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这是我们的第十讲。
我们在 第二讲 提到了有知有行投资体系的一个基本理念:投资的收益,来源于我们参与了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
实际上,这也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之一。如果总结一下的话,价值投资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市场先生、安全边际、能力圈都可以算是,不过价值投资体系最基础的一个理念,还是那句「股票是公司的所有权的一部分」。所以购买股票,就可以分享公司成长和壮大带来的价值。
不过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有点奇怪的。股票不是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还能是别的东西吗?等到有了更多的投资经验,我才发现还有另一种理解股票的方式——把它当作一个交易凭证,主要去挣「低买高卖」或者波动的钱。
如果用个比喻的话,就是把股票当做「筹码」。其实把股票当成筹码的投资理念,早不稀奇了。市场上总会有一股量级很大的资金,它们并不在意股票背后公司的长期价值,而是看着消息、热点、题材、资金流向等等指标来「炒股」。
那普通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这种操作获利吗?有的人可能会说,当然不行,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价值投资。先别急着下定论,今天这一讲,我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实际上,这种风格的投资可以追溯到金融市场的最开端。我们在 第一讲 课程提到过,股票起源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当时,东印度公司向公众募集资金,给每个认购的人一张凭证,赋予每个人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探索海洋风险,共同分享收益的权利。
尽管当时发行的这只股票,要求认购人在十年之后才能拿到分红。但依然很快就有人开始交易认购这些凭证——就像如今买卖股票一样。
很快,一些「聪明人」就发现,比起等待航船探险分摊结果的收益,靠买卖凭证赚差价挣钱则要来得更容易、更快。
于是他们发明了很多操纵股市的技术。比如一群人会合谋在某个时间段大量卖出股票,造成股价下跌,这样引发群众恐慌抛盘,股价进一步下跌之后再低价接回来,赚取差价;还有人会暗中买断某种股票或者商品的大部分流通供应量,成为绝对大户之后就开始拉盘,然后在高位出货给别人,也能赚上一大笔钱。其实这样的行为和现在的「做空」和「做庄」非常相像,可以说,人性千百年来都是没什么变化的。
等荷兰人来到纽约,也把这种投资——或者叫投机的风格带到了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华尔街。纵观华尔街三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一部无数投机者把股票当作筹码博弈的历史。
一个如今听起来很好笑的故事是这样的:丹尼尔·德鲁(Daniel Drew)本来是个出身贫寒的小伙子,在靠贩卖牲口挣到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始寻找更大的赚钱机会。很快他就发现了,华尔街是个快速发财的好地方。
德鲁非常擅长散播谣言,煽动市场气氛。比如,他会贿赂媒体和报纸,大肆鼓吹某只股票即将暴涨或者暴跌。
他的「成名一战」很有戏剧性。有一次,他走进纽约一个最著名的绅士俱乐部,显得非常焦急,似乎在找什么人。在找了一圈没找到之后,他骂骂咧咧地走了。不过在场的股票经纪人发现他兜里掉出来一张纸,打开一看发现上面写着:「不管什么价位,你能买到多少奥什科什(Oshkosh)股票就买多少。」
当时这家叫奥什科什的铁路公司其实已经非常昂贵,市场觉得已经严重高估。但大家看到这张纸条,觉得德鲁本人一定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一些内幕消息,所以这帮经纪人不仅自己砸锅卖铁买入了几万股,还通知他们的客户大量扫货,把股票价格推向了新高。
结果到最后他们才发现,卖给他们股票的正是丹尼尔·德鲁本人。德鲁其实也是在高位被套牢,为了解套才操纵市场,找更傻的人接盘。而且他不但高位出货,还顺道散播公司谣言,同时大量做空。最后,奥什科什果然股价崩盘,而德鲁多空双杀,把钱赚了两遍。
这样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在上演着。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把股票当作筹码的投机理念的历史,比价值投资理念的历史要长得多。我们都知道,价值投资领域开宗立派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是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他也是巴菲特非常敬重的老师。但他那本 1934 年出版的奠定价值投资理念的著作《证券分析》,实际上大半本书都是在讲如何投资债券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家觉得买债券才是投资,而股票这个东西过于玄妙,包括那时候连财报的公布都非常模糊,法律也很不健全,市场谣言满天飞。所以本着投机的思路炒股,反而能赚到不少钱,那会儿谁要说自己是价值投资者可能都要受到嘲笑。
价值投资者经常说「要正确地理解『市场先生』」,意思是说市场每天的价格变幻莫测,作为投资者不要被这个价格左右情绪,心中应该有一个价值的准绳。但实际上,如果你能每天都看盘,系统性地跟踪市场价格信号,并依此来做交易,其实也有可能赚到钱。
比如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来自于之前多次出现过的杰米·西格尔教授,在他的《股市长线法宝》(第四版)第十七章提到过这样一个策略:
只要道琼斯指数的收盘价高出 200 日移动平均线至少 1 个百分点,就以当天的收盘价买入股票;只要道琼斯指数的收盘价低于 200 日移动平均线至少 1 个百分点,就以当天的收盘价卖出股票,卖出股票的资金用来买入短期国债。
这里可以稍微解释一下「移动平均线」这个概念。所谓移动平均线,就是计算一支股票或者一个价格指数之前若干天收盘价格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值画的一条曲线。
比如,苹果股票的 20 天移动平均线,就是每天计算一下前 20 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作为今天的价格,然后不断计算每一天的价格数字,连成线之后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移动平均线刻画的是价格变化的趋势。
而所谓的趋势投资,同样也是投资界里一个存在了很多年,也有很多成熟研究成果的投资流派。它正好和价值投资的理念相反:价值投资是只要价值不变,越跌越买,越涨就越要小心;而趋势投资的核心理念是,市场有延续之前价格趋势的动力,所以我们要顺势而为。
那么西格尔教授这个简单的交易策略效果如何呢?我把书中的图搬运到了这里。从图上你可以看出来,从 1886~2012 年这个横跨一百多年的区间,如果算上通胀的话,传统的长期买入并持有的收益是 9.39%,而我们上面说到的这种策略,如果不计算交易成本,收益反而是更高的 9.73%,如果算上交易成本,结果是稍微低一些的 8.11%。
你是不是觉得找到了投资的圣杯?
但任何策略都有它有效和失效的时间,我们就拿 2000 年的市场来说:在 2000 年,道琼斯指数沿着 200 日移动平均线反复波动,这也导致使用这个策略的人频繁买卖,1 年内竟然买卖了 16 次之多。算上交易成本和买卖价差的话,遵循这个策略的投资者在 2000 年的损失接近 30%,而如果拿着不动,投资者的亏损则不到 5%。
但是,必须承认,这种交易方式的确有助于投资者避开一些大熊市,并且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把整个过程的波动率大幅降低了。
比如:如果你使用这个策略投资美国股市的话,在著名的 1929 年大萧条之前,你就已经卖出股票离场了;另外,在 1987 年美股闪崩的时候,你也避开了 10 月 19 日和 20 日这两个让无数投资者遭受灭顶之灾的日子,然后会在 1988 年 6 月重新入市;还有,这个策略能够让你在 2008~2009 年的金融危机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坐着看戏。
所以,这种以趋势理念建立的投资系统,让我们有可能在不用牺牲太多长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波动,稳健地把投资计划执行下去。
除了「趋势投资」之外,还有很多投资流派也并不在意股票背后公司的基本面如何。比如这些年兴起的量化投资就是这样。
量化投资领域有一位明星级别的代表人物叫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他是世界顶级的数学家,和华裔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有一个联合命名的几何定理。同时,他也是世界最顶尖量化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基金的创始人。
文艺复兴基金以几乎不雇佣金融从业者闻名,它们大多数员工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统计学家等等,然后利用内部开发的各种数学模型来预测市场,完成自动化的交易。
吉姆·西蒙斯 | 来源:Marketwatch.com
比如西蒙斯曾经从 IBM 找来几个语音识别方向的专家,因为他发现做语音识别和做市场预测有很相像的地方——做语音识别的时候,你会根据一个人已经说的内容,来预测 TA 下一个单词甚至下一句话更可能是什么,这样就会增加识别的准确率。而采用这种方式预测市场也是有效的。可想而知,对于西蒙斯来讲,你这只股票背后是卖空调的还是卖汉堡的都没有什么区别。
但正是依靠这种理念,文艺复兴科技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绩。它们旗下最著名的大奖章基金,长期年化回报在 35% 以上,而且这还是扣除了高额的管理费之后。西蒙斯本人身价也超过百亿美元,绝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
那么,我们洋洋洒洒讲了这么多投资风格流派,实际想说的是什么呢?我们最想告诉你的其实是,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投资方式和投资理念,它们都很有效,用好了也都能挣到钱。但对有知有行来说,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那些最适合广大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式,然后帮助大家长期坚持下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以「好资产+好价格+利用市场先生+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理念,是我们在设计交易方案的时候最重要的思路。
价值投资不但被证明长期有效,同时也是最能让非职业投资者易于理解、方便操作、也能抵御诱惑少走弯路的投资体系。而在这个基础框架之上,我们也会适当融入一些其他流派的理念,比如量化的指数增强、趋势动量平滑回撤和波动,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投资过程。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慢慢给你介绍具体的细节。
讲到这,我们的认知篇就结束了。我们先建立了对股票长期收益的合理预期,然后从市场周期、短期风险再到具体策略,一步步对股票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你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开始下场实践,觉得投资成功近在眼前,我想稍稍打击你一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教你一些有关投资的知识和道理,有知有行的这门课也不例外。但其实,除了这些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身处市场时脑海中的那些想法和情绪,这些因素左右了我们的投资行为。
下一讲,我就会和你聊聊我们投资中的那些「场外因素」,看看为什么聪明人做投资也会赔钱。我们下一讲见。
本文章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详见《文章免责声明》。如转载使用,请参考《文章转载规范》。
经过时间验证过的投资策略繁若晨星, 最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价值投资,但…… 这代表我们普通投资者, 就不能尝试其他策略了吗? 当然不是,比如E三篇的网格交易策略, 只要你有中小学数学能力, 就可以用起来,稳稳当当的大概率赚到小钱。 那么我们普通投资者, 尝试投资策略的正确妖娆姿势应该是什么? 我想,最适合是拿出, 即使全部输光,也不会伤筋动骨, 只会肉疼😣的资金来, 通常,一般人的这个比例在可投资资产的, 5-10%之间。 然后,重点是这部分资金一定要做到, 与其他投资账户彻底分离, 比如叫类似彩票资金,赌博资金带点负面的名字, 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所有的实验性投资策略都在这个心理账户里玩。 而且一次只试验一种,做好事前推演, 和事后复盘,只有自己可以稳定的, 跨越周期的赚到钱, 你才可以试着加大投资比例, 将这个投资策略加入自己的策略池, 说不定,你还能从中发现自己, 从未发现的投资天赋, 但一定要做到对自己诚实……
想到了且慢上张翼轸的二八轮动策略。 引用一下策略简介: “Earl二八轮动策略是根据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价格判断趋势来进行大小盘轮动的择时策略。其中“二”代表数量占比20%左右的大盘权重股(对应沪深300指数),“八”代表数量占比80%左右的中小盘股票(对应中证500指数)。本策略会在每周五(或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判断最近四周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的涨幅,满仓配置上涨较多的指数。若均下跌,则切换到货币基金躲避风险。”
我入市已是六旬老人,精力有限,要正真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投资体系实属不易,所以选择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步,做投资,使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充实。之所以要坚持学习,就是要理解投资的逻辑、规则。否则,拿不住。
这堂课让我想到的是孟岩的投资系统三篇。 通常我们在市场中的难受和纠结,「买什么」、「什么价格买」、「买多少」、「该不该卖了」。。。诸多问题,根本都在于,我们的投资系统,没有可以应对目前局面的策略。 甚至,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投资系统的。 一个好的投资系统,通常分为个人认知/投资哲学、投资策略和纠错机制三部分。第一部分负责我们的信仰和情绪,第二部分发展出相对完善的交易策略(而不仅仅是「先买了再说」),第三部分则是在结果出现问题时,回过头来复盘和纠正前面两个部分。 推荐《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有一张关于投资系统的图,非、常、棒。 另外,巴菲特和索罗斯,也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系统。 通过这一课,我们了解了更多样的投资世界,价值投资也好、趋势投资也罢、甚至是完全不需要关注基本面的量化策略,都有可能实现成功的投资。 条条大路通罗马。 而更适合我们的,可以匹配个人认知和投资哲学的系统,是哪一种? 答案也许在我们自己心中。
想起E大说过,各种交易形式和交易策略都可以去尝试,只有尝试过了你才知道哪一种适合自己。世界上的交易方法肯定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但是价值投资是适合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投资方法,把握好普遍规律,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去尝试、创新,慢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
有时感觉投资世界就像江湖,其中有各大门派华山论剑,你来我往各领风骚。在这个庞大的江湖之中,确实很难说哪门功夫是天下第一,毕竟每位掌门人都是非常厉害的。 面对如此多的门派,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呢?至少我觉得价值投资是一个名门正派,在这里师傅们教我从基本功练起,由最根源的地方了解投资世界,逻辑自洽地解释各种现象,而且将来学成之后有助于惩恶扬善,让江湖更加太平。 所以,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价值投资!
记得益达在微博里面经常提到:估值买入,趋势卖出。这么来看,其实在买入时就是一种量化投资理念,计算买入指数的点位,在到了这个位置的时候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一样,自动买入。而在卖出的时候,则并不完全看估值,还会看趋势动量,掌握卖出的节奏。所以,投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固守某一个投资流派,而应该像益达一样博采众长。
赚钱的方式很多,有人喜欢找那种可以安心睡觉、安心上班的办法,而有些人就喜欢心跳加速的感觉,世界很复杂……大家互道S13
趋势投资是我之前常用的方法,它的好处在于不去预测市场,所以不会买在底部,也不会提前卖出,掐头去尾,只赚取上涨中段的利润。 但是在15年遭遇到了惨败,原因在于市场的下跌太快,连续都是跌停板,出现卖出信号的时候,市场根本不给你机会走掉。 所以,需要结合价值投资一起去分析,当估值明显很高时,就开始降低仓位,这样才能保证留住足够的利润。
道路千万条,适合第一条。 做空做庄、趋势投资、量化投资,也许都是不同的选择,但终究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在哪,就选择跟随自己信任的人。 表白有知有行、孟总和E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