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4 日,「知行小酒馆」的信箱正式开通,名曰「知行信箱」。我们热切欢迎大家来信,跟我们分享你在投资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而我们也会通过播客或文字的形式来给大家回信,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困惑。
很快,我们就收到 4 封来信。来信的朋友们有的在苦恼存钱,有的在思考资产配置,有的在纠结「总是忍不住开黑车抄底」......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一封提出了一个「宏大问题」的来信。
来信的这位朋友关注到了有知有行会更多提及美股和A股,而鲜少提及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股市,他很好奇此中缘由。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个更为终极的问题:如果发生了像日本股市「失去的三十年」那样的情况,那长期投资还有意义吗?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听不少朋友提起过。既然这是一个普遍的困惑,我们就有必要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我们邀请了数据组的金栋,从客观数据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
希望这样一封回信,也能解除一些你心中的困惑。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钱、关于投资的问题,也欢迎来信:
allinthebeer@gmail.com
邮件标题:如果泡沫破裂,长期投资还有意义吗?
邮件日期:2022 年 3 月 17 日
亲爱的知行小酒馆,
你好!
我是在即刻上看到你们留的这个信箱的。我一直在关注有知有行和收听知行小酒馆的节目,其中最喜欢的一期是 lululemon 的产品教育家分享他的职业经历。同时我也是黑板报的用户,用真金白银在跟车黑板报,所以算是你们的忠实用户吧!
写这封信,一方面是想和小酒馆的距离更近一些,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你们说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来问,于是我就写信来问啦。
问题如下:
有知有行的文章里,经常用中国和美国的投资故事、回测数据来进行阐述,也挺好理解的,毕竟美国是资本市场最成熟的,而中国则是我们的祖国,和我们息息相关。
但其实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东亚国家比如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同属东亚文化圈,股市有相同的特点:比如散户多、泡沫大;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投资偏好等等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但是没有看到有知有行提起过,想知道是为什么呢?
以及,我希望可以有一些文章可以说说,比如像台湾地区的股市泡沫破裂,以及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过去以后「失去的三十年」这样的情况发生,长期投资还有意义吗?
希望小酒馆越来越好,并盼复。
春日愉快。
忠实的听众
昆乱不挡 敬上
昆乱不挡:
你好。
看到你在来信中提出的问题,我们非常理解你提出这些问题背后的一些思考和担忧。因为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平时总能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接收到很多像是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使我们自觉对其更加了解,再加上历史发展的因素,我们很容易就会有一种「大家都很相似」的印象。
这一次,就让我们穿越感受,从数据的角度来看一看日本、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股市是不是像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样,也有更高的相似性,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何有知有行鲜少提及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股市。最后,聊一聊我们还可以如何看待你担忧的泡沫破裂、「失去的三十年」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东亚地区几个股市的历史数据。
日本:日经225指数 1989 年到达最高点之后,至今已 30 多年,仍未回到当初的高点。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中国台湾:台湾加权指数 1990 年股市暴跌,直到 2020 年才超过 1990 年的高点,中间间隔 30 年。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这是你在来信中提到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大陆的沪深300指数。
中国大陆:沪深300指数还没有收复 2007 年的 5877 高点,至今已 15 年。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以上三个数据看起来很有相似性,比如都会有一个超级大的泡沫、都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能回到当初的高点......没错,这很容易就会让我们产生东亚国家和地区股市更加相像的感觉。为了验证这个感受,我们又进一步观察了东亚其它地区的股市数据。
中国香港:恒生指数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韩国:韩国综合指数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这一次,同在东亚的香港股市和韩国股市,它们表现出了不同特征。
恒生指数 2007、2018 年两个股市高点之间「只间隔」 11 年;韩国综合指数的几个高点之间间隔只有大约 5 年。虽然这两个股市也会出现泡沫,也会有巨大的回撤,但收复前期高点的速度明显更快一些。
观察到了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同在东亚地区,虽然文化上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影响股市的因素非常复杂,股市的表现和特征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很多人对美股的印象都是波动很小,最近十几年很少下跌,属于典型的慢牛。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但我们换个时间看,1929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开始前标普500也达到了一个历史高点,直到 1954 年标普500才收复前期高点,中间间隔 25 年。虽然不在东亚,但美股也经历了巨大的泡沫,也经历了漫长的修复过程。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我们惯常听说的「泡沫破裂」,也就是巨大的、长时间的回撤,从数据上来看,并不是独属于某几个股市的特征。过去,它发生在美国股市,也发生在日本股市,而未来,没有人可以预测。
弄清楚了「相似性」的问题,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说为什么有知有行鲜少提及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股市。
世界银行截止 202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股市市值占比中美国超过 40%,位居第一,中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占比超过 20%,位居第二,其他地区总共占比不到 40%。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台湾证券交易所
放眼全球,我们更看好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大股票市场的前景,因此更关注美股、A股。港股有很多大陆上市企业,所以也比较关注。台湾股市市值占比小,大陆用户直接投资也不方便,所以暂时不会考虑。
日本股市市值占比 7% 左右,位居第三。如果想要利用全球市场分散配置,肯定应该关注日本股票市场,但同时,有些风险也要考虑,比如对境外市场是否足够深入理解,中国用户在境外市场的可投资性如何,以及汇率风险。综合这三个方面,我们暂时没有太多考虑日本股市。
如果中国出现类似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长期投资还有意义吗?
「失去的三十年」,听起来确实让人毛骨悚然,让人总感觉这三十年间一定是破败萧条,大多数人都倾家荡产......但回到这个事实本身,这个词描述的是股市 30 年没回到以前的高点,但并不代表经济没有发展(甚至是一直在倒退),也并不代表全部股民持续损失了 30 年,其实这期间依旧有很多投资机会。
通过前面的数据,我们知道,巨大的、长时间的回撤并非是某几个股市独有,谁也说不好,这可能在任何一个股市中发生,如果出现了,长期投资还有意义吗?
以日本股市 1989 年最高点之后的 30 年看,在 1989 年泡沫顶点一次性买入大量股票,无疑会承受巨大亏损的痛苦;即使没在顶点买入,在 1987 - 1992 年泡沫明显的时候买入,即使现在能回本,中间长时间的浮亏也非常煎熬。这提醒我们不要在巨大的泡沫中火中取栗,而应该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资产。
同样的历史数据,我们换个角度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同样处于「失去的三十年」时期的日本股市,如果我们看最近 13 年,会发现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从最低点大约 7500 点到 2021 年底将近 30000 点上涨了将近 3 倍。巨大回撤之后反而是投资的好机会。
数据来源:万得、有知有行
需要补充的是,即使没有巨大的回撤,单一股市也可能长期滞涨,或者收益达不到预期。某一类资产出现这种情况实属正常,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资产分散配置。股票、债券、商品、REITS,不同的大类资产代表不同的收益来源,分散配置可以抵抗单一资产种类的周期风险。
祝好。
有知有行数据组 金栋
本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详见《文章免责声明》。如转载使用,请参考《文章转载规范》。
数据是不是有问题,沪深300在2020年2月走到了5900多点,2015年高点在5300多,在2007年最高点在5800多。我怕自己记错了,还在交易软件上查了一下,为什么基础数据大家差别这么大,哪个才是准确的数据?
所以我们买东西要慢慢的买,才能摊低成本,慢慢变富。
就怕没信心 套死了
泡沫破灭:巨大的、长时间的回撤。
这个信箱很有意思,有种解忧杂货铺的感觉。哈哈。这个问题和回答都很让人启发。 再一次提醒我们要买的便宜,确实很反直觉的一点是,当我听到失去的[三十年]的时候,下意识会以为这三十年都没有机会。其实在这起起伏伏的三十年间也是有很多机会的,但前提是不要在高位站岗了,那些真的会失去很多时间。
我刚知道原来湾湾还有股市!
失去的30年……感受最深的就是不要再泡沫期火中取栗!这样风险巨大,应该要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不追涨杀跌。
沪深300去年不是5930点了嘛
选择优质资产或指数基金,做好资产配置,在估值较低时分批买进,高估时适当减仓,耐心持有,不做短期追涨杀跌,应该是不怕失去的N年。
栋大不愧是做数据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看中国大陆的曲线,虽然有所波动,但如果用直线拟合,明显是持续向上的,这是投资国运的信心所在。投资国运就相当于选择了好资产,再加上好价格,长期持有的策略,坚信一定会有不错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