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怎样做好资产配置?

  • 有知有行 · 2021年1月12日
  • 58860
  • 274

你好,欢迎来到《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今天是我们的第十二讲。

我们用了十一讲的时间,从有知有行的投资观讲起,一起学习了投资需要的知识,也做好了情绪上的准备。从这一讲开始,我们会进入实操篇,聊聊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一聊到实操,问题通常是这样的:

「白酒是不是太高了?我能卖了吗?以后还能买回来吗?」
「为什么保险、地产这些低估值的板块就是不涨?」
「新能源概念股能买吗?」

或者更直接一些,你能直接推荐两只基金吗?

其实,这些问题看似直接,却根本不重要。比这重要得多的问题是:你的资产是不是按照你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资产配置决定绝大部分的收益

我有一个好朋友,前段时间问了我投资上的问题。他 2020 年 3 月开始投资,当时买了消费和医药基金,赚了不少钱,之后觉得有些高估就卖出了。结果,在他卖出之后,两只基金又猛涨了一段时间。可想而知,他很是后悔,觉得自己卖错了。不过后来市场开始下跌了,于是他赶紧问我:现在是不是可以买回来了?

我坐下来,和他详细分析了一下他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他一共有两套住房,按照市价来看大概值 1000 万人民币。除此之外,他还有 400 万放在银行买理财。而他用来买基金的,让自己每天焦虑不已、时而后悔时而庆幸的资金是多少呢?是 50 万。

即使多赚个 20%,他的整体资产只增长不到 1%:

50 / 1450 × 20% = 0.7%

可是如果他所在城市的房产哪怕只下跌 10%,他的总家庭资产其实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看完我这位朋友的案例,你也可以想想自己的资产配置情况。股票市场的波动,放大了我们的情绪,但很可能我们折腾了半天,对家庭整体资产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

在我上一讲推荐的文章《金钱心理学》中,摩根·侯塞尔(Morgan Housel)用一张图来说明他心目中各种因素对投资结果的影响。

一个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业绩,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比如投资者行为、资产配置、交易成本、选择股票或者基金等等。在这张图中,越靠下的部分影响越大,对我们最终的投资业绩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还记得我们 上一讲 提到的理查德和格雷斯吗?美林证券副总裁理查德在这张图的上半部分非常精通,但他忽略了下半部分,于是他的投资一塌糊涂;格雷斯一辈子都是普通秘书,但她在资产配置和投资行为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以至于这张图的上半部分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有知有行的投资原则中有这样一项:资产配置决定了绝大部分的收益」。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资产配置,是我们在做投资时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会用这一讲和接下来的一讲,来和你详细聊聊资产配置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你的房产配置合理吗?

首先,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先需要配置的,是你的房产和金融资产。

过去 20 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一路走高,大部分买房的人,由于把自己相当多的资产配置到房产上,享受到了巨大的收益。与此同时,上证指数看似 10 年没有动,永远停在 3000 点,也让很多人认为股市永远不会涨。

但我们在之前的课程里面也提到过,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且不说二三线城市,就是北上深的房子,还有多大可能性在接下来的十年继续这种表现呢?与此同时,权益类资产,在过去 20 年内的表现并不输于房产,在未来也可能有更好的表现。

中国房地产、股票和债券资产价格指数 |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如果你的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房产中,只有小部分资产在金融资产,这样的资产配置方式就未必合理。那对你来说,比起应该选择哪只基金或者股票,更重要的,可能是调整房产和可配置金融资产的比例。

有知有行倡导做好大类资产的配置,该买房的时候,就要买房来改善生活。但是如果你有多套住房,我们建议,你也许可以考虑分散一些到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上来。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加合理,也有更大的概率可以享受到未来资产的上涨。

怎样做好金融资产配置

我们再来到下一层——可配置的金融资产。

传统上,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其它金融机构,当他们帮助我们配置资产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这类问卷通常包含很多问题,比如「你的年收入是多少?」、「如果一类资产下跌了 30% 你是否能承受?」,然后根据这个调查问卷的结果确定我们的风险偏好,进而确定我们应该配置多少比例的现金,多少比例的债券,以及多少比例的股票。

风险测评本身的含义,是想知道我们承受风险的底线是多少。因为这个底线在我们的心里留了一些下跌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我们可以容忍下跌带来的痛苦,这样就可以坚持得足够长。

通过我们前面的课程,你应该也明白了,股票的收益是在 20% 的时间内兑现的,但我们永远不知道那 20% 在什么时候发生。因此,我们坚持的时间越长,也就越有可能等到这个上涨,从而获得收益。

然而,这个做法很难说得上科学。在牛市的时候填写调查问卷,大家都觉得下跌 30% 完全能够承受,但真的到了熊市,即使只跌了 15%,可能你已经非常恐慌了。

另外,在风险测评问卷上填写下跌 30% 很简单,但你很容易低估真的下跌 30% 会对你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做压力测试,但无法测试当我们投资失败回到家,看到家人失望表情时的心情。

既然风险偏好是很难测准的,那如果我们按照它来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就一定会产生问题。牛市的时候风险偏好升高,多配置股票,熊市的时候风险配置降低,降低仓位,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是有问题的。

怎么解决呢?我们来看另一种资产配置的方法——「四笔钱」。

「四笔钱」,就是把我们用来投资的钱分成四笔:保险保障、活钱管理、稳健理财、长期投资

顾名思义,它们分别对应着保险保障的钱、短期要用的活钱,中短期需要稳健增值的钱以及长期可以用来做较高风险投资的钱。

先说说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类。

在我们的实践观察中,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的原因是由于「被动卖出」,或是因为把短期要用的钱配置到股市,或是因为对下跌的恐惧。一方面,我们可以选择好的投资产品,尽可能地降低在市场波动过程中产生的回撤和亏损,另一方面,有知有行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陪伴你,尽量减少追涨杀跌的操作。

但还有一种情况,我们无能为力,就是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当你不得不卖的时候,可能并不是好的卖出时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曾经提出一个「心理账户」的概念,它说的是在我们理解和感受钱的时候,往往会对不同的收入支出构建出不同的心理上的账户,来分别衡量。

「四笔钱」,其实就是这个概念的一个典型的应用方式。我们把自己的钱,根据不同的用处、目标和风险偏好,分成不同的账户分别管理。

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如果我们给一笔钱做好分类,就像在心里给它打了一个标签一样,也会对这笔投资产生更正确的期待。

比如你把钱归类为长期投资,那么如果这笔钱产生了账面浮亏,你会更好接受,因为长期投资的波动就应该是大的,浮亏是正常的。

另外,这样的方式也能让你在市场狂热、想投入更多本金的时候问问自己,这笔钱是不是短期会用,是不是真的适合做长期投资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尽量减少把短期要用的钱投入到需要长期投资的产品或者策略,就会显著地降低亏损的概率。

怎样配置「四笔钱」?

说完原理,我们就来简单讲讲这「四笔钱」,以及我们如何进行配置。

第一笔钱,是保险保障的钱

借用投资的术语,保险是用来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波动率,给我们的人生「托底」。用一份小额的、确定的代价,给不确定的未来买一份安心。

如果说投资理财是进攻,那么保险就是防守。她让我们在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面前,少一份狼狈、多一份从容。同时,只有做好保障,才能在风险发生的时候有钱花,避免「被动卖出」,不至于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动用本金,这样才能收获长期投资的成功。

第二笔钱,是随时要用的活钱

虽说现在出门都可以不带钱包了,但我还是建议留一部分「活钱」以备不时之需。这笔钱随时可能会被用到,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比起收益要更为重要。

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我们认为,货币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笔钱,是稳健理财

权益类投资的收益需要时间去兑现,时间越长,概率越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一直在强调,长期投资的钱,最好是 5 年以上都不会用到的钱。

如果不需要随时动用,但在未来的 1~3 年内,有可预期的花销,比如买车、买房、旅游,我们会建议你,把这笔花销对应的钱留下来,放到「稳健理财」的策略里,根据要用到的时间搭配好合适的产品,获取比活钱更高的收益。

第四笔钱,是长期投资的钱

留好上面的三笔钱,就可以将剩下的部分进行长期投资了。

也许你会问,如果市场的估值很低,即使是短期用的钱,我能放到股市里面搏一把吗?这其实没有标准答案。3 年也好,5 年也罢,没有那么泾渭分明。

但你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假如两年后我需要用钱,但这笔投资被套牢了,我能不能接受亏损卖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也可以考虑这样操作。

怎样分配「四笔钱」的比例?

讲完四笔钱,接下来的问题一定是,我应该怎样来分配比例呢?

四笔钱的分配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拿我来说,我没有配置稳健的钱,而是留足了日常要用的活钱,然后把其它钱都投到了长期投资的策略和产品中。但这么做的前提是,我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要超过很多人,这是我性格里的一部分。同时,即使临时需要卖出一部分,由于我的投资时间非常长,我会把这笔卖出想像成很久之前成本更低的一笔买入,不会对自己造成心态上的影响。

我举这个例子,绝对不是想让你参照我的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好的做法,是先按照上面推荐的方式做好保险保障,留好日常要用的活钱。然后,再以 5 年期限为划分标准,把钱分别放到稳健理财和长期投资里。

另外,更重要的是,就像上节课所说,投资比例重要的不是精确的数字,更多是心态上的把握。而心态以及行为,真正影响我们长期的收益。

小结

最后,我想以一个小例子结束今天的课程。哈里·马科维兹(Harry Markowitz)因为他对资产组合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开创性地从数学上明确定义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并根据这个结果来帮助家庭和个人管理资产账户,希望在风险一定时取得更高的收益。

几年前,《华尔街日报》采访了他,问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何管理自己的钱。马科维兹回答说:如果股市上涨,但是我的仓位不够,我会很难过;如果股市下跌,但是我的仓位过高,我也会不开心。我的配置原则是尽可能让自己不后悔。因此,我将资金一半投资于股票,一半投资于债券(50:50)。

你看,投资并不是科学,也有相当多艺术的成分。这是一个模糊的世界,我们可以精确计算数字比例,但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心态和情感。

本讲重点

下讲预告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讲述在长期投资的部分,如何更好地制定资产配置方案。

我们下一讲见。

想法

发布想法
  • 毛远
    置顶

    这节课让我更多想起的是,跟 Manson 老师聊到的,一个心理学理论。 内心坚强的人,和不够坚强、有点事就想自杀的人,区别可能是什么。 研究表明,一个主要的区别,是那些内心坚强的人,把对自己的认可分散到了不同领域。 而那些无法抵抗压力的人,一般都把对自己的认可集中放到了同一个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一件事崩了就全崩了,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如果打击是连续性的(在同一个领域连续性的可能性还比较大),就可能甚至会想结束自己。 把认可分散到不同领域的人,不会这么想。比如事业受到了打击,回家看看孩子很好,就会很安慰。觉得自己工作不好,但教育做得还是不错的。如果还有不同的爱好,则会想,自己亲密关系一般,但篮球打得很好嘛,篮球打得不好,但游戏玩得好像也很厉害,等等等等。 总有一个领域让自己感觉自信,就比较能穿越人生的黑暗时刻。 有没有很像,投资中的资产配置? 大周期的每个时刻,只要鸡蛋不是全集中到同一个篮子里,投资组合里就总会有资产在发光。

    2021年1月12日
    826
  • 引航员

    第一阶段:着重配置宽基指数,从沪深300中证500,到逐渐加入了国外的标普,纳斯达克,德国DAX,印度指数基金,港股。 第二阶段:有了更全面的认知,同时边学边做,不断尝试,最多的时候配置包含了7大类: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个股,债券类,房地产信托,大宗商品,现金。然后给每一类配备权重和仓位,再学习斯文森的配置再平衡和邓普顿的逆向投资做过度平衡。 第三阶段:简化,认识到自己其实完全没有能力挑选个股和行业,也认识到对于大宗商品和房地产信托其实也是完全不懂的,不懂就拿不住。更认识到如果一个标的在大跌的时候不敢加仓,其实就是不懂和难以赚到钱,所以大大简化了自己的投资体系。现在只包含了宽基指数(中国为主+m国)、主动基金、稳健类债券基金这3种配置。 同时大大简化了自己的择时,我自己的资产配置表格中最多的时候把市场划分为7个区间,后来简化为5个,现在简化到只剩下3个区间:(非常低估,正常,非常高估)。认识到在90%的时间里我都没办法判断市场估值的高低,所以在这个区间内固定了各类资产的比例,偏移度超过预定仓位的10%做再平衡。然后在非常高估的区间主动调低进攻型仓位,在非常低估的区间主动调高进攻型仓位,做逆向的过度再平衡。 这一年的学习非常愉快,看到一本好书比账户短期涨了钱还开心,也不断的认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从放弃个股,放弃短期择时,放弃选择行业,也到相信中国现阶段主动基金可能有超额收益而拿出一定仓位配置自己信任和投资理念想合的主动基金。同时每次对体系的调整优化都让自己有进步的快乐。 感谢孟岩,感谢张潇雨,感谢有知有行,你们的每一篇文章我都在反复阅读,孟岩老师的文章中一些内容我还用到了经营企业中,受益匪浅。投资之路是一生的修行之旅,过程本身就是意义,充满奇迹,充满发现,与各位同学共勉。

    2021年1月12日
    796
  • 步枫

    我今天自己写文章时候还总结到,风险不单'因人而异',还'因钱而异'。今天的课程如果撇开收益率不谈,我觉得还可以从家庭资产配置中每笔钱的'风险'出发来谈一谈。 按照四笔钱的顺序来,首先是保险。在我看来保险的作用是为其他资产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我买保险是为了什么。。一方面的确是因为万一得了重病,突然拿出一大笔钱来对我们家来说的确很困难,我对此定义的标准是100W。那如果我配置了重疾险与医疗险,至少这部分就不用担心了。 另一方面是,买完保险之后我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将大部分钱都投入到风险与收益都较高的长期投资中。我认为保险带来的金钱时间价值要远远高于其保险赔付这件事本身。我需要自己的钱越久不用越好,保险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他资产的流动性需求。 活钱管理与稳健投资都算是兼顾'流动性风险'与'波动性风险'。因为随时或者一段时间内要拿出来要用的资产,我们必须有一定的保障。不能说'啊呀我明年要买房了,今年行情那么好我必须博一把!',这种心态首先就很危险,然后博赢了还想博,陷入赌徒困境,博输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了。。甚至有可能走上借钱加杠杆的不归路。我个人认为,将这两块的资金设定一个数额就好,不足必须补,多了就可以拿出来放到长期资产里。 最后这笔钱属于长期投资,他的风险我称之为'低回报风险'。如果前几项家庭资产配置做的足够完善,那就基本解决了'流动性风险',如果我们的心态足够稳定,投资知识到了一定水平,那也可以解决'波动性风险',那么剩下的就是'低回报风险',简单来说就是赚的不够多。这部分钱就应该去找能力圈范围内,'确定性'与'收益率'最高的资产作为投资对象,这个'确定性'是由'时间'与'认知'来保证的,'收益率'是由回报逻辑来保证的。就我而言,自己信任的主动基金,估值与周期我能理解的指数基金,以及将来可以看懂的股票,都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家庭资产配置这件事就像孟岩说的,完全因人而异,希望大家在钻研买什么基金买什么股票之前,先把这部分工作做做好,培养自己全面审视资产收益的眼光。

    2021年1月12日
    90
  • 淮SIR

    2021.01.12丨学习笔记 1.资产配置决定绝大部分的收益;股票市场的波动,放大了我们的情绪; 2.摩根·侯塞尔的《金钱心理》,影响投资者长期业绩的因素,取决定性作用的依次是:投资者行为、资产配置、交易成本、选股、税; 3.各种资产中,最先需要配置的,是房产和金融资产;“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在降低,而权益类资产,在过去20年内的表现并不输于房地产,在未来可能有更好的表现;要做好大类资产的配置; 4.金融资产的配置,需要根据风险偏好,来确定股票、债券、现金的比例;但是风险偏好是很难测准的,受情绪影响,熊市的时候,过于风险规避,牛市的时候,过于风险容忍; 5.股票的收益是在20%的时间内兑现的,但我们永远不知道那20%在什么时候发生,因此需要坚持,秉持长期主义; 6.「四笔钱」:保险保障、活钱管理、稳健理财、长期投资;这样分类的原因:①大部分投资者亏钱的原因是由于「被动卖出」,或是资金错配,或是急需用钱,在不好的卖出时机被迫卖出;②根据「心理账户」:我们在理解和感受钱的时候,往往会对不同的收入支出构建不同的心理上的账户来分别衡量;把自己的钱,根据不同的用处、目标和风险偏好,分成不同的账户分别管理; 7.保险保障的钱:用来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波动率,给我们的人生托底,是最后的防守; 8.随时要用的钱:活钱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比起收益更重要,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货币基金是最好的选择; 9.稳健理财:不需要随时动用,但在未来1~3年内,有可预期的的花销; 10.长期投资:权益类投资的收益需要时间去兑现,时间越长,概率越能发挥作用,长期投资的钱,最好是5年以上不会用到的钱; 11.投资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家庭情况、财务状况、风险偏好、性格各不相同,「四笔钱」的分配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投资比例重要的不是精确的数字,更多是心态上的把握;我们需要不断丰富投资知识、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不断打磨自己的「心」,不要让投资这件事困扰自己太多,要进可攻、退可守,睡得安稳。 12. 哈里·马科维兹因为对资产组合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配置原则是尽可能让自己不后悔,50%股票50%债券; 13.投资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三个行业,都强调科学与艺术结合。我的老本行建筑设计,是最典型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保证建筑的落地建成,艺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塑造建筑形象,赋予建筑美感;肖星老师的《一本书读懂财报》一开篇便是关于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的讨论。

    2021年1月12日
    72
  • Jeremy杰瑞米

    类似孟大的情况,我除了留足够的“活钱”应付日常开销以外,基本都投入“长期投资”。“稳健投资”放的都是准备用于“长期投资”但当下还没有合适机会投入的备用金。不知道大家的“长期投资”备用金都是如何配置的呢?

    2021年1月12日
    19
  • 逆水行舟

    E大也说过,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他本人的比例大概是75%的科学和25%的艺术。当然这个比例只是适用于他自己。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而言,还远未达到艺术的高度,这个时候还是老老实实根据科学来进行资产配置,搭建自己的投资体系才比较靠谱。当科学的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朝着艺术的方向发展。

    2021年1月12日
    15
  • Snail

    我认为资产配置的过程其实是更好地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偏好和对自己未来认真规划的过程

    2021年1月12日
    14
  • 同路行者J

    资产配置还是需要好好学习一下的,很值得学习。孟大推荐的《漫步华尔街》里有很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学习一下。

    2021年1月12日
    13
  • littleHHH

    资产配置先做分类分区:保险保障、活钱管理、稳健理财、长期投资。 而四笔钱的配置比例,因人而异。 保险保障是相对固定且小额的绝对支出,重疾和医疗是一定要配置的。 活钱管理是日常支出和应急支出,流动性最强,通过日常记账,也可以控制为相对的绝对值(感觉有点像“固收+”的表述😂)。 稳健理财则是连接活钱和长期投资的桥梁,投资时间越长、成本越低、日常支出越固化、心态越稳定,分配的比例就可以逐步降低,转移到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虽然看起来是重头戏,但实质是需要根据以上三笔钱的额度和比例来确定。(从侧面也说明,本金才是投资最大的敌人。)理性的评估自己的心态,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多多益善。

    2021年1月13日
    12
  • EN?

    看了简七两年时间,因为一次小意外才决定在投资学习上有所行动的我,之前有点教条式的想配置四笔钱的问题了。在钱财规划的时候也一直执着于“四”笔😂。看这篇文章让我多想了一步,从心理舒适度来看配置问题,尽管仍然是分成四块让我更舒适,但从教条式的思考里跳脱出来了~感谢😊

    2021年1月17日
    10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