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 65 周的知行读书会。
想先问你一个问题:有多久没有认真读过一本小说了?
我在公司里征集过这个问题的答案,短则数周,长则一两年。如果加上「长篇」的限定,甚至要追溯到十年前——上学时读的《魔戒》全集。别误会,大家都很爱读书,只是不知不觉间,小说读的越来越少了。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小说的阅读,似乎是不被鼓励的。人们追求短平快的讯息,每天早上睁开眼,社交媒体已经发来通知,提醒你睡着时错过的新闻。大量的信息将我们淹没,我们一面抱怨,一面又以此掩盖内心的焦虑感。我们被迫追求知识的有用性,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渐渐把这种有用性当做了理所当然。科技发展理应为我们带来便利,却让我们失去了慢慢阅读、沉浸在一个长故事里的能力。
本周是编辑部年度书籍推荐的第二期。「承继」上周导演赫尔佐格的「疯狂」,我想分享给你的年度书籍,是一本长篇小说,而且是一本阅读体验极具颠覆性的小说。
选择推荐一本长篇小说无疑是危险的。我思来想去,小心翼翼地避免一切剧透的可能性,尽可能不干扰你的第一次阅读体验。
祝开卷有知。
在聊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谈谈我曾经做过的一场采访,对象是艺术家邱志杰。
我问他,你觉得大众对艺术最大的误解是什么。他说,一个很大的误解,是认为艺术应该是关于美的,是为了创作出美的东西。
在他看来,艺术经验上的「美」,跟人感官上享受到的美完全不同。艺术的美,其实更多跟想象力相关。在刚接触的时候,它会包含一些让人不舒服的元素。
邱志杰是这么说的:「所有的好作品,首先带给人的感受都是惊奇、不可思议和颠覆,有时甚至是焦虑、刺痛的感觉。你觉得以前自己被束缚着,现在终于被松绑,这个时候的感觉叫解放感;再进一步,更高级的艺术,会让你觉得自己以前一直在睡觉,现在给叫醒了,那个感觉叫苏醒感,别有洞天,原来还有这么广阔的世界。最高级的艺术是必然感,你觉得就应该这样,别的方式都不对。」
所以说,艺术感受不仅和美无关,还是很颠覆的一种体验。
今天我想要分享的年度书籍,也是这样一本书。它的故事很精彩,但阅读体验并不怡人,甚至会让你在生理上感到不适。即便是这样,它的文字也仍然能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仿佛溺水之人跃出水面时呼吸的第一口氧气。
这本书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张贵兴的《猴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猴杯(monkey cups),其实就是猪笼草,这种生于热带的肉食植物,因为拥有形状像猪笼的捕虫瓶而得名。「猴杯」是东南亚人对猪笼草的称呼。书中说,捕虫瓶里的汁液,清凉可口,猴子爱喝,故称猴杯。红毛猩猩喝时,为了不搅散瓶底的虫骸,斯文秀气,好似英国淑女细啜浸泡着柠檬片的红茶。
《猴杯》的故事主线,讲述的是华人移民余氏家族四代在婆罗洲的垦荒史。主人公雉是余家第四代,在小说开头,远离故土多年的他,从台湾回到故乡砂拉越,追踪抱着刚出生婴儿不知去向的丽妹走入雨林,和当地土著达雅克人产生了种种纠葛。在这个过程中,一段段牵涉到殖民者、开拓者、侵略者、土著,持续了家族四代,血腥阴暗的恩怨情仇逐渐浮上水面。
整本小说充满炽热浓烈的雨林气息。这里的老榴莲树叶密如册,猪笼草有的像红毛猩猩手臂,有的像雄鸡脖子。这里的蜥蜴与猴群作战、群猫与蝎群殊死搏斗,火蚁百万大军千刀万剐着螳螂蚱蜢,广袤的胡椒园玉米园终被荒废,长满了蔓芒萁和白管芒。幽暗高耸的丝棉树上,挤满鸟巢蕨、野兰、藤蔓、猪笼草、风筝与鸟巢,偶尔从幽暗飞出一只深褐色大皇蛾。种种南洋风物,在此组成一幅斑斓诡谲的雨林画卷,渲染出神秘魔幻,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
在这里,我想着重和你分享《猴杯》的开头:
雉每次站在走廊上看见河堤下暴涨的臭河时就会想起那条溪底布满人胆猪心状石块的小河。悬挂河面上的树根藤蔓挂满须髯似的青嫩苔藻,款摆在哗啦啦流水声中,好似豆蔻年华的女鬼戏水。 根据祖父叙述和雉亲自造访,那座墓地离石南树丛约半里地,也是类似石南树丛的荒土,但动植物似乎较丰盛,蔓芒萁、灯心草、大红花和过沟菜蕨正处在二八年华青春期,其中还有许多芳名芳龄祖籍父母不详的野花野草,叶子像镖矢或野猪獠牙,花儿像大海螺或掠食中的兽口。火蚁的百万大军依旧忙碌于护土建国,三叶甲虫、金龟子、天牛、蜂虎、蚱蜢、螳螂云游四方,一只大鱼狗像掷碎的瓷器当啷一声破荫而出,鹅或画眉模拟笼友叹息,雀群穿梭如泅泳。日头肥大,植物葳蕤矮壮,虫兽沉默凶猛。
这个开头,我起码看过七八遍。每一次看,我都惊叹于作者的文字,充满着一种未经修剪的生机与想象力,带着南洋海风特有的炽热与潮湿,如雨林中的树木般蓬勃而狂野。
这让我想起作家贾行家谈李白:李白的诗大部分都挺白的,他说了之后,我们都这么说;可他没说时,我们都想不出。
张贵兴的《猴杯》也带给我相似的感受。过往作文课老师教导我们形容河床,是密密麻麻的石块;形容鹅卵石,是光滑的鹅卵石,最多上面带有美丽的花纹。树木是郁郁葱葱的,花儿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而在张贵兴笔下,溪底布满的石块,是人胆猪心状的。叶子像野猪的獠牙,花儿像掠食中的兽口,阳光不是猛烈的或者和煦的,是日头肥大。明明他写的全是景,但你分明能感受到其中饱含的、如同从热带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浓烈情感。
他对榴莲树的形容也是一绝。他写道:枝干出水痘似的结着数百颗榴梿,大如猪头,小如猫头。用猪头和猫头来形容榴莲的大小,乍一听令人错愕甚至不安,再一细思,眼前已浮现出了画面,觉得再生动不过。
他这般描绘学校里的学生:一位女学生忽然发觉了雉,长满青春痘的脸蛋像煮熟的蟹壳。她们立即七手八脚像一笼蟹冲回午憩的洞穴。
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陷入一种迷乱:他写的确实是中文,但似乎又不是我们熟悉和认识的中文。他对意象的运用,对文字的排列组合,仿佛是一种专属于南洋、根植于婆罗洲雨林的想象力,鲜见于我们熟悉的语言世界。
当然,我在此为你选取的,是书中一些比较平和的片段,其他的篇幅,还有着大量直接猛烈带有腥膻气息的意象,甚至会让读者有种被冒犯的感觉。在他的笔下,万物有灵且平等。动物与植物都充满了人性,人类同样充满兽性。这本书的书评里,常常出现「生理不适」和「看得很累」诸如此类的字样。
绵密浓烈的意象也同样让我喘不过来气,但内心却油然而生一种兴奋感:原来还可以用中文这样描述植物,原来可以用中文这样来讲故事……这种不可思议与豁然开朗,让我一下子理解了何为艺术体验的「解放感」与「苏醒感」。
这门对你我来说如同呼吸一般自然的语言,到了张贵兴的笔下变得波云诡谲。
仿佛我们都要从此地抵达彼地,你说坐高铁,我说开汽车,作家在一旁眨眨眼:我们明明可以飞过去啊,于是他张开了翅膀,挟着我们飞翔,飞过广袤的胡椒园与香蕉园,飞过布满人胆猪心状石块的溪流,飞过雨蛙一般的婆罗洲。于是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可以飞。
语言对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塑造能力的。「桥」在西班牙语里是阳性的,在德语里是阴性的。因此,西班牙人形容桥倾向用的是「坚固」和「长」,说德文的人倾向用「美丽的」、「优雅的」。 中文里一个字往往有着多重含义,所以我们在表达时,往往有着大量的弦外之音,这是非母语者难以意会的。
曾在媒体上看到过一种观点,认为「语言的饥荒会恶化思想的贫困」。当社交网络将一些肤浅的、无厘头的网络词语奉为圭臬,并倒逼更多的人因担心自己落伍而选择跟风,我们的语言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稀薄。
因此,阅读这本书会让我感到惊喜。当我们意识到语言新的可能性,拓宽了语言的边界,我们的思维方式亦有可能拓宽。
史蒂夫·柯维有句话很有名: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那是成长与幸福之间的秘密。而我想补充一句话,有意识地去选择「刺激」同等重要。
在阅读《猴杯》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近年来,我大量阅读的也多为社科类书籍、经管类书籍、工具类书籍,而且这里面的绝大多数是译本。这些书诚然能给予我新知,但它们无法带来由感官到智识上的刺激与启发。当感官久久闲置,它自然会变得迟钝而生涩。
《猴杯》让我重新找回了阅读中文的快感与乐趣。这样近乎颠覆的阅读体验,自己的每一个感官都被迫重新打开,承受繁复意象扑面而来的冲刷感,随着主人公一起沿着河流,深入达雅克人在雨林的群落。
另外一点带给我隐秘快乐的,是这种文字给人带来的纯然震撼,和作者在雨林寻踪中设下的一个个时间与空间上的阅读陷阱,是永远无法被互联网产品化的。它既无法变成「3 分钟给你讲一个故事」的短视频,也难以改编成「40 分钟听一本书」这样的产品。
想感受这本书究竟好在哪,就必须读原书。只有你读进去了,你才能感受到前面描述的一切。这种阅读体验,在这个网络语肆虐的时代格外珍贵。
当然,我要承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担忧。我的这种震撼,是否像百年前西方人看中国,有种异邦的猎奇感。但这本书着实带给我太多惊喜,让我觉得有必要以这样郑重的方式,把这本书分享给你。
推荐一本小说无疑是危险的。但我依然诚挚地向你推荐这本中文小说,邀请你一起来咀嚼这些文字的质感,肥美多汁,又带着热带雨林的腥热。
《陆上行舟:赫尔佐格谈电影》找到你那张通往世界的门票|编辑部年度书籍 01
你最喜欢的小说是哪一本?欢迎你留言分享。
本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详见《文章免责声明》。如转载使用,请参考《文章转载规范》。
真正的潜心下来去使用某个新的陌生的app 的功能,变得好难了。过程中的感受就是,要先将脑子里某些无形的挤出,才能一点点的对新的产生感受来。
现在阅读很多书,都是偏功能性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是目的论,带有目的的去看某类书 已经不是很好的阅读体验了,前两天看的推荐《苏轼词集》搞活动我会买来看,不想干嘛,就是静静看,静静的读,体验、沉浸在这些诗词中
小说的第一句,《百年孤独》的既视感。
大江大河
谢谢推荐,看着开头那段文字,想象那样的一幅画面,太有视觉冲击感。
小说读的比较少,今年唯一看过的一本是《斯通纳》,于主人公的一生中瞥见自己可能的人生,唏嘘不已。
现在好多人已经不耐烦沉下心来看一部长篇小说了,尤其是需要理解力的长篇大部头,经典名著很久不读了,但是网文爽文会在特别累的时候刷一下,纯属放松,看得累就弃文🥲
用耳机听声音开到最大,听着声音也很低建议调整下。
确实很少看小说了,很难说哪一本最好。几年前看的《侠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最近看的《黄雀记》和《乔家的儿女》都很不错。
很棒,谢谢雨白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