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读书会

为什么拼命努力还是感到不幸福?

  • 爱德华·德西 · 2021年7月7日
  • 5414
  • 39

欢迎来到第 44 周的知行读书会。

七月是个属于「转换」的月度,我们结束高考选择学业在七月,我们毕业之后选择职业也在七月,我们总在七月站在重大的人生分岔路口。我们无法体验通过每一次不同选择划开的平行时空,但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出那个让自己不后悔的选择,享受旅程漫漫。

因此,在这个七月,我们将以「阳光普照,新启旅程」为线索,为你介绍值得阅读的书籍。今天推荐给你的《内在动机》会带我们向内寻找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第三周,有知有行的伙伴们将会围绕《随机漫步的傻瓜》展开同题问答,交换他们对随机性的认识。至于第二周和月末团荐的内容,我们打算暂时保持神秘。

在今天的正文部分,我想和你分享我在阅读《内在动机》时获得的一些收获。这本书的作者爱德华·L. 德西(Edward L. Deci)是一名美国心理学家。经过数十载的研究,他发现一旦丧失了内在动机,人便无法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之所以七月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它,是因为我们认为在面对崭新的道路时,要想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朝着目标努力,比起借鉴具体的方法论,也许觉察内在的动机才是更为可取的切入点。毕竟,有知有行内部的工作信条就是「Start with Why(从『为什么』开始)」。

七月,不管你选择前往何处, 愿你的旅途漫长,充满冒险,充满发现。

祝开卷有知。

有知有行 一知羊

时间回到这本书刚刚面世的 1995 年。

第 67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星光熠熠,几乎所有被提名的影片后来都成了影史经典。最引人注目的是,拿下了最佳影片奖的《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主角阿甘奇迹般地历经越战后的每一个美国的重要历史节点,通过不懈的个人奋斗,实现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

与此同时,在现实的世界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也在加快。随着全球经济都进入高速增长的阶段,「美国梦」成为了许多人奋斗的动力,人们拼命工作,希望过上美满的生活。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的加快,物质生活的确得到了改善,然而,由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心理疾病却在与日俱增。

努力的人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且,这样的情况今天依然存在,在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举例来说,名校生抑郁早就不是新闻。在别人眼中,既然他们能凭借努力和聪明考上名校,那未来肯定是一片坦途。然而,他们自己却无法停止焦虑,既找不到曾经那么努力的意义,也看不清楚未来的方向。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有条件的回报

《内在动机》的作者德西质疑的第一个对象是,以奖惩为核心的激励方式。

在六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引导的潮流是:对特定的、可识别的行为给予奖赏,并在行为发生后尽快这么做;注重奖赏而不是惩罚,并且始终如一地给予奖赏。这套游戏规则存在于从进入学校到步入社会的每一个阶段,渐渐地内化成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具体来说,它是这样的——

为了得到钢琴老师的奖励,小朋友会忍受枯燥的练习;为了完成 KPI 得到升职机会,社会人愿意拼命加班……然而,一旦外部激励消失了,人们大概率会感到迷茫失落,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前往何处。

有条件的回报把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想法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

有条件的爱

被迫生成的虚假自我是德西质疑的第二个对象。

诸如「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妈妈就不爱你了」这一类的说法,在德西看来,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一种约束方法——把爱、接纳和尊重的条件建立在人们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不按你要求的方式做,你就会收回爱、接纳和尊重。

为了留住爱,人会被迫制造出一个虚假的自我。虚假自我的生成,再一次把我们和真实的自己拉开了距离。

可是,任何一个没有他那样的研究背景的普通人都明白,我们真正渴望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而不是虚假的自我。

有条件的自尊

建立在外界强加的价值标准之上的自尊也是德西质疑的对象。

德西把自尊分成了两种:有条件的自尊和真实的自尊。

有条件的自尊非常不稳定,时有时无。比如说,假设一个人的自尊依赖于不断取得学业上的进步,或者说,获得生意上的成就,那么,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自尊就高,瞧不起那些没自己厉害的人,而不只是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好和有价值;而当他失意时,自尊就会降低,陷入自我贬低的困境中。

与之相对地,真实的自尊建立在相信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坚实基础上,是一种健全的、稳定的自我感觉。真正自尊的人能够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不足,而不是评价和贬低他们。

如何才能带着乐趣和好奇心学习、工作和生活?

德西在《内在动机》中花了很多篇幅,分享自己的实验经过和结果,一步步地分析人类动机。但是,对于如何改变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他给出的建议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只有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人们才能产生内在动机,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针对自主、胜任、联结每个部分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从书里精选了以下这些句子供你参考。如果想更精准地把握整体思路,还是建议大家阅读全本。

1. 实现自主:无限靠近真实的自己

实现自主,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由。自主行事时,人们完全愿意做他们所做的事情,并且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其行为源于他们真正的自我感觉,所以,他们是真实的。

自我认识始于对自身内在过程自在的关注,始于对自己真正感兴趣。而自我欺骗是以特定的方式看待自己,并被他人视为友好、富有、聪明等。当人们诚实地对自己的内在自我感兴趣时,他们将更有能力放弃自我卷入,更加渴望理解他们在内心探索中遇到的任何事情。自主促进这种自我认识,反过来也被这种自我认识所促进。

2. 感觉胜任:找到自己擅长的事,享受过程

感觉胜任这项工作,是人们内在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感到自己效率颇高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满足,甚至可以成为你终生事业的主要动力。人们意识到,自己在一份工作上投入得越多,也就会做得越好,因此体验到的内在满足感也就更多。

竞争的真正作用可以被视为提供挑战(可以说,这是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考验自己并谋求进步的机会),并让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获胜的压力是多余的。

3. 与人联结:每个人都支持另一个人的自主

人们不仅需要胜任和自主,还需要在感受到这种胜任和自主的时候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我们称之为联结(relatedness)的需要,即爱与被爱的需要,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

最成熟和令人满意的关系的特征是,一个人的真实自我与另一个人的真实自我相关联。每个人都依赖对方,但每个人都保持着他的自主、完整,以及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自主的,有真正的选择意识,这样的关系将是健康的,伴侣双方都将能够回应彼此的真实自我,并且支持彼此的个性和特质。

结语

和很多美国作者写的心理自助书一样,《内在动机》从头到尾都在重复同一个道理。但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它是可以一读的好书。里面包含的内容不仅改变了心理学上的潮流,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者、企业家和无法计数的人。在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近期发表的那篇名为《如何努力工作》(How to Work Hard)的文章里,我就看到了许多《内在动机》的影子。

我把它们摘抄在此,作为本文结语的一部分,分享给你。

格雷厄姆写道——

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说:我已经不记得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对数学有过什么激情,把数学家作为自己的职业的出发点也并不高尚。我只是想胜过其他男孩,而数学似乎是我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方式……(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读到这本书(编注:若尔当的《分析教程》)时的惊叹之情。对我这一代的众多数学家而言,它是第一流的启智之作,我也从中第一次悟到了数学的真正含义。从那时起,我开始怀着雄心勃勃的数学抱负和真挚的数学热情,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名真正的数学家。」

「你的兴趣,比任何规则,更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如果一个人想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就要学会两件事——朝着没有清晰定义的目标努力,为并非外界强加给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以上就是七月第一周《知行读书会》的全部内容了,谢谢你的阅读。

期待与你下周再会!

延伸阅读

孟岩:找到最重要的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 眼里有光的azure

    有时候,真实的自己就是一把形状古怪的剑,并不那么为他人所接受的。 第一次看“内向性格的力量”时,开头那句“我以为夏令营的意思是我们各自带一本书,沉浸在各自的书里”就击中了我。 那是真实的我,沉浸在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情里悠然自得的我,和一个一个人慢慢地建立深度连接的我。而不是为了被喜欢而刻意活泼和快速社交的我。 下一刻的成长是下一刻。而这一刻,我想要用接纳去保护这样的自己,用爱滋养她,勇敢地。 @在「有知有行」写日记的第349天 2021.07.07

    2年前
    40
  • 米大木

    Paul Graham在13岁的时候觉得看电视很浪费时间,于是就戒了电视😮‍💨 他在2019年有篇文章叫公交车票理论,提到了三点:天赋、决心、执着的兴趣。Work hard里面提到天赋、练习、投入。 能坚持创业/工作下去很重要一点是:你觉得问题还非常有趣🤔

    2年前
    25
  • 进化的茱莉ya~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我们要做被外界牵着鼻子走的食物链下端,还是真实的成长,成就自己的生命。道理很简单,但放到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没有那么容易做到,太容易失去自我,忙忙碌碌,为社交而社交。以此为戒,找到真实的自我,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建立感到舒服自然的联接,不讨好,不跟风,悠然自得。

    2年前
    14
  • 禹思

    Morris说,幸福就藏在对于每一个日常琐碎细节中的热爱中。 幸福是一个综合能力,并非天生就有的。 *要有个健康的身体,它会带来稳定积极的情绪。 *要有对于细节的感知力,每日的阳光雨水白云天空,即使再美,也敌不过无意识低头刷手机的人。 *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去实现自己的意志,自由不在远方,自由在每个细节的自主选择中。大到人生方向,小到早餐喝粥还是咖啡。 自由意志的前提是担当。面对自己做出的任何选择,随之而来的一切结果,勇于面对与承担。 努力为自己实现大小意志的过程,也是成就感、满足感、安全感的来源。 *要学习宽容,明白且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尊重人性中的缺陷与弱点。倾听的能力很重要,它会帮我们看到人的复杂性与合理性。人无完人。 *社会支持有当然最好,但不可否认,每个人生而孤独。但也别忘了,除了人类,天空,大地,山河,植物,甚至星球都是宇宙中的存在,人类并不孤独。 人间很值得。用心看。

    2年前
    20
  • 很凉

    想起来最近帮朋友解决的一个困惑。 朋友职业生涯第一次被领导批评不上进。很苦闷! 我问他,领导希望你上进的样子是你自己想要的样子吗?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领导希望你上进的那个样子,到底是为了你好还是为了其他的目的? 你是在一个共赢的环境氛围里工作吗? 他一下就明白了~

    2年前
    17
  • 蜻小蜓

    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舒服的做事方式最重要了~ 今天刚听了最新一期的得意忘形,学霸猫老师讲了一段话,大意是:当你为了一个目标消耗自己去做它,你会掏空自己,进入一种萎缩的状态;但你身心合一地做事情,你的能量是无尽的,你会进入一种扩张的状态。 所以呀,不要再耗竭地努力,而是去丰盛地美好吧 🎉

    2年前
    8
  • 文海

    「你的兴趣,比任何规则,更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深以为然。 我觉得所谓的「内卷」其实是因为大多数人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转而追逐符合世俗价值观的东西,比如名誉、金钱、地位等,为了这些甚至甘愿忍受无聊的工作、高强度的加班。 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允许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决定,不要用单一的世俗标准去评判自己或者别人的成败。 一个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就已经非常「成功」且令人敬佩了。

    2年前
    7
  • 雪月独恋风花

    此刻找工作而费神的我算是喝了口鸡汤,明天起来继续干,一家不行再来,一直到行为止。希望同样在干这件事的人都能如愿找到自己的幸福工作。哈哈😃

    2年前
    6
  • setoff

    有条件的回报——现实把我和真实的我之间的距离拉的越来越远。 有条件的爱——我们真正渴望的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而不是虚假的自我。 有条件的自尊——真实的自尊是一种健全的、稳定的自我感觉。真正自尊的人能够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不足,而不是评价和贬低他们。 又是一篇深度好文,直指人心,感谢有知有行!保持内观,向内去求,发现真实的自我,我会更容易接受我自己的缺点和毛病,观察这些毛病和情绪,而不被外界的声音干扰,我也更愿意去改善自身的不足,忠于自己的内心,听听内心的声音,真的很愿意去改变自己的缺点。 越接近真实的自己,我的内心没有挂碍,在现实中我更能从容的面对身边的人和事,真的能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动力,工作更加沉浸其中,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所在,内心更加自由,明亮。——真实的感受

    2年前
    4
  • 彬彬彬

    个人认为,实现自主、胜任、联结的必要条件就是要不断认识自己,加上健全的人格。只有清楚自己的意愿,才能自主行事;内在满足感只有自己最明白,也是胜任的基础;联结,需要我们了解自己与她人的边界,保有自我,也尊重她我。 摘录魔老的话:健全人格就像一个逻辑严密的操作系统,它最根本的核心是自我接纳,因为自我接纳所以做事才能遵从内心感受,因为遵从内心感受所以对外才会积极乐观,因为对外积极乐观,所以才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和更好的能力,最终带来的好处是人格的稳定性以及性格的适应性。

    2年前
    2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