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 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 有知有行 · 2020年12月1日
  • 46597
  • 541

你好,我是张潇雨。

《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的全部课程上线了,作为公司的朋友、股东和同路人,我自然非常高兴。当然,这个小小的里程碑,只是有知有行一生旅程中的小小一站。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也期待可以为你做得更多。

在参与创办有知有行的过程中,常有人问我:普通人真得要那么专业地学习投资吗?你觉得投资这件事教得会吗?你们做的事情和其他人真的有不同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当然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在讲述我的答案之前,我想先来讲我投资路上的三件小事。等到故事讲完,答案可能也就水落石出了。

01

我正式接触投资这个行当是在 2008 年。当时我大学本科毕业,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渴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开个好头。不过,我大学成绩算不上出色,虽然参与了不少课外活动,但能拿得出手写在简历上的也没有几条。不过公平来讲,除了资质平平,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我觉得学校讲的课程实在无聊、学生活动也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让我觉得不值得投入时间而造成的。

可能是感受到了全球经济的风雨欲来,2007~2008 年的秋招与春招显得格外残酷。我投了很多简历,但真正拿到的 offer 寥寥。不过,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

当时,一家如今可能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银行的研究部正在招人。通常来说,它们的目标候选人总是几家名校里学习成绩最拔尖的学生,但也许 2008 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我的简历也阴错阳差地被选了进去。不过我本科的专业和金融并不相关,但后来我才发现,这在面试中反而成了优势——由于专业不对口,所以面试官们反而放弃了考察我各种金融知识,而更多地关注我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的背景。这让 GPA 不高但还算挺能聊天的我,反而和那些面试前苦苦背诵「少数股东权益」的概念和 WACC成本如何计算的同学显得有些区别。

后来我和当年决定招我进公司的面试官成了好朋友,她回忆起来也说,那时候虽然金融知识我是一问三不知,但起码说起来感觉人还算机灵,就给了我一个机会。反正万一不行再把我裁了呗。

就这样,我凭运气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然而,面试时的优势很快就变成了实际工作中的劣势。由于基础薄弱,很多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我都要从零开始学习。那时候别说快速完成任务,很多时候老板或者客户发来一个邮件,我连问题本身是什么意思都理解不了,需要现查资料。于是刚上班的那段时间,应该是我人生中除了高考以外最拼命的一段时间。

研究部要求每天市场开盘前要先开晨会,这意味着我们早上 7 点就要到岗,而白天各种工作完成之后,晚上我还要自己在工位上补习基础知识,十点十一点回家简直是常事。如果遇到繁忙的财报季(每年四次,每次两三周),作息就变成了晚上工作到两三点,回家洗个澡睡一会儿,七点又在公司出现。

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多,高强度的训练加上工作中反复捶打的实践,我的专业知识水平长了不少,工作也更加游刃有余了起来。能力增长加上闲暇时间增多,我就想开始自己业余做些投资。不过投行研究部门有个问题,就是受到法律法规所限,分析师自己是基本不能买卖股票的,非要买也要经过相当复杂的合规审核流程。股票买不了,我只好研究起其他的资产来——石油看不太懂、黄金不太刺激、期货风险实在太大,最终选来选去还是房子比较靠谱。

当时我在北京香港两地跑,自然就优先研究这两个地方的房子。为了把这件事研究透,我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了世界各大城市的房地产发展历史,学习了各种房地产公司的年报,还实地看了很多楼盘。不仅如此,我还引经据典,画出各种精美的图表、做了各种高级的数据模型,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北京和香港的房子都太贵了,迟早要崩盘,完全不值得买。

而且,我自己不买不说,还和朋友大肆宣传我的研究成果,「劝退」他们的买房想法,并且对反对意见嗤之以鼻。现在回头看,我不仅自己错得离谱,还非要把错误的思想强加给别人,那真是一段愚蠢到极致又毫不自知的时间。

从那以后,我开始明白投资这件事的复杂性,理解任何模型、任何数据、任何研究都只是真实世界的一个片面的折射和简化,而不是全部的真相。想要做好投资,先要把最基础的分析框架搞正确,把基本功磨炼扎实,否则亏钱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这并不是我在这个故事上的全部教训。很多年后,在一个顿悟性的瞬间,我发现这次失败其实是在教给我一些别的事情,只是当时年轻的我还无法领会。我真正领悟的是什么呢?让我先讲完接下来两个故事再说。

02

第二个投资故事,发生在 2013 年。

2013 年,我工作五年,年龄接近 30 岁,来到了那个工作中不上不下——既不再是刚入行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也还没资深到可以独当一面的职场阶段。当然更令人头疼的是,我发现我并没有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很难想象自己能把这件事再做个二三十年。

当时还有另外一个客观情况,让我重新思考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在 2011 年,我的母亲得了一场大病,虽然后来手术成功,情况基本得到解决,但这样一个意外对我们全家都产生了震动。从那时候起,我就更加不想只靠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力来获得收入——不管这份收入是高是低,如果它是以牺牲更重要的事情为代价的,那么我就很难接受。

但仅仅五年说不上多么出彩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我在职场上留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于是我再次想到用投资解决问题。当时我想,金融资产还是有点虚无缥缈,而且本金不够的话光靠投资收益养活自己还是很难的——如果我能投资一个实体生意,它能每年稳定地给我提供不错的现金流,甚至还能不断增长的话,我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我一向很爱吃各种东西,所以认识了不少餐饮圈的朋友。那个时候一个好朋友正好给我介绍了一对夫妇——男生大我十几岁,在国外生活多年,很有生活阅历;女生是个日本人,知书达理人也和善。最重要的是,他们两个人做的东西确实很好吃——从法餐到日本料理到各式甜品,不敢说是米其林大厨水平吧,但绝对很有水准。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决定我和一个朋友来出资,他们出力,一起做一家餐厅。

先来揭晓结局吧——我们的合作失败了,甚至可以说是一次灾难。而在这场灾难中,我和朋友一起损失了七位数的钱。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不过和你想象的可能不一样,我们合作的失败并不是餐厅经营的不成功,实际上这家餐厅至今仍然屹立在北京的一条著名街道上,顾客评分也相当之高,偶尔在大众点评 App 里刷到的时候,我还是会稍微心痛一下。

那我们的合作是怎么失败的呢?其实也很简单,他们并不是好的企业家,而我更是个不合格的投资者。

举个例子。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我们都低估了开一家餐厅的难度。对于一个餐厅来说,产品固然非常重要,但选址、宣传、管理员工,甚至是拿到合法的证照,打理好消防、税务等后勤工作,可能是更关乎生死存亡的。而这些事情,我们没有一个人擅长。我仍然记得当初在寻找场地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知道什么样的场地可以使用明火、多少面积可以配多大的厨房、消防通道设施应该符合哪些国家规定……这些可以说是开店最基本的常识,公司的核心团队却没人知道。

当时我们争论最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要不要把一些产品——比如几种相对方便携带的日式蛋糕和甜品——放在商场里售卖。餐厅进展缓慢的时候,这看起来是一个快速增加营业额的好方法。但这个方案也带来新的问题。在商场里开店的审批十分复杂、规矩奇多,还要交上高昂的前期费用。为了节省成本,我们只好和一个已经在商场里有店的人合作,把产品放到他那里卖。

然而现在回想,我的合伙人带来的这个合作伙伴,并不能算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商人。他过于看重利益,还经常逾越规则做事,对自己的员工也很没有礼貌,只是当时我们太需要这笔额外的收入,也无暇顾及这些东西了。然而性格与品格上的缺陷,一定会反应到真实业绩上。

合作仅仅过了几个月,我们的现金流刚刚开始出现一些起色的时候,这个合作伙伴就想撕毁协议,重新分配利润分成的比例。最后这次合作也闹得不欢而散,算下来我们虽然没有亏损,但也没有赚到什么钱,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那是我人生最挫败的一个阶段,挫败并不是我们的生意遇到了问题,而是在问题之前,大家不仅束手无策,还经常陷入相互指责,合伙人之间信任全无。我那时终于意识到,我的合伙人虽然很会做菜,也对厨艺有着自己的追求,但他是一个糟糕的企业管理者和商业伙伴,也许开一家小小的餐馆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不可能做出一家真正有规模和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最后,在一场惨烈的争吵中,我们结束了合作,公司散伙。我和朋友投入的钱也打了水漂,损失了多达七位数的钱。

这次失败,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开公司」和「做生意」。真正的好公司,不是真空中存在的低市盈率、高 ROE、纸面上财务数据的增长,或者媒体鼓吹的护城河;而是做好产品、倾听需求、把东西扎扎实实地卖出去,以及从管理者到员工不断努力、创新、克服各种困难带来的结果。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从一个看重各种财务指标的投资者,转变成了一个关心产品、生意以及创始人性格与品格的人。

不过,这仍然不是我学到的全部。让我把第三个故事讲完。

03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个如《大空头》一般的,先成功后失败的故事。

2018 年初,我已经退出之前的创业公司,开始休整我当时疲惫的精神与身体,并且思考人生的下一个方向。出于本能,我又开始关注起了资本市场来。

那段时间,我受两个故事影响很深。第一个是《大空头》,它讲的是几组不同的人马在 2008 年次贷危机降临之前,看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以及当时整个金融体系的极度脆弱,于是在大多数人忙着推高泡沫的时候提前做空市场、长时间地等待系统性的崩溃,最终获得巨大盈利的故事。

我至今还记得改编电影里的一个镜头: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饰演的迈克尔·布里(Michael Burry)很早就开始埋伏做空,但市场迟迟没有回调,这使得它基金的浮亏不断增加,而他的客户、同事、朋友也都很不理解他,这让布里心里十分苦闷,甚至在办公室反复地听重金属音乐和疯狂打架子鼓来排解压力。可想而知,这是一次赌上自己职业生涯和全部名声的交易,而他最后也等来了成功。

另外一个故事,是如今很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的《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他一系列的书里提出了一个思想:人类社会总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几乎不可能预测的灾难,从而影响整个世界,以及金融市场。像 21 世纪初的 911 恐怖袭击、2008 年金融危机、2019 年开始的新冠疫情都是这样的事件。作为投资者,我们不仅要放弃掌控一切的幻想,让自己在这样的极端事件下存活下来,还应该建立反脆弱性,使我们能在极端情况下获益。

正是由于这两套叙事的启发,我开始思考 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很大意外情况,我应该如何应对与处理。如果你还记得,虽然比不上 2020 年,但 2018 年也是个多事之秋。

那年市场虽然开年气势如虹,但很快就进入了真正的主题——持续发酵的中美贸易摩擦;另外在技术层面上,人们喊得最凶的就是「美股已经十年牛市,很可能无法持续」;加上全球经济持续下行,而美联储更是年内四度加息,还有特斯拉私有化和 Facebook「数据门」这样的闹剧……一切都显示着,股市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于是从第二个季度开始,我也开始建立起了做空市场的仓位。而我的研究越多,对市场也就越悲观,「这种不理性的,只有单边上涨行情的市场是不可能持续的」,当时我每天脑子里都是这个想法,于是我做空仓位也越来越大。

而当时看起来幸运,事后看起来极为不幸的是,我的的确确「赌」中了市场。2018 年的四季度,全球股市一片风声鹤唳,急涨急跌了无数次,而 12 月标普500指数更是累跌超过 9%,是继 1929 年大萧条、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最糟糕单月记录。而我的一系列做空组合,从波动率指数,到远期期权、末日期权,以及另外一些金融衍生品,因为这次大跌上涨的幅度是——1143%。

一年回报超过 11 倍,这是我人生最重大的一笔交易胜利。而更重要的,它是《大空头》与《黑天鹅》两个故事的完美结合。人生志得意满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呢?当然是乘胜追击。

我知道市场不会就这么轻易止跌,我知道脆弱的金融大厦即将倒塌,我耳边回想起了索罗斯说的,如果信心十足但仓位很轻则毫无意义……于是我等市场稍微回暖之后,拿出了盈利里的绝大部分钱,再次杀回了市场。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9 年,全球市场气势如虹,美股欧股连破新高;日本股市走出了「失落的三十年」,回到了泡沫时期的最高水平;A股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总之,前一年的沉郁与阴霾一扫而光,而同时被一扫而光的,是我个人账户上的空头仓位。在 2019 年最后一个月,我忍痛割掉了所有空仓。

这一次,我的收益是 -92%,只是总的金额比之前那一笔大了十倍。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市场的残酷与真实。不论你的研究多么到位、预测多么合理,面对整个市场你都是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一个浪头打过来,一切可能瞬间就不复存在。哪怕你真得赢了几次,都可能是在为后面更大的失败埋下伏笔。理解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长久地活下去,才是获得成功的正道。

04

我的三个故事讲完了。完善研究,理解生意,敬畏市场……它们看起来像是三个完美的教学案例,帮助我变成了一个能力更强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些并不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后来,成为职业的投资者之后,我得机缘和一位著名的投资界前辈见面请教。闲谈间,我自然问了那个无数人都在探寻的问题:想获得投资上的成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呢?对方答道:以我这么多年的观察,伟大的投资者都具有一个特质。当取得成功时,他们都倾向于认为是外界的原因;而当遇到失败之后,他们都会把原因归结于自己。

这不禁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人生中这几次重大的投资失败。在很多年里,我都认为当初的失败是因为我研究做得不够、进入的生意不懂、合伙人选择的不对,或者对市场的认知不足。但真正的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我之所以做出北京房子太贵的判断,不是因为我的研究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对于那个时期的我来说,在刚刚懂得了各种金融知识、模型术语、分析技巧之后,我十分想把这些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以证明我真的弄懂金融了,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投行分析师了。

甚至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还要把自己远不成熟的观点,反复讲给别人听,仿佛说的次数多了,就能代表我的投资水平高了一样。这种幼稚但强大的意愿,让我不仅错失了好的投资机会,还对他人的生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而工作遇到瓶颈期之后,我太想用投资的方式来破解这个局面——我那时甚至还有一个完全正当的理由,那就是如果投资成功,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我的家人相处了。这种良好的愿望如此强大,使得我把遇到的任何机会都当成了自己生活的「解药」与「救星」。我太想让这件事成功,以至于我完全选择忽略我是否懂得自己选择的行业,潜在合伙人身上明显的问题和缺点,以及早早暴露的各种问题。

这里面的真正一课,不是创业与做生意有多么难,而是当我有一个巨大的渴望——哪怕这个渴望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它都会蒙蔽我的双眼,让我对明显的风险视而不见。现实是不会因为我好的发心被扭曲的,掩耳盗铃与一厢情愿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最后那次做空的失败,则是我另一种执念的投射。在那个时间点,我太想要一次大胜了——这种大胜不能只是我赚到了很多钱,必须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看错了,而我看对了而挣到的很多钱。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的成功、我比其他人能力更强、我比其他人更加出色——这显然是没有自信的人才会有的想法。

所以,在那个阶段,我会刻意忽视那些概率大、胜率高的投资方式,「为了不同而不同」,去追求那些风险更大的交易。如果一开始就做错了,可能结局还好一些,因为损失是相对有限的;但有趣的是市场先让我尝到了一些甜头,等我的押注比之前大得多的时候,一次性教我做人。这种大起大落的经历更加显示了我的荒谬。

05

这就是我三次投资失败的真正故事。造成这种结果固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真正值得被总结的,是我的在其中显示出的无知、虚妄与贪婪。这其实正是我热爱投资的原因——它让你直面自己的缺点与脆弱,并在每一个可能的时间提醒它们的存在。反过来说,只要你在这个过程中直面自我、保持内观,投资也会帮助你变得更好。

最终你就会发现,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然而,这条路并不简单。在一个纷乱混沌的世界里,能够正确地认知现实,在动荡中坚决行动,同时时刻保持自我觉察,是极其孤独与反人性的一件事。而对我来说,这也是有知有行的最大意义。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把每个人都培养成投资大师、也无法提供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但我们能做的,是在科学和理性的前提下,帮助你获得更长期的投资收益,陪伴你一路的成长变化,并永远对你保持最大的真实。

我们也知道,这种信任无法一蹴而就,而是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一起携手建立的。我在这里也真诚地邀请你给予我们一个信任的机会,一起加入这个奇妙的旅程。

向内之旅,此道不孤。有知有行愿和你一起自由生长。

想法

发布想法
  • 逆水行舟
    置顶

    有知有行投资课的最后一堂,在张潇雨老师的三个故事中走进尾声,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诫来者敬畏市场与完善自我的重要性,振聋发聩,余音绕梁。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一个人哪怕能力再强,在踽踽独行时也难免会一叶障目,误入歧途。而当一批具有正确投资理念的人聚在一起时,就能够发挥出团队效应,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哪怕偶尔出现错误也能及时纠正,最终会让同路的每一个人都能收获成长,变成更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有知有行最大的意义。 一起携手前行吧,同路人!

    2021年1月27日
    325
  • 小呀wy
    置顶

    又是摸黑在熟睡的娃身边学完一课,不知不觉,就到最后一篇了。潇雨老师的三个故事真是看得跌宕起伏。特别认同“投资成功,其实是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最初我就是听朋友说什么好就买什么,后来接触到且慢再到长赢的无脑跟车,其实还完全是懵圈状态。通过看孟总、E大他们的各种文章,知道了那句名言——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想了想我所理解的第一课。虽然我没有属于自己的观点,也不会弄组合,在专业知识、境界各方面真的是最小白普通人,但我也是有所收获的,比如整理家庭的财务情况,根据现状合理安排“四笔钱”,按有知有行的投资系统“照猫画虎”,也根据温度计和黑板报的提示有所行动.......,一点一点慢慢来,也就是我的快。 昨天学的一课中说:“投资这个游戏,最终比拼的并非是智力,而是对自我、世界的认知以及对情绪的控制。”我的总结是:投资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顺境逆境,要学会向内观照,由外汲取,留有余地也勇敢向前。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投资最大的成功。 很幸运,一开始踏入这场洪流就遇上有知有行,也遇上许多值得学习的同路人。虽然第一课已经结束,但好像旅程才刚开始,我想说:嗨,有知有行,很高兴认识你。😊

    2021年1月27日
    192
  • 要比昨天快乐
    置顶

    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21年中旬进入的投资行业,那时我还是大二的学生!那时候记得买的是新能源汽车买了两千,两三天就赚了两百多,这也引起了我的贪婪,因为那时候生活费也就1000多,每一天的涨幅我都去看,随着接触的越来越深,转移进到场内去关注个股了!还在微博关注了一部分人,每天上课都没法好好上,除了开盘时间其他时间都感觉无趣,那时候好像着了魔,放假也感觉不舒服,还让同学和姐他们都买,我自己也去交易了一部分个股,因为每天看k线,让我不止亏了几百,甚至生活严重受到了影响!每天都在关注k线的变化可毫无意义, 从今年回想起那时候要是让她们买了岂不是害死她们了。 正因为这些错误以及后面跌跌撞撞亏损了不少,因为那时候还是一个学生,但也因为亏损我对投资兴趣更加大了,开始阅读,阅读的书籍几乎包含了理财大部分。随后遇见了微博上面的etf拯救世界,也慢慢的看了孟岩他们的一些文字。 慢慢的从内心反思自己,去控制自己的贪婪与欲望,随后在看到张萧雨老师的这些文字。感受到因为投资这项游戏让我更加的深刻认识到自己内心有多贪婪与焦虑以及摇摆不定。 这篇文章是可以经历起时间的考验。 很少在有知有行留言,但是它对于我来说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投资知识传递的app。 更像集结了一群人,进行着一趟自我超越的一趟旅行。 感谢孟岩老师,以及跟有知有行的朋友们,感谢有你们做的事情! 在这我们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成为了一名更好的自己,而这还未结束……🥴

    2022年11月15日
    36
  • 毛远

    结课撒花!!!~ 我也有三个故事,分享一下: 2012 年,在网易无意关注了一个叫做「一个经济观察者的自我修养」的博客,当时的博主自称修罗,对底部市场非常兴奋,后来他转战雪球,ID 叫做 ETF 拯救世界。 2017 年,微博上研究心理学,从简里里的互动中看到了一个叫做 VicodinXYZ 的帐户,言辞有趣有意义,顺藤摸瓜到了叫「得意忘形」的播客,从此开始了一场自省反思的旅程,他在得到的两门课程也让我受益匪浅。 2018 年,被前同事老钱拉进了一个理财媒体群,那年开始的时候市场不错,通过 Fenng 我知道了一个叫且慢的基金平台,可以自动跟投 ETF 拯救世界的长赢计划。而当初那个媒体群中,就有这个平台的创始人孟岩;种种机缘巧合,过了两年才终于见面,并为他的新作品有知有行支持呐喊。他的实证文字,平静而有力,早已陪伴了从两年前又一次底部走过来的 700 多个日日夜夜。 白云苍狗,草蛇灰线,蓦然回头,生命中这些偶然的瞬间竟然都汇聚在了一起。 说不定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 我们的投资,最终投射的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世上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021年1月27日
    426
  • 眼里有光的azure

    结论先行: 1)普通人真的要那么专业地学习投资。 2)投资这件事教得会。 3)你们做的事情和其他人真的有不同。 「只要在投资这个过程中直面自我、保持内观,投资也会帮助你变得更好。」这是我和朋友们一路走来再真实不过、再深刻不过的感悟。在上一课的留言里就写了,在这里又一次被共鸣啦。这就决定了3)。你们做的事情和其他人真的不同,因为目之所及,没有其他人真的关心这一点。而这一点有多么珍贵,懂的人都懂~❤️ 至于1)和2),我从不觉得投资这件事是可以凭借小聪明或运气而一蹴而就的。她需要认真(但这认真,也不是死读书而刻舟求剑啦)。我相信杨天南的那句「认真的人会得到认真的结果。美好的事情终将发生,但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也相信芒格的那句「配得上」。每当看到有人随便提问,想要不劳而获,我都很想问:「凭什么呢?凭什么这样你就能赚到钱呢?」 就拿抄作业来说,市面上的基金、投资组合那么多,作业那么多,抄什么?怎么抄?也只有学了、懂了、会了基础的投资知识,才能拥有一双慧眼,穿透喧嚣的市场,找到可以信任的人;而且,我一直觉得,我们很难真的理解眼界层次高于我们太多的人,而信任,源于理解。 最后附上弘一法师说的我最爱的一段话,「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不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愿在牛市(不是说此刻是)之后,我们赚到,而不是赚过。 谢谢你,有知有行。我也加油鸭🐣🐥 @认识「有知有行」的第197天 2021.01.27

    2021年1月27日
    78
  • 佳弟

    我们为了投资赚钱而开始学习,最终落到向内求,不断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前路未尽,这堂课也尚未结束……期待更好的你我。

    2021年1月27日
    53
  • 云枫

    时隔5天再次读此文,泪流满面。越读越感动,越有味道。附上做的笔记: 【张潇雨传奇故事】 1. 2008年大学毕业,初入投资行业 * 恶补金融基础知识 * 996算啥,经常是7115或者725(财务报表季,2次/年,持续2-3周),持续2年 cmt: * 初入职场都是如此,恶补知识,不在乎多少钱 * 经常加班甚至熬夜,这段时间也是成长最快的时间 2. 2010年,受职业影响,选择研究房地产 * 给出:香港和北京的房子不值得买 * 与朋友分享,甚至说服朋友 * 经验教训: * 自己错得离谱,还非要把错误的思想强加给别人,那真是一段愚蠢到极致又毫不自知的时间 * 投资是一件复杂性的事,理解任何模型、任何数据、任何研究都只是真实世界的一个片面的折射和简化,而不是全部的真相。想要做好投资,先要把最基础的分析框架搞正确,把基本功磨炼扎实,否则亏钱就是不可避免的。 cmt * 2011年当时还没有大学毕业,对深圳的房价毫无概念,父母说过要不要买房,说过不用。那会只顾着读书,完全脱离生活,不了解市场; * 2017年开始工作,才知道深圳的房价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地步 3. 2013-2018年投资实体店,与人合伙开餐厅 * 工作焦虑:工作5年,近30岁,工作中不上不下 * 2011年,妈妈生病做了手术,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资产都受到一定影响 * 不想只靠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力来获得收入,又认为金融市场虚无缥缈,本金不够依旧很难实现财务自由 =》投实体生意,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 开餐厅失败,损失7位数的钱 * 经验教训 * 他们并不是好的企业家,而我更是个不合格的投资者 * 合伙人中无一人懂开店常识:选址、宣传、管理员工,甚至是拿到合法的证照,打理好消防、税务等后勤工作;(在寻找场地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知道什么样的场地可以使用明火、多少面积可以配多大的厨房、消防通道设施应该符合哪些国家规定) *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与不靠谱人合作:商场卖便携带蛋糕和甜品,导致钱没咋赚到,耗费时间和精力 * 在问题之前,大家不仅束手无策,还经常陷入相互指责,合伙人之间信任全无。我那时终于意识到,我的合伙人虽然很会做菜,也对厨艺有着自己的追求,但他是一个糟糕的企业管理者和商业伙伴,也许开一家小小的餐馆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不可能做出一家真正有规模和有影响力的餐饮企业。 * 进化 * 财务指标的投资者 —〉一个关心产品、生意以及创始人性格与品格的人 * 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开公司」和「做生意」。真正的好公司,不是真空中存在的低市盈率、高 ROE、纸面上财务数据的增长,或者媒体鼓吹的护城河;而是做好产品、倾听需求、把东西扎扎实实地卖出去,以及从管理者到员工不断努力、创新、克服各种困难带来的结果。 * 不是创业与做生意有多么难,而是当我有一个巨大的渴望——哪怕这个渴望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它都会蒙蔽我的双眼,让我对明显的风险视而不见。现实是不会因为我好的发心被扭曲的,掩耳盗铃与一厢情愿只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cmt * 看着这个故事,后背都是凉的,饱含泪水; * 潇雨大大胆子真的很大,合伙人里面没有人懂开店,就直接上。我在想我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创业的,多少面积永多大的电,我只听我父亲说过,但实际上没有了解过; * 看着是开店,其实让我更多是想到家庭,一个家庭夫妻就是合伙人,家和孩子就是你的产品 4. 2018-2019,做空市场的仓位 * 受到《大空头》和《黑天鹅》开始建做空市场的仓位 * 收益率:1143%,再拿出了盈利里的绝大部分钱,再次杀回了市场,后面是-92% * 经验教训 * 市场的残酷与真实。不论你的研究多么到位、预测多么合理,面对整个市场你都是汪洋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一个浪头打过来,一切可能瞬间就不复存在。哪怕你真得赢了几次,都可能是在为后面更大的失败埋下伏笔。理解市场、尊重市场、敬畏市场,长久地活下去,才是获得成功的正道。 cmt * 看到1143%和-92%,内心感受:手机差点拿不住啦 * 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结】 * 完善的研究才能下结论 * 理解生意:产品、销售、合伙人的性格和品格 * 投资需要理解市场、尊重市场和敬畏市场 * 失败根因是自己,而非外界:伟大的投资者都具有一个特质。当取得成功时,他们都倾向于认为是外界的原因;而当遇到失败之后,他们都会把原因归结于自己。 * 在投资的世界会把人性中的无知、虚妄与贪婪无限放大,它让你直面自己的缺点与脆弱,并在每一个可能的时间提醒它们的存在。 * 只要你在这个过程中直面自我、保持内观,投资也会帮助你变得更好。但这是反人性的。 * 在一个纷乱混沌的世界里,能够正确地认知现实,在动荡中坚决行动,同时时刻保持自我觉察,是极其孤独与反人性的一件事

    2021年2月2日
    35
  • ns

    最后一一节课了,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19年毕业之后,基本上就遇到了「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在迷茫中,偶然听到了得意忘形的播客,认识了张潇雨老师,发现了简里里,学霸猫老师这些有意思的人,也度过了人生低谷。 基本上同时,平时喜欢刷少数派的我,看到了也谈钱分享的内容,认识了e大,发现了且慢这个平台,知道还有孟岩老师和e大这样,努力让散户更了解金融知识的人。在且慢上跟了长赢计划,不过那时候已经19年7月左右了,所以没有跟上所有的车。 后来又通过也大知道了老钱,也听了张老师的个人投资课,了解了更多投资相关的知识。当时也隐隐觉得,张老师的投资理念和e大还有孟岩都很相似。 后来有了有知有行这个平台,没想到我喜欢的孟岩,张老师会一起开课,第一时间加入,这么多期看下来,内容比之前听的张老师的个人投资课更加详实,还多了很多故事。张老师的故事让我觉得投资就是一场认识自我的过程,投资更多的是和自己的情绪,内心进行博弈。 这次课程学会了很多知识,还有很多课程没有来得及做笔记,之后还值得刷无数遍! 这次课程绝对是对我投资提升最大的一次课程,再次感谢张老师和孟岩老师的分享!希望能跟着平台一路走下去!

    2021年1月27日
    24
  • 阡陌纵横

    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似乎又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看到张潇雨老师讲述自己的三个故事,几乎只是站在投资世界门外的我看来已经足够惊心动魄。张潇雨老师2008年本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就那么“阴差阳错”进去了投资的世界,我2009年毕业,在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我的同学师友中没人谈论过投资话题,那一年工作也很难找,有同学进入银行工作,但“投资”似乎从不被提起。我二战考研,去到了北京,我们仍生活的仿佛不知外面世界的真实模样,我们觉得人民银行研究部的变成了五道口金融学院这个名字有点搞笑,室友辛苦做家教攒下了一笔钱也只是放在活期账户里。我们不知道也没有挣钱的概念,爸妈给一部分生活费,学校的补助,似乎已经足够。帝都,于我们而言是肃穆古朴的京城,也是地铁永远挤满人的巨型城市。室友说,每次出去做地铁,都会觉得在北京,人就跟蚂蚁一样渺小。但我们并无庞大膨胀的欲望,逛博物馆,公园,图书馆,已经足够幸福,我们甚至从未想过留在北京。 2013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我读本科的城市。也是阴差阳错进了银行。然而几年后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作为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我身边几乎无人足够“专业”,市场,投资,宏观微观,银行似乎就是各种任务,存款贷款保险贵金属,接着是各种巡视检查合规整改……2014年银行有了基金开户的任务,于是理财经理小姐姐选了几只基金,让我们买几百块意思一下完成任务,自己选择要不要定投。彼时我在柜台实习,一心想离开这令人窒息的“铁窗内”的工作。基金定投很快被终止赎回。很久后,我都记得,其中一只叫做“易方达中小盘”。 2015年,我已经在后台行政办公室工作,内容更是七零八碎。那一年,行里鼓励大家买基金,甚至有买够多少金额就奖励几千块的政策。一夜之间,大家见面都在聊你那个挣了多少?我们也买,然后关注净值涨跌,但没人哪怕花一点精力去学习,基金到底是什么?投资到底在投什么? 后来的故事是,疯狂的结果是惨败。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人没有任何准备进入了股市,上班时间都在盯盘。我把爸妈放在我这买理财的钱都拿来买基金,爸爸说挣得不少了,卖了吧。我不听,还买了新成立的基金。大跌开始的时候,新基金揭开面目惨不忍睹,然而封闭期还不能赎回。原本的收益我观望着观望着,终于确定跌跌不休的时候赎回了。我让爸妈损失了不少。最大的打击是,我回头去看,是什么让我如此不理性?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干冲进去?而且,那太不像本来的我了。 后来陆续割肉,爸妈的钱仍旧买理财,自己的钱一直定投至今。中间2018年买了第二套房给公婆住,没有动基金的钱,借了爸妈一部分钱,第二年还清,继续攒钱。我仍然是没太多欲望的我,同事小姑娘说基金挣了一波可以买个包包了。定投的基金有翻倍的,不过本金体量小,每次想起来看也觉得只是数字。 而我开始想明白的是,投资到底是什么呢?理财,是否就是理生活?我模模糊糊想去学习,却又没有摸到路径。但心之所向,是否总会相遇?在2020的年中,关注到了孟岩老师的公众号,年末链接到了有知有行,我仍不知前路究竟如何,但按捺着心里的小小激动,每一篇文字读来都令我动容。喜欢,钦佩,想要追随,剖析自己,看清原本的自己。都说知易行难,可是知,原本就是很不容易的了啊。我想我找到一束光了,它会指引我去寻找自己,寻找令人热泪盈眶的真理。

    2021年1月28日
    21
  • ღ玫ღ子ღ

    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终于学完了,虽然是囫囵吞枣式的结束,但还是给了我非常多的启发,我也就照葫芦画瓢,借鉴各位大神的方法,梳理出自己的投资体系——玫子de投资体系1.0。 PS:为什么是1.0呢,当然是期待后续还会有更新迭代啦,哈哈哈,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原则】核心-卫星策略 1、「债基」:占比25%,投资标的:待定。 2、「指数基金-宽基指数」:占比45%,投资标的:沪深300+中证500(跟着国运走,国强则民富,啦啦啦) 3、「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占比25%,投资标的:消费/医疗/红利/新能源/中概互联等(跟着十四五规划走,党指哪咱打哪) 4、「主动基金-混合型」:占比5%,投资标的:待定(作为弹性空间的冒险账户,毕竟人人都会眼热高收益,咱也想跟的时候,控制好比例就行)。 5、「平衡-定期/偏离」:半年/一年进行一次平衡(还未确定);偏离10%进行平衡(借鉴别人的比例)。 【立即行动】 1. 整理自己的资金。 整理下自己目前可用于长期投资的金额,算算按照上表的比例,各自需要如何调整。 2. 打新股取消。 打新股建立的底仓如果亏损我还是会很难受,因为我内心不确定它到底长期会不会回本,而且这又牵扯到挑选个股,超出我自己的认知范畴,还是不要继续为好。 3. 赎回双底可转债。 根据行情适时赎回双底可转债,虽然之前一个赚了近3K(5K本金),可是还有3个被套牢。最关键的是我不知道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可见我真的是纯小白一枚),超出我的认知范畴,还是慢慢离场吧。 4. 主动型和行业指数基金定投先暂停。 一是因为所投行业目前均为高估,二是核心都未建立,先铺开卫星实属地基不牢,所以先暂停卫星,去构建核心,尤其是核心还是在市场温度低的好时机(有知有行温度计是低估),更是不能错过。 PS:一直以来我都是不爱主动表达的人,逛论坛学APP知识都是看的多表达的少,但是在有知有行中,慢慢我也想表达出我自己,跟大家在一路同行的道路上,能被及时纠错、被认可、被点亮。 笔芯♥️

    2021年2月26日
    18
划线
取消划线
分享
复制