由的人,我们会脑补出下图中这样的普通人:

然而,如果超级富翁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思考他有多少钱,以及如何维持这种生活方式上,那他就不是富翁:

但是,如果一个普通人不过度考虑金钱,知道自己拥有的就是他所需的一切,那他就是富有的:

和财务自由最相关的其实不是钱,而是注意力。越是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你实际上就越自由。

这就是「成就感盈余」帮你实现的东西。当你到达了「自由阶段」的顶峰,钱就会为你服务,它是一件工具,有了它,你能做成自己喜欢的事,一旦实现了你的目的,你就会渐渐不会再去关注钱了。这是整个「金钱光谱」中最棒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别的愿望或者欲望,那么我们大可以停留在此处。

然而,我们与金钱的关系难免会延伸到自我之外。如果我们组建了家庭,我们希望孩子们过上最好的生活。如果我们是某个社群的一份子,我们就会想把钱花在能让伙伴们共同进步成长的地方。

当金钱涉及到与我们的生命有交集的人际网络时,它会极大地影响这些关系……影响有好有坏。

钱怎么花,由我们说了算,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将带我们前往「金钱光谱」的最后一站。

阶段三:权力

当你想到 「权力」这个词时,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但是,让我们花点时间看看牛津大学的语言学专家是如何定义这个词的:

权力:

以特定方式做某事或行事的能力,特别是作为一种能力或品质;
指挥或影响他人行为或事件进程的能力或才能。

这两个定义为理解「权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但请注意,这两个定义都不包含价值判断。

权力本身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坏。我们经常把一个人使用权力的结果与他对权力的拥有混为一谈,但我们必须记住,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有人以糟糕的方式滥用权力,这并不意味着权力本身是邪恶的。

权力的核心其实是两件事:

【定义 #1】一个人自由行动的能力,以及

【定义 #2】一个人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当你从金钱光谱上的「自由阶段」过渡到「权力阶段」时,你会立刻拥有【定义 #1】中描述的能力。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成就感盈余」,在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再也不用为钱发愁。

我把这一初始阶段称为 「完全自决的能力」。

我们不打算在这里逗留太久,因为它和上一个阶段比较相似。但在我们继续之前,我想声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怎样用权力来标榜自我,你就会怎样用权力来对待他人。

换句话说,你表达自我的方式,会反过来影响你看待他人的方式,在金钱这件事上更加显而易见。

比如说,你想通过购买游艇、佩戴金链子来标榜自己。那么首先,你向其他人发出信号,这些是对你很重要的东西,他人渐渐地会把你的个人价值与你拥有的财富直接挂钩;第二,你会通过同样的视角来看待其他人,你会把金钱视为解决他们生活难题的答案。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其他人会戴着物质的有色眼镜来看你,你也同样戴着物质的有色眼镜看待世界。像爱和同理心这样细微的情感,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用金钱这样粗暴的方式来表达它们,你就会让对你最重要的那些人失望。

搞清楚如何使用自己的能力是迈向下一步的关键。下一步是,影响他人的能力。这也是整个光谱里最顶端的一部分。

「影响他人的能力」听起来很吓人,但记住,它只是指一个人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你会如何利用金钱影响其他人的生活?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金钱的力量在于它能够为我们的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有了钱,我们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的伴侣能住更大的房子,我们的父母能度过更奢华的假期。这些物质为我们家庭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将引导这些生活最终的方向。

如果影响力是一座塔,那么从「自我」(Self)」往上数的第一层就是「家庭(Family)」。金钱在这个领域的能力表现形式非常直接,家人的生活品质会得到肉眼可见的提升。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有了钱就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家庭生活。现实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你越是强调金钱的重要性,你就越可能(在无意中)和家人产生隔阂。

这就是权力和自由之间的最大区别所在。权力的上升空间一般是有上限的,而自由的上升空间则没有。当权力发展到某种程度,它就会开始产生负面的后果。如果左右他人的能力变得过于强大(比如,一些打着「为了你好」名义进行的行为),它也可能会滋生不信任、嫉妒和怨恨。

其实,在「影响力之塔」的内部也有一个小光谱,绿色区域代表拥有金钱权力的好处,而红色则代表不利的方面。

上面这张图展示着影响力在家庭内部的情况,既有绿色的区域,也有红色的区域。绿色区域应该不足为奇——人们努力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好自己的家人,赚的钱越多,他们就越有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

红色区域代表故事的另一面。有许多孩子很少能看到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每周在外面工作 90~100 个小时。他们可能住在一个巨大的房子里,拥有所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但被抛弃的感觉会渐渐演变成怨恨。

这个红色区域,就是在你埋头赚钱时会发生的事情。许多父母认为,努力工作和赚钱是他们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方式,却并没有在意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这就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这些父母孜孜不倦地工作,成为了百万富翁,然后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隔阂已深,失去的亲子时间早已无法弥补。

然而,我们会发现,绿色区域仍然是大于红色区域的,因为我们最终是能理解「牺牲」这件事的。只要我们知道父母爱我们,我们最终就能懂得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是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奋斗。虽然这可能需要时间,但只要足够理性,这些家庭问题长远看来都不难解决。

许多人会停在这个阶段,因为他们满足于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所需,不想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不会参与到更上层的权力结构中。但更现实的事是,当他们满足了两个阶段的需求,就会把目光转移到自己所在的小圈层,看看有没有自己可以做出的贡献。

所以,下一个目标是影响社群(Community)。

那么,「社群」内部的影响力光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这里,你身边的人都很了解你,而且你们在一起,一般都是为了一些共同的目的。这种「粘合剂」可能是宗教,可能是社群服务,也可能是娱乐活动。无论它是什么,每个人都认可这个目的,而且每个人在社群中都拥有平等的角色。

但是,通过钱影响一个社群,你会面临复杂得多的情况。

如果大家都听说你决定做一笔大额捐款,那么接下来可能会发生:

金钱的棘手之处在于,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一个人对社群有多大价值。如果你给你关心的事情提供了大量的金钱支持,人们就会用钱来衡量这件事对你有多重要。

我在前面提到,财务自由度是通过减少对金钱的关注度而获得的。但反过来也一样,财务自由度也会因为不断受到关注而减少。

当别人越是通过金钱的视角来看待你,你就越无法摆脱金钱的身份标签。对有的人来说,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你是一名财务顾问,你的个人财富会成为一个可靠的信号,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

但是,如果你只是想给当地教会提供财务支持,那么做一个「捐出一大笔钱的人」可能是件麻烦的事。金钱成为了判断你价值的标准,可悲的是,很多人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或许,那些和你亲密的社群成员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他们或许不像你的直系亲属那样和你那么亲近,但他们能理解你的原则、价值观,以及使你成为你的东西,与财富无关。

在社群层,绿色区域仍然多于红色区域,但没有前面说的家庭层那么多。金钱可能会导致你意想不到的结果,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其中一些人你可能甚至不认识)。

你需要谨慎使用你的钱,这样社群才会和你一起茁壮成长。如果你不管不顾地使用金钱,你可能会被你试图帮助的社群所诋毁。金钱可以滋生各种奇怪的群体行为,所以在这里,你的判断力必须要足够敏锐。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对影响力的渴望(因为它与金钱有关)就到此为止了。能够帮助自己认识的人,会带给我们一种成就感,这足以让我们在余生中感到很满足。

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想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用他们的钱来帮助他们完全不认识的人。这种类型的力量能成就的事业很多,可大可小,小到参与地方非营利组织、影响地区选举、做天使投资,大到投身全球性的慈善事业、影响总统选举、创办大型风险投资公司等等。

为了简化这个庞大的可能性范围,让我们把它们都扔到最后一层,名为 「你不认识的人」。

在影响力之塔的所有层级中,这一层是迄今为止风险最大的。这是 「权力 + 金钱」获得糟糕声誉的地方,人们往往对在这一层的人持怀疑态度。

为了说明原因,请回顾一下社群层面上的这个场景:

你很快会意识到,当你在 「你不认识的人 」这一层努力时,会遇到下面这种望而生畏的情况:

所有的关注度都在你的钱上,你就如同自己财富的附属品。不了解你的人对你与邻居的关系、你妹妹可能生病的事实、或你日常冥想练习的细节都无动于衷。你主要是由你的财富来定义的,你用财富所做的事情塑造了人们眼中你的形象。

你可能认为我在这里以偏概全,但当你把「财富」放到一个人的特质清单时,其他一切似乎都显得黯然失色。想看看这方面的证据吗?谷歌任何杰出的商人或企业家,猜猜看,什么东西总是作为最重要的搜索建议跳出来:

这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

这种对身份的单一看法是 「你不认识的人」这一层中大多数问题的来源。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个艺术家,你就会很自然地通过创作的视角来看世界。同样地,如果每个人都用财富来定义你,那么你很可能会通过金钱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有些时候,这对人们来说是很好的结果。例如,比尔·盖茨正在利用他的力量,帮助解决世界上最大的一些问题。但是,对于每一个比尔·盖茨来说,可能有成千上万的人希望他们的钱能以不太光彩的方式影响他人,比如政治腐败和敲诈勒索。当金钱被用来解决零和游戏中的大问题时,它通常是以牺牲无权无势者为代价。

但当然,富有和强大并不意味着你是邪恶的。事实远非如此。我想起了这幅优秀的插图,它描绘了现实的情况:

这张插图来自 Steve Conover的《Neutering the National Debt》

有很多富有的、有影响力的人,他们都有着非常好的愿景。然而,我想说的是,在 「你不认识的人」 这一层里有一个棘手的地方,那就是它往往会制造出执念(feeling of attachment)。

我没有如此巨大的个人财富能让我做到「权力阶段」的事情,但在我的理解中,大部分进入这个阶段的人的挣扎,都来自于无法将个人财富与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区分开。我读过一些企业高管自杀的案例(其中,包括一个亿万富翁),唯一的原因是他们在 2008 年的经济衰退中失去了财富。这些事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有些疯狂,因为我不知道把财富当做自己存在意义是种什么感觉。

钱是一种工具,但如果这个工具决定了你会如何影响成千上万人的生活,那么继续拥有它对你来说将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说到执念,这三个词很好地概括了它:

执念滋生恐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金钱光谱的顶端和低端一样,都会滋生恐惧。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让一个人像需要钱来勉强维持生存的人一样,害怕失去他们的钱。

这种执念让光谱的顶端看起来非常「劝退」:

现在我们已经在每一层上了色,让我们退后一步,看看「影响力之塔」的整体情况:

目前,它看起来像一张红绿光谱的拼贴画,但如果我们将它们混合在一起,看起来会是下图这个样子:

这是对金钱光谱中「权力阶段」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在自我和家庭领域,金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当它能影响更广大的群体时,它就会激起你心中的执念。当你的身份被金钱的影响力所定义时,你就涉入了危险的领域,你需要极为出色的判断力才能正确地驾驭财富。

但好消息是,如果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你也很可能会为这个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实现这个目标,你必须做好金钱光谱顶端存在的所有权衡取舍,并且时刻铭记,你的决定将会波及处于每一层的人的生活轨迹。

你现在处于金钱光谱的那个位置?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仔细探讨了三个阶段的具体特征,所以,是时候跳出原先的框架,将「金钱光谱」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了。

当我看到上面这一张图时,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某人处于这张光谱上的某个位置,是靠什么决定的?」

我最初的答案是,一个人在金钱光谱中的位置是由「他有多少钱」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身无分文,他就得为生存打拼,但如果一个人富甲一方,他就可以支配相应的金钱,以实现更多的自由和行使更大的权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人钱不多,也可以处于「自由阶段」的高处。举个例子,一个年薪 3 万美元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除此之外,每年只花 2 万美元就能满足她的生活需求。她既有「工作自由」也有「完全自决的能力」。这样的她就是个富人。

相反,一个人钱很多,也可能处于「生存阶段」的底端。一个年薪 30 万美元的人,做着一份他讨厌的工作。除此之外,他的生活方式让他负债累累,连房子的抵押贷款都付不起。他的自由非常有限,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的他就是个穷人。

像上面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也凸显着「你有多少钱」这个答案有不足之处。世界上有太多百万富翁他们不屑于帮助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了。然而,世界上也有赚着最低工资的人,会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寄回家,帮助他们的父母和朋友。

「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能决定他在金钱光谱上的位置。

如果金钱本身并不能决定你在金钱光谱上的位置,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的位置?

好吧,答案听着很老套,但是,这是事实:是你自己决定了你自己的位置。

要理解我的意思,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对的看待事物的框架。与其带着「一个人有多少钱决定了他所处的位置」的思维来看金钱光谱,不如转去关注一个人的「确定性」和「恐惧感」。

一个人在「生存阶段」中所处的位置越低,就会越会为金钱患得患失。然而,当你抵达生存阶段的高处并接近「自由阶段」时,围绕金钱的恐惧会逐渐消失,你经历的一切都逐渐开始具备确定性。

当一个人处于「自由阶段」时,一切都会具备更强的确定性。虽然「休闲自由」模式中的,仍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而越往上走,对人生的掌控感就越强,在「工作自由」和「注意力自由」模式中,你会收获最好的奖赏。

这就是我所说的最棒的地方,不管一个人有多少财富,这都会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如果你决定上升到「权力阶段」,你便不可避免地要步入「影响力之塔」。在那里,位置越高,权力交锋处的权衡取舍越会让人如履薄冰。在家庭内部通过钱施展影响力,也许对你来说易如反掌。但是,如果你想向某些社会群体和素不相识的人施加影响力,牵涉的利害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一旦人的执念加深,恐惧就会再次主宰整个光谱。

把金钱光谱和情绪一起看时,才更有意义。它能帮你理清思路:你并不拥有金钱,它只是与你有关系的一个东西。就像你的身边人一样,他们是你有意选择与之建立关系的人。

在界定你处于这个光谱上的哪个位置的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你的身份。哪个阶段最符合你的特质?

如果你以匮乏和生存的视角来看待世界,那么钱只会放大这种匮乏感。但如果自由对你最重要,那么无论你拥有多少钱,都会感到充实。如果你最渴望的是权力和影响力,那么钱将推动你和它的关系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你认为你正处于这个光谱上的什么位置?你未来又想在哪个位置?是什么在阻碍你?是钱,还是你的心态?

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对自己绝对诚实。你是谁,答案就会是什么样,所以一定要确保这个环节不要出现任何意外。

如果我们不为钱指出流动的方向,钱就会为我们决定我们的去向。

想法

发布想法
  • 该有钱罐罐

    之前在也大那里看到过,再看一遍确实常看常新,确实有些新感悟,不要被上阶段困住了。

    2024年12月4日
    0
  • 该有钱罐罐

    越是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你实际上就越自由。 ——在工作前,买衣服只能两三件买,生怕买到不合适的要补运费。现在能把试衣间搬回家,试个够,小小运费不在话下。是一个感受到自由的小角度吧。

    2024年12月4日
    0
  • LMA

    常看常新,常来常看ദ്ദി˶ー̀֊ー́ )✧

    2024年12月3日
    0
  • 财小米

    好文,留痕,慢看

    2024年10月26日
    0
  • 饥饿的巨人

    好文

    2024年10月16日
    0
  • 张小七

    把工作当成一个目的,而不是手段

    2024年10月15日
    0
  • 且漫步

    收获很多,非常清晰。我想我现在处于第2级光谱的中下层,还处于主要通过工作获取的钱来购买自由的阶段。但工作中也有我喜欢的地方,所以也算是靠近中层。这篇文章适合结合《邻家的百万富翁》来读,财富的概念其实不是标准的数字,而是每个人的选择所决定的。在有一定资金积累之后,或许每个人都应该尝试,通过自己喜欢并且有成就感的方式获取能覆盖日常支出的钱,从而达到第2级的顶峰,那是一个只是想想都觉得快乐的位置。

    2024年10月14日
    0
  • Xin_p8OyLz

    今年感觉从free of work降级到了free of leisure…没换工作,但感受变了。

    2024年10月14日
    0
  • OneDy

    这几年工作都有点过分主宰生活,睡不饱就又被拖起来,时常问自己,没有现在的工作真的会生活不了吗?其实并不会

    2024年10月14日
    0
  • 本意

    真的真的真的很喜欢这篇文章,放在收藏夹里,经常拿来回顾。不断校准自己的金钱观,为每一次行动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 如果可以许愿❤️: 收藏的文章渐渐多了,如果可自建收藏清单就太好啦~ 常看常新分一类、策略分一类… 找起来方便些

    2024年10月14日
    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