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专栏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

  • 孟岩 · 2021年2月8日
  • 17410
  • 83

每周一,和你分享孟岩的思考。

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回答。大家通常想到的答案是「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什么时候卖?如何纠错?」 等等。但在孟岩的眼里,这些回答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在这几个问题之后,应该还有更深层的东西。

《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第 16 讲 中,孟岩讲过为什么需要投资系统。他之前也写过关于投资系统的三篇系列长文,今天我把这三篇文章汇总整理后分享给你。大家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课程的延伸阅读。文章很长,请慢慢食用。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仝仝

我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一书中,刚好看到这张图,我觉得可以非常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这张图真的特别好,全面地总结了整个投资系统需要的所有因素。

我把这张图分为三部分:

1)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2)能力圈、好投资的标准和投资组合结构

3)投资策略

当我们平时说「投资系统」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说这张图里的第三部分。但其实,另两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更为重要。

「个人认知以及投资哲学」是投资系统的 Why,决定着下面所有的东西;「能力圈、好投资的标准以及投资结构」好比投资系统的 How,它由 Why 产生,形成原则,帮助我们快速去判断对错、好坏;最下面一层是具体策略,是一个投资系统的 What,是根据「原则」而产生的具体「规则」。

01 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

投资哲学

在投资世界里,无论是买还是卖,或者持币不动,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自于他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或者说,来自于他的投资哲学。

我们看到的那些投资大师,无论是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罗斯、费雪、达利欧,都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他们的每一条投资理念、每一次投资决策,都是从这个投资哲学发展而来。

这么说也许太抽象了,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他所有的着眼点都是企业的价值 —— 这里的价值指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当他看到一家企业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股票代码背后的公司),凭借数十年企业分析师的经验,他的脑海中可以快速的出现这家企业 10 ~ 20 年之后的图景。简单比较一下这幅图景以及企业现在的样子,巴菲特就可以决定是否扣下扳机。

你千万别觉得这很简单,能看到一家企业 20 年后的图景,这太难了。除了天分和勤奋,巴菲特还用很多方式来保证这一点,比如能力圈(只看那些自己能看得懂的企业)、护城河(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活很长时间)、企业家精神(企业价值是人创造的)。

而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里,他的着眼点是企业现在的价值。他努力寻找那些现在的、账面或者清算价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企业,买下他们,然后寻找价值回归的机会 —— 无论是市场价格的均值回归,还是主动的采用清算、收购等方式。

再来看索罗斯,索罗斯一生的兴趣都在哲学。他认为市场是由人组成的,而市场的价格是由人的认识(包括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决定的。如果你看过《金融炼金术》的话,你一定对「反身性」这个词很熟悉。索罗斯认为「只有在市场价格影响了被认为反映在市场价格上的所谓基本面的时候,盛衰过程才会出现」。寻找并抓住这样的机会,是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如果他发现了正控制着市场的反身性过程,并且这种趋势会延续一段时间,而价格将变得比大多数人所预测的价格要高的多,他就会扣动扳机。

为什么投资哲学很重要?

投资哲学是投资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了下面所有的东西 —— 包括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 等等。

拿买入一只股票来举例。

巴菲特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因为他能够看清这家企业未来 10 年的发展,一共能赚多少钱 —— 这也就是这家企业现在值多少钱。如果市场的价格比这个价值低很多,他就会买入。

而当索罗斯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是因为这只股票价格背后的人的认识形成了反身性过程,决定了价格可能会涨的很高。

接下来,

如果这只股票涨了,巴菲特可能会停止买入。因为在他的投资哲学里面,这个价格可能超过了他能承受的安全边际。而索罗斯可能会大幅加仓,因为「市场先生」给予了他正确的回应,证实了他的假设。

如果这只股票跌了,巴菲特可能会大幅买入,因为安全边际更足了。但索罗斯可能会全线撤退,因为「市场先生」在告诉他,你可能错了。

「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 …… 对于这些投资系统里的具体操作,巴菲特和索罗斯可谓大相径庭,但如果你从投资哲学的角度来看,这和他们各自的投资哲学是完美匹配的。

再比如「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这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投资系统」的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投资哲学所决定的。

巴菲特芒格的投资哲学,更偏重于商业分析师,他们看重商业模式、看重企业家精神,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寻找值得托付的人。一旦寻找到绝佳机会,他们就会下重注。

同样是价值投资者的施洛斯就采用完全不同的做法。他曾经说过,我缺乏巴菲特那样的能力 —— 能够一眼看透企业背后的经理人,并且让那些人心甘情愿的为他打工。因此,施洛斯采用「低估分散不深研」的方式来构成他的投资系统的基础。

「投资哲学」还决定了不同的投资者,对于「市场先生」的看法。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格雷厄姆,都倾向于认为市场是无法预测的。他们采用各自的方式去忽略「市场先生」对自己的投资系统带来的影响。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里,最重要的始终是企业的价值。因此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判断上。但他采用「长期投资」,「资金结构管理」 等方式忽略掉市场先生的影响,从而在长期收获企业价值的成长。

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价值投资的另一个大家 —— 沃尔特·施洛斯,则是通过「充分分散」、「拉长投资时间」 等方式来化解市场先生可能带来的困扰。

但索罗斯是截然相反的。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完全无法预测不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他对「市场先生」反复无常情绪波动的解释,也让索罗斯拥有了一种可以解读「市场先生」的大脑的能力。

在他的投资系统里,收益的来源本身就是从「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中获利。

因此,「市场先生」是他最好的朋友。

三大投资哲学流派

投资中大致有三种主要的投资哲学流派:

  • 分析师:价值投资

  • 交易者:趋势投资

  • 精算师:量化投资

「分析师」以巴菲特为代表。他所关注的是企业和企业家,他认为股票背后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投资获利的根本是企业的成长。

「交易者」的代表是索罗斯。他对「市场先生」有独特的感觉,能够预测到市场的下一步走向,并试图从这种趋势中获利。

「精算师」的代表人物是《黑天鹅》、《反脆弱》等书的作者塔勒布。他研究的是数字和概率,他更关心整体的结果而不关心具体的个别事件,他的投资哲学是建立一套「不预测、只应对」的反脆弱的投资系统。

你所认识的投资大师,或老或年轻,都可以归入到这三个类别里面(会有轻度的交叉)。你不妨试试看。

个人认知与投资哲学的匹配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那张图的最顶端。

在「投资哲学」之上,还有一层是「个性」,包括目标、知识、经验、能力、技巧、兴趣,我把这些统一为一个词:个人认知。

投资哲学,是在「个人认知」之上发展而来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决定了你会具有什么样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索罗斯、塔勒布的生长环境、个人兴趣、成长路径,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最终形成了他们的投资哲学。

这很重要。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并不需要自己掌握完备的投资系统,但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

即使当我们不是自己投资,而是希望把自己的投资工作委托出去的时候,无论是把我们的钱交给一个VC、还是一个私募或公募的基金经理,还是一个组合的主理人,我们都必须知道我们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我们喜欢的投资风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以我们的方式来管理我们资金的人;

只有这样,当我们的投资遇到了暂时不如意的时候,我们才能坚定的相信他;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收获到好的投资收益,也能同时收获一段美妙的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的成长。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本末倒置了。

我们太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末端的 What 上,因为它看得见摸得着,而事实上,任何一个系统,看不到的 How 和 Why 更加重要。

当我们平时看到一个投资者做某个买卖操作的时候,这只是 What 层面的东西;

深一层,我们应该理解他的能力圈、标准以及投资组合结构,这是 How 层面的东西;

更深一层,我们应该去理解他的投资哲学,这才是 Why,才是一切的起点。

而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也要先找到自己的投资哲学,那个指引一切的 Why。

02 能力圈、好资产的标准和投资组合结构

拥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之后,投资者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能力圈、确定「好投资的标准」、设计自己的「投资组合结构」。

明确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巴菲特芒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不仅他俩如此,投资大师都会只投资自己懂的领域。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投资大师要主动收缩自己的投资范围,放弃其它的机会呢?

每个人的投资哲学,决定了他懂什么样的投资,也划定了他的能力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他就拥有了一种能让他的表现超过市场平均的竞争优势。

也就是说,在能力圈内的投资,平均来说,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就会超过市场总体表现。而在能力圈之外的投资,他判断一笔投资是否能赚钱的能力,就和普通投资者没什么两样。

还是用巴菲特和索罗斯举例。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寻找那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持有这些企业很长的时间,靠企业的增长来赚钱。这个投资哲学决定了巴菲特需要高概率的寻找到值得托付的企业家,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结果表现为 ROE 很高),同时这些企业还能保持这个竞争优势很久。

因此,他主动收缩了自己的能力圈,只选择简单的、看得懂的公司来研究。巴菲特之所以不投资科技股,就是因为「看不懂」。科技行业的变化太快,他很难看清一个科技公司 10 年后的图景。而近几年巴菲特投资苹果,是因为对他来说,苹果不再是一家科技公司,他能看清苹果 10 年后的样子了。巴菲特优秀的商业分析能力,结合施洛斯所说的独一无二的「识人」能力,让他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不断做出超过其他人的投资决策。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寻找市场反身性的机会,利用群体性的错误来赚钱。这个投资哲学决定了索罗斯把自己的能力范围集中在很多「反身性」容易出现的市场。无论是外汇、国债还是股票,他都有涉及。

确定好投资的标准

对于格雷厄姆来说,这个标准是 「当前股价低于企业目前内在价值(净资产或者清算价值)的企业」;

对于巴菲特来说,这个标准是 「当前股价低于未来现金流折现(未来 10年 企业一共赚的钱)的优秀企业」;

对于索罗斯来说,这个标准是 「能在市场先生的反身性变换大大改变投资者对价值的认识之前买到(或卖出)的投资」;

对于长赢计划来说,这个标准是 「能以 5年、10年平均较低百分位买入高 ROE指数基金」;

对于Earl二八轮动来说,这个标准是 「过去 4 周内,中证500沪深300以及货币中涨的最好的资产」 ……..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这些「好投资的标准」,看起来甚至会有些矛盾,但他们其实和投资者的个性以及投资哲学是完美匹配的。

设计投资组合结构

能力圈内,确定了好投资的标准,投资者就可以设计自己的投资组合结构。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结构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集中、长期(换手率低)。

「长期」就不说了,但这里的「集中」显然和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分散化投资」、「不要把投资放在一个篮子里」相冲突。

事实上,巴菲特的「集中」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巴菲特芒格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在能力圈内选择符合他们投资标准」的机会上,以他们的商业分析能力和高标准,这样的机会一旦被找到,损失的概率会很低。这样的机会通常很少见,当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的时候,谁知道下一个机会在哪里?因此,他们会对自己看准的公司下重注。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就可以选择放弃对于最优结果的追求,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随机性的干扰以及犯错误的概率,从而追求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收益率。

同样是价值投资大师的乔尔·格林布拉特设计的「神奇公式」的投资组合结构就是这样:

1)公司数量:30 - 50只
2)每个公司的权重:等权(平均分配权重)
3)调仓规则(半年或者一年调仓一次)

巴菲特和乔尔都是价值投资者,但他们的投资组合结构无论是仓位、权重、调仓规则都不一样,但这个结构完美符合他们各自的投资哲学。

最后说说长赢。

我之前经常说长赢指数投资计划和很多其它定投策略不同,他是一个进化了很多版的,处处体现清晰的投资哲学的投资组合结构。我想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

无论是根据市场温度决定仓位、还是不同标的指数基金的选择、以及各个指数的权重占比 …..E大根据自己的投资哲学、能力圈、以及对于好投资的标准,设计了整套投资组合结构。

而一个投资组合结构,从长期来看,往往已经决定了最终的收益率。

03 投资策略

有效策略的 12 个组成部分

在《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这本书中,作者马克·泰尔把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分为以下 12 个组成部分。

对照巴菲特的投资系统,我们一条条来看。

这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系统的 12 个组成部分。

你也可以试着按照这框架来分析一下索罗斯、达利欧、神奇公式、长赢或者你自己的投资系统,相信我,这个思考的过程会很有帮助。

投资系统的均衡

写到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上面讨论的这 12 个组成部分,只是一个投资系统的具体规则,是最细枝末节的部分。

比它更重要的,是一个投资系统的原则。比如什么是能力圈?什么是一笔好的投资?如何确保投资系统不会崩溃?

而决定这些原则的,是一个投资人的个性、价值观以及投资哲学。

只有这三层相匹配,均衡而自然,才能在运转的过程中不拧巴,才能自然而然的输出好的结果。

如果一个投资人使用了与自己的投资哲学不符的投资系统,即使这个系统是好的,他也大概率会失败。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的投资哲学底层是价值投资,非常在意购买标的的质量和价格。在 2015 年中的时候,由于估值昂贵,市场上已经很难有合适的投资机会了。

之后在市场大幅波动的过程中,大量的分级基金出现了套利的机会。简单说,就是可以通过在场内分别购买分级 A 和 B,合并,然后赎回(或者相反)的方式来进行套取利差。由于市场当时弥漫着恐慌,定价失灵,因此套利的空间很大。

但我做的并不好,原因是很多标的的估值还是很高,我下不去手。比如证券分级、创业板分级、军工分级等标的,这些分级基金的套利空间很大,但我天然对这些高估值的品种有抵触情绪,所以反而选择了套利空间并不大、但估值便宜的银行分级等标的。

后来我想明白了,分级套利和我的主投资系统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投资系统,应该分开来看。

从分级套利这个系统来说,我持有标的的时间最多两天,估值高和低并不重要,反而套利空间是最应该考虑的。

04 学会用系统交易

达利欧在《原则》中写道:「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但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如何应对?达利欧给出的答案是:「系统」。

无论是投资、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我认为他们都是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自己的 Why(初心)/ How(原则)/ What(选择),在「知」和「行」中不断迭代、进化而成。这个系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的冲击,均衡而自然地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应对。

对于投资来说,这些随机事件可能是中美贸易摩擦,是 2018 的暴跌,是 2020 年初的疫情以及之后意想不到的反转行情……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这些随机事件可能是经济的波动,是疫情带来的无法开工,是理想实现的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些随机事件可能是离开自己的企业,是习以为常的确定性突然被打碎,是某天早上起来突然心情很差……

像达利欧所说,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我们的「系统」做出自然的应对和选择。而这些选择的不同,也造就了最后结果的不同。

每一个优秀的投资人,都会最终进化出自己的系统。当系统失灵或者出错的时候,他们会停下来,反思系统的问题,去改进和进化它。与此同时,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市场情况,他们绝不会违反自己的系统而去做主观交易。无论市场是喧闹还是冷清,恐惧、贪婪、嫉妒、怀疑这些情绪都不会对他们自己的投资系统造成侵蚀。

最近股市又重新热闹了起来,我想很多人又心痒痒的跃跃欲试了。无论是想去追科技股,还是想加杠杆快速暴富,我想你都可以停下来想想是否违反了自己的投资系统。系统错了,可以改进。而一次违反系统的主观交易,即使短期对了,长期来看,却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万维钢曾经说过一句话:

普通人关心具体事件的成败,高手关注的是一个概率系统。

没有系统的人一惊一乍,有系统的人心静如水。

也是一样的道理。

05 我们该怎么做

在写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吗?这能做到吗?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真的很难。这需要你对投资有巨大的热情、投入足够的精力,还需要经历必不可少的牛熊洗礼,而这意味着漫长的时间。

如果你对投资真的很有热情,可以试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找到「值得信任的人」。

都是投资大师,但巴菲特绝对不会把自己的钱委托给索罗斯来管理。我们也是一样。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才能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我们也才能找到优秀、而且适合的人来帮助我们管理资产。

与「投资哲学」同等重要的,是「信任」。找到值得信任的人很难,但很重要,「信任」意味着在价值传递的过程中没有损耗,因为在极端情况下,你不会怀疑和犹豫。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找到值得「信任」的人,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和生活中,专注当下、全情生活。剩下的,就交给运气和时间。

  • Forwarder

    投资体系的重要性,E大wb也有精彩的论述,贴到此处,方便回顾: “ 刚才看了一下自己的记账软件,还是有点感慨的。 十几年前刚入股市的时候,所有的投资资产加起来,没有现在一天的变动数字大。 所以我觉得对于刚开始投资的,本金比较少的人来说,不重要和重要的是什么呢。 不重要的 是你现在的本金让你赚了多少。因为本金不多,所以收益率是多少也不多。 重要的 是如何建立一套可以长期持续赚钱的、不大幅回撤的投资体系。我本人十几年投资经历中,只有3年发生了回撤,回撤幅度都小于15%,深知这一条的重要性。在你的资产越来越大后,一次致命回撤可能会导致你十几年的辛苦全部白费,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重要的 是想办法增加本金。因为也许你随便多挣点本金放到账户里,可能都比你挣100%多。这一点在财富积累初期以及中期是非常重要的。到了后期,你的本金增加已经对账户波动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很多年后,你会发现这条微博有多重要。 ”

    3年前
    70
  • 蓝色玄冰

    自己试着从投资哲学、投资组合、投资策略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长赢的认识。欢迎补充讨论。 一、投资哲学。长赢计划我觉得本质上是以价值投资为底,以量化投资为纲,以趋势投资来分批买入或卖出。克服了普通投资者对个股判断能力不强、对购入或卖出时机判断不准等问题; 二、投资组合。长赢计划投资标的涵盖全球,现阶段考虑我过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仍是世界上发展速度和确定性最强的国家,所以投资标的以国内指数为主,涵盖大盘、小盘、医疗、消费、信息等;辅以海外成熟和新兴市场,可谓保罗万千,虽不是增长最快,但大概率是增长最稳定的,遇见E大是我这个普通投资者的小确幸。 三、投资策略。在建仓之前已经确定好了各类指数的比例,以市场估值百分位来判断价值的高低,以量化来分批买入或卖出,以150份为基础越跌越买,越高越卖。 自己也将沿着孟总指引的道路,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

    3年前
    20
  • MS.糖

    这一篇的最后一部分解决了我很大的疑惑。看了这么多理财科普,读了很多E大和孟总的文章,我自认为对投资的基本原理有些认知,也知道用时间来平滑成本。但是,仍然沉浸在不知道如何操作的焦虑中:E大很强很优秀,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不带了怎么办?我要怎么才能像他一样强大?等等这样意义不大的问题中,看到文章的最后我突然明白了,其实普通人有了基本的投资常识以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寻找跟自己投资价值最符合的主理人,或者投资平台。我相信,未来这样的平台会越来越多,我不需要知道多么高深的策略(也学不会),找到合适的人,然后跟随,就对了😁

    3年前
    8
  • 叫我小杨同学

    无论是投资、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我认为他们都是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自己的 Why(初心)/ How(原则)/ What(选择),在「知」和「行」中不断迭代、进化而成。这个系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的冲击,均衡而自然地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应对。 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找到「值得信任的人」。 慢慢想明白自己投资的底层逻辑,找到和你逻辑相符的可以信赖的人,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就好了

    3年前
    3
  • 逆水行舟

    原来这篇文章才是投资课第十六节的完整版,内容更加详实,细节更加丰富。读完之后对于投资系统建立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想明白了众说纷纭的“集中还是分散”的问题。 就像文中所写,这个问题的根本其实在于投资哲学,集中有集中的好处,分散有分散的好处,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与自己的投资哲学是否契合,适合的就是对的。

    3年前
    19
  • 曹州轩

    建立一套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投资体系:只投资低估的指数基金、行业基金、主题基金等,静待高估时卖出,培养自己的投资耐心。 如果有时间,用少量的钱做网格,标的目前只做基金也排除高估。 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 这是我来有知有行后慢慢形成的理念。

    3年前
    18
  • 月小魂

    先赞后看,孟老师授之以渔,真是良心。

    3年前
    16
  • hkwon

    娓娓道来。“没有系统的人一惊一乍,有系统的人心静如水。”这句话太好了,不仅适用于投资,还适用于日常思考和决策。

    3年前
    8
  • 凶狠

    我隐隐的看到了,e大要来有知有行了,太好了

    3年前
    6
  • 益者三友

    认识自己或许是世上最难的事。

    3年前
    6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